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初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落日的幻觉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2学段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的中心。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4、激发热爱科学的好奇心,培养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5、在学习中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课堂延伸,学科整合,训练学生勇于探究、勤于分析的科学精神,以及准确清楚表述的能力。
教学思路 我们看到的落日不是真实的—— 幻觉种类——产生幻觉的原因
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学生自读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大自然的的认识和相信科学,实践出真知。
教学资源 教材“课中”专题图片自己的亲身经 历
教学过程预设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古诗引入: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 ——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落日”的直观感受.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2.回顾对“落日”的已有认知。
二、字词学习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明确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幻(huàn)觉吟咏(yínyǒng) 绮(qǐ)丽绚(xuàn)丽
殷(yān)红 殷(yīn)勤 坠落(zhuì ) 堕落(duò )
日薄(bó )西山 气息奄奄(yǎnyǎn)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幻觉:没有外界刺激而产生的虚假的感觉。
殷红:带黑的红色。
绚丽:灿烂美丽。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很多,千姿百态。
绮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1、阅读课文,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较难理解的字词,大家一起来学习、扫清字词障碍2、让几个学生根据词语意思造句。3如果可以,可让学生用这些词说一段话。 学习新词,复习旧的知识,灵活运动,加深对词的掌握,同时也调动多种感官来共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兴趣。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2、学生小声自读课文,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教师板书小结。 (见板书) 3、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对课文内容能准确理解,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分析课文重点 1、第2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明确:1、描写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2、过渡句 承上启下3、举例子、作比较 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4、“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5、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4、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说明了 这一事理。5、 判断本文的文体,用一句话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6、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从现象到本质(原因)---- 逻辑顺序四、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在对课文的分析中锻炼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具体解决问题能力。
五、课堂拓展延伸: 课外知识学习: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轮美奂,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示例: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黄秋耘《黄山秋行》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大家全神贯注的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鲍晓晖《阿里山今昔》 1、让学生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朗读课文第2段。2、鼓励学生说说这段的语言描写如何?谈谈感受。3、动手写写自己的感受。 通过对比学习、讨论让学生对不同的文章应有不同的感受和自己独特的理解,同时练习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说明文的常识,课后要好好消化。作业:完成相关同步练习。 让学生再次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落日幻觉:深黄、殷红 暗弧、亮弧 紫光 变扁 变大原理: 散射 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叠合 折射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讲解较少,学生动手的时间多,学生在课堂上是主动学习,互动交流多。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落日的素材还是少了,学生平时对落日的认识不足,在课堂上讨论时交流不够深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