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配套资源(共43张PPT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配套资源(共43张PPT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0 23:10:16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七年级 语文
一、导入
也许有些同学不喜欢写作,拿起笔来觉得无话可说,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常常叫苦连天。写作文真的那么困难吗?为什么有些同学在作文时会感到“没有内容写”呢?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如果我们能快乐生活、亲近自然,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那么,我们就会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从而充实自己的写作资源库。
学习目标
1. 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 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
从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
法。
3. 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
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二、教学过程
你每天的生活完全一样吗?是不是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事,而你的心情也会有所不同呢?这些不同之中,就蕴藏着值得写的内容。这就要看你会不会观察、积累,能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了。
写熟悉的对象
熟悉的场景、人物、事情,一般都能顺利地获取印象,觉得有话可说。熟悉了,意味着印象深刻而丰富,可供选择的写作材料就多,也就容易形成对这些人、事、物的情感判断。同学们都有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怎样才能把它们挖掘出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课文学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中写鲁迅先生非常有特点,形象非常逼真,而且作者投入了感情,这些都源于作者对自己伯父的熟悉,写作材料信手拈来。
写熟悉的对象
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
写熟悉的对象
说到最熟悉的人,莫过于我们的亲人,他们给予我们无私的关爱与呵护。正所谓大爱无言,亲情的伟大不需要用轰轰烈烈的行动来体现,也无需借豪言壮语来表达,也许只是那么一两个眼神、三五句话便足矣。亲情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写熟悉的对象
写熟悉的对象
例文
奶奶的手
记得小时候,曾经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故事。忽然,我发现,自己的手是又红又圆,奶奶的手却是又瘦又皱。天真的我,禁不住问出声来。
奶奶笑了,没有回答。晚上,爸爸对我说……
例文
以前家里很穷,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奶奶一个人打理,但奶奶凭着那双热爱劳动的手,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奶奶在园子里种了许多的菜。松土、施肥、浇水,都要奶奶一人操办。肥料需要到几里外的县城去买,水也要到村外的河里去打,但奶奶从没有一句怨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
例文
每逢秋天,园子里的果实都成熟了,这也是爸爸和叔叔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好的饭菜了。放学归来的他们,还没到家,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奶奶做的饭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吃,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日月如梭,在那个贫穷却又最真最切的年代,在奶奶的劳作中,爸爸和弟兄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快乐的童年,他们长大了,一个个相继离开了家。
例文
孩子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用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可以想象,那床一针一线,用一个母亲的爱缝制出的棉被,一定很舒适,一定有种“家”的味道。那时也许奶奶在抱着棉被泣不成声,也许奶奶会笑着抚摸棉被,但她一定是幸福的,在她手中,她的子女是有出息的。
例文
奶奶老了,应该尽享天伦之乐,可一个个孙子孙女的出生,使她再一次忙碌起来。我是奶奶看大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身上穿的是奶奶为我缝制的小花袄,脚上穿的是奶奶缝的老虎鞋,顶着奶奶扎的羊角辫,快活地奔跑在奶奶的园子里。
奶奶就是用那双劳动的手,托起她的子女,把他们托出这穷乡僻壤,托向美好的未来。
例文
那晚之后,直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奶奶的手是神奇的,就是那双劳动的手,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无法割舍的情。每当回想起奶奶那双劳动了一生的手,我就感到,这一双手一直在身后托着我,很轻很柔……
例文评析
小作者用含情的目光凝视奶奶的“手”,并以此为线索,串起两代人的幸福回忆。
例文评析
第一层,从“爸爸对我说”展开回忆,在对奶奶任劳任怨的概述中,特写“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第二层,仍从“爸爸说”的视角出发,描写奶奶用这双手为儿女创造的幸福,如“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又如“孩子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用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第三层,则转化为小作者的视角,描写奶奶用双手为孙辈创造的幸福童年。
例文评析
结尾处则含蓄地点明“亲情”,而这正是小作者珍贵的人生感悟。
本文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选材视野开阔,将爸爸的回忆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因为所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奶奶,全文不仅有细腻的叙述描写,也有动情的议论抒情,段落起承自然,情感深沉内敛,写出了一种时代变迁、亲情不变的厚重感。
强调观察和发现
学会凝视观察法,做到留心、用心、细心——三心俱全。这样我们就能从观察中发现自然之美、自然之趣、自然之理。
强调观察和发现
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各种植物都染上了秋色。那么,秋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周围景物又有了怎样的变化?请你拿起笔,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强调观察和发现
写作之前,你不妨把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另外,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用特定的景物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描绘出来。
强调观察和发现
