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雨,仿佛是沟通天地的精灵,深受文学家喜爱。古往今来,关于雨的诗句有许多。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
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孟郊《旅行》
同学们,这些诗句各写了什么季节的雨,你能体会出吗?
相信大家都能发现:第一句是写春雨;第二句是写夏雨;第三句是写秋雨;第四句是写冬雨。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刘湛秋也特别喜爱雨,饱含真情地写下了著名的散文《雨的四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笔触走进雨的世界。
(二)作者介绍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历任工人、俄语翻译,《诗刊》编辑、副主编。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 爱情 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部分作品译有多种外文版本。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
(三)字词学习:
花苞(bāo) 彩棱镜(lénɡ)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lìn sè)
淅(xī)淅沥(lì)沥 咄咄逼人(duō) 畦(qí)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莅,到。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全文共7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是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欢喜之情,点明雨是美丽的,为下文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第2至5段)是文章主体,生动细致地描绘各个季节的雨的形象和特点,展现作者对四季雨的细致的观察、奇妙的想象,以及对四季雨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第6、7段)是文章收尾,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四季雨的赞美、渴望。
(五)分析文章主体部分:
1.春雨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1)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哪几层意思
(2)经春雨洗淋后的不同景物的情态,可以反映出春雨的哪些特点?
【明确】这段共有五层意思:
①树发芽,经春雨洗礼后有着难以想象的颜色和神态;
②花苞上雨滴分外娇媚;
③小草像复苏的蚯蚓翻身,发出一种沙沙之声;
④空中挂着水雾丝帘,空气变得甜润
⑤春雨驱走冬天。
春雨的特点:清新、润泽、甜美。
2.夏雨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1)作者写夏雨大致有几层意思?
(2)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夏雨的特点?
【明确】这段大致分两层意思:(1)直接描写夏雨的状态和特点,由云而雨,急速而来,把人浇个透,驱走酷热:(2)描写夏雨的结果,大地显得丰茂,暑气廓清,到处奏响夏雨交响曲。
夏雨的特点:热烈、粗犷、奔放。
3.秋雨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1)作者写秋雨大致有几层意思?
(2)作者笔下的秋雨的有哪些特点?
【明确】这段可以分成三层意思:(1)秋雨的背景,是在一个成熟的金黄季节,丰收的季节;(2)秋雨的形象和特点:静谧、深情,又有些凄冷(3)秋雨高邈、悠远,引发人的感悟,净化人的灵魂。
秋雨的特点:沉静、端庄、深情。
4.冬雨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1)作者写冬雨大致有几层意思?
(2)作者笔下的冬雨有哪些特点?
(3)第5段的冬之雨与春之雨、夏之雨和秋之雨写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段可以分成两层意思:(1)写冬雨的化妆变身,成为雪花,成为一年中最后的礼物;(2)写南方的冬雨,变得“吝啬”稀少,平静,像一种特殊的温暖。
冬雨的特点:自然、平静、纯洁。
春之雨、夏之雨和秋之雨写得非常充分,极尽了作者的才力;第5段写冬之雨时,便突发新意,从雨过渡到雪了。从文章技法来说,过渡、转换、求变等能造成阅读的新奇感,避免文章单调、重复。
(六)问题探究;
1.作者是诗人,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浓郁的诗意来
【明确】本文处处流露出诗的美感、诗的激情。首先,文章描写了许多充满诗意美的形象,有很多生动、细致的描写。其次,文章抒情性很强,充满了诗的感觉和感情。
2.如何理解文中的“雨”这一意象
【明确】本文的雨有多重意义。一是自然形态的雨,二是作者带着有情的眼光来观照,赋子了灵性和情感的雨。前者表现的是雨的客观形态,是实写;后者表现的是雨的精神内核,是虚写。后一种雨代表了作者的诗情、艺境和审美情趣。
品味语言
1.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明确】这几句是承接上面的“…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开了”而来的,突出地表现了“丰满”和“敞开”的特点。“怒放”“鼓着浆汁”“争先恐后”等关键词语都是动态的描写,分别刻画出花朵、树木、草叶在夏季生长的茂盛,最后又总起来以“海绵”这一比喻作结,新鲜而贴切。
2.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明确】这句话最精彩的地方是“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的比喻,把自然界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是新奇的想象。顺此写下来,自然引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的话,这是文章写秋雨的点睛之笔。
