第1课鸦片战争 (课中案)
【时空概览】
【图解历史】
贸易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贸易逆差)。正常贸易中 ,英国无法获利,于是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纪念“虎门销烟”,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6月,联合国改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鸦片战争过程图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客观原因。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知识框架】
【课中练习】
1. 下图为鸦片输入图,选项中观点不正确的是
A.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逐年增加
B.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惊人
C. 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 说明了清政府国库充盈
2.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图”,其伟大意义在于( )
A. 宣告了中国禁烟运动的彻底胜利 B. 使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D. 扼制了毒品泛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3.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以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是( )
A. 鸦片战争前 B. 19世纪四十年代
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19世纪九十年代
4. 2012年8月,某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了一处史料陈列馆(下图)。其中第二展厅的条约应是( )
陈列馆展厅分布 第一展厅:“英军入侵” 介绍**战争爆发的背景和简要过程 第二展厅:“城下之盟” 主要介绍《**条约》产生的过程 第三展厅:“丧权辱国” 介绍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四展厅:“香港回归” 以图片资料介绍香港回归的历程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6. 英国《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
A. 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
B. 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
C. 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D. 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政府的事情
7. 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根据下列思维导图,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战前的中国是一个在政治上主权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国家
B. 战后议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关税主权不再完整
C. 战前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
D. 战后中国的市场被逐步打开,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8. 下图漫画揭示了鸦片战争后( )
A. 中国成为鸦片的主要倾销市场 B. 西方侵略加重了民族危机
C. 清政府成为西方的“代理人” D. 侵略者武力逼迫百姓吸食鸦片
1.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信息可知,图表反映的是英国鸦片输入的数量不断增加,鸦片的输入是清政府出现了财政困难,D项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逐年增加,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惊人,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ABC说法正确,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2.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表现,体现出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故C项正确;中国禁烟运动并未取得彻底胜利,排除A项;题干问的是虎门销烟的意义而非鸦片战争,排除B项;虎门销烟并没有扼制住毒品泛滥,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题干“英军占领广州”“1845年”等信息可知,这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840年6月,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1842年8月,英军舰队抵达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997年,香港回归,A项正确。B是沙俄割占中国领土,C是日本割占台湾,D没有割地,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项。
5.D
【解析】
【分析】
【详解】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导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ABC和表格信息无关,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领事裁判权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由外国领事裁决,中国无权管理,因此领事裁判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不能完整的行使司法主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C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涉及的是法律领域,与贸易无关,排除A项;B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均排除。故选C项。
7.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思维导图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岛被割占,我国的领土主权不再完整;协商关税,破坏了我国关税主权的完整;五口通商,国门被打开,市场逐渐沦陷,自然经济逐步解体,ABD三项都能从思维导图中得出,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思维导图中无法得出战前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8.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美国、法国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西方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商品市场,并非单纯进行鸦片倾销,主要的是倾销他们的工业品,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西方的“代理人”,排除C项;美国与法国签订条约旨在扩大在华特权,排除D项。故选B项。
试卷第1页,总10页第1课鸦片战争 (课前案)
【导读】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6月,英国因鸦片生意被林则徐为首爱国志士销毁,借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由此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港岛永久让与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判权,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前预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 鸦片走私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________时代,________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________。为了开辟________(根本原因),向中国运来________、布匹(工业品),但遭到中国________式的自然经济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________、________等,销路旺盛。在________中,中国处于明显的________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________。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________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