例文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荷瓣点点,藏在莲蓬中的莲子悄悄鼓胀起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生命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例文
“一阵秋雨一阵凉”,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荡漾,有的如瀑布倾泻,有的像玉指纤纤……它们或清淡疏朗,或仪态万方,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天。
例文评析
小作者以时间为序,第1段从秋态、秋味入手,描写初秋的花草;第2段则从秋态、秋色入手,描绘深秋的植物。文章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不是“冷眼”观察,而是把它们当作有情感、有性格的生命,用心体会它们的生命“语言”。
例文评析
比如抓住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特点,以“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的拟人化描写,写出菊花竞相开放带给人的欢快情绪;又如,以“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的拟人化描写,写出松柏色彩苍翠、生机不减的特点,又写它们“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天”,既突出了松柏沉稳的内在性格,又从松柏的“视角”出发,概括了秋天的特点,语言表达活泼生动,富有韵味。
例文评析
小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敏感的心灵,捕捉到秋天的独特魅力。这也启发我们,观察要细致,抓住景物特点,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角度描写,还要做到层次清晰分明。因此,我们不论走到哪里,都要留心观察,习惯地凝视,并追问自己的情感判断。
引导体验和提炼
我们的生活看似单调乏味,其实是五光十色,充满情趣的。只要你稍加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搜寻这些特殊的记忆印象,留住这些令你难忘的瞬间。
引导体验和提炼
例文
就是你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初中遇到的第一位音乐老师是他。
第一节音乐课,又高又胖的音乐老师上来就让我们齐唱《七子之歌——澳门》。只见他陶醉地微闭双目,两手轻柔地抚摸琴键,优美的前奏流淌而出,我们齐声歌唱,恍惚间,我觉得自己仿佛被音乐带到那个海风吹拂的地方。
例文
曲终,胖老师突然站起来,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我从大家的合声里,听出一个女生的音准非常好,而且很动情,声音也好听。她是谁呢?”这时,他用手指对着我们,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而后突然指着我说:“就是你!”
“啊?怎么可能!初次见面,他是怎么从40多个同学的合唱中分辨出我的声音的?”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例文
“你一定练过乐器,你小学是合唱队的吧,请你再给同学们唱一遍,好吗?”
“太神了!他怎么知道我学过乐器,又怎么知道我小学是合唱队的?再唱一遍?当……然好了!”老师这种出人意料的赞美方式,让我既惊讶又激动。
胖老师仿佛看懂了我的心思,有点得意地冲我笑笑,然后回到琴凳上,动听的前奏再次响起。优美的旋律又一次让我忘掉一切,动情歌唱。
例文
接下来,胖老师告诉我们音乐并非歌手与演奏家的专利,其实音乐无处不在。然后,他开始为我们播放他精心剪辑的电影片段,带领我们欣赏背景音乐。
例文
我第一次遇到听力如此神奇的音乐老师,也第一次上如此动人的电影音乐欣赏课。回想小学六年,我一直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因为课上无非唱一些老掉牙的歌,而且音乐课经常被语文或数学老师占用。没想到,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我就被眼前这位胖老师深厚的艺术修养折服了。从此,下一节音乐课成了我快乐的期待。
例文评析
被老师表扬,当然是件开心事;如果第一次上课,就被老师点名表扬,学生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
例文评析
可是如果不及时把当时的情景以及情感体验记录下来,再鲜明的印象也会被时间冲淡,甚至无从寻觅。
全文从弹奏、辨听、学识三个角度表现音乐老师深厚的艺术修养,但小作者没有平均用力,而是以“就是你”这一激动人心的相识瞬间为核心,着重再现音乐老师用耳朵“认人”的过程,全文详略得当,人物特点鲜明。
例文评析
小作者注重将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情景鲜明生动,感情真诚饱满。比如第2段描写老师弹奏时的神态动作以及作者的遐思,暗示老师已经用弹奏征服了学生;第3至7段,通过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凸显老师过人的辨听能力,最后一段直抒胸臆,盛赞老师“深厚的艺术修养”,全文处处洋溢着对老师的钦敬之情。
引导体验和提炼
请大家用你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唤醒这些沉睡在心底的记忆,把它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你就会有一定的积累,就不会为写什么内容发愁了。当然,能写到作文里的事,还应该是有趣味的、有意义的,并且在我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小结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如果能对自然与社会进行认真地观察与思考,你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用不尽的素材。正如古人所说:“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就是告诉我们,观察生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
怎样观察生活呢?确定好观察对象和观察重点;调动各种感官,眼、耳、鼻、舌、身、脑并用;观察时,要看全看细;观察要持续一定时间,按一定顺序;最后还要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多角度分析。此外,多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或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课堂小结
三、课后作业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
提示:
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来写。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1.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2.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
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4.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四、结束语
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而写作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写作可以写人,记事,描摹万物,还可以抒发感情,表明观点。写作能训练人的思维,让你变得更睿智。写作时能有创意地表达是多么有趣的事啊!希望同学们上好写作课,写好每一篇作文,真正地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激发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写作方法。
3.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一、导入
也许有些同学不喜欢写作,拿起笔来觉得无话可说,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常常叫苦连天。