(八)全文小结:
1.按照顺序分层次。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很清晰。
2.调动感官显色彩。例如我们前面分析过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描绘春雨的特点呢?。——小草一句是听觉,树叶一句是视觉,果子一句是嗅觉。
3.巧用修辞绘神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四季雨的不同妙趣。
4.融情入景巧抒情。作者笔下的雨生动可爱、富有灵性,不管是哪个季节的雨,都融入了作者的浓情厚意。
(九)反馈与评价:
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以《——的四季》(如花、草、风等)为题写一段文字。
(十)课后作业:
推荐课后阅读刘湛秋的诗歌作品《中国的土地》,体味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风格。
课堂小结:
阅读《雨的四季》会感到一种流动的美,春雨会幻化为个清纯娇羞的小姑娘,朦胧而清新;夏雨就像一个青春飞扬的少女,热烈而张扬;秋雨像一个端庄、沉静的少妇,深邃而成熟;冬雨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恬淡而从容。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而作者怀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都是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希望同学们也能心中有爱,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共35张PPT)
雨的四季
七年级 语文
一、导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
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孟郊
学习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 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二、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历任工人、俄语翻译,《诗刊》编辑、副主编。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 爱情 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部分作品译有多种外文版本。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
学习字词
花苞(bāo) 彩棱镜(lénɡ)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lìn sè)
淅(xī)淅沥(lì)沥 咄咄逼人(duō) 粗犷(ɡuǎnɡ)
学习字词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莅,到。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段)是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欢喜之情,点明雨是美丽的,为下文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第2至5段)是文章主体,生动细致地描绘各个季节的雨的形象和特点,展现作者对四季雨的细致的观察、奇妙的想象,以及对四季雨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第6、7段)是文章收尾,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四季雨的赞美、渴望。
分析“春雨”
请同学们边听朗读边思考:
1.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哪几层意思?
2.经春雨洗淋后的不同景物的情态,可以反映出春雨的哪些特点?
分析“春雨”
1.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哪几层意思?
这段共有五层意思:
(1)树发芽,经春雨洗礼后有着难以想象的颜色和神态;
(2)花苞沾上雨滴分外娇媚;
(3)小草像复苏的蚯蚓翻身,发出一种沙沙之声;
(4)空中挂着水雾丝帘,空气变得甜润;
(5)春雨驱走冬天。
分析“春雨”
2.经春雨洗淋后的不同景物的情态,可以反映出春雨的哪些特点?
春雨的特点:清新、润泽、甜美。
分析“夏雨”
请同学们边听朗读边思考:
1.作者写夏雨大致有几层意思?
2.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夏雨的特点?
分析“夏雨”
1.作者写夏雨大致有几层意思?
这段大致分两层意思:(1)直接描写夏雨的状态和特点,由云而雨,急速而来,把人浇个透,驱走酷热;(2)描写夏雨的结果,大地显得丰茂,暑气廓清,到处奏响夏雨交响曲。
2.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夏雨的特点?
夏雨的特点:热烈、粗犷、奔放。
请同学们边听朗读边思考:
1.作者写秋雨大致有几层意思?
2.作者笔下的秋雨有哪些特点?
分析“秋雨”
1.作者写秋雨大致有几层意思?
这段可以分成三层意思:(1)秋雨的背景,是在一个成熟的金黄季节,丰收的季节;(2)秋雨的形象和特点:静谧、深情,又有些凄冷;(3)秋雨高邈、悠远,引发人的感悟,净化人的灵魂。
2.作者笔下的秋雨的有哪些特点?
秋雨的特点:沉静、端庄、深情。
分析“秋雨”
分析“冬雨”
请同学们边听朗读边思考:
1.作者写冬雨大致有几层意思?
2.作者笔下的冬雨有哪些特点?
3.第5段的冬之雨与春之雨、夏之雨和秋之雨写法有什么不同
分析“冬雨”
1.作者写冬雨大致有几层意思?
这段可以分成两层意思:(1)写冬雨的化妆变身,成为雪花,成为一年中最后的礼物;(2)写南方的冬雨,变得“吝啬”稀少,平静,像一种特殊的温暖。
2.作者笔下的冬雨有哪些特点?
