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论教养》配套资源(课件(共38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论教养》配套资源(课件(共38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1 20:08:12

文档简介

《论教养》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论教养》。
导入
在学习文章之前,大家先想想你在生活中是否看见过这样一些画面。
地铁上,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中睡着了,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的脚踢到身旁的乘客,便用手捂在了他的小鞋上;小女孩不小心把水洒在了车厢的地上,怕其他乘客滑倒,自己拿纸一遍遍地将水擦干净;一个背书包的小男孩主动扶起倒在地上的共享单车;一个深夜晚归的居民轻轻地合上单元门……我们身边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暖心画面多么令人感动。有教养的样子真好看!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请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自己初步的看法了,那么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利哈乔夫的《论教养》,看一看这位苏联的著名学者是怎样阐述教养问题的。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结合旁批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注意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行文自然晓畅、说理深刻明晰的写作特点。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利哈乔夫
(二)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他生于圣彼得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从1938年起,在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
(三)写作背景:利哈乔夫关心青少年教育,这篇《论教养》选自他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四)明确作者观点,整体感知。
接下来,我们阅读课文,明确作者观点,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文旁批注,结合问题提示进行理解性阅读,并把阅读心得和疑问记于文旁。
整体把握:教养非一日养成,需要教育和培养。本文告诉我们,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的修行和养成。首先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深化观点: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法,才能拥有教养。最后重申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学法指导:我们通过这个表格,来明确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2.形式不同。 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论题的出现常是一个短语。
3.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由此可见,本文的论题是“论教养”,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五)理清论证思路: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根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其论证过程呈现出这样的思路:
1-12段是课文的前半部分,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说起,从第5段-10段,连续列举六种不适当的表现,说明这就是真正缺乏教养的人,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有了这样的观点,作者用11、12两段文字正面阐释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礼貌待人、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言而有信重承诺、表里如一且稳重随和等。这是文章的前半部分,从反面立论,得出正面的结论并进一步加以阐释。
从13-17段,作者谈完什么是教养后进一步推出“风度”,来深化自己的观点。在这一部分,第13段,作者首先指出谈论“风度”的书籍有很多,但很少人能从中获益,最大的原因是,这些书籍“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也就是不能让人们从观念上认识到讲究风度的重要性,甚至可能有些人还会对风度有错觉。14-16段作者推出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他归纳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都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围绕这一观点,17 段作者再次以实际生活中的小细节为例加以阐释,如吃饭时该怎样做,怎样从穿着打扮、对待他人方面表现出尊重,双方交谈需要注意什么,等等。
总之,“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这些看起来都是外在的,但作者进一步指出:“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至此,作者不仅将“风度”与“教养”联系起来,而且将自己的论述深化,从对与人相处的态度、行为的论述提升到对整个世界——社会、自然、动物、花草树木、美丽风光、身边历史等的普遍的尊重、敬畏。 文章至此,作者对教养和优雅风度的论述已经非常明晰了,读者也从中理解了如何拥有良好的教养,如何培养优雅风度,那么课文第18段又有什么作用呢? 很显然,作为全文的最后一段,第18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重申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并推进一步,指出尊重加上智慧,一个人就有了风度,而优雅举止即成了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外在表现。
学法指导: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如何理清议论文的思路。
1.把握议论文思路的整体特征。一般议论文的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3.抓语言标志。重点关注一些有归纳总结性特征的词语和句子。
在整体把握文章之后,我们再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旁批中的几个问题。
(六)问题探究:
1.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作者认为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如果一个人只在公共场合才体现出教养,在家里却对亲人漠不关心,缺少体恤,那么他在公众场合可能就是为做样子,有教养是假象。因为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妻子儿女是弱者无须忌惮,亲人们更能包容其缺点,没有教养的人便会在家里露出可恶的“真容”,所以在家里的表现往往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色或说本质。一个在家里没有教养,在外面却彬彬有礼的人甚至可能是一个自私虚伪的人。
2.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无教养”的行为,是人人痛恨和鄙视的,“有教养”的行为,是大家敬佩和赞扬的。作者在文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有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样的写作顺序,使作者的观点更突出、更鲜明。同时,将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发人们思考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由 “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作者在13段,由“教养”转向“风度”,读者可能会想,这是不是跑题了?略一思考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风度”和“教养”其实是密切相关的一对概念,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风度更多指的是外在表现,教养更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这样看来,作者并未跑题,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所以作者在谈完什么是教养后进一步推出“风度”,来深化自己的观点。
