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配套资源(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配套资源(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1 20:04:50

文档简介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讲稿
P1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P2 (一、导入)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再到近现代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当你打开《艾青诗选》时,或许会心存疑虑:“我能读懂这些长长短短的诗句吗?”倘若你能静下心来,便会发现这个诗歌的王国是如此色彩斑斓。诗人以诗为画笔,为我们展现了动人的画卷,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真实的历史。我们一起读诗歌、读“艾青”,在诗人所营造的斑斓世界里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
P3 (二、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艾青及其作品,把握诗人不同阶段的诗歌创作风格。
2.通过阅读《艾青诗选》掌握现当代诗歌的阅读技巧与方法。
3.通过赏析诗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
P4
著名诗人牛汉评价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作家聂华玲评价: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艾青,共同品读他的诗歌。
P5
艾青(1910-1966),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
P6
他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五岁以前被寄养在同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十八岁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第二年去法国留学,两年以后回国。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这首诗发表时第一次署名“艾青”,是他的成名作。
P7
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河》。之后陆续出版诗集《火把》《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
P8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于1985年获得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P9
《艾青诗选》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P10
艾青的诗歌创作有两个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震撼了中国大地,也把诗人们的诗思引向民族救亡的滚滚洪流。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代表作品:《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等。
P11
第二个高峰期是在1978年以后。
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人们又在报刊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当然,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
代表作品:《鱼化石》《镜子》《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P12
总之,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P13
接下来我们就以艾青的诗歌为例,掌握在读现代诗歌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技巧和方法。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自由。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P14
而艾青的诗歌则是自由体诗的代表,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形成一种新的统一。
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一背景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使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又由于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营造出一种复沓咏叹的悲壮风格。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中国旧社会的悲惨图景,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P15
又如《阳光在远处》中:“阳光在沙漠的远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旅客的心啊。——阳光嬉笑地,射在沙漠的远处。”诗歌完全没有形式上的要求,长短不一,一口气读下去,诗的意境在动与静、明与暗、风沙与阳光中形成了反差,把一幅晕染着诗人内心愁苦的画描绘了出来。诗的韵味与形式无关,但是这种看似“随意”的节奏却沉缓而有力,朴素自然,散发着诗人内在的勃勃生机。
P16
其实,在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这种自由诗的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这表现在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这种诗风成为艾青自觉的追求,正如牛汉评价艾青时说,“他一向认为诗的个性不是依靠形式所形成的”。
P17
相对于诗歌的外在形式,诗人更注重色彩与主题内容的融合,由于早年于法国学习绘画的经历,艾青这位擅长绘画的“行吟诗人”追求诗歌画面的整体感觉。因此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这些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例如写于1940年的短诗《刈草的孩子》,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尽在其中。
又如《当黎明穿上了白衣》中“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这些别有深意的色彩的选择,是诗人的特殊魅力,更是他诗歌强烈感染力的来源。
P18
2.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为新颖别致。
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不拘泥于诗歌形式,很少注意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非常适合朗诵。
P19
例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照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P20
另外,他的一些叙事长诗等诗篇,多采用“对话”的形式来进行创作,如在《煤的对话》《火把》等作品中十分明显。他要求“尽可能采取口语写,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因为“口语是最散文的”,“它富有人情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诗人一生坚持用口语写诗,拒绝用华丽的词藻,这与他朴素的性格是相契合的。他强调,美的口语化要建筑在简约与明朗上,以达到含蓄、明朗、简约、自然的境界。
P21
3.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中包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的诗歌中有许多独特的意象与主题。其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P22
“土地”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在诗中,他写道:“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土地,是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母亲的形象。艾青在诗中表达了他对祖国母亲浓烈的爱,“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这正是那个苦难年代里一切爱国志士对祖国最真挚情感的告白。
P23
