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新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1 10: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如果金属钠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
A.水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沙子
2.已知,则下列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与水反应,生成,转移的电子数目约为
B.用水可以区分和
C.与水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
D.将和分别加入到溶液中的实验现象不相同
3.某溶液与Al反应能放出H2,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2+、Cl-、 B.Na+、K+、Cl-、
C.Mg2+、H+、Cl-、 D.K+、Ca2+、、Cl-
4.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密度比水小 B.熔点低 C.硬度小 D.强还原性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金属元素都只存在于地壳中
B.铁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D.金属元素大多数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
6.在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Ag+、Cu2+、Zn2+、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Fe2+
7.将6g钠和3.2g硫粉迅速混合,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
A.Na2O和S B.Na2O和Na2O2 C.Na2O和Na2S D.Na2O2和Na2S
8.下列关于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铝很活泼
C.自然界中存在单质铝 D.铝不与碱反应
9.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
B.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酸性或碱性食物
C.铁与氧气燃烧的产物是红色的Fe2O3
D.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Ba2++OH-+H++=H2O+BaSO4 ↓
B.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的反应:Ca(OH)2+2H+=Ca2++2H2O
C.金属钠在水中反应:2Na+2H2O=2Na++2OH-+H2↑
D.用醋酸洗热水瓶中水垢: CaCO3+2H+=Ca2++H2O+CO2↑
11.化学社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工业上曾经通过反应“3Fe+4NaOHFe3O4↑+2H2↑+4Na”生产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产物是钠Na和
B.用磁铁可以将Fe与分离
C.将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冷却可获得钠
D.每生成1molH2,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12.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g/cm3,苯与水互不相溶,且苯不与钠反应)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0.971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不断上浮、下沉
13.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第二份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同温同压下产生了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是( )
A.1:1 B.2:3 C.3:2 D.1:6
14.有关铝制餐具下列使用较为合理的是( )
A.盛放烧碱 B.烧煮开水
C.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 D.用碱水洗涤
15.现有一块铝铁合金,欲测定其铝的质量分数,切下Wg合金,溶于盐酸中,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滤出沉淀,已知沉淀成分为氢氧化铁,把沉淀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得到Wg红棕色粉末。则此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0% B.30% C.70% D.80%
16.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其焊接速度快,设备简易,适用于野外作业。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进行铝热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实质是金属的置换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Fe2O3和铝粉的混合物被称为铝热剂
C.铝单质很活泼,通常表面附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热反应只能用于冶炼铁、锰、铬、镁等熔点较高的金属
17.将金属钠投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不考虑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 ( )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Ca(OH)2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饱和NaCl溶液 ⑦Fe2(SO4)3溶液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NH4HCO3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混合:+OH-=+H2O
D.金属铝溶于盐酸:2Al+6H+=2Al3++3H2↑
19.将11.5 g钠、28 g铁分别放入100g质量分数为0.73%的盐酸中,结果正确的是( )
A.钠与盐酸反应比铁剧烈,产生的气体多 B.铁与盐酸反应比钠剧烈
C.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多 D.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
20.钠在液氨中溶剂化速度极快,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如图为钠投入液氨中的溶剂化图。钠沉入液氨中,快速得到深蓝色溶液,并慢慢产生气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钠的密度比液氨大
B.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C.钠和液氨可发生以下反应:2NH3+2Na=2NaNH2+H2↑
D.0.1mol钠投入液氨生成0.01molH2时,Na共失去0.02mol电子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国际化学年的中国宣传口号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请填空:
(1)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常温下铁遇水不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二者能发生反应,书写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用食醋能较好的清除,其原理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铝合金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如铝合金门窗、飞机外壳、航空航天等,且具有密度小、易加工、不易腐蚀等优点,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5)设计实验检验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后的产物中是否存在Cl-____。
