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食品防腐 B.制成各种电光源
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2、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3、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 ℃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几位同学设想了四种M内分子变化示意图,你认为合理的是哪一种?
4、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 B.SO2 C.CuO D.H2CO3
5、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
6、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7、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结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的元素符号是AU
B.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
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8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0g
8、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9、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10、“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A、B、C表示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图C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2
11、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3、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但离子不能
B.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二、填空题。
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可以是 (举一例即可)。
(2)②表示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 。
1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二氧化碳里含有氧分子,所以二氧化碳也具有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3)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____________。
16、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________。
17、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糖溶于水后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 .
18、有A、B、C、D 四种元素,A 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 的倒数第二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 1/4,C 的阳离子 C+比 B 原子多 2 个电子,D 和 C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则
(1)A 是什么元素_______?
(2)请画出 D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3)A元素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什么_______?
19、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以推测出蜡烛中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三、实验题。
20、王刚同学做了如下两个探究。
探究一: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溶液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1所示)。
(1)蓝墨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填序号)。
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
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
探究二:如图2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3)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按 的顺序先后变成
色。
(4)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5)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这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食品防腐 B.制成各种电光源
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答案】C
2、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A
3、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 ℃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几位同学设想了四种M内分子变化示意图,你认为合理的是哪一种?
【答案】B
4、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 B.SO2 C.CuO D.H2CO3
【答案】C
5、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
【答案】B
6、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答案】C
7、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结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的元素符号是AU
B.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
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8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0g
【答案】B
8、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9、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答案】D
10、“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A、B、C表示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图C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2
【答案】B
11、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1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13、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但离子不能
B.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C
二、填空题。
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可以是 (举一例即可)。
(2)②表示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 。
【答案】(1)铁(合理即可); (2)分子; (3)氯离子(或Cl﹣)。
1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二氧化碳里含有氧分子,所以二氧化碳也具有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
(3)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____________。
【答案】(1)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氩等
(2)错误,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它是由同一种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3)错误,绝大多数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是氢原子核却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
(4)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正确,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而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这样正负电荷的电量相等而且互相抵消,所以原子是电中性的
16、构成并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________。
【答案】水分子 氧元素 氧原子
17、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A.糖溶于水后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B.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 .
【答案】C; 电解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18、有A、B、C、D 四种元素,A 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 的倒数第二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 1/4,C 的阳离子 C+比 B 原子多 2 个电子,D 和 C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则
(1)A 是什么元素_______?
(2)请画出 D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3)A元素与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什么_______?
【答案】(1)H (2) (3)H2O
19、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以推测出蜡烛中肯定含有哪些元素?
【答案】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
三、实验题。
20、王刚同学做了如下两个探究。
探究一: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溶液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1所示)。
(1)蓝墨水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由此实验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填序号)。
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
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
探究二:如图2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3)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按 的顺序先后变成
色。
(4)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5)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这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答案】(1)混合物 (2)①② (3)C、B、A;红
(4)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5)浓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