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新课导入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呢?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掌握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史实及意义。
2.知道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的情况。
3.正确评价敌后战场的抗战。
4.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何为“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是指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日军控制区
共产党控制区
平型关
(1)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一方面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另一方面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
(2)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人山西,企图占领太原。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一、打破神话---平型关大捷
1 、背 景
平型关遗址
平型关地形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部队
结果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
歼灭全部日军(1000多人)
林彪
2.概 况
八路军115师
115师师长林彪(左一) 副师长聂荣臻(左二)
⑴平型关大捷干净利索地消灭千余日军,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更重大的意义,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2) 平型关大捷对日军的痛击,既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打击中国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又抑制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
(3) 首战大捷,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极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如何理解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二、坚定信心、铸成利剑 ---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
⑴背景: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毛泽东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发表了《论持久战》
⑵发表时间:
1938年
⑶内容:
①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②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③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④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⑷意义:
《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观察左图,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哪些敌后抗日根据地?
(2)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在哪里?
(3)敌后战场主要有哪些武装力量?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到抗日战争后期,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一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
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3.抗日根据地巩固(措施)
⑴军事上: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特点:
作战方法: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
⑵政治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⑶经济上: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影响?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敌后战场的作用(地位)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全民族抗战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别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作战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三、利剑出鞘,打破囚笼
---- 百团大战
1.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百团大战
目的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主要
目标
1940年下半年
华北
彭德怀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2.概 况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弛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材料:此战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也给投降派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彭德怀自述》
3.战 绩
4.意 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战役时间 战斗
次数 毙伤日
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百团大战确实“过早地暴露了我军的实力,引起敌人的警觉”
——金春明《还百团大战以本来面目》
想一想: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会对抗日根据地采取怎样的措施?
日军报复性“扫荡”→ 八路军 反“扫荡”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的5位战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幸存者宋学义(左)和葛振林(右)
四、迎接扫荡,铸造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课堂小结
1.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斗是 (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长沙会战
C
3.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A
2.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
B
5.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D.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
C
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D
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