(2)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________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________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________和军队________削弱。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
2. 林则徐禁烟
(1)背景:________年底,________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________查禁鸦片。
(2)经过:________年6月3日至25日,将收缴的________多万千克鸦片,在________当众销毁。
(3)意义:它是中国人民________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________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3. 背景: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________,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________走私,发动侵华战争。________年6月,________战争爆发。
4. 战况:英军封锁________口后,北上攻陷浙江________,随后直趋________,威胁清政府。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谈判过程中,英军于________年初强占________岛。消息传到背景,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________等战死。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的________炮台。同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________、________、宁波。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口________。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________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英军溯江而上,攻占________。8月初,英军到达________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5. 失败原因:鸦片战争中,尽管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________。
6. 结果:战争终以________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签订
7. 时间、性质: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____》。
8. 主要内容:开放________、福州、________、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________;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________。
9. 其他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从中获得了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________的权利。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美《________》、中法《________》。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10. 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________遭到破坏,开始从________社会变为________社会。__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①. 资本主义 ②. 英国 ③. 殖民地 ④. 海外市场 ⑤. 呢绒 ⑥. 男耕女织 ⑦. 茶叶 ⑧. 生丝 ⑨. 正当贸易 ⑩. 出超 . 走私鸦片 . 40 . 白银 . 吸食 . 腐败 . 战斗力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遭到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因此,题干第一个空填写“资本主义”,第二个空填写“英国”,第三个空填写“殖民地”,第四个空填写“海外市场”,第五个空填写“呢绒”,第六个空填写“男耕女织”,第七个空填写“茶叶”,第八个空填写“生丝”,第九个空填写“正当贸易”,第十个空填写“出超”,第十一个空填写“走私鸦片”,第十二个空填写“40”。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因此,题干第一个空填写“白银”,第二个空填写“吸食”,第三个空填写“腐败”,第四个空填写“战斗力”。
2.①. 1838 ②. 道光帝 ③. 林则徐 ④. 广东 ⑤. 1839 ⑥. 110 ⑦. 虎门海滩 ⑧. 禁烟斗争 ⑨. 反抗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十八年(1838年)九月,道光帝下令各地加紧查禁鸦片,并饬大学士郭佳·穆彰阿等议定禁烟章程。九月二十三日,道光召林则徐入京觐见。十一月中旬,林则徐由湖北武昌赶到京城。道光帝在八天中接连八次召见他,表示了对禁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林则徐的倚重。十五日,道光帝特颁给林则徐以钦差大臣关防,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2)林则徐抵任后,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二月初四(3月19日)会同两广总督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3月21日,林则徐下令包围商馆。经过坚决的斗争,林则徐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的阴谋,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110万公斤。于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3)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它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3.①. 伦敦 ②. 毒品 ③. 1840 ④. 鸦片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英国出兵的深层原因就是为了开辟新的殖民地,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资源,而清朝并不屈服,导致了正面冲突的爆发。
4. ①. 珠江 ②. 定海 ③. 天津 ④. 琦善 ⑤. 1841 ⑥. 香港 ⑦. 关天培 ⑧. 四方 ⑨. 厦门 ⑩. 定海 . 吴淞 . 陈化成 . 镇江 . 南京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朝政府。道光帝惊慌失措,以“办理不善”为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
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 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英军溯江而上,攻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朝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5. ①. 妥协投降 ②. 经济 ③. 大炮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尽管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武器装备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
6.中国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7.①. 1842 ②. 南京条约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8.①. 广州 ②. 厦门 ③. 上海 ④. 香港岛 ⑤. 银元 ⑥. 协议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9.①. 虎门条约 ②. 领事裁判权 ③. 租地建房 ④. 望厦条约 ⑤. 黄埔条约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中英《虎门条约》共16条,另附“小船定例”3条;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共15款,另将两国贸易中的26类货物的关税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1.关税自主权。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这就将在华英人完全置于中国法律体系之外,置于中国司法审判权之外了。3.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人可以享有今后清朝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4.英舰进泊通商口岸。条约规定“凡通商五港口,必有英国官船一只在彼湾泊,以便将货船上水手严行约束,该管事官(即英国领事)亦即借以约束英商及属国商人。”由此,在“约束”侨民的幌子下,各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在此后的中外战争中,各通商口岸成为清朝无法设防的城市。