第 13 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明确:①错误观点: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②作者提出了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的准则: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5.风度、优雅与教养有怎样的关系?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谈吐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怎样打扮才合适,综合决定一个人是否优雅有风度,这也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忸怩作态和附庸风雅,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理解风度和优雅的真正内涵——那就是要“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在许多场合要注重礼仪,行为得当,“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优雅的本质是“社会共享的”,而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作者认为,“尊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以敬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环境,再加以得体的言行举止和随机应变的智慧,一个人就能够成为有风度而又优雅的人。简言之,风度和优雅的底色就是教养,是心灵世界真善美的折射。文章就此展开的论述层层推进,解释了风度和优雅源于教养,教养的核心就是敬重、珍惜和爱,做有教养的人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弄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来小结一下全文主旨:
主旨小结: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的例子及“有教养”的表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七)体会本文写作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请同学们参考课文后的“阅读提示”,自行总结,并能在文章中找到依据。
同学们对此可能有自己多样的理解,在老师看来至少这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明确:①丰富的生活实例,生动具体,富有生活气息。
本文虽然论述的是关乎做人处事的大话题,但是说理的方式并非高谈阔论,泛泛而谈,而是深入浅出,事理相融。举例、论述娓娓道来,让人在轻松又有意味的阅读中受到濡染,得到教益。
②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本文循着教养—风度—优雅举止这一线索娓娓道来,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地阐发了对教养的深刻认识。
③行文灵动、活泼,语言平实、富有启发性。有一种漫谈的亲切感,是一篇能提升我们思想道德修养、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阅读范本。
三、反馈与评价
延伸拓展:阅读下面的文章,和课文写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
英国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过:“没有教养的人有了胆量,胆量就会带野蛮的色彩,而别人也必以野蛮相看待,学问便成了迂气,才智就变成了滑稽,率直就变成了粗俗,温和就变成了谄媚。没有礼仪,无论什么美德就都会变样,反而对他不利。即使德行和才能各自得到了它们的相当的赞誉,但是还不能够使人见爱别人,到处受到大家的欢迎。
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它们便生出光彩来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能够受到人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仅要有力量,而且要优美。坚实是不够的,就是有用也无济于事。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态度和方法,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欢。
在多数的情形之下,做事的态度的影响较之所做的事还要大,人家之感到满意或厌恶,也就在于这个态度。这不单是指见了人要脱帽,或是要问好,而是说应该斟酌对方的人品,按照当时的情形,务使一切言谈、容貌、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全都安闲自如。”
明确:两篇文章都从正反两方面谈教养。约翰·洛克主要谈教养的重要,侧重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而课文立论富有现实意义,主线明晰,从教养来自何处,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作者例举的生活现象具体而又有普遍性,所发的议论切中事理的本质,极易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作为一个现代人,教养是修炼自身的必需,也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保障,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直到成为一种生命自觉。
(二)语文实践:1.以“教养”为话题进行简短演说,要求有观点,有实例。之后整理成一篇作文。
提示:①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无教养”的表现事例。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老师在这里抛砖引玉,提出下面这些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做到了这些呢?欢迎大家补充更多有教养的行为要求。
明确:1.生活中,要文明用语,远离污言秽语。
2.多用“您”“请”等敬词,礼貌、友好地对待他人。
3.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靠右行走,不追跑打逗。
4.进出要记得随手关门。
5.洗手后不要随意乱甩,避免把水甩到他人身上。
6.有时间观念,不迟到。
7.遵守公共秩序,不要插队。
8.不能将不良情绪迁怒于人。
9.不随便动他人的物品。
10.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11.递给别人东西一定用双手。
12.公共场合,手机铃声要调轻或震动。接打电话忌干扰到他人。
13.进电梯时,要照顾到后面进来的人,出电梯时,要礼让他人先行。
1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先下后上,为老弱妇孺让座。
15.生活中注意坐立行走姿势,不跷二郎腿、不抖腿抖肩。
16.说话做事时刻懂得推己及人。
鉴于大家对议论文写作还不大熟练,老师提供一篇下水文,供大家参考。
教养是一个社会对于人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友善的氛围;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因此,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很多学校也都开设了礼仪课。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做有教养的人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央视新闻网上有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小男孩和一位中年医生面对面互行鞠躬礼。这个男孩叫军军,才3岁,因高烧不退,被父母送入医院治疗。入院时他意识模糊,接诊的杨医生对其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父母告诉军军,他的病是由杨医生治好的。没想到,军军用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感谢——鞠躬。照片记录的就是军军行鞠躬礼,杨医生被军军的可爱和真诚感动,也随即弯下腰来,行鞠躬答谢礼。
