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课后案)
A组
一、选择题
1. 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A.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 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 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小明在参观广东新会梁启超纪念馆时,发现这样一幅油画(如下图),讲解员告诉他这幅油画反映的是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朝廷,要求拒签和约,实行变法的场景。请你告诉小明,该场景事件( )
A.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背景下发生
C. 历时103天,终被顽固派镇压失败 D.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民主科学的洗礼
3.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下列与梁启超在19世纪未提出的观点相似的主张是
选项 代表人物 主张
A 康有为 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
B 邹容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C 李鸿章 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D 陈独秀 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
A. A B. B C. C D. D
4. 如图所示刊物宣传的共同思想是
A. 师夷长技 B. 维新变法 C. 革命思想 D. 扶清灭洋
5.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在天津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A. B. C. D.
6. 下图漫画名为《那就是你的变法》,画中,一位老妇人右手拿着写有“变法”字样的条幅,左手用力皖住一个男孩的耳朵大声训斥,似乎在说,这就是你要搞的变法 与这幅漫画创作直接相关的是
A. 洋务运动的破产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戊戌变法的失败 D. 武昌起义的胜利
7. 如下旧照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半殖民地社会的苦难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新时代的曙光
8. 与下图所示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898年6月—9月 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裁撤冗官冗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公车上书 D. 辛亥革命
9. 下图描绘的是在戊戌政变中被捕遇害的“戊戌六君子”。下列人物属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有( )
①曾国藩②康有为③谭嗣同④康广仁⑤梁启超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③⑤
10. 某班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有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B组
一、选择题
11. 制作学习卡片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面这张学习卡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1895年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公车上书 D. 百日维新
12.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是( )
A.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3. 1895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发新闻图画《伏阙陈书》,画面左上文如下:“台湾为南洋门户,自经李傅相与倭订约,允将全省拱手让之……其闽省诸孝廉之在京会试者,会同京官、商民缮就呈词,洋洋数千言,赴都察院陈情。……众口一词,皆谓此地万不可让。……”该新闻图画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 割让台湾 B. 公车上书 C. 百日维新 D. 科举考试
14. 下图所示报刊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于1896年8月9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刊。此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
A. 变法图强 B. 扶清灭洋 C. 仁政法治 D. 师夷长技
15. 如下图人物所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自
A. 鸦片战争时期 B. 太平天国时期 C. 洋务运动时期 D. 戊戌变法时期
16. 如下是一部现代新编章回小说的目录节选。该小说反映的主题是
第四章康有为挥泪辞帝京盛伯熙把酒饯杰士 第九章陈少白客栈求贤梁启超狭斜探秘 第十七章都察院公车上书松筠庵杰士聚议第 五十四章谭嗣同狱中明志杨崇伊火上加油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武昌起义
17. 奏折、诏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奏折、诏书反映的近代化探索的事件是
奏折:已而东师大辱,遂有割台补款之事,于是外邦蔑视,海内离心。职忧愤迫切,谬陈大计,请及时变法,图保疆域。 诏书: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实行。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8. 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中有“日本维新三十年史”“政治学中卷宪法编”等。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潮是
A. “自强”“求富”B. “变法图强”C. “三民主义”D. “民主”“科学”
19.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的场景最有可能是
A. 委任康有为为钦差大臣B. 深入了解变法内容
C. 支持康有为同顽固派作斗争D. 听取有关《马关条约》的影响
20. 下表是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时的齐项主张和百日维新政令的对比这反映出
类别 维新派的主张 百日维新措施
政治 人生而平等、限制君权(康有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严复) 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经济 实业强国(王韬);商兴才能国富(康有为);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梁启超)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
文化 改革科举取士法;提倡西学,体用一致:废除八股(严复) 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
军事 改革练兵法(王韬) 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A. 维新派的主张都脱离现实 B. 清政府全盘接受维新思想
C. 变法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 D. 变法的广度深度有局限性
二、材料分析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故C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了,排除D。故选C。
2.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朝廷,要求拒签和约,实行变法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选项A符合题意;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B排除;戊戌变法,历时103天,终被顽固派镇压失败,C排除;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民主科学的洗礼,D排除。故选A。
3.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康有为和梁启超均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故二者都主张变法维新,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B项;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排除C项;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民主、科学”,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图片都是都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B正确;“师夷长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A排除;辛亥革命时期宣传革命思想,C排除;“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D排除;故选B。
5.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它所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故A符合题意;BCD不属于在天津创办的报刊,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6.C
【解析】
【详解】材料“左手用力皖住一个男孩的耳朵大声训斥,似乎在说,这就是你要搞的变法 ”体现的是顽固派对戊戌变法的扼杀,C正确;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A排除;《马关条约》是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材料无关,B排除;武昌起义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照片“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可知是洋务运动中属于“自强”的企业,属于近代社会向西方学习器物的主题;根据“京师大学堂门匾”可知是戊戌变法中遗留下来的一项措施,属于向西方学习制度的主题。因此两张照片可以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代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故选B;材料不能体现ACD的内容,排除。