此外,条约对中国的引水权、海关验货权等多有破坏,而条约中关于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后又被英方曲解为设置“租界”的法律依据。《虎门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权益,给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由此,清朝对美国国民的逮捕、审讯定罪、惩治的司法权力全部丧失。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是在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和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共36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1、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2、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3、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4、片面最惠国待遇。5、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10. ①. 自然经济 ②. 封建 ③. 半殖民地半封建 ④. 鸦片战争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题干第一个空填写“自然经济”,第二个空填写“封建”,第三个空填写“半殖民地半封建”,第四个空填写“鸦片战争”。试卷第1页,总12页第1课鸦片战争(课后案)
A组
一、选择题
1. 下面两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海关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该项物品指的是
A. 茶叶 B. 纺织品 C. 鸦片 D. 工艺品
2. 下图为英国人阿罗姆所绘嘉庆、道光时期的广式鸦片烟馆图。该图
A. 是侵略者对中国的侮辱讽刺
B.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鸦片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C. 是侵略者对鸦片贸易的美化
D. 反映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鸦片贸易的愤恨
3. 下图所呈现的东西方贸易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 17世纪前期 B. 18世纪前期 C. 19世纪前期 D. 20世纪前期
4. 下图所示是一句屡屡被近代历史验证的西方谚语。按照这一逻辑,西方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 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B. 清朝的自大心态
C. 清朝军队袭击英军 D. 中英贸易被禁绝
5. 1997 年在美国纽约华埠中心竖立起了林则徐铜像,1999 年,铜像所在的地方被纽约市政府命名为林则徐广场。这一切与林则徐在哪方面的活动关系最密切( )
A. 虎门销烟 B. 整顿海防 C. 学习西方 D. 抗击英军
6. 如图是一座城市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与该图相匹配的是
A. 上海 B. 虎门 C. 广州 D. 南京
7. 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图)。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该现象说明
A. 体现当时国人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B. 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主权意识
C. 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 D. 反映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8. 某同学进行“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学习,完成如下笔记,其内容属于
战争的背景 B. 战争的导火索
C. 中国战败原因 D. 战争的影响
9.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时期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下图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B. 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C.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D.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组
一、选择题
11. 下图是英国在1799年至1839年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情况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英国输出鸦片是为扭转贸易逆差
B. 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C. 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D. 英国输出鸦片是正当的贸易手段
12.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
A. 清政府的腐败 B. 列强发动侵略战争
C. 鸦片输入 D. 虎门销烟
13. 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导致1843年英国制造品输华数量骤增的原因是
A. 割占土地 B. 五口通商 C. 开设工厂 D. 巨额赔款
14. 下表内容根据近代某条约整理而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条目 内容
第二条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第三条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A. 条约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B. 中国的主权和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C. 说明清政府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D. 列强的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15. 如图是1842年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时派发的宣传单,较小的文字写着“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他和他的小脚老婆是唯一在我国被展示的这类人物”。由此可见,英国此举意在
A. 讽刺林则徐小脚夫人 B. 阐述中国战败的原因
C. 推卸发动战争的责任 D. 颂扬林则徐虎门销烟
16. 下图所示漫画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下表为《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部分)》统计表,此表说明了
人物 官职 牺牲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 副将 广州沙角
关天培 水师提督 广州虎门
郑国鸿(回族) 总兵 浙江定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浙江镇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上海吴淞
海龄(满族) 副都统 江苏镇江
18.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请在图中填写其中两个口岸的名称
A. 北京南京 B. 福州上海 C. 南京海口 D. 天津上海
19. 下图中的这份奏折文牍出自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邓世昌 D. 李鸿章
20. 台北故宫曾经展出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正本,下列不属于该条约的条款是( )
A.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作为赔偿军费
B. 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据守主掌
C. 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D. 恩准英国人民……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贸易通商无碍
二、材料分析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所反映内容的联系。)
1.C
【解析】
【分析】
【详解】从进口总数变迁统计图与进口单价变迁统计图来看,该物品应是鸦片,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故C项正确;茶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不可能不断增加进口总数,排除A项;鸦片战争前,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纺织品、工艺品进口量不可能大幅增加,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2.B
