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31 21:29:11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课前案)
导读】
【课前预习】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夏王朝。
2. 意义: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_____代替禅让制。
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木赞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二、商汤灭夏
3. 商部族首领________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________年,汤建立商朝。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加攻击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朝多次迁都,到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的范围不但拓展。商朝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三、武王伐纣
4. 公元前________年,周部族首领________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________决战获胜,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
5. 分封: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________和________的权力。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________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________制度,史称“________”。
6. 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到________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1.禹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2.世袭制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①. 汤 ②. 1600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商部族首领汤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故①是汤,②是1600。
4.①. 1046 ②. 武王 ③. 牧野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首领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获胜,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故①是1046,②是武王,③是牧野。
5.①. 土地 ②. 人民 ③. 封地 ④. 社会等级 ⑤. 分封制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故①是土地,②是人民,③是封地,④是社会等级,⑤是分封制。
6.周幽王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试卷第1页,总3页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课中案)
【时空概览】
【图解历史】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阶级分化严重。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二里头村,被确认为夏代都城遗址。址内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等遗迹。反映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出土的商朝戴枷奴隶陶俑说明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奴隶处境悲惨。
西周的分封制确定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其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前771年,周平王东迁。
【知识框架】
【课中练习】
1. 如下图是某同学复习时做的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图,其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2. 观察图,请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
A. 分封、桀 B. 宗法、纣 C. 禅让、启 D. 推选、启
3. 制作朝代更替图是梳理中国古代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以下朝代更替表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A. 商 B. 春秋 C. 战国 D. 汉
4. 下图是某同学搜集整理的学习资料,请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5. 图1和图2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它们可用于佐证( )
A. 中国文字发展成熟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皇帝制度已经确立 D. 远古传说真实可信
6. 下图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决战,它导致了一个王朝的灭亡,一个王朝的建立。图中的场景发生在( )
A. 殷 B. 洛邑 C. 牧野 D. 镐京
7. 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下图所示的形势图是(  )
A. 商朝 B. 西周 C. 战国 D. 秦朝
8.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不断演变,地方官员称呼也时有调整。如右图为秦朝疆域图,图中的“琅邪郡”管辖地地方长官可能是( )
A. 周王 B. 郡守 C. 县令 D. 诸侯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1600年商朝建立,前1064年西周建立,前770年东周建立。由此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通过民主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办法传位的,这种办法叫做“禅让制”,①是禅让;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②是启。由此可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3.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统治残暴,不得人心,被商汤所灭,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定都亳。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B
【解析】
【分析】
【详解】夏启、商汤、周武王是夏商周的建立者,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重大战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是国家的产生、奴隶制建立发展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因而上述图片内容反映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原始社会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排除ACD项。故选B项。
5.B
【解析】
【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虽然各具特点,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文字的相关描述,无法推断出文字发展的程度。排除A;皇帝制度是在秦朝的时候确立的,与材料的时间不相符,排除C;远古传说不一定真实可信,有很多虚构夸张的成分,故排除D。
6.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军队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C项正确;殷、洛邑、镐京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7.B
【解析】
【详解】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西周形势图,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把亲属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如齐、鲁、晋等,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8.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结合题干中提示词“秦朝”和“琅邪郡”,可知秦朝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称为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为县令,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局面,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试卷第1页,总3页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课后案)
A组
一、选择题
1. 我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的时段应是图2年代尺上的 ( )
A. A B. B C. C D. D
2. 如下图是复原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3. 年代尺是掌握历史时序的重要方法。下图年代尺“?”对应的朝代是( )
A. 商朝 B. 周朝 C. 东周 D. 战国
4. 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商汤灭夏 B. 牧野之战 C. 国人暴动 D. 犬戎破周
5.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西周、东周 D. 东周、战国
6. 如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①说明(  )
A. 分封制的作用 B. 诸侯的义务 C. 诸侯的权利 D. 周天子的责任
7. 如图,反映了周前期的疆域图,请判断当时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8. 下边形势图可用于研究