8.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1898年6月至9月,康有为,光绪帝,梁启超,裁撤冗官”,可知此事件是指百日维新,B项正确;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朝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A错误;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C项错误;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D项错误。
9.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因此,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的A项;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②⑤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或⑤的BD项。故选C项。
10.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895年、《马关条约》、群情激奋、请求拒和、变法”等内容可知,这是1895年甲午战败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康有为为首的一千多名举人进行的“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C项正确;1895年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898年百日维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解析】
【详解】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故D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排除A;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排除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C。故选D。
13.B
【解析】
【详解】根据“1895年”、“台湾为南洋门户,……允将全省拱手让之”可知与甲午战后割让台湾有关。根据“闽省诸孝廉之在京会试者,会同京官、商民缮就呈词,洋洋数千言,赴都察院陈情”可知是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反对割让,所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公车上书,故选B,排除A;百日维新是在1898年,排除C;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14.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时务报》是1896年8月9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刊,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因此此报刊主要宣传的新思想是变法图强,A项符合题意;B项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与洋务运动有关,排除。故选A。
15.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就义前的豪言壮语,D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将领是林则徐、琦善等,与谭嗣同无关,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与谭嗣同无关,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与谭嗣同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物可知,他们均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1842年,其间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无关,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是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无关,排除B项;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旨在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解析】
【详解】材料“割台补款”“及时变法”“变法自强”“裁冗兵”“立大小学堂”等信息表明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有关,故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而非变法图保疆域,故C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而非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B
【解析】
【详解】据材料“日本维新三十年史”“政治学中卷宪法编”并结合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运动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向日本学习,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故B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A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积极共和国,排除C项;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指导,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解析】
【详解】由所学和图片“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可知,图中的场景是深入了解变法内容。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康有为主张进行变法,光绪帝通过康有为了解变法内容,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光绪帝没有委任康有为为钦差大臣,同顽固派作斗争的是洋务派,故A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和表格内容可知,维新派提出的一部分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得到了体现,如在文化、军事和经济方面表现明显,但在政治方面,维新派宣传的平等、民权和限制君权的思想在政令中并未涉及,这体现了局限性,故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维新派的主张并非都脱离现实,排除A项;维新变法并未真正动摇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排除C项。故选D。
21.观点1:近代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推动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论述: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割地开放通商口岸,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推动了近代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促进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等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谋求政治变革,发起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清朝的主张,并在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情况下,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结论:综上所述,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在救亡图存的探索中,成为许多爱国人士不懈努力的目标,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观点2:中国的近代化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不断推进的。观点3: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
【解析】
【详解】据材料“1842年油画《香港开埠通商》即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后发行的邮票”和材料“1872年首批出国留学的幼童合影”“1895年公车上书”“1911年武昌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不断加深,可 提炼观点为:近代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推动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论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割地开放通商口岸,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推动了近代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促进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等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谋求政治变革,发起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清朝的主张,并在八国联军侵华战败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情况下,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等方面加以论述。试卷第1页,总12 页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中案)
