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前案)
【导读】
【课前预习
一、老子
1. 主张:老子是______后期楚国人,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
2. 学说: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_》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3. 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4. 成就
(1)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即要有______和____________,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教育:他创办______,广收门徒;主张“____________”。他在教学中注重得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5. 言论集: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______》一书。
6. 孔子及其思想的影响:对中国_________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
7. 背景: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术思想领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_”。
8. 儒家:代表人物是______,主张实行“______”。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另一位思想家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代表人物是______,主张“______”“非攻”。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10. 法家: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_______,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1.道家:战国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他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表现: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 ①. 春秋 ②. 道家 ③. 无为而治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道德经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3.儒家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4.①. 仁 ②. 爱心 ③. 同情心 ④. 私学 ⑤. 有教无类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不仅是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对中国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历史作用。
5.论语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6.古代文化
【解析】
【分析】
【详解】孔子及其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7.诸子百家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术思想领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8.①. 孟子 ②. 仁政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9.①. 墨子 ②. 兼爱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10. ①. 韩非 ②. 以法治国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1.百家争鸣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试卷第1页,总7 页第8课 百家争鸣(课后案)
A组
一、选择题
1. 如下图是位于文登市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 “仁” B.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 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 “兼爱”“非攻”
2. 为探究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课堂上老师出示图4幻灯片。该幻灯片内容说明这一时期的统治思想是(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3. 下列言论,出自下图之人的是
A.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C.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 下图是小红做的读书笔记,图中横线应填写( )
A. 兼爱 B. 法治 C. 民贵君轻 D. 有教无类
5. 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 儒家、道家B. 法家、道家C. 墨家、儒家D. 墨家、法家
6. 下图呈现的思想主张属于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7.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庭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
A. 墨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8. 下列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时代哪家思想( )
A. 法家、道家 B. 法家、墨家 C. 儒家、墨家 D. 儒家、道家
9. 某班举办了“人与自然”的辩论会,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观点是能够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一派观点是人应敬畏自然、乐天安命(如人无力应对海啸、地震等灾难),这两派观点的思想依据分别出(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0. 下面这组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王室衰微
B. 百家争鸣
C. 政权对峙
D. 民族交融
B组
一、选择题
11. 下图是《孔子问礼于老子》。下列属于道家学说主张的是( )
A. 为政以德 B. 无为而治 C. 提倡法治 D. 兼爱、非攻
12. 与下图所示人物相关的思想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13. 《孔子讲学图》中,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坐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温故知新
D. 勤于思考
14. 通过以下诸子百家人物的言论推断其学派及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言论 学派及主张
A “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家“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家事物皆有对立且能相互转化
C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儒家施行“仁政”,为政以德
D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法家主张治国靠法令、权术、威势
A. A B. B C. C D. D
15. 下图是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该画像( )
A. 是研究孔子讲学的直接证据 B. 真实再现了孔子行教的场景
C. 表达了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 D. 反映了唐代文化注重严谨慎行
16. 下图是开封的孟子游梁祠。这是为了纪念孟子游学魏国大梁,向梁惠王、梁襄王传授治国思想而建的。这些治国思想包括“省刑罚,薄税敛”“不嗜杀人”,这体现出孟子的主张是
A. 民贵君轻 B. 仁政 C. 重利轻义 D. 好为人师
17. 下图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的目录截图,图中空白书名号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18. 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乙 B. 丙 C. 甲、乙 D. 甲、丙
19. 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 对下图《诸子百家关系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孔子是传统思想的源头 B. 儒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C. 思想在交流演变中融合 D. 战乱导致士人四处游说
二、材料分析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战国时期,新的社会制度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更加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聚众讲学,研讨学说,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斷,观点用陈述句,不能用疑问句和反问句)
1.B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阴阳、福祸、黑白等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B项正确;孔子主张“仁”,创立儒家学说,排除A项;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实行法治,排除C项;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给出图片中的“无为而治”可知该幻灯片内容说明这一时期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天平,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道家思想,不是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排除ACD项。故选B项。
3.A
【解析】
【分析】
【详解】题干图片人物是孔子,儒家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A符合题意;B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孟子的名言;C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名言;D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的名言。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4.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墨子为墨家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非正义战争,主张举贤、节俭等,A项正确;法治是韩非的思想主张,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儒家代表人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战争,题文图一是孟子的思想主张。道家代表人庄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题文图二是庄子的思想主张。故选A。
6.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政治上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故选B;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但他们不是创始人,排除AD项;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C项。故选B项。
7.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儒家学派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 和“礼”,主张用道德规范来教育人民。墨家主张“兼爱” 和“非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法治。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小女孩的说法“国君要用刑罚、权术和威势来统治臣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因此,小女孩的说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法家的思想。根据题干中小男孩的说法“国君要顺应情势,让人民自由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因此,小男孩的说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道家的思想。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及主张。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因此,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也有不同的观点。
