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文评析
东京某晚的事
丰子恺
我在东京某晚遇见一件很小的事,然而这件事我永远不能忘记,并且常常使我憧憬。
有一个夏夜,初黄昏时分,我们同住在一个“下宿”里的四五个中国人相约到神保町去散步。东京的夏夜很凉快。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出门,穿和服的几个人更是风袂飘飘,徜徉徘徊,态度十分安闲。
一面闲谈,一面踱步,踱到了十字路口的时候,忽然横路里转出一个伛偻的老太婆来。她两手搬着一块大东西,大概是铺在地上的席子,或者是纸窗的架子吧,鞠躬似地转出大路来。她和我们同走一条大路,因为走得慢,跟在我们后面。
我走在最先。忽然听得后面起了一种与我们的闲谈调子不同的日本语声音,意思却听不清楚。我回头看时,原来是老太婆在向我们队里的最后的某君讲什么话。我只看见某君对那老太婆一看,立刻回转头来,露出一颗闪亮的金牙齿,一面摇头一面笑着说:
“Iyada!Iyada!”(不高兴!不高兴!)
似乎趋避后面的什么东西,大家向前挤挨一阵,走在最先的我被他们一推,跨了几脚紧步。不久,似乎已经到了安全地带,大家稍稍回复原来的速度的时候,我方才探问刚才所发生的事情。
原来这老太婆对某君说话,是因为她搬那块大东西搬得很吃力,想我们中间哪一个帮她搬一会。她的话是:
“你们哪一位替我搬一搬,好不好?”
某君大概是因为带了轻松愉快的心情出来散步,实在不愿意替她搬运重物,所以回报她两个“不高兴”。然而说过之后,在她近旁徜徉,看她吃苦,心里大概又觉得过意不去,所以趋避似地快跑几步,务使吃苦的人不在自己眼睛面前。我探问情由的时候,我们已经离开那老太婆十来丈路,颜面已经看不清楚,声音也已听不到了。然而大家的脚步还是有些紧,不像初出门时那么从容安闲。虽然不说话,但各人一致的脚步,分明表示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
我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总觉得很有意味。我从来不曾从素不相识的路人受到这样唐突的要求。那老太婆的话,似乎应该用在家庭里或学校里,绝不是在路上可以听到的。这是关系深切而亲爱的小团体中的人们之间所有的话,不适用于“社会”或“世界”的大团体中的所谓“陌路人”之间。这老太婆误把陌路当作家庭了。
这老太婆原是悖事的、唐突的。然而我却在想象,假如真能像这老太婆所希望,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天下如一家,人们如家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时陌路就变成家庭,这老太婆就并不悖事,并不唐突了。这是多么可憧憬的世界!
(选自《缘缘堂书丛·子恺自传》,海豚出版社2013年版)
【评析】
丰子恺先生的这篇《东京某晚的事》所记述的实在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小到几乎难以
说清有什么情节。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找到记叙文的六个基本要素:时间:夏夜初黄
昏的时分;地点:东京神保町;人物:四五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老妇人;事情的起因:中
国人散步时遇到一位日本老妇人;事情的经过:老妇人请求中国人帮她搬东西;事情的结
果:中国人拒绝帮忙并快步走远了。正由于有了这些要素的必要叙述,我们才能理解作者
由这件事情而生的感想——希望天下如一家,陌路如家庭。
二、课后作业示例
那天放学回家,我边走边背诵着刚刚学过的古诗。突然,我觉得左脚被绊了一下,身体立刻失去平衡,扑向地面。结果手掌、膝盖和地面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我忍着疼痛,勉强站起身。手掌沾满尘土,还擦破了几处,有几粒细小的沙子嵌在伤口中。膝盖一动就疼,校服裤子也磨出了一个大口子。我十分沮丧,心想:真倒霉。我低头寻找“罪魁祸首”,原来地上的一块砖翘起了一个角儿,就是这个角儿把我绊倒在地。
回到家里, 爸爸看到我的惨状,马上帮我卸下书包。妈妈急忙为我消毒,用饱蘸碘酒的棉签擦拭我的伤口。每擦拭一下,都要看着我的脸,关切地问:“疼吗?”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怜爱,脸上浮现出不安的神色。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弄疼了我。爷爷、奶奶也来询问情况,得知我受伤的原因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嘱咐我:“以后走路一定要小心呀!”家人的呵护,如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使我顿时忘记了疼痛。《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阅读课文和例文,认识把事情写清楚的记事原则。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表达感情。
3.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一、导入
叶圣陶说:“叙述文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写作的目的在于传述。”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
(一)结合阅读课文和例文,认识把事情写清楚的记事原则。