【解析】
【分析】
【详解】画作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鸦片烟馆中中国人吸食鸦片的场景,侧面体现了鸦片给中国造成的危害,B项正确;画作中看不出对中国的侮辱讽刺意味,A项排除;画作并未对鸦片贸易美化,排除C项;“各阶层”在材料中未体现,而且该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故选B项。
3.C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表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以茶叶、丝绸等为代表的传统农业、手工业品,而输入中国的主要货物是鸦片,英国输出的主要是棉纺织品和工业品,表明此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据此可知,该图画反映了19世纪前期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史实,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AB两项;在20世纪前期,世界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输出的主要是重工业品,不再是棉纺织品等轻工业产品,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如果商品不能越过境,士兵就得越过边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需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A项正确;清朝的自大心态与题干信息无关,B项排除;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发动的,排除C项;在鸦片战争前,中英之间是存在正当贸易的,并未禁绝,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所以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本题答案为A。
6.B
【解析】
【分析】
【详解】1839年6月3日到6月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由材料“烟枪折为两段”可知这一雕塑与销毁鸦片相关,排除ACD,B项正确。
7.B
【解析】
【分析】
【详解】题干反映了列强在上海划定居留区,当地人却暗自窃喜列强选了荒蔓之地,这说明上海官民缺乏国家领土主权意识,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国人缺乏主权意识,没有反映出自我为中心的天朝上国心态,排除A项;华洋隔离并不能避免中外冲突,事实上鸦片战争后华洋冲突不断,排除C项;列强选取上海城北地带作为居留地,并不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解析】
【分析】
【详解】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等部分主权遭到破坏。我国面临千年未有的大变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逐渐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由材料“首开不平等条约的先例”“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战争的影响,D项正确;鸦片战争的背景主要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变中国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排除A项;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中国禁烟运动,排除B项;中国战败 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抵抗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解析】
【分析】
【详解】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到三元里抢掠,当地人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排除BCD三项,A项正确。故选A项。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D不正确。
11.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急需打开国外市场,掠夺原材料,但是当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英国的对外贸易,在正当贸易中,中国明显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ABC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但鸦片属于走私贸易,不是正常贸易,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12.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题干“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反映了鸦片输入的危害,故答案选C。
13.B
【解析】
【详解】从图示可以看出1843-1 847年英国输入中国的产品呈增长趋势,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故B符合题意;割占土地与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1895年甲午战后才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巨额赔款未涉及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数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B
【解析】
【分析】
【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遭到破坏,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据“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可知,宣传单所指的人是林则徐,这段材料属于英国推卸发动战争责任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A
【解析】
【详解】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故与漫画反映的史实密切相关的战争是鸦片战争,A项正确;综上分析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图片信息中香港岛等主体不符,BCD均排除。故本题选A。
A. 清政府腐败无能 B. 清军作战英勇 C. 全民族抗击入侵 D. 战争发生在内地
17.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部分)》统计表”中“陈连升(土家族)”“关天培”“陈化成”等信息可知,说明清军作战英勇,B项正确;表格信息没有体现清政府腐败无能,排除A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部分),不能得出全民族抗击入侵,排除C项;根据题干“浙江”“上海”“广州”,无法体现出战争发生在内地,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解析】
【分析】
【详解】1840年到1842年,中英进行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同时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地图中两个口岸,从下往上分别为:福州、上海,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B项。
19.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材料中的“计已化烟土”指的是虎门销烟,这份奏折文牍介绍的是销烟的情况,因此这份奏折出自林则徐,A项正确;曾国藩、邓世昌、李鸿章与虎门销烟无关,排除BCD。故选A项。
20.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BCD三项的内容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不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21.论题: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
论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急需寻找一个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当时的人口众多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国力衰落,恰是英国理想的侵略对象,因此英国在1840年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蒸汽机图片”反映的史实是工业革命,而“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反映的史实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此可以确定论题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论述环节,结合所学可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将两张图片的因果关系表述清楚即可。
试卷第1页,总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