毕淑敏说:“有教养的人内心装着一个温暖的春天”。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军军这么自然的举动,一定是父母在后面示范了很多次。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了感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常怀感恩之心,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2.为了加深大家对教养的认识,课后希望大家补充阅读其他关于教养的文章,搜集名言警句,分小组做手抄报并展示。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仲
关心公益应当是每个有相当教养的人所共同的。——列夫·托尔斯泰
四、课后作业:1.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看看在家里自己是否有文中所批评的现象存在,逐步改正并以日记记录。
多读几篇作者的“书简”(如《择善而从最重要》《跃出误区的艺术》),听听作者诚恳而睿智的建议。
五、结束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养的有无往往从不起眼的一个举动或者一句话中就能体现出来。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关心尊重家人长辈,谦敬文雅,礼貌待人,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感谢收看!(共38张PPT)
8.论教养
九年级 语文
一、导入
地铁上,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中睡着了,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的脚踢到身旁的乘客,便用手捂在了他的小鞋上;小女孩不小心把水洒在了车厢的地上,怕其他乘客滑倒,自己拿纸一遍遍地将水擦干净;一个背书包的小男孩主动扶起倒在地上的共享单车;一个深夜晚归的居民轻轻地合上单元门……我们身边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暖心画面多么令人感动。有教养的样子真好看!我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请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结合旁批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注意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行文自然晓畅、说理深刻明晰的写作特点。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二)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他生于圣彼得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从1938年起,在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
(三)写作背景
利哈乔夫关心青少年教育,这篇《论教养》选自他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四)明确作者观点,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文旁批注,结合问题提示进行理解性阅读,并把阅读心得和疑问记于文旁。





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得出论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
也善于尊重别人。”
深化观点:阐述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重申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学法指导:明确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区别 论点 论题
定义不同 持有的见解和主张 有待于证明的命题
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形式不同 较完整的判断句 一个短语
位置不同 位置灵活 标题或文首
第一部分:(1-3)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二部分:(4-12)从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说起
反面立论——列举六种不适当的表现
得出正面结论——尊重别人
正面阐释——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
(五)理清论证思路
第三部分:(13-17)深化观点——风度
谈论“风度”的书籍有很多,人们却很少能从中获益的原因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都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观点)
以实际生活中的小细节为例加以阐释
(五)理清论证思路

“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
“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对社会、自然、动物、花草树木、美丽风光、身边历史等的普遍的尊重、敬畏

第三部分: 将“风度”与“教养”联系起来
(五)理清论证思路
阅读课文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重申中心论点
“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尊重加上智慧,一个人就有了风度,而优雅举止
即成了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外在表现
(五)理清论证思路
学法指导:如何理清议论文的思路
1.把握议论文思路的整体特征。一般议论文的思路: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
关键性的文字。
3.抓语言标志。重点关注一些有归纳总结性特征的词语和句子。
1.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作者认为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和亲人们的
关系究竟怎么样。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妻子儿女是弱者无须忌惮,亲人们更能包容其缺点,没有教养的人便会在家里露出可恶的“真容”,所以在家里的表现往往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色或说本质。
(六)问题探究
2.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有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样的写作顺序,使作者的观点更突出、更鲜明。
将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发人们思考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3.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风度”和“教养”其实是密切相关的一对概念,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风度更多指的是外在表现,教养更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作者在谈完什么是教养后进一步推出“风度”,来深化自己的观点。
4.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错误观点: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批驳过程
遵循准则: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举例论证: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
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
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5.风度、优雅与教养有怎样的关系?
风度和优雅的真正内涵——“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优雅的本质是“社会共享的”,而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谈吐是否得体
举止是否有度
怎样打扮才合适
一个人是否
优雅有风度
教养的具体体现
5.风度、优雅与教养有怎样的关系?