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要记叙好一件事情,就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比如,要点明时间是傍晚,可以说:“太阳的余晖笼罩了整个大地。”
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下来。
填写下面的表格,看看《散步》一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起因 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 结局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母亲改变了主意,同意走小路 走不过去的时候,“我”就背起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作者这样写,将一家人散步的过程交代得完整、具体、清晰,并且突出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文评析】
半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真 》,写了一篇文章。横线上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那一次,我真开心
暑假时,我随阿姨及她的同事来到了三爪仑,“打”了一场橹崖漂流之战。从此,那场战斗便经常在我心中回放。
“船到了!”一声吆喝声传遍四周,我急忙挤向前,这才瞧见阿姨已占领了一只船。我
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去,俩人一同将船拖入水中。接着,我眼疾手快地抓起“装备”——桨以及从小弟那里“死缠烂打”得来的水枪,一屁股坐上船,拉开了一场漂流之战的序幕。
“冲啊!冲啊!”我在心中喊着谁也听不到的口号,兴奋地划着桨,想一马当先冲出去。可这船哪,偏偏与我作对,一个劲儿地在原地兜圈圈,真是急死人!这时,我急中生智,开始向船转圈的反方向划桨——终于调整好了方向。“啪!”不知是谁朝本小姐脸上喷来一注水。我火冒三丈,立即拿起我的“武器”——水枪,从江中抽起满满一注水,狠狠地射向了“敌人”。“敌人”被我喷了个满脸水后,立即向我的船中泼水。我可不能就此罢休,马上反击了“敌人”又一注水。“敌人”见势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了。我见他如此仓皇,也就放了他一马。
船慢慢地向前漂,一眨眼工夫,就驶向了水流湍急的区域。船开始在波浪中摇摇晃晃,忽然,一个浪头劈头盖脸地朝我们打来,大滴大滴的水花溅起,“亲吻”着我的脸颊,我先是一惊,立即感受到一阵凉爽,真是舒服极了!水波渐渐平息,人在船中怡然自得,放眼欣赏两岸风景,别有一番惬意滋味。我将水枪灌满水,向天空射去。水流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真是美极了!糟糕!我不小心把水溅到了临近的一艘船上,战火一触即燃,他们立即对我进行了反攻,我又陷入了新的战争……
几场水仗过后,我全身湿漉漉的,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味道,不是硝烟,不是战火,却带着夏阳的热烈,江风的凉爽,江水的清新,还掺着泥土的气息。这应该是大自然的味道吧!哦,对了!这场水战最后的胜利者是谁呢?当然是属于参与这场“战斗”的每一个人。
快乐的时光,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带着满身的水,满心的愉快,满脸的笑容,再看了一眼“战场”,便结束了这次难忘的三爪仑橹崖漂流之旅。我盼望着再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思考:小作者是如何将事情写清楚的呢?
【评析】
这篇习作要素完整,尤其是对事件的记叙显得有条不紊,从开始漂流到激烈的水战和片刻的小憩,再到最后结束漂流告别三爪仑,按照时间顺序一路写来,将整个游玩过程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节奏的把握张弛有度,详略的安排恰当合理,活泼的语调充满情趣,写出了在游玩中感受到的欣喜,展现了当代少年的阳光风采。
思考:如何梳理写作思路呢?
1.想清“我要写什么事情”。记事作文,首先就要确定“写哪件事”。我们可以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可用的素材,将可写的事情罗列一个清单,再自己筛选,确定最恰当的选材。
2.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采用口头表述,或列提纲、画表格的方法。还可以记录下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怎样开头和结尾,怎样安排详略,等等。
3.设置好“故事的波折”。想要把事情写得生动,就要在作文中设置一些波折。可以是事件本身跌宕起伏,还可以在叙述手法上做一些创新,如倒叙、插叙、设置悬念等,增强文章的起伏感。
(二)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表达感情
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感情、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感情。这是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切的事情,说发自内心的话。
【例文评析】
又梦老父送书来
崔以琳
父亲慢慢地从弄堂那端走过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拎包,包口敞开着,里面露出用报纸裹着的一包东西。我欣喜地大叫:书来了!