9.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荀子具有唯物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庄子观点是人应敬畏自然、乐天安命,②④正确,D项正确。①主张仁,③主张兼爱,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0.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推动了社会变革;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由漫画内容可知,第一幅体现了各学派的名称和观点,第二幅为各学派的代表著作,所以漫画与百家争鸣相符合。AC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教材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庄子是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选B项;A项是儒家学派的主张;C项是法家学派的主张;D项是墨家学派的主张。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正确;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3.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孔子讲学图》中,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坐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有教无类,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4.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是符合墨家的思想主张。选项A的言论推断是正确的,符合题意;选项B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属于儒家思想;选项C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是法家思想;选项D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是道家主张。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先师孔子行教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行教,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根据材料“唐代吴道子”可知这是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故C正确。ABD项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ABD项。故选C。
【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尊重材料的意思。《先师孔子行教图》是后代人的作品,掺杂了人的主观意念,因此不能作为研究的直接证据,也不能再现孔子行教的场景,故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代文化,故D也不符合题意。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省刑罚,薄税敛”“不嗜杀人”可知,这些体现的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选项B符合题意;民贵君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排除;C、D两项不是孟子的思想主张,可排除。故选B。
17.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故C符合题意;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故A不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孔子主张实行仁政,故B不合题意;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A
【解析】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 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乙的表述符合题意,而甲“秦汉”时间表述不合题意,丙“100位”的 表述不合史实。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19.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的国家的建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变革时期,由此可知,题干图片描述的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项符合题意;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在夏朝建立之前,A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辽宋夏金元时期,D排除。故选择B。
20.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在墨家墨子和儒家孔子的影响下,产生儒家孟子,在墨家墨子、儒家孟子、道家庄子的影响下,产生儒家荀子,在荀子影响下产生法家韩非子,这说明思想在交流演变中融合,C项正确;根据示意图可知,墨家、儒家均是传统思想的源头,排除A项;根据示意图可知,墨家、儒家并存,共同影响这一时期思想的发展,排除B项;示意图说明思想的互相影响,没有涉及战乱,排除D项。故选C项。
21.观点:百家争鸣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 (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都可)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教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想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息之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百家争吗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更加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聚众讲学,研讨学说,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结合当时各家学派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带来的影响等内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试卷第1页,总13 页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中案)
【时空概览】
【图解历史】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其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发展了老子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墨经》中的内容,涉及数学和物理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录:“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框架】
【课中练习】
1. 如图牌匾中的书法内容是我国历史上某一位思想家提出的观点。他是
A. 孔子B. 墨子C. 孙子D. 老子
2. 下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墨家思想B. 韩非学说C. 老子论道D. 先师孔子
3. 下图为胜利一中“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选用的一张历史图片。据下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的是
A. 墨子论节B. 韩非论法C. 老子论道D. 孔子论礼
4. 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巨大“和”字场景,展示了中国和谐盛世的局面.请问中国古代史上最早提出以“爱人”之心调解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墨子
5. 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从下面三张关于他的图片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已的政治主张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③他主张“兼爱”“非攻”④他提出“仁”的学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根据下面的想象图,你认为墨子在给他的弟子们宣传什么主张
A. 作为统治者应以“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B. 各种事物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C. 应根据历史发展实行改革,提倡以法治国
D. 人与人应该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7. 下表中,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搭配正确的是( )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A. 墨子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B. 孟子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
C. 韩非子 仁政,民贵君轻
D. 庄子 顺应自然,精神自由
A. A B. B C. C D. D
8.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下列政治主张最受秦国国君赏识的是
A. 仁者无敌、为政以德 B. 兼爱非攻、互帮互助
C. 无为而治、以柔克刚 D. 法不师古、以法为教
1.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故“道法自然”与老子有关。故D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故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故排除B项。孙子是兵家的代表,故排除C项。故选D。
【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本题的关键是“道法自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D
【解析】
【详解】根据两个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一反映的是以德治国的理念,图片二反映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两个主张都是来源于孔子的思想,故选D。
3.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礼”“仁、义、礼、智、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ABC项的思想主张不符合图片内容。故选D。
【点睛】关于百家争鸣的内容,还需要掌握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掌握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4.A
【解析】
【分析】
【详解】孔子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早提出以“爱人”之心调解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故选A项;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排除B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春秋无义战”,排除C项;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A。
5.B
【解析】
【分析】
【详解】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出身下层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孔子在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教育方面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本题的“周游列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杏坛讲学”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成果。《论语》中的这句话固然能反映出孔子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但只是他仁爱思想的体现。主张“兼爱”“非政”的是墨子的思想。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6.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因此D项正确;作为统治者应以“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是儒家孟子的主张,排除A项;各种事物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是道家老子的主张,排除B项;应根据历史发展实行改革,提倡以法治国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解析】
【分析】
【详解】庄子主张顺应天道自然,追求精神的自由,希望人可以摆脱现实的不合理的桎梏,故D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故A搭配不正确,排除A项;孟子倡导仁政,主张民贵君轻,故B搭配不正确,排除B项;韩非子主张依靠法律,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故C搭配不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的是法家的主张,“法不师古、以法为教”是法家的思想主张,D正确;“仁者无敌、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主张,排除A;“兼爱非攻、互帮互助”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B;“无为而治,以柔克刚”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故选D。
试卷第1页,总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