22.在实验室里为了研究钠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取用浸没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2)一小块金属钠长时间置于空气中,可能有下列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
①变成白色粉末 ②变暗 ③变成白色固体 ④变成液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3)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先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④⑤
(4)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的加入一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符合图中的_______。
(5)将一小块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三、计算题
2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3)常温常压下,将等物质的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前者与后者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
(4)12.1g某硝酸盐中含有,则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5)由、、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则_______。
四、实验题
24.用含Si、Al、Mg的合金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1)固体A为___________,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滤液B中阳离子除H+外还有___________;滤液D中阴离子除OH-、Cl-外还有___________;
(3)固体C为___________,写出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5.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已知Na2O2能与H2O、CO2发生化学反应),可利用的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a、b……)顺序是: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接c。
(2)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
(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金属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则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火,故A错误;
B.金属钠的还原性强,能与干粉灭火器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则金属钠着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B错误;
C.金属钠的还原性强,能与泡沫灭火器中的水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则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C错误;
D.沙子覆盖在着火的金属钠表面,能隔绝金属钠与空气的接触,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2.A
解析:
A.NaH中的-1价H和水中的+1价H结合成H2,所以生成1molH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故A正确;
B.Na和NaH都能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所以不能用水区分Na和NaH,故B错误;
C.NaH与水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2是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NaOH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D.NaH和Na都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加入到FeCl3溶液中,都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实验现象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某溶液与Al反应能放出H2,说明该溶液中含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据此根据离子反应的条件分析离子共存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Fe2+在碱性条件下会与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该组离子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Mg2+、H+在碱性条件下会与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解析:
钠与水反应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钠浮在水面然后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滴有酚酞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原因如下:浮:密度比水小,熔:熔点低,游、嘶:剧烈反应,红:生成碱性物质。
A.钠的密度小,所以钠浮在水面上,与性质有关,故A不选;
B.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所以看到钠熔成闪亮的小球,与性质有关,故B不选;
C.硬度大小与反应现象无关,与性质无关,故C选;
D.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表现强还原性,与性质有关,故D不选;
答案选C。
5.B
解析:
A.除了地壳中,海洋中也分布有金属元素,如、等,A错误;
B.铁属于较活泼金属,易失电子,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故B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而不是铁元素,C错误;
D.金属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由于还原性:Zn>Fe>Cu>Ag,则氧化性:Ag+>Cu2+>Fe2+>Zn2+,故加入铁粉后,首先发生反应:Fe+2Ag+=Fe2++2Ag,若AgNO3反应完后,铁粉还有剩余,则接着发生反应:Fe+Cu2+=Cu+Fe2+。
A.若滤纸上有Ag,说明此时发生反应Fe+2Ag+=Fe2++2Ag,Ag+有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反应,故反应后溶液中可能有离子:Ag+、Cu2+、Zn2+、Fe2+,A不符合题意;
B.若滤纸上有Ag、Cu、Fe,说明铁粉过量,故此时溶液中Ag+、Cu2+被全部置换出来,反应后溶液中不可能还有Ag+、Cu2+,B符合题意;
C.由B选项分析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Fe2+,以及Fe不能置换的Zn2+,C不符合题意;
D.若滤纸上有Ag、Cu,则Ag+完全反应,Cu2+可能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若Cu2+也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含有Zn2+、Fe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7.D
解析:
3.2g硫粉的物质的量为0.1mol,需要4.6g的钠就可以反应生成Na2S,过量的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综上所述选D。
8.B
解析:
A.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在氢之前,性质活泼,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故A错误;
B.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属于活泼金属,故B正确;