核心是敬重、珍惜和爱
底色就是教养,是心灵世界真善美的折射
以敬重的态度对待
他人、环境
得体的言行举止和随机应变的智慧
有风度而又优雅的人
做有教养的人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主旨小结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的例子及“有教养”的表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七)写作特点
体会本文写作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请同学们参考课文后的“阅读提示”,自行总结,并能在文章中找到依据。
(七)写作特点
明确:①丰富的生活实例,生动具体,富有生活气息。
②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③行文灵动、活泼,语言平实、富有启发性。
三、反馈与评价
(一)延伸拓展:阅读下面的文章,和课文写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
英国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过:“没有教养的人有了胆量,胆量就会带野蛮的色彩,而别人也必以野蛮相看待,学问便成了迂气,才智就变成了滑稽,率直就变成了粗俗,温和就变成了谄媚。没有礼仪,无论什么美德就都会变样,反而对他不利。即使德行和才能各自得到了它们的相当的赞誉,但是还不能够使人见爱别人,到处受到大家的欢迎。
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它们便生出光彩来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能够受到人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仅要有力量,而且要优美。坚实是不够的,就是有用也无济于事。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态度和方法,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欢。
在多数的情形之下,做事的态度的影响较之所做的事还要大,人家之感到满意或厌恶,也就在于这个态度。这不单是指见了人要脱帽,或是要问好,而是说应该斟酌对方的人品,按照当时的情形,务使一切言谈、容貌、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适,全都安闲自如。”
明确:两篇文章都从正反两方面谈教养。约翰·洛克主要谈教养的重要,侧重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而课文立论富有现实意义,主线明晰,从教养来自何处,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作者例举的生活现象具体而又有普遍性。作为一个现代人,教养是修炼自身的必需,也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保障,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直到成为一种生命自觉。
(二)语文实践:1.以“教养”为话题进行简短演说,要求有观点,有实例。之后整理成一篇作文。
提示:①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无教养”的
表现事例。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明确:1.生活中,要文明用语,远离污言秽语。
2.多用“您”“请”等敬词,礼貌、友好地对待他人。
3.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靠右行走,不追跑打逗。
4.进出要记得随手关门。
5.洗手后不要随意乱甩,避免把水甩到他人身上。
6.有时间观念,不迟到。
7.遵守公共秩序,不要插队。
8.不能将不良情绪迁怒于人。
9.不随便动他人的物品。
10.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11.递给别人东西一定用双手。
12.公共场合,手机铃声要调轻或震动。接打电话忌干扰到他人。
13.进电梯时,要照顾到后面进来的人;出电梯时,要礼让他人先行。
14.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先下后上,为老弱妇孺让座。
15.生活中注意坐立行走姿势,不跷二郎腿、不抖腿抖肩。
16.说话做事时刻懂得推己及人。
明确:
教养是一个社会对于人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礼仪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友善的氛围;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因此,现在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很多学校也都开设了礼仪课。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做有教养的人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央视新闻网上有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小男孩和一位中年医生面对面互行鞠躬礼。这个男孩叫军军,才3岁,因高烧不退,被父母送入医院治疗。入院时他意识模糊,接诊的杨医生对其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资料
父母告诉军军,他的病是由杨医生治好的。没想到,军军用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感谢——鞠躬。照片记录的就是军军行鞠躬礼,杨医生被军军的可爱和真诚感动,也随即弯下腰来,行鞠躬答谢礼。毕淑敏说:“有教养的人内心装着一个温暖的春天。”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军军这么自然的举动,一定是父母在后面示范了很多次。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了感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常怀感恩之心,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语文实践:2.补充阅读其他关于教养的文章,搜集名言警句,分小组做手抄报并展示。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仲
关心公益应当是每个有相当教养的人所共同的。
——列夫·托尔斯泰
四、课后作业
1.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看看在家里自己是否有文中所批评的现
象存在,逐步改正并以日记记录。
2.多读几篇作者的“书简”(如《择善而从最重要》《跃出误区的
艺术》),听听作者诚恳而睿智的建议。
五、结束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养的有无往往从不起眼的一个举动或者一句话中就能体现出来。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关心尊重家人长辈,谦敬文雅,礼貌待人,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