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济南的冬天
七年级 语文
一、导入
如果让我们来动动笔,写一写天津冬天的风景,大家会写些什么呢?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济南的冬天之美。
2.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
4.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过程
简介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的冬天》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
积累字词
着落( zhuó ) 着急(zháo ) 地毯( tǎn )
贮蓄( zhù ) 澄清(chéng) 髻( jì )
水藻( zǎo ) 看护( kān ) 镶( xiāng )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边听边画。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
(从文中找词语回答)
2.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呈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整体感知
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
(从文中找词语回答)
“没有风声” “响晴” “温晴” “理想境界”
“暖和” “安适” “慈善”……
“温晴”
整体感知
2.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呈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
课文研读
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为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特点,采用了什么写法?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温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对比
语言亲切自然
直接赞美
课文研读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优美、温馨
过渡
拟人
课文研读
哪里写冬天的山景? 哪里写冬天的水色?
第3-5段写冬天的山景,第6段写冬天的水色。
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 。
课文研读 阳光朗照下的山(第3段)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比较: 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拟人、比喻
课文研读 阳光朗照下的山(第3段)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仿佛让读者看到作者自己的幸福笑容,传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间接抒情
课文研读 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段)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妙”在何处?
课文研读 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段)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白花”是什么?——雪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不但写出了景物的外形,而且包含喜爱的心情。
课文研读 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段)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一道”与前文“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的描写联系起来理解,紧连的、绵亘的山脉积了雪,远远看去自然就成了镶在蓝天上的一道银边。
课文研读 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段)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直接写景 远景
课文研读 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段)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拟人
有感情 会害羞
雪后夕晖
课文研读 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段)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商量、赞许
热爱之情
课文研读 城外的远山(第5段)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比喻
直接写景 远景描写
课文研读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
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课文研读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成了一块儿“空灵的蓝水晶”,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
课文研读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题目“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 ,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写法探究
情景交融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写法探究
全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全是经过提炼的自然、活泼的日常语言,纯净而优雅。
课堂小结
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一个城市的气质。
四、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写出对家乡的赞美之意,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要求:1.抓住景物特点,
2.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济南的冬天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写出对家乡的赞美之意,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要求:1.抓住景物特点,
2.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济南的冬天》学习素材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现代作家。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勤于创作,建国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受到迫害,投水自尽,终年67 岁。
二、《济南的冬天》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旧时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济南的冬天之美。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
4.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导语:如果让我们来动动笔,写一写天津冬天的风景,大家会写些什么呢?面对这样的题目,老师我,也犯了难。寒风中游人不减的古文化街,静默在三岔河口的摩天轮,安静休息的海河游轮,穿上素衣的五大道,鼓楼檐脊上的积雪……打雪仗、滑冰爬犁的孩童,热气腾腾的烤山芋,酸甜可口的糖葫芦……冬日的天津样貌竞相跃入脑海,一时间不知如何下笔。同学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呢?好在老舍先生的美文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老舍先生是通过写哪些内容来抒发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
4.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三、简介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题目是编者加的。略有改动。
四、积累字词
着落( zhuó ) 着急(zháo ) 地毯( tǎn )
贮蓄( zhù ) 澄清(chéng) 髻( jì )
水藻( zǎo ) 看护( kān ) 镶( xiāng )
五、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边读边画。
1. 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
(从文中找词语回答)
2.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呈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
1. 学生可能会在文章中圈画:“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理想境界”“暖和”“安适”“慈善”……其中,“温晴”是一个关键词,是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济南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温晴”相联系的。
2.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六、课文研读
1. 研读第一段
第一段为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特点,采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将济南冬天的天气与北平相比,它无风声,与伦敦相比,它无重雾,与热带相比,它无毒日。 突出它的“温晴”,段末,“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直接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语言亲切自然。
2. 研读第二段
明确:“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用拟人的笔法,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3. 研读第三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1)品味语言,比较两组句子,你们觉得哪种更好些?为什么?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明确:原文更佳。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比喻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2)分析“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的表达效果。
明确:此处写济南人面上含笑,仿佛让读者看到作者自己的幸福笑容,传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这是间接抒情的语句。
4.研读第四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1)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一个妙字。直接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2)“妙”在何处?
明确:
1)“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白花比喻雪,不但写出了景物的外形,而且包含喜爱的心情。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道”这个词,与前文“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的描写联系起来理解,紧连的、绵亘的山脉积了雪,远远看去自然就成了镶在蓝天上的一道银边。这一描写句激发读者的想象。
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直接写景,描写远景,给人以真切、细致而鲜明的印象。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成了人,有感情,会害羞。
5)“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既有与老天商量的口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又有一种赞许的口气,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
5.研读第五段,城外的远山。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直接写景,远景描写,给人以真切、细致而鲜明的印象。运用比喻,作者认为这城外的山美得就像张水墨画一般。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6.研读第六段。
明确:这一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然后,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成了一块儿“空灵的蓝水晶”。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作者从水写到天,以至于概括了整个济南。
7.研读第七段。
我们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题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作者正是要写出冬季济南景物的特色。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 “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澄澈而又温润的,秀丽明净的,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七、写法探究
(一)情景交融
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包含喜爱的心情。
(二)全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比喻的突出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三)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语,全是经过提炼的自然、活泼的日常语言,纯净而优雅。比如开篇,运用人们日常随意说话时的口语,亲切自然。作者选用词语, 十分精妙。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补充。这里“况且……还”相互配合,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八、课堂小结
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写的既是“济南的冬天”,一个季节,又是“冬天的济南”,是一个城市的气质。
九、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写出对家乡的赞美之意,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要求:1.抓住景物特点,
2.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