梦醒了──夜半,窗外春雨淅沥。这样的梦,自父亲去世一年来,我已经做了好多次。每一次都是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期盼。
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刚进小学不久,便遭遇“文革”,学校停课,我和长我四岁的姐姐闲散在家无事可做。那时,我们每日的念想就是等父亲下班。父亲知道我们终日无事,怕我们出去闯祸,每天都会从单位图书室借几本连环画回来,《西游记》《三国演义》……我就是在那时看完连环画版的。
父亲四点半下班,回到家大约五点多钟。我和姐姐早早就会趴在四楼的窗台上张望,只要父亲的身影出现在弄堂口,我们就会睁大小眼睛,使劲盯住他的包看。如果看见有报纸裹着的东西,我们就会发出一阵欢呼,飞奔下楼拦截他。因为报纸裹着的就是我们等待许久的连环画。那天吃过晚饭后的几个小时,家里会静悄悄的。我和姐姐一人一本,捧着小书在各自的角落里聚精会神地翻阅。这个时候,我是幸福而满足的。
那是三本或者四本连环画订在一起的小册子,如果是《西游记》那一定是连集的。我总是看得很快,姐姐总是看得很慢。于是我就眼巴巴地瞅着她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恨不得她快点看完就可以交换了。
父亲单位的图书室不是每天开放的,借来的连环画一般都要看两三天。有时我们一个晚上就看完了,第二天就会“逼”着父亲去换新书。他有时能换到,有时换不到。父亲每次看到我和姐姐翻包后失望的眼神,总会很歉疚地说:“明天我再去换噢。”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父亲单位的图书室早就关闭清理了。因为他和图书管理员私交好,管理员才偷偷拿了几本连环画出来。这样的情景大约持续了半年。直到后来连续几天,父亲回家报纸包的还是我们曾经看过的那几本小人书,我们才知道单位图书室彻底关门了,那个管理员也调走了。
从此,我们童年的乐趣就少了一样。但是,趴在窗口等父亲带书回家的那个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不,四十多年过去了,父亲也离开我们一年了,可我梦见的依然是父亲带书回家的情景……
读完这篇文章,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评析】
本文由描述梦中多次出现的老父送书的场面,而引出“我”在小学时父亲设法借书给“我”看的情景,深切地写出了“我”对亲情的感悟,反映出了父亲对“我”的爱,也表达出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对他深切的怀念。文章语言朴实,首尾呼应,感情真挚,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表达情感除了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切的事情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真实的感受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细致入微、具体生动的描摹,给人真实的感觉。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通过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忍住哭声”,“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等细节描写,不仅表现出母爱伟大,也表达了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
(三)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真情实感产生于熟悉的、最好是亲身经历并有深刻感受的内容。那么,我们怎样获得这样的内容呢?方法之一就是写日记或周记,随手记下每天发生的大事小情。老舍曾说过:“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每天几十个字也好。” 而叶圣陶先生除了要求孩子读书之外,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儿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小径山峦,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放风筝、斗蟋蟀、听唱戏……均可收于笔下。
介绍三点写日记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第二,思路要开阔,题材要广泛,不要把内容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
第三,日记的形式要活泼多样,写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
【例文评析】鲁迅日记
十五日晨微雪如絮缀寒柯上,视之极美。上午睍①。寄二弟并三弟信。
十六日晴。上午得羽太母信,十六日发。
……
二十三日晴。晚夏揖颜来访,计不见已近十年。
二十五日微雪。晨忽有人突入室中,自称姓吕,余姚人,意在乞资,严词拒之。午后雪止,有日光。收十九日《越铎报》一分。晚得二弟所寄写书纸五帖计五百枚,十九日付邮。
【注释】①睍xiàn:日光。
【评析】这四则日记,描写了鲁迅先生眼中极美的雪景,记录了和家人的书信往来,还记下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多年不见的朋友忽然来访,素不相识的人向他乞资。可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在日记中。
(四)课堂小结
记叙文的写作,一要写事,以事件为主,通过对事件、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因此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动态叙述清楚。同时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完整深刻的印象,要详略皆有、突出重点。二要写心,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在字里行间,带给读者情意的熏陶。作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而且要言之有章,言之有情。
