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高新一中九年级(上)诊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20分。)
1.(2分)在第十七届“渝洽会”上,重庆造恩斯特龙480B型直升机(如图所示)签下了20架大订单。该型直升机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忽略燃油变化),下列关于直升机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C.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D.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2.(2分)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伞的总重力大于空气的阻力
B.人和伞的总重力等于空气的阻力
C.人和伞的重力势能在增大
D.人和伞的动能在减小
3.(2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端午节,粽叶飘香
4.(2分)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
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5.(2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下列增大铁丝内能的四个做法中,与另外三个方法不同的是( )
A.摩擦铁丝,使它变热
B.把铁丝放在火上烤,使它变热
C.反复敲打铁丝,使它变热
D.给铁丝通电,使它变热
6.(2分)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
7.(2分)云中冰粒下落,温度升高变成雨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粒液化为雨滴
B.雨滴内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引力
C.雨滴的内能大于同质量冰粒的内能
D.雨滴内能转化为动能,所以下落越来越快
8.(2分)岳阳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水是岳阳的最大的生态优势,水能有效地改善气候是因为水具有(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低的凝固点 D.较小的密度
9.(2分)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热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10.(2分)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2分)滑雪运动员脚踩滑雪板从高处滑下,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 ,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4分)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 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 (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13.(2分)“十次车祸九次快,还有喝酒和超载”,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超速、超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速度越大, 越大;质量越大, 越大。
14.(2分)一辆洒水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在洒水过程中,洒水车的动能 ,机械能 。(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15.(2分)如图所示,汽车沿水平路面高速行驶,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做功,将 能转化为内能,轮胎的温度会 。
16.(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在此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选 液体会比较合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计38分)
17.(10分)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球由斜面某位置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mA<m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 相同。得出的结论是
(3)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个图进行比较,理由是 。
18.(8分)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 质量 m/g 初始温度t1/℃ 加热时间t/min 最后温度t2/℃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 (选填“长”或“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19.(8分)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瓶中,一个放在水中,一个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图1所示。
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7 46
(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 ;
(2)根据表中数据,已将乙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坐标系中,请将甲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同一个坐标系中;
(3)本次实验中,小明发现 的冷却效果更好(填“甲”或“乙”);
(4)通过分析,小明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 。
20.(12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明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
凉,这是因为水的 ;海水和沙子相比,在同样受热时,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 。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在实验室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 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匀加热。如下中的图象正确的是 。
(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
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填字母)
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表面发热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C.放爆竹时,爆竹腾空而起
D.电灯发出光和热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8分)
21.(8分)茗茗将一块质量是2kg的金属块放入92℃的水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迅速取出放入另一个装有5kg水的绝热容器中,容器中水温为40℃,放入金属块后水温最终上升到44℃,不计热量损失。(c水=4.2×103J/(kg ℃)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该金属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20分。)
1.(2分)在第十七届“渝洽会”上,重庆造恩斯特龙480B型直升机(如图所示)签下了20架大订单。该型直升机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忽略燃油变化),下列关于直升机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C.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D.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解答】解:直升机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速度增大,因此,其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故选:C。
2.(2分)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和伞的总重力大于空气的阻力
B.人和伞的总重力等于空气的阻力
C.人和伞的重力势能在增大
D.人和伞的动能在减小
【解答】解:因为跳伞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并且受力平衡,即受到的重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重力等于阻力。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高度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小;故选项C错误;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3.(2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端午节,粽叶飘香
【解答】解: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是肉眼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不符合题意;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柳絮”也是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因此难以再压缩,与扩散无关,不符合题意;
D、端午节粽叶飘香,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4.(2分)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
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解答】解: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表明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选项正确;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选项正确;
C、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较大。选项正确。
D、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选项错误。
故选:D。
5.(2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下列增大铁丝内能的四个做法中,与另外三个方法不同的是( )
A.摩擦铁丝,使它变热
B.把铁丝放在火上烤,使它变热
C.反复敲打铁丝,使它变热
D.给铁丝通电,使它变热
【解答】解:A、摩擦铁丝,使它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
B、把铁丝放在火上烤,使它变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铁丝的内能;
C、反复敲打铁丝,使它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D、给铁丝通电,使它变热,是通过做功增加了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故选:B。
6.(2分)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
【解答】解: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B正确;
C、热量是一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含有表示,故C错误;
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功,也可能是散失了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7.(2分)云中冰粒下落,温度升高变成雨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粒液化为雨滴
B.雨滴内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引力
C.雨滴的内能大于同质量冰粒的内能
D.雨滴内能转化为动能,所以下落越来越快
【解答】解:A、下落中冰粒熔化为雨滴,故A错误;
B、雨滴内分子间存在分子引力,故B错误;
C、由于温度升高,则雨滴的内能大于同质量冰粒的内能,故C正确;
D、雨滴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越来越快,故D错误。
故选:C。
8.(2分)岳阳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水是岳阳的最大的生态优势,水能有效地改善气候是因为水具有(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低的凝固点 D.较小的密度
【解答】解: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水能有效地改善气候。
故选:A。
9.(2分)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热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解答】解:
A、实验中,应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保证在相同的时间内提供相同的热量,故有必要,不合题意;
B、实验中,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对升温的快慢不会造成影响,属多余的量,符合题意;
C、实验中,必须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有必要,不合题意;
D、实验中,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也会影响其吸热与升温的情况,故应使容器保持相同,故有必要,不合题意。
故选:B。
10.(2分)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解答】解:
A、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但比热容不同,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故A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时,比热容一定,与质量大小无关,故B错误;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由公式△t知,铜块温度变化较大,故C正确;
D、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导致其体积变大,所以冬天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与水的比热容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2分)滑雪运动员脚踩滑雪板从高处滑下,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 增大 ,重力势能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答】解:运动员在从高处滑下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所以他的动能增大;又因为他所处的高度降低,所以他的重力势能减小。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12.(4分)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 速度 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 做功 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 大 (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不能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解答】解:(1)我们知道,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所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目的是控制质量相同改变速度,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2)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做的功越多,也反映了小车具有的动能越大。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车和木块将永远一直运动下去,就达不到探究的目的了。
故答案为:速度,做功,大,不能。
13.(2分)“十次车祸九次快,还有喝酒和超载”,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超速、超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速度越大, 动能 越大;质量越大, 惯性和动能 越大。
【解答】解: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速度无关;汽车的质量不变,速度越大,汽车具有的动能越大,汽车的速度不变,质量越大,汽车具有的动能越大;所以,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惯性和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动能;惯性和动能。
14.(2分)一辆洒水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在洒水过程中,洒水车的动能 减小 ,机械能 减小 。(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解答】解:一辆洒水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质量不断减小,速度不变,高度不变,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洒水车行驶时,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所以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减小。
15.(2分)如图所示,汽车沿水平路面高速行驶,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做功,将 机械 能转化为内能,轮胎的温度会 升高 。
【解答】解: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发热的过程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轮胎的内能,属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机械;升高。
16.(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 乙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在此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选 乙 液体会比较合理。
【解答】解:
(1)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可知,比热容大的物体每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大,根据图象判断甲、乙液体,升高相同的,乙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吸收热量多的比热容就大;可以看出乙比热容大;
(2)根据Q=Cm△t,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就小,就更适合做冷却液。故乙做冷却液更好。
故答案是:乙;乙。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计38分)
17.(10分)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球由斜面某位置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 小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mA<m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 速度 相同。得出的结论是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择 甲、丙 两个图进行比较,理由是 控制小球质量相同,速度不同 。
【解答】解:(1)物理学中,能够做功的多少表示具有能量的大小,实验中小球能够做功是体现在推动小木块运动,推动的距离越远,表示小球能够做的功越多,小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所以通过观察小木块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高度相同时,小球滑到相同的水平面的速度就会相同,是为了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题干中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mA<mB)是控制小球的质量不同来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由甲乙两图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动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质量和速度)有关,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采用指控变量法,控制质量不变,改变速度,而在甲丙两图中是同一个小球A放置在不同的高度,控制了质量一定,改变了速度,符合题干要求。
故答案为:(1)小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2)速度;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甲、丙;控制小球质量相同,速度不同。
18.(8分)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 质量 m/g 初始温度t1/℃ 加热时间t/min 最后温度t2/℃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高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 长 (选填“长”或“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水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解答】解:(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高;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根据转换法,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由(1)可知,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水吸热的能力更强。
故答案为:(1)相同;高;(2)长;大于;(3)水。
19.(8分)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瓶中,一个放在水中,一个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图1所示。
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7 46
(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 相等 ;
(2)根据表中数据,已将乙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坐标系中,请将甲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同一个坐标系中;
(3)本次实验中,小明发现 甲 的冷却效果更好(填“甲”或“乙”);
(4)通过分析,小明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 慢 。
【解答】解:(1)探究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时,需要控制牛奶的质量相等;
(2)在同一个坐标系中根据表格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利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作出甲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中水的牛奶温度变化快,降温效果好;
(4)由图象分析可知,在甲图象中,前段时间内牛奶的温度变化较快,后面的温度变化缓慢;
故答案为:(1)相等;(2)答案见上图;(3)甲;(4)慢;
20.(12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明到海水浴场玩,他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
凉,这是因为水的 比热容大 ;海水和沙子相比,在同样受热时,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 大 。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 ℃)。在实验室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 质量 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匀加热。如下中的图象正确的是 D 。
(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D 。(填字母)
A.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
B.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 (填字母)
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表面发热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C.放爆竹时,爆竹腾空而起
D.电灯发出光和热
【解答】解:
(1)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改变较小;
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相同热量,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大,因此,小明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到沙子烫脚,当身体进入水中时,觉得水比较凉;
(2)由Q吸=cm△t得,△t,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比热容为水的比热容的,所以煤油升高的温度为水升高温度的2倍,所以D正确;
(3)A、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故A错误;
B、0℃的冰变成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B错误;
C、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因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C错误;
D、摩擦生热,是用克服摩擦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正确;
(4)A、航天飞行器穿越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发生摩擦,表面发热内能增加,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符合题意;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爆竹点燃后腾空升起,是爆炸产生的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爆竹的机械能,不符合题意;
D、电灯消耗电能发出光和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比热容大;大;(2)质量;D;(3)D;(4)A。
四、简答与计算题。(共8分)
21.(8分)茗茗将一块质量是2kg的金属块放入92℃的水中加热足够长时间后,迅速取出放入另一个装有5kg水的绝热容器中,容器中水温为40℃,放入金属块后水温最终上升到44℃,不计热量损失。(c水=4.2×103J/(kg ℃)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该金属的比热容。
【解答】解:(1)水吸收热量:
Q吸=c水m水(t﹣t水)=4.2×103J/(kg ℃)×5kg×(44℃﹣40℃)=8.4×104J,
(2)不计热量损失,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即Q放=Q吸=8.4×104J,
由题意可知,金属的初温为92℃,末温为44℃,
则该金属的比热容:
c金0.875×103J/(kg ℃),
答:(1)水吸收热量为8.4×104J;
(2)该金属比热容为0.875×103J/(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