A. 国家的产生 B. 朝代的更替 C. 西周的分封制 D. 春秋争霸战争
9. 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其中反映分封制的是
A. B.
C. D.
10. 图1为周代世袭略表,表中叔牙应属于图2中从上到下
A. 第一等级 B. 第二等级 C. 第三等级 D. 第四等级
B组
一、选择题
11. 下图中的三字经反映了
A. 夏商的更替 B. 秦汉的兴亡 C. 两晋的交替 D. 三国的建立
12. 下列三图片共同反映了( )
A. 文字演变的历程 B. 商周都城的更替
C. 早期国家的建立 D. 统一国家的形成
13. 观察下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是( )
A.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 分封制代替了世袭制
C. 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D. 行省制代替了郡县制
14.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A. 奴隶制社会文明 B. 华夏族迁徙轨迹 C. 中原历史悠久D. 先秦城市发展水平
15. 下图所示卡片的内容应是
A. 远古人类 B. 史前社会 C. 早期国家 D. 战国七雄
16. 下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
A. 涿鹿之战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国人暴动
17. 思维导图是近年被推崇的一种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某同学为他所学的一项古代政治制度制作了下图所示的思维导图,请推测他研究的政治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禅让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分封制
18. 如图为《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其中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设立的封国有
A. 齐、燕 B. 齐、鲁 C. 宋、晋 D. 宋、鲁
19. 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④说明 (  )
A. 分封制的作用 B. 诸侯的义务
C. 诸侯的权力 D. 周天子的责任
20. 如图为美国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一幅反映夏商周三代统治区域的地图,据图可知,该教材编者比较认同
A. 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B. 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无从查考
C. 中国古文明中心在黄河中下游
D. 中国早期文明的范围无法圈定
二、材料分析题
21.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出图片反映史实之间的区别。)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对“我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的时段应是图2年代尺上”的表述,根据所学知识,夏朝建立的时段应是图2年代尺上的A,选项中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属于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BCD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择A。
3.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朝存在的时间是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故A符合题意;周朝存在的时间是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故B不符合题意;东周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故C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反映的是牧野之战,因为纣王的残暴统治,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商朝的士兵的纷纷阵前倒戈,投降周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C项正确;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A项;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排除C项;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夏朝至汉朝这一段时期我国朝代更替的顺序。先后为夏、商、西周、东周、秦、汉,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选项A少了一个战国,选项B少了一个西周,选项D少了一个春秋。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6.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中创立者周武王和周天子和诸侯等内容可知,它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①处有权利和土地、人民等字样,可知这反映的是诸侯的权利。故正确答案为C。ABD从①处内容均无法体现,故选C。
【点睛】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此题应识记与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7.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前期实行的是分封制。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实行的制度;郡县制时期秦朝实行的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制度。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显示了夏桀退却、逃跑、反攻的路线和商汤进军的路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的历史事件,故B正确;夏朝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图片未显示夏朝的建立,故A错误;西周、春秋都发生在商朝之后,且图片未显示西周与春秋,故CD错误。综上故选B。
9.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赵、燕、齐”是诸侯国的封号,代表了分封制,故B符合题意;"直隶"二字最早见于宋朝,宋朝以州领县,其直属京师者被称为"直隶"。故A不符合题意;中书省为中央政府,行中书省为省级政府。故C不符合题意;“渔阳郡、上谷郡”属于郡县制的地方行政机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叔牙是卿大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的贵族等级自上而下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故叔牙应属于图2中从上到下第三等级,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1.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夏传子,家天下”“汤伐夏,国号商”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夏商的更替。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亡于夏桀,被商汤所灭;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亡于商纣,被周所灭,故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郑州商城遗址是先周时期仅次于殷墟的庞大都城遗址,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古代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是商代文化的重要遗存;三幅图片反映了早起夏商时期的历史信息,属于我国早期国家建立时期的内容,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三幅图与文字没有直接的联系,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二里头遗址反映的是夏朝的文化,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
13.A
【解析】
【详解】材料“尧舜禹”可知是传说时代,此时期部落首领的产生是禅让制,而禹 死,其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 的产生方式,而分封制是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B错误;郡县制、行省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C、D与题意无关。
14.C
【解析】
【详解】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新郑轩辕故里五千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汉代建祠,明隆庆四年(1570年)修缮,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于祠前立“轩辕故里”;: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华夏民族的源头纪实 ,夏王朝存在的证据;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内,;据上分析可知,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华历史悠久,C正确;新郑轩辕故里是远古时期,故A说法错误;四幅图片均反映的是遗迹,未体现华夏族迁移的轨迹,B错误;先秦时期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而材料中的图片只是远古时期和夏商时期的历史遗迹,未涉及城市发展水平,D错误。
15.C
【解析】
【详解】根据卡片内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习的是早期的国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后随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种制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C正确;ABD与卡片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厉王暴虐无道,引起国人不满。公元前841年,国人在镐京起义,围攻王宫,周厉王出逃。这一事件史称“国人暴动”。此后,政权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史称“共和行政”。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之间,排除A项;商汤灭夏是夏末商除,排除B;武王伐纣是商末周初,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解析】
【详解】依据关键信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周天子作战。受封国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从夏朝启开始的,B项是尧舜禹时期的,C项是秦始皇开始的。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8.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在今山东省范围内,西周分封了齐、鲁两国,故山东称“齐鲁之地”,故B符合题意;燕在河北,故A不符合题意;宋在河南,故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的思维导图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维导图是关于西周的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对周天子的义务,如服从天子命令、带兵随从天子出战、定期朝见天子、进纳贡物,维护周室安全等。因此④对应的是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故选B。
20.C
【解析】
【详解】图中除圈定夏商周统治区域外,还标注有当时的主要政治中心或文明中心,而这些政治中心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C符合题意;ABD说法都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比较。西周分封制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立权位的,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则与血缘关系无关,封君与封臣间无绝对的血缘关系。西周分封制主从关系从最高级到最低级,是直接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西欧封建制度的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两者都是等级制度。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图片分别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西周的分封制,本题可以从两种制度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个角度进行作答,如题目可为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比较,然后说明西周分封制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立权位的,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则与血缘关系无关,封君与封臣间无绝对的血缘关系,西周分封制主从关系从最高级到最低级,是直接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西欧封建制度的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当然两者有相同的地方都是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等。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