写作文真的那么困难吗?为什么有些同学在作文时会感到“没有内容写”呢?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如果我们能快乐生活、亲近自然,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那么,我们就会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从而充实我们的写作资源库。
从现在开始,同学们不妨放下畏难心理,去观察感受自然,摄取生活瞬间,搜索美好回忆,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相信你一定能够从写作中获得乐趣。
二、教学过程
(一)写熟悉的对象
课文回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写鲁迅先生非常有特点,形象非常逼真,而且作者投入了感情,这些都源于作者对自己伯父的熟悉,写作材料信手拈来。
思考:你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人?比如: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
例文评析
奶奶的手
记得小时候,曾经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故事。忽然,我发现,自己的手是又红又圆,奶奶的手却是又瘦又皱。天真的我,禁不住问出声来。
奶奶笑了,没有回答。晚上,爸爸对我说……
以前家里很穷,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奶奶一个人打理,但奶奶凭着那双热爱劳动的手,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奶奶在园子里种了许多的菜。松土、施肥、浇水,都要奶奶一人操办。肥料需要到几里外的县城去买,水也要到村外的河里去打,但奶奶从没有一句怨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
每逢秋天,园子里的果实都成熟了,这也是爸爸和叔叔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好的饭菜了。放学归来的他们,还没到家,就闻到一股饭莱的香味。奶奶做的饭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吃,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普通的饭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日月如梭,在那个贫穷却又最真最切的年代,在奶奶的劳作中,爸爸和弟兄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快乐的童年,他们长大了,一个个相继离开了家。
孩子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用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的棉被。可以想象,那床一针一线,用一个母亲的爱缝制出的棉被,一定很舒适,一定有种“家”的味道。那时也许奶奶在抱着棉被泣不成声,也许奶奶会笑着抚摸棉被,但她一定是幸福的,在她手中,她的子女是有出息的。
奶奶老了,应该尽享天伦之乐,可一个个孙子孙女的出生,使她再一次忙碌起来。我是奶奶看大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身上穿的是奶奶为我缝制的小花袄,脚上穿的是奶奶缝的老虎鞋,顶着奶奶扎的羊角辫,快活地奔跑在奶奶的园子里。
奶奶就是用那双劳动的手,托起她的子女,把他们托出这穷乡僻壤,托向美好的未来。
那晚之后,直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奶奶的手是神奇的,就是那双劳动的手,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无法割舍的情。每当回想起奶奶那双劳动了一生的手,我就感到,这一双手一直在身后托着我,很轻很柔……
【评析】作者用含情的目光凝视奶奶的“手”,并以此为线索,串起两代人的幸福回忆。文章第一层,从“爸爸对我说”展开回忆,在对奶奶任劳任怨的概述中,特写“每天回来,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第二层,仍从“爸爸说”的视角出发,描写奶奶用这双手为儿女创造的幸福,如“她那双勤劳的手总是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又如“孩子离家的时候,奶奶都会用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第三层,则转化为小作者的视角,描写奶奶用双手为孙辈创造的幸福童年。尾处则含蓄地点明“亲情”,而这正是小作者珍贵的人生感悟。
本文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选材视野开阔,将爸爸的回忆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全文不仅有细腻的叙述描写,也有动情的议论抒情,段落起承自然,情感深沉内敛,写出了一种时代变迁、亲情不变的厚重感。
(二)强调观察和发现
学会凝视观察法,做到留心、用心、细心——三心俱全。这样我们就能从观察中发现自然之美、自然之趣、自然之理。
写作实践:同学们,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树叶飘落,各种植物都染上了秋色。那么,秋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周围景物又有了怎样的变化?请你拿起笔,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例文评析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
它的乐章。水面荷瓣点点,藏在莲蓬中的莲子悄悄鼓胀起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生命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一阵秋雨一阵凉”,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荡漾,有的如瀑布倾泻,有的像玉指纤纤……它们或清淡疏朗,或仪态万方,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天。
【评析】小作者以时间为序,第1段从秋态、秋味入手,描写初秋的花草;第2段则从秋态、秋色入手,描绘深秋的植物。文章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不是“冷眼”观察,而是把它们当作有情感、有性格的生命,用心体会它们的生命“语言”。比如抓住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特点,以“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的拟人化描写,写出菊花竞相开放带给人的欢快情绪;又如,以“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的拟人化描写,写出松柏色彩苍翠、生机不减的特点,又写它们“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天”,既突出了松柏沉稳的内在性格,又从松柏的“视角”出发,概括了秋天的特点,语言表达活泼生动,富有韵味。
启示:观察要细致,抓住景物特点,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多角度描写,还要做到层次清晰分明。因此,我们不论走到哪里,都要留心观察,习惯地凝视,并追问自己的情感判断。
(三)引导体验和提炼
例文评析
就是你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初中遇到的第一位音乐老师是他。
第一节音乐课,又高又胖的音乐老师上来就让我们齐唱《七子之歌一一澳门》。只见他陶醉地微闭双目,两手轻柔地抚摸琴键,优美的前奏流淌而出,我们齐声歌唱,恍惚间,我觉得自己仿佛被音乐带到那个海风吹拂的地方。
曲终,胖老师突然站起来,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我从大家的合声里,听出一个女生的音准非常好,而且很动情,声音也好听。她是谁呢?”这时,他用手指对着我们,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而后突然指着我说:“就是你!”