【时空概览】
【图解历史】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危机迫在眉睫。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强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戊戌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知识框架】
【课中练习】
1. 下图反映了中国人创办报刊数量的变化。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外国书报的翻译和传入 B. 《资政新篇》的发表
C. 维新变法思想宣传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取得巨大成功
C “明定国是”诏书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 A B. B C. C D. D
3.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关于维新变法的示意图,其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史实是
公车上书
B. 建立强学会
C. 颁布《明定国是诏》
D. 创办《时务报》
4. 八年级某班同学想排一部名为《戊戌变法》的历史课本剧,剧本大纲如图,空白处表示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应该是( )
第一幕:______ 第二幕:康有为呼吁变法 第三幕:戊戌政变
签订《马关条约》 B. 梁启超拜师
C. 公车上书 D. 光绪帝立志改革
5. 反映的时代需求是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A. 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B. 顺应潮流,实业救国
C. 摆脱危机,民族独立 D. 应运而生,民主共和
6. 下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 )
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经济国家预算
文化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7. 下表为梁启超于1896年所编《西学书目表》。据此推断梁启超此时主张( )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等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
下卷:“杂类” 游记、报章、格致、西人议论之书、无可归类之书等5类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全面了解学习西方
C. 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D. 民主革命实现共和
8. 张华同学在编写一个历史剧本,他找到了以下图片,请为他的剧本取合适的名称( )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1.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时间“1894到1898年”,结合所学知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之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大量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C项正确;外国书报的翻译和传入与题干信息“中国人创办报刊数量的变化”不符,故排除A项;《资政新篇》的发表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失败,故排除B项;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故排除D项。故选C。
2.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故选A;百日维新最终失败,没有取得成功,排除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但维新变法最终失败,维新派没有掌握国家政权,排除C;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走向失败,光绪帝的地位被降低了,而非提高了,排除D。
3.A
【解析】
【详解】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因此本题选择A项;C项颁布《明定国是诏》为百日维新开始的的标志,BD两项为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宣传维新思想的手段,与材料无关,排除BCD三项。
4.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项正确;《马关条约》发生在公车上书之前,排除A项;梁启超拜师是在维新变法开始之前,排除B项;光绪帝立志改革是在维新变法序幕拉开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宣传维新派变法维新的主张,材料中的书籍反映了近代中国人了解西方历史、法律、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需求,说明当时的时代需求是学习西方,变法图强,故选A;《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D。
【点睛】
6.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故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的内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题干的“改革”不符,排除CD;故选B。
7.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西学、西政、西人议论”可知,这体现了维新派向西方学习,故B符合题意;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激进派彻底否定传统文化,革命派主张民主革命实现共和,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三幅图片都与维新变法有关,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慷慨就义标志着是百日维新的失败,所以合适的名称应该是戊戌变法,故选B;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中都没有公车上书的内容,排除ACD。试卷第1页,总8 页第6课戊戌变法 (课前案)
【导读】
【课前预习】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 公车上书的背景:1895年,________签订消息传到北京
2. 戊戌变法目的: ________救国。
3. 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________、梁启超等维新人士
4. 兴起:1895年,________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5. 发展:组织________,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__和天津的________。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具有影响的报纸。
二、百日维新
6. 百日维新的时间、标志:________年6月,______颁布________诏书,实行变法
7.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________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________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________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________
8. 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________,戊戌六君子遇害,变法失败
9. 戊戌变法的影响:在________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马关条约》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京师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故公车上书的背景是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2.变法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变法救国。
3.康有为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京师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故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等。
4.公车上书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5.①. 学会 ②. 《时务报》 ③. 《国闻报》
【解析】
【详解】戊戌变法时期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组织学会,如强学会;创办报刊,当时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
6.①. 1898 ②. 光绪帝 ③. “明定国是”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7.①. 官民 ②. 私人 ③. 学堂 ④. 新式军队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在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在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在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故①填军民②填私人③填学堂④填新式军队。
8.政变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握实权,阻扰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1898年9与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法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
9.思想文化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试卷第1页,总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