艾青热爱这千百年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更爱那些生于这片土地的劳苦大众。“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道:“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复活的土地》中“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诗人正是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等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的现实,他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
P24
“光明”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对彷徨、愁苦生活的告别,是他对饱经风霜的民族新生的渴望。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又如《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在诗歌中,诗人反复讴歌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有的出现次数虽然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
P25
4.体味诗歌的情感。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 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艾青的诗歌通过形象真实的描写,注重揭示现实生活的内在特征,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却不乏积极乐观的精神追求。
P26
例如《抬》这首诗由描写一个牺牲的女同志开始,延伸到了为中国革命而负伤和牺牲的千千万万的人民,讴歌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和战士伤亡的沉痛悼念,对敌人愤怒的情绪和复仇的决心。这首诗歌没有华丽辞藻,语言简单直白,全是大众口语。但是沉重的气氛、愤怒的情绪、复仇的决心都饱含其中。
P27
又如《古罗马的大斗技场》:诗人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大斗技场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发生过的悲惨事情,满腔愤怒地谴责了那些“嗜血的猛兽”“残暴的君王”,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一次又一次的“浩浩荡荡”的奴隶起义。诗人在诗的最后写道“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在当今的世界上/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可见诗人也将该诗注入了更深邃、更广泛的含义,明确地道出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
P28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有着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但是诗人也清楚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这种感悟使艾青的一些诗作富有极强的乐观情绪。
如《铁窗里》这首诗想象力丰富,感情真挚而深沉。写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对自由的无限渴望。诗人当时虽然没有自由,但是心中充满希望,不断的希冀带给他生命的力量。
又如长诗《向太阳》,全诗写“我”在太阳的感召下,摆脱昨天的苦闷和颓唐,加入抗战队伍的行列,奔向太阳,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P29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阅读时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生平及其选择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去揣摩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艾青不仅有着诗人的智慧,还有着哲学家的头脑,他把对真善美的渴望,及对假恶丑的鞭挞,用形象化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诗篇,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和思考,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P30
如《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又如《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这样的哲理小诗,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这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再如《希望》诗人用光、风、飞鸟、流云、蝴蝶来比喻希望,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了,强调希望有多变、若即若离的特点,将蕴含的哲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希望”一直陪伴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失去心中的希望。只要我们拥有了希望,前进的道路就一定会在我们的脚下延伸。
P31 (三、反馈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诗人艾青及其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了诗人两个创作高峰期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然后我们还以艾青的众多诗歌为例,重点学习了读现代诗歌需要注意掌握的五个技巧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读其他现当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时,能够学以致用。
P31 (四、课后作业)
最后,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自主完成以下作业:
1.探讨诗歌的意象。阅读诗集,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两个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它们蕴含的感情,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或某句诗谈谈你的观点。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揣摩技巧方法,读出感情和节奏,和同学老师共同分享。
P32 (五、结束语)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的诗,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字里行间都凝聚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爱。同时还有对光明和理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向往。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是在个人蹉跎的征途上,我们也应满怀爱国情怀,自强不息,心中向往美好,不畏困难挫折,坚定乐观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
5(共33张PPT)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一、导入
资料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艾青及其作品,把握诗人不同阶段的诗歌创作
风格。
2.通过阅读《艾青诗选》掌握现当代诗歌的阅读技巧
与方法。
3.通过赏析诗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
二、教学过程
(二)名家点评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
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玲
(三)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66),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
资料
他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五岁以前被寄养在同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十八岁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第二年去法国留学,两年以后回国。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这首诗发表时第一次署名“艾青”,是他的成名作。
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河》。之后陆续出版诗集《火把》《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于1985年获得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资料
《艾青诗选》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四)《艾青诗选》简介