冬雨的特点:自然、平静、纯洁。
分析“冬雨”
3.第5段的冬之雨与春之雨、夏之雨和秋之雨写法有什么不同
春之雨、夏之雨和秋之雨写得非常充分,极尽了作者的才力;到第5段写冬之雨时,便突发新意,从雨过渡到雪了。从文章技法来说,过渡、转换、求变等能造成阅读的新奇感,避免文章单调、重复。
问题探究
1.作者是诗人,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浓郁的诗意来
首先,文章描写了许多充满诗意美的形象,有很多生动、细致的描写。
其次,文章抒情性很强,充满了诗的感觉和感情。
问题探究
2.如何理解文中的“雨”这一意象
本文的雨有多重意义。一是自然形态的雨,二是作者带着有情的眼光来观照,赋予了灵性和情感的雨。前者表现的是雨的客观形态,是实写;后者表现的是雨的精神内核,是虚写。后一种雨代表了作者的诗情、艺境和审美情趣。
品味语音
1.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突出地表现了大地“丰满”和“敞开”的特点。“怒放”“鼓着浆汁”“争先恐后”等分别刻画出花朵、树木、草叶在夏季生长的茂盛,最后又总起来以“海绵”这一比喻作结,新鲜而贴切。
品味语音
2.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的比喻,把自然界无生命的秋雨比作有生命有性情的“妇人”,是新奇的想象。顺此写下来,自然引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的话,这是文章写秋雨的点睛之笔。
全文小结
本文的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1.按照顺序分层次。
2.调动感官显色彩。
3.巧用修辞绘神韵。
4.融情入景巧抒情。
三、反馈与评价
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以《_____的四季》(如花、草、风等)为题写一段文字。
风的四季
谁没有见过风?草儿绿时,我知道春风来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温柔是她的透彻骨髓的美。春风是百花仙子,她最先催开的是一瀑瀑金黄的迎春花,像金黄的太阳光照进了波涛起伏的河流,热烈的流淌春天的讯息。一树树粉紫色、纯白色的风铃般的玉兰,是春风最贴心的密友,嬉笑,玩耍,漫山遍野,她所到之处尽是春花烂漫,绿草茵茵。
(接上页)
谁没有见过风?夏天的风更是躲在暗处的高手侠客,神龙见首不见尾。退避,忍让,本不想与酷暑炎热决一死战。不再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暴风骤雨来临之际,狂风四起,席卷万物,风儿和着沙砾飞天走地。夏日的狂风酝酿了一场暴风雨,痛痛快快,电闪雷鸣,毁灭了一切混沌和污秽,唤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接上页)
谁没有见过风?树叶落时,我知道风儿来了。她旋着曼妙的华尔兹舞步,唱着秋天的怀念来到秋日的河畔。一会儿,用手拽一把蔫头蔫脑的柳条,一会儿又来个水上漂,飞过河面荡起阵阵涟漪,飞到河的对岸,去挑逗那里的青蛙和蚯蚓,告诉他们,别急着休息,还要趁着阳光明媚,草嫩水美,多多积累过冬的能量。莫等天寒地冻,冰封万里,才怀念起这倏忽而逝的秋季。
(接上页)
谁没有见过风?看见邻家妹妹冻得红彤彤的脸蛋儿,我知道北风来了。一阵阵,怒号声声;一行行,步履匆匆。朔风吹过湖面,千里冰封,铁臂铜墙。和着漫天飘酒的雪花,苍莽无涯;把一切优美与丑陋覆盖在冰雪世界之下。
谁没有见过风?她无时无刻不依傍在我们身旁。她轻挑重弹,奏出四季的交响。她曼妙腾跃,舞出生命的乐章!
四、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刘湛秋的诗歌作品《中国的土地》,体味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风格。
中国的土地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
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五、结束语
阅读《雨的四季》会感到一种流动的美,春雨会幻化为一个清纯、娇羞的小姑娘,朦胧而清新;夏雨就像一个青春飞扬的少女,热烈而张扬;秋雨像一个端庄、沉静的少妇,深邃而成熟;冬雨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恬淡而从容。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而作者怀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都是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希望同学们也能心中有爱,珍爱生命,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