C.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C错误;
D.铝可以与强碱反应,如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
A.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为致密的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不会剧烈燃烧,故A错误;
B.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酸性或碱性食物,故B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黑色的Fe3O4,故C错误;
D.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故D错误;
选B。
10.C
解析:
A.氢氧化钡与稀硫酸1:1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2H2O+BaSO4 ↓,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a(OH)2要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B错误;
C.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C正确;
D.醋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醋酸属于弱电解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故D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
A.反应中钠元素和氢元素均由+1价降至0价,生成单质,所以单质钠和氢气是还原产物;铁元素由0价升高,所以Fe3O4是氧化产物,不符合题意;
B.铁单质有顺磁性,可被磁铁吸引,Fe3O4本身就是磁铁主要成分,也可被磁铁吸引,所以无法分离,不符合题意;
C.单质钠相当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冷却应隔绝空气,不符合题意;
D.H由+1价还原至0价,每生成1mol H2得电子2mol,按照方程式可知同时还有2molNa被还原,也得电子2mol,所以生成1molH2时,反应中整体转移4mol电子。按照阿伏伽德罗常数近似等于6.02×1023mol-1,代入N=n NA,得N=4×6.02×1023=2.408×1024,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12.D
解析:
苯与水互不相溶,且钠的密度介于苯和水的密度之间,因此加入钠后,钠处在苯与水的中间;由于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附着在钠的周围,浮力增大,钠上浮进入苯层,氢气放出后,浮力减小,钠又回到水层,这样上浮、下沉至反应完全,故答案为D。
13.A
解析: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与盐酸的反应为2Al+6HCl=2AlCl3+3H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掉铝的质量相同,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1:1,故选A。
14.B
解析:
A.铝及其表面的氧化膜氧化铝都可以与NaOH反应,所以铝制仪器不能用于盛放烧碱 ,故A错误;
B.铝及其表面的氧化膜氧化铝与热水很难反应,所以可用铝制仪器烧煮开水,故B正确;
C.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若用金属丝擦表面的污垢,会破坏保护膜,故C错误;
D.铝及其表面的氧化膜氧化铝都可以与碱性溶液反应,所以铝制仪器不能用碱液洗涤污垢,故D错误。
故选B。
15.B
解析:
由铝铁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沉淀为氢氧化铁,经灼烧,得到的固体粉末是氧化铁,氧化铁质量等于合金的质量,利用组成可知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合金中铝的质量,则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氧化铁中氧的质量分数=×100%=30%。答案选B。
16.D
解析:
A.该反应为2Al+Fe2O3Al2O3+2Fe,反应特点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故实质上是金属的置换反应,A正确;
B.作为铝热剂重要组成的金属氧化物,铝热剂应为Al和过渡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混合物,B正确;
C.铝单质很活泼,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铝,氧化铝非常致密,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因此在金属铝表面通常附着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C正确;
D.铝热反应是金属铝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产生的金属以液态形式存在。利用铝热反应可以冶炼还原性比Al弱,但是熔点较高的金属,如金属铁、锰、铬等金属,但镁还原性比铝强,不能用铝热反应制取,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7.C
解析:
将钠投入碱或盐的溶液中,钠首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NaOH和部分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产物的可溶性判断即可。
①中NaOH再与MgSO4发生反应产生Mg(OH)2白色沉淀,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产生。①符合题意;
②钠与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OH与NaCl不反应,不能得到沉淀,②不符合题意;
③钠与硫酸钠溶液反应只生成氢气,不能达到沉淀,③不符合题意;
④钠与溶液中水反应产生NaOH和H2,由于水减少,则有Ca(OH)2不能完全溶解而析出,产生白色沉淀,④符合题意;
⑤中NaOH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⑤不符合题意;
⑥中由于水减少,则有NaCl析出,⑥符合题意;
⑦中OH-与Fe3+反应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⑦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将金属钠投入相应溶液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序号是①④⑥,故合理选项是C。
18.D
解析:
A.方程式Na+2H2O=Na++2OH-+H2↑的电荷不守恒、得失电子的数目不等,A不正确;
B.稀盐酸的氧化性弱,只能将Fe氧化为Fe2+,B不正确;
C.NH4HCO3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混合,、都应与OH-发生反应,C不正确;
D.金属铝溶于盐酸,生成AlCl3和H2,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D正确;
故选D。
19.A
解析:
金属活泼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依据2Na+2HCl=2NaCl+H2↑,Fe+2HCl=FeCl2+H2↑,2Na+2H2O=2NaOH+H2↑,计算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
反应的剧烈程度由金属活泼性决定,由于金属活动性Na>Fe,则钠与盐酸反应比铁剧烈;
11.5 g钠、28 g铁物质的量都是0.5 mol,盐酸中HCl物质的量n(HCl)=,依据方程式:2Na+2HCl=2NaCl+H2↑及2Na+2H2O=2NaOH+H2↑可知:0.5 mol Na参加反应生成0.25 mol H2;依据方程式:Fe+2HCl=FeCl2+H2↑可知:0.02 mol HCl完全反应消耗0.0 1 mol Fe,HCl完全反应,生成H2为0.01 mol;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钠与盐酸反应比铁剧烈,产生的气体多,故答案选择A。
20.D
解析:
A.钠沉入液氨中,则钠的密度比液氨大,故A不选;
B.钠在液氨中溶剂化速度极快,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溶液的导电性增强,故B不选;
C.钠和液氨可发生以下反应:2NH3+2Na=2NaNH2+H2↑ ,故C不选;
D.0.1mol钠投入液氨生成0.05molH2时,Na共失去0.1mol电子,故D选;
故选:D。
21.