三、课后作业
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提示: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添枝加叶”: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添加细节,如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融入情感,就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四、结束语
同学们,把事情写清楚,不仅能够展现多彩的生活,达到与他人交流思想的目的,而且也能反映出你认识社会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要素、条理清晰地记事,通过写日记或周记,反复地学习、训练,从而积累素材,学会记事。
1(共45张PPT)
学会记事
七年级 语文
一、导入
叶圣陶说:“叙述文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写作的目的在于传述。”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学习目标
1. 结合阅读课文和例文,认识把事情写清楚的
记事原则。
2. 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表达感情。
3.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认识把事情写清楚的记事原则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下来。
认识把事情写清楚的记事原则
认识把事情写清楚的记事原则
起因 出现矛盾 解决矛盾 结局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母亲改变了主意,同意走小路
走不过去的时候,“我”就背起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认识把事情写清楚的记事原则
半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真 》
横线上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认识把事情写清楚的记事原则
例文
那一次,我真开心
暑假时,我随阿姨及她的同事来到了三爪仑,“打”了一场橹崖漂流之战。从此,那场战斗便经常在我心中回放。
例文
“船到了!”一声吆喝声传遍四周,我急忙挤向前,这才瞧见阿姨已占领了一只船。我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去,俩人一同将船拖入水中。接着,我眼疾手快地抓起“装备”——桨以及从小弟那里“死缠烂打”得来的水枪,一屁股坐上船,拉开了一场漂流之战的序幕。
例文
“冲啊!冲啊!”我在心中喊着谁也听不到的口号,兴奋地划着桨,想一马当先冲出去。可这船哪,偏偏与我作对,一个劲儿地在原地兜圈圈,真是急死人!这时,我急中生智,开始向船转圈的反方向划桨——终于调整好了方向。“啪!”不知是谁朝本小姐脸上喷来一注水。
例文
我火冒三丈,立即拿起我的“武器”——水枪,从江中抽起满满一注水,狠狠地射向了“敌人”。“敌人”被我喷了个满脸水后,立即向我的船中泼水。我可不能就此罢休,马上反击了“敌人”又一注水。“敌人”见势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了。我见他如此仓皇,也就放了他一马。
例文
船慢慢地向前漂,一眨眼工夫,就驶向了水流湍急的区域。船开始在波浪中摇摇晃晃,忽然,一个浪头劈头盖脸地朝我们打来,大滴大滴的水花溅起,“亲吻”着我的脸颊,我先是一惊,立即感受到一阵凉爽,真是舒服极了!水波渐渐平息,人在船中怡然自得,放眼欣赏两岸风景,别有一番惬意滋味。
例文
我将水枪灌满水,向天空射去。水流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真是美极了!糟糕!我不小心把水溅到了临近的一艘船上,战火一触即燃,他们立即对我进行了反攻,我又陷入了新的战争……
例文
几场水仗过后,我全身湿漉漉的,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味道,不是硝烟,不是战火,却带着夏阳的热烈,江风的凉爽,江水的清新,还掺着泥土的气息。这应该是大自然的味道吧!哦,对了!这场水战最后的胜利者是谁呢?当然是属于参与这场“战斗”的每一个人。
例文
快乐的时光,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带着满身的水,满心的愉快,满脸的笑容,再看了一眼“战场”,便结束了这次难忘的三爪仑橹崖漂流之旅。我盼望着再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例文评析
这篇习作要素完整,尤其是对事件的记叙显得有条不紊,从开始漂流到激烈的水战和片刻的小憩,再到最后结束漂流告别三爪仑,按照时间顺序一路写来,将整个游玩过程讲得清清楚楚。
例文评析
节奏的把握张弛有度,详略的安排恰当合理,活泼的语调充满情趣,写出了在游玩中感受到的欣喜,展现了当代少年的阳光风采。
认识把事情写清楚的记事原则
如何梳理写作思路?
1. 想清“我要写什么事情”。
2. 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设置好“故事的波折”。
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表达感情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切的事情,说发自内心的话。
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表达感情
又梦老父送书来
崔以琳
父亲慢慢地从弄堂那端走过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拎包,包口敞开着,里面露出用报纸裹着的一包东西。我欣喜地大叫:书来了!
