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配套资源(课件(共35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秋天的怀念》配套资源(课件(共35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1 19:48:00

文档简介

5《秋天的怀念》配套资源(课件+教学设计)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 根本没用! ”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共35张PPT)
秋天的怀念
七年级 语文
一、导 入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继续学习朗读,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3. 品读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唤起学生对母爱和生命的感悟。
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7年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毕业,1969年去陕西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4年始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历时七年;其间自学写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一)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以后陆续发表小说、散文多篇。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瘫(tān)痪(huàn) 侍(shì)弄 整宿(xiǔ)
憔(qiáo)悴(cuì) 仿膳(shàn) 诀(jué)别 翻来覆(fù)去
(二)读准加点字字音
. .
.
.
. .
.
.
.
朗读提示: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1段,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语气。
第2段,语气应陡然低沉。
第3段,读出略有一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
第4段,又要读得陡然低沉,因为这是独句段,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
第5、6段,也要读得沉重、痛心。
第7段,要读得沉着、淡定,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文章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作者在秋天怀念谁?
母亲
1.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题目的表层意义是,作者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而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2.读一读下列细节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细节描写为什么让人感动。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③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和“偷偷”这样的细节,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能够让他一个人尽情地发泄,母亲怕自己让儿子痛苦、伤心,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伤害了自已,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儿子的无比牵挂和关切。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例句分析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当“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母亲是怎样的痛心焦急啊!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弃!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没有跟儿子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忍着哭声”,她是以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情,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例句分析
③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要“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例句分析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慈爱:
表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 。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细心:
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无私、坚忍:
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 。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睿智:
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 ,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3.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大家想想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蹚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的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4.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 .
.
.
. .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例句分析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再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③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四)研读课文 感受母爱
例句分析
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你认为有什么深意?
(五)再读课文 体会母爱
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
课文第3段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
(五)再读课文 体会母爱
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你认为有什么深意?
课文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五)再读课文 体会母爱
文章的艺术手法有什么特点?
第一,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显得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咏叹呼号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
(六)合作探究
文章的艺术手法有什么特点?
第二,全文的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宛如一阕起伏有致的乐章,这是作者着力营造的艺术效果。
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叙、哪些事情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六)合作探究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当代文坛优秀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以一种精致圆满的结构形式、一种独具个性的叙述风格,表达了最为真实的自我、最为普遍的生命感悟,作品的感情之真切,意蕴之深沉,具有穿越时空、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不朽魅力。同学们应从史铁生的遭遇和感怀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增进对母爱的敏感与回馈,更加珍惜健康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好好儿活”。
(七)课堂小结
(八)展开联想 口语练习
在学完本课之后,相信同学们一定被文中的伟大母爱所打动,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的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吧!大家是不是有些话想对妈妈说呀?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妈妈真挚的感情。
四、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文中母亲对儿子的期望是“好好儿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请同学们以《活出自我 活出精彩》为题,写一写我们同学应该如何珍惜生命,积极认真地“好好儿活”。100字左右。
推荐阅读:
史铁生先生的散文《合欢树》秋天的怀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朗读,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唤起学生对母爱和生命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
学习朗读方法,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唤起学生对母爱和生命的感悟。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媒体:
PPT
六、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图片)
母爱犹如春日的阳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赞颂。的确,母爱不仅带给我们温暖,更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感悟。对此,作家史铁生有着深刻的理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感受母爱的厚重深沉,感悟他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
新课: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7年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毕业,1969年去陕西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4年始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历时七年;其间自学写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以后陆续发表小说、散文多篇。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二)读准加点字字音(课件出示)
瘫(tān)痪(huàn) 侍弄(shì) 整宿(xiǔ)
憔(qiáo)悴(cuì) 仿膳(shàn) 诀别(jué)
翻来覆去(fù)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文章内容。相信同学们在朗读时都能做到 :“正确——流利——有感情”,具体提示:
根据初读文章,我们可以判断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应平静而内敛。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中,又有一份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达观。因此:
第1段,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情绪。
第2段,语气应陡然低沉。
第3段,读出略有一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
第4段,又要读得陡然低沉,因为这段是独句段,要读得缓慢、沉重。
第5、6段,也要读得沉重、痛心。
第7段要读得沉着、淡定,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
本文的感情一张一弛,一高一低,同学们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起伏变化,不要把全文读成一种语速,一个腔调。
下面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文章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作者在秋天怀念谁?
通过通读全文,同学们一定能发现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
(四)研读课文,感受母爱
1.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可以轻松的理解题目的表层意义是,作者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而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品读文章,感受作者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的感人的力量,文章主要体现在细节描写中。
2.这些细节描写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①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题目分析:
第一句: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当“我”脾气暴怒、砸碎玻璃、猛摔东西时,母亲并没有马上劝说、安慰、制止“我”,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悄悄”和“偷偷”这样的细节,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能够让他一个人尽情地发泄,母亲怕自己让儿子痛苦、伤心,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伤害了自已,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儿子的无比牵挂和关切。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这无声动作的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揪心;“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儿红红的”这样的细节,也正是母亲这种心情的流露。
第二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母亲是怎样的痛心焦急啊!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弃!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没有跟儿子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忍着哭声”,她是以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情,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第三句: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要“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通过分析细节描写的语句,总结母亲的性格特点:她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她的慈爱,表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这些都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她的睿智,则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在这些朴素的字眼背后,我们读出了很多深意,这就得益于作者准确、细致的描写,文中多处出现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塑造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突出人物的精神品格。
3.同学们,我们从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在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大家想想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蹚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的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同学们在分析文章时还要学会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语理解,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深沉含蓄的感情。
4.下面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三句话,体会加点词语蕴含的情感: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②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题目分析:
第一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句中的“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第二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句中的“再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第三句: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句中“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通过分析我们同学从以上三句的关键词中,理解到作者虽然脾气暴躁,但内心深处仍然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关怀。时过境迁,更为自己当时“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不已,也表达出儿子对母爱的深切感受,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悔恨之意。
(五)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你认为有什么深意?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再对文中的关键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请同学们筛选出相关的信息,相信大家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分析第一问:
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
课文第3段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
第二问: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你认为有什么深意?
课文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六)合作探究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同学们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艺术手法有什么特点呢?
本文的艺术手法,有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显得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咏叹呼号的句子,文章的感人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文中诸多细节可以看出,作者的母亲,不仅疼爱孩子,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病痛与绝望中的“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地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加倍的痛苦,能够耐心地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扛住命运的打击,获得生活的力量。
第二,全文的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宛如一阕起伏有致的乐章,这是作者着力营造的艺术效果。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再看一看课文,文章第1段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的情绪陡然一落;第3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叙、哪些事情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七)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当代文坛优秀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以一种精致圆满的结构形式、一种独具个性的叙述风格,表达了最为真实的自我、最为普遍的生命感悟,作品的感情之真切,意蕴之深沉,具有穿越时空、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不朽魅力。同学们应从史铁生的遭遇和感怀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增进对母爱的敏感与回馈,更加珍惜健康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好好儿活”。
(八)展开联想,口语练习:
同学们,在学完本课之后,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伟大母爱所打动,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的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吧!你是否也有过对母爱的漠视、对母亲的愧疚?大家是不是有些话想对妈妈说呀?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妈妈真挚的感情。
四、布置作业:
文中母亲对儿子的期望是“好好儿活”,对于身体健康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请同学们以《活出自我 活出精彩》为题,写一写我们同学应该如何珍惜健康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好好儿活”。100字左右。
推荐阅读:
阅读史铁生先生的散文《合欢树》,继续深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不尽地思念之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