资料
(五)创作分期及风格
第一个高峰期: 20世纪30年代 风格特点 代表作品
内容:充满“土地的忧郁”, 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 悲伤与反抗。 形式:倾向朴素、自然, 不拘泥外形的束缚。 《我爱这土地》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北方》《黎明的通知》
《向太阳》《火把》
第二个高峰期: 1978年以后 风格特点 代表作品
诗句变得更整齐 诗情变得更深沉 诗意变得更警策 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 《鱼化石》《镜子》
《在浪尖上》
《光的赞歌》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解放前:诅咒黑暗,讴歌光明
解放后: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内容更为广泛
思想更为浑厚
情感更为深沉
手法更为多样
艺术更为圆熟
(六)阅读技巧与方法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自由。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
艾青的诗歌则是自由体诗的代表,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形成一种新的统一。
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反复出现,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使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营造出复沓咏叹的悲壮风格。
例:“阳光在沙漠的远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暗的风,
暗的沙土,暗的旅客的心啊。——阳光嬉笑地,射在沙漠
的远处。” ——《阳光在远处》
诗歌完全没有形式上的要求,长短不一,一口气读下去,诗的意境在动与静、明与暗、风沙与阳光中形成了反差,把一幅晕染着诗人内心愁苦的画描绘了出来。诗的韵味与形式无关,但是这种看似“随意”的节奏却沉缓而有力,朴素自然,散发着诗人内在的勃勃生机。
尽情的呼告
肆意的排叙
长短错落的诗行
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
……
《大堰河——我的保姆》
他一向认为诗的个性不是依靠形式所形成的。
——牛汉
“诗中有画”的特点
注重色彩与主题内容的融合
鲜明的色调
清晰的线条
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例:“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刈草的孩子》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2.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为新颖别致。
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
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
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
艾青的诗
例:“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北方》
用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黎明的通知》
自由铺陈,自由抒发,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美感
他的一些叙事长诗等诗篇,多采用“对话”的形式来进行创作,如在《煤的对话》《火把》等作品中十分明显。
诗人一生坚持用口语写诗,拒绝用华丽的词藻,这与他朴素的性格是相契合的。
他强调,美的口语化要建筑在简约与明朗上,以达到含蓄、明朗、简约、自然的境界。
3.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中包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
关于“土地”的意象:
主题:爱国主义
(1)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例:“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土地: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的祖国母亲的形象
(2)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例:“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
——《复活的土地》
关于“光明”的意象:
对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对彷徨、愁苦生活的告别,对饱经风霜的民族新生的渴望
例:“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太阳》
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4.体味诗歌的情感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 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艾青的诗歌通过形象真实的描写,注重揭示现实生活的内在特征,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却不乏积极乐观的精神追求。
例:“让我们抬起她送回她的家,让她的家属用哭泣与仇恨安排……请大家记住,这些都是血债……” ——《抬》
沉重的气氛、愤怒的情绪、复仇的决心
例:“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在当今的世界上/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谴责了那些“嗜血的猛兽”“残暴的君王”
满怀激情地歌颂了“浩浩荡荡”的奴隶起义
例:“在黄昏里希冀皓月与繁星,在深夜希冀着黎明,在炎夏希冀凉秋,在严冬又希冀新春,这不断的希冀啊,使我感触到世界的存在;带给我多量的生命的力……”
——《铁窗里》
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对自由的无限渴望
“我们爱这日子/是因为这日子给我们/带来了灿烂的明天的/最可信的音讯。” ——《向太阳》
摆脱昨天的苦闷和颓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阅读时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生平及其选择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去揣摩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艾青不仅有着诗人的智慧,还有着哲学家的头脑,他把对真善美的渴望,及对假恶丑的鞭挞,用形象化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诗篇,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和思考,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题目 诗句 哲理
《鱼化石》 “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镜子》 “它最为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
《光的赞歌》 “然而我们的信念像光一样 坚强” 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社会正义
《希望》 “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 终止呼吸” 不能失去心中的希望
三、反馈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诗人艾青及其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了诗人两个创作高峰期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然后我们还以艾青的众多诗歌为例,重点学习了读现代诗歌需要注意掌握的五个技巧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读其他现当代诗歌,包括汉译外国诗时,能够学以致用。
四、课后作业
1.探讨诗歌的意象。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两个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它们蕴含的感情,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揣摩技巧方法,读出感情和节奏,和同学老师共同分享。
五、结束语
艾青的诗,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字里行间都凝聚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爱。同时还有对光明和理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向往。不管是在历史的风云中,还是在个人蹉跎的征途上,我们也应满怀爱国情怀,自强不息,心中向往美好,不畏困难挫折,坚定乐观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