(1)2Na+2 H2O=2 Na++2 OH-+H 2↑
(2)3Fe+4H2O(g)Fe3O4+4H2
(3)CaCO3+2CH3COOH=2Ca2++2CH3COO-+H2O+CO2 ↑
(4)2Al+2 OH-+2 H2O=2+3H 2↑
(5)取少量产物加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加HNO3酸化的AgNO3,如产生白色沉淀,则存在Cl-
解析:
(1)金属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易燃的氢气2Na+2 H2O=2 Na++2 OH-+H 2↑;
(2)铁和水蒸气高温生成四氧化铁和氢气3Fe+4H2O(g)Fe3O4+4H2;
(3)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能反应CaCO3+2CH3COOH=2Ca2++2CH3COO-+H2O+CO2 ↑;
(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为2Al+2 OH-+2 H2O=2+3H 2↑;
(5)检验氯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产物加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加HNO3酸化的AgNO3,如产生白色沉淀,则存在Cl-。
22.用镊子取出钠块,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再切下一小粒备用,余下的钠全部放回试剂瓶中 B D A 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
解析:
(1)钠保存在煤油中,沉在煤油的底部,取用时需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然后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膜,切一小块内部的钠备用,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保存,故答案为:用镊子取出钠块,用滤纸吸干钠块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再切下一小粒备用,余下的钠全部放回试剂瓶中;
(2)钠接触空气首先与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钠, 使钠表面变暗,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吸水后出现氢氧化钠溶液,再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碳酸钠白色固体,故答案为:B;
(3) 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因其熔点较低,受热首先会熔化成小球,继续加热钠会燃烧,火焰呈黄色,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故答案为:D;
(4)煤油和水互不相溶,且煤油的密度小于水,两者分层,煤油在上层,加入钠后,因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的小,因此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与水反应生成气泡,因此正确的是A,故答案为:A。
(5) 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首先发生与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为: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为:3NaOH+FeCl3=Fe(OH)3↓+3NaCl,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
23.1 1.12 2:3 56 0.2
解析:
(1)1.8g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每个铵根离子含有10个电子,则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3)常温常压下,将等物质的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反应Fe+H2SO4=FeSO4+H2↑、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前者与后者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2:3;
(4)12.1g某硝酸盐中含有,则硝酸盐的物质的量为,该硝酸盐的摩尔质量为,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2-623=56;
(5)由、、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根据电荷守恒有,则=0.2。
24.Si 过滤 Al3+ 、Mg2+ [Al(OH)4]- Mg(OH)2 Mg2++2OH-=Mg(OH)2
解析:
Si、Al、Mg的合金加入盐酸,镁铝会与其反应生成Mg2+、Al3+,Si与盐酸不反应,固体A为Si,滤液B中含有Mg2+、Al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铝沉淀继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固体C为氢氧化镁,滤液D为偏铝酸钠,据此分析解题。
(1)固体A为Si,操作1和操作2均为固液分离,名称为过滤。
(2)滤液B中阳离子除H+外还有Al3+ 、Mg2+;滤液D中阴离子除OH-、Cl-外还有[Al(OH)4]-;
(3)固体C为Mg(OH)2,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
25.h g f e a(或b) b(或a) 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入装置Ⅰ 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装置Ⅰ
解析:
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和钠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需要先除去;把空气通过IV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再通过装置Ⅲ吸收水蒸气,通过装置I加热钠和氧气反应,连接Ⅱ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I,否则得不到纯净的过氧化钠,据此解答。
(1)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和那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需要除去;把空气通过IV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空气→IV→,再通过装置Ⅲ吸收水蒸气,空气→IV→Ⅲ,通过装置I加热钠和氧气反应,空气→IV→Ⅲ→I,连接Ⅱ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I,则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顺序为:空气→h→g→f→e→a(或b)→b(或a)→c,故答案为:空气→h→g→f→e→a(或b)→b(或a)→c;
(2)装置IV中盛放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与产物反应,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装置Ⅱ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I,否则得不到纯净的过氧化钠,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入装置Ⅰ;
(4)实验时先通入足量空气后再加热,避免生成的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碳酸钠等杂质,故答案为: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装置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