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陆的变迁--板块的运动说课稿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海陆的变迁--板块的运动说课稿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31 17:3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板块的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板块的运动》,下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始我今天的说课: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板块的运动》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及板块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等内容。板块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延伸,为地表形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将为区域地理有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六大板块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及位置。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记住板块名称和位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2、在板块运动示意图上,指图总结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板块运动的实例分析,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2、通过讨论地震突然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培养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六大板块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及位置。
2、板块间的运动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六大板块的名称与分布、板块的运动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现象,有一定的兴趣,课堂发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较高,易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初中学生对于如何从图片文字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比较薄弱,需要恰当的启发及引导,因此我在本节课设计了相应的活动。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前面学习《大洲和大洋》这一节中对世界的海陆分布有了一定认识,为学习本节课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有:讲授法、案例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有:小组合作学习法、总结归纳法、读图分析法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板块的运动》第一课时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环节一:
我会请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归纳“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学生会得知全球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因而导入六大板块的学习,在学习六大板块时,我会逐一讲解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在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快速识记六大板块,并给出题目让学生作答,巩固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环节二:
在讲解完六大板块后,我会给出问题“六大板块从古至今都是在现在这个位置保持不变的吗”,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引出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的,然后结合图片动画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形式及板块的运动塑造的地板形态。
环节三:
同样,在讲解完板块的运动形式及对地标形态的塑造后我会给出另一个问题“板块的运动还会不会产生其它的地理现象?”,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导入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学习,在学习火山地震带时我会给学生讲解地震的危害及防震避难的知识,同时我会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将两大火山地震带和六大板块分界线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在一张白纸上,观察得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多分布于板块的交界处。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成课后活动题及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的板书主要采用主板书与副板书相结合,主板书是本节课主要知识点的概括,副板书是在讲解过程中对内容的补充,同时结合多媒体做到直观形象且具有启发性。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三、板块的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二)六大板块
1.名称及分布
2.板块的运动
(三)两大火山地震带
1.名称及分布
2.火山地震带与六大板块的关系
教学反思
优点: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及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缺点:
对学生的动手学习能力预知不足,没有充分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尊敬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