“啊?怎么可能!初次见面,他是怎么从40多个同学的合唱中分辨出我的声音的?”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你一定练过乐器,你小学是合唱队的吧,请你再给同学们唱一遍,好吗?”
“太神了!他怎么知道我学过乐器,又怎么知道我小学是合唱队的?再唱一遍?当……然好了!”老师这种出人意料的赞美方式,让我既惊讶又激动。
胖老师仿佛看懂了我的心思,有点得意地冲我笑笑,然后回到琴凳上,动听的前奏再次响起。优美的旋律又一次让我忘掉一切,动情歌唱。
接下来,胖老师告诉我们音乐并非歌手与演奏家的专利,其实音乐无处不在。然后,他开始为我们播放他精心剪輯的电影片段,带领我们欣赏背景音乐。
我第一次遇到听力如此神奇的音乐老师,也第一次上如此动人的电影音乐欣赏课。回想小学六年,我一直觉得音乐课可有可无。因为课上无非唱一些老掉牙的歌,而且音乐课经常被语文或数学老师占用。没想到,初中的第一节音乐课,我就被眼前这位胖老师深厚的艺术修养折服了。从此,下一节音乐课成了我快乐的期待。
【评析】被老师表扬,当然是件开心事;如果第一次上课,就被老师点名表扬,学生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可是如果不及时把当时的情景以及情感体验记录下来,再鲜明的印象也会被时间冲淡,甚至无从寻觅全文从弹奏、辨听、学识三个角度表现音乐老师深厚的艺术修养,但小作者没有平均用力,而是以“就是你”这一激动人心的相识瞬间为核心,着重再现音乐老师用耳朵“认人”的过程,全文详略得当,人物特点鲜明。
小作者注重将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情景鲜明生动,感情真诚饱满。比如第2
段描写老师弹奏时的神态动作以及作者的遐思,暗示老师已经用弹奏征服了学生;第3至
7段,通过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凸显老师过人的辨听能力,最后一段直抒胸臆,盛赞老师“深厚的艺术修养”,全文处处洋溢着对老师的钦敬之情。
注意事项:能写到作文里的事,还应该是有趣味的、有意义的,并且在我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如果能对自然与社会进行认真地观察与思考,你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用不尽的素材。正如古人所说:“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就是告诉我们,观察生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怎样观察生活呢?确定好观察对象和观察重点;调动各种感官,眼、耳、鼻、舌、身、脑并用;观察时,要看全看细;观察要持续一定时间,按一定顺序;最后还要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多角度分析。此外,多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或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
三、课后作业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
提示:
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建议围绕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来写。以下话题可供参考:
1.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2.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
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4.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补充材料
借鉴课文的写法
课文是写作的重要资源。借鉴写法可以是宏观层面的,例如学习朱自清、老舍这些名作家高雅的情怀、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借鉴写法也可以是微观层面的。比如,在《春》《济南的冬天》中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春》中突出色彩的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强化动态的比喻句,“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还有文章结尾三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表现了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济南的冬天》里那些拟人句,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还可以借鉴《雨的四季》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第1段是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欢喜之情,点明雨是美丽的,为下文做好准备;第2-5段是文章的主体,生动细致地描绘各个季节的雨的形象和特点,展现作者对四季雨的细致的观察、奇妙的想象,以及对四季雨的喜爱之情。第6、7段是文章收尾,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四季雨的赞美、渴望。
总之,借鉴写法可以让作文丰满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