例文
例文
梦醒了──夜半,窗外春雨淅沥。这样的梦,自父亲去世一年来,我已经做了好多次。每一次都是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期盼。
例文
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刚进小学不久,便遭遇“文革”,学校停课,我和长我四岁的姐姐闲散在家无事可做。那时,我们每日的念想就是等父亲下班。父亲知道我们终日无事,怕我们出去闯祸,每天都会从单位图书室借几本连环画回来,《西游记》《三国演义》……我就是在那时看完连环画版的。
例文
父亲四点半下班,回到家大约五点多钟。我和姐姐早早就会趴在四楼的窗台上张望,只要父亲的身影出现在弄堂口,我们就会睁大小眼睛,使劲盯住他的包看。如果看见有报纸裹着的东西,我们就会发出一阵欢呼,飞奔下楼拦截他。因为报纸裹着的就是我们等待许久的连环画。那天吃过晚饭后的几个小时,家里会静悄悄的。我和姐姐一人一本,捧着小书在各自的角落里聚精会神地翻阅。这个时候,我是幸福而满足的。
例文
那是三本或者四本连环画订在一起的小册子,如果是《西游记》那一定是连集的。我总是看得很快,姐姐总是看得很慢。于是我就眼巴巴地瞅着她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恨不得她快点看完就可以交换了。
例文
父亲单位的图书室不是每天开放的,借来的连环画一般都要看两三天。有时我们一个晚上就看完了,第二天就会“逼”着父亲去换新书。他有时能换到,有时换不到。父亲每次看到我和姐姐翻包后失望的眼神,总会很歉疚地说:“明天我再去换噢。”
例文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父亲单位的图书室早就关闭清理了。因为他和图书管理员私交好,管理员才偷偷拿了几本连环画出来。这样的情景大约持续了半年。直到后来连续几天,父亲回家报纸包的还是我们曾经看过的那几本小人书,我们才知道单位图书室彻底关门了,那个管理员也调走了。
例文
从此,我们童年的乐趣就少了一样。但是,趴在窗口等父亲带书回家的那个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不,四十多年过去了,父亲也离开我们一年了,可我梦见的依然是父亲带书回家的情景……
例文评析
本文由描述梦中多次出现的老父送书的场面,而引出“我”在小学时父亲设法借书给“我”看的情景,深切地写出了“我”对亲情的感悟,反映出了父亲对“我”的爱,也表达出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对他深切的怀念。文章语言朴实,首尾呼应,感情真挚,读来让人感同身受。
表达情感除了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深切的事情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表达感情
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表达感情
真实的感受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细致入微、具体生动的描摹,给人真实的感觉。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表达感情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每天几十个字也好。
——老舍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
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除了要求孩子读书之外,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儿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小径山峦,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放风筝、斗蟋蟀、听唱戏……均可收于笔下。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
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写作的素材不限,但是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仅要积累写作素材,还要积累写作经验。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
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第一,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第二,思路要开阔,题材要广泛,不要把内容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
第三,日记的形式要活泼多样,写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
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十五日晨微雪如絮缀寒柯上,视之极美。上午睍。寄二弟并三弟信。
十六日晴。上午得羽太母信,十六日发。
二十三日晴。晚夏揖颜来访,计不见已近十年。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
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二十五日微雪。晨忽有人突入室中,自称姓吕,余姚人,意在乞资,严词拒之。午后雪止,有日光。收十九日《越铎报》一分。晚得二弟所寄写书纸五帖计五百枚,十九日付邮。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
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课堂小结
记叙文的写作,一要写事,以事件为主,通过对事件、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因此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动态叙述清楚。同时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完整深刻的印象,要详略皆有、突出重点。二要写心,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在字里行间,带给读者情意的熏陶。作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而且要言之有章,言之有情。
三、课后作业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提示: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添枝加叶”: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添加细节,如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融入情感,就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四、结束语
同学们,把事情写清楚,不仅能够展现多彩的生活,达到与他人交流思想的目的,而且也能反映出你认识社会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要素、条理清晰地记事,通过写日记或周记,反复地学习、训练,从而积累素材,学会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