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
导入
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冰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母亲,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去认识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
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3.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知识链接
1.知作者
朱德(1886-1976),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2.字词积累
溺nì水 佃diàn农 劳碌lù 私塾shú 周济jì
慰勉miǎn 不辍chuò 妯zhóu娌li 任劳任怨yuàn
为富不仁rén 东挪nuó西借 宽厚仁慈cí
(三)初读课文,疏通结构
1.大家能从标题了解哪些信息?
2.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回忆往事是从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的 主要回忆了什么 引导学生划分层次
(四)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阅读第1段,领会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阅读2-13段,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中心选取了哪些事例 表现了母亲哪些优秀品质 完成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3阅读14-17段,从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2)思考:课文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五)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引导学生赏析语言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这样地”指什么?去掉“整日”行吗?)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运用什么写法?)
引导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语或者关键内容作为突破口,品析词语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预备问题:母亲对“我”的想念与“我”对妈妈的想念一样吗?)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预备问题:“一分钟”能否去掉?)
2.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以第四段为例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体会下面几个议论句的含义及作用
(第13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第15段)“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3) (第16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三、反馈与评价
下列关于《回忆我的母亲》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全文感情真挚,文笔华丽。
B.朱德同志的母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朱德投身于革命事业。
C.“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句中的“永远回忆”一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D.“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加点词“创造了”和“创造着”重复,可去掉其一。
【拓展阅读】老舍《我的母亲》(节选),引导学生比较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异同点
四、课后作业
你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你的母亲对你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或者你有没有一位亲人让你想念,让你感动,让你难忘?请用你的笔记录下那一件事、那一瞬间,让我感受到你的真情。
五、结束语
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高尚情操。我们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才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共27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八年级 语文
一、导入
老舍先生在《母亲》中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冰心在《母亲》中说:“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母亲的高尚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
2.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3.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
【知作者】
朱德(1886-1976),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资料
钟太夫人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
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
资料
溺水 佃农 劳碌 私塾
周济 慰勉 不辍 妯娌
nì
diàn
lù
shú
jì
miǎn
chuò
zhóuli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东挪西借 宽厚仁慈
yuàn
rén
nuó
cí
【字词积累】
(1)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2)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3)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4)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5)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6)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读标题,识文体
能从标题了解哪些信息?
回忆我的母亲
标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概括了写作内容。
【初读课文,疏通结构】
这是一篇回忆录。
回忆录是指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作者把所回忆的一些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同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回忆往事部分是从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的 主要回忆了什么
(二)(2-13) 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
(一)(1) 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的回忆。
(三)(14-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开篇点题,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全文叙事的线索,总领全文;呼应题目,引出下文。
阅读第1段,领会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阅读2-13段,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课文围绕中心选取了哪些事例 表现了母亲哪些优秀品质 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1885~1900年前后 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
1905年
有远见,力图摆脱贫困和压迫
时间顺序 勤劳一生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1908年 深明大义
1919年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1937年 热爱劳动、勤劳
1943年 高龄仍“不辍劳作”
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热爱劳动
1924-1927年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勤劳
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第一个层面(2-7) 贫苦的家境中
第二个层面(8-13) 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朗读14-17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 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强健的身体
勤劳的习惯,生产的知识
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革命的意志
(2)思考:课文第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既抒发作者母亲离我而去所带来的哀痛又表达了自己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这样地”指什么?去掉“整日”行吗?)
“这样地”指上文所写的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这样的表述足以表达作者对母亲敬重又心疼。
“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极欲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写了几类饭食?运用什么写法?))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夹叙夹议。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写了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总领第四段。
议论句 含义及其作用
(1)(第13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2)(第15段)“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3)(第16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结构上:位于段首,是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内容上:从上下文看,前面是回忆往事,后面抒情议论,意味着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呼应前文。
母亲是“平凡的”农妇,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大众的深情融汇在一起,深化主旨。
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章法清楚,结构严谨。
事例典型,人物鲜明。
语言感情真挚,夹叙夹议。
三、反馈与评价
下列关于《回忆我的母亲》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全文感情真挚,文笔华丽。
B.朱德同志的母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朱德投身于革命事业。
C.“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句中的“永远回忆”一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D.“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加点词“创造了”和“创造着”重复,可去掉其一。
B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嫩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实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节选自老舍《我的母亲》
【拓展阅读】
三、反馈与评价
你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你的母亲对你有着怎样的影 响呢?或者你有没有一位亲人让你想念,让你感动,让你难忘?请用你的笔记录下那一件事、那一瞬间,让我感受到你的真情。
四、课后作业
五、结束语
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高尚情操。我们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才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