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复习卷
一、单选题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明了生物圈中的生物普遍存在( )
A.生殖现象 B.发育现象 C.变异现象 D.遗传现象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长豆角和矮黄瓜 B.豌豆的红花和白花 C.玉米的圆粒和黄粒 D.兔的长毛与鼠的黑毛
3.下列各项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直毛和卷毛 B.豌豆的圆粒和高茎
C.番茄的黄果和苹果的红果 D.人的能卷舌和无酒窝
4.下列关于染色体,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种生物不同结构的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不同
B.每条染色体都包含DNA和蛋白质
C.DNA就是染色体
D.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5.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包含多个DNA分子 B.染色体上有蛋白质
C.DNA上有多个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 B.人体所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一样
C.染色体含有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
7.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一般情况下,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
D.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成对存在
8.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中有一半是高茎,另一半是矮茎,那么双亲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9.已知决定有耳垂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无耳垂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一对夫妇都有耳垂,生育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该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10.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相同,基因组成就一定相同
B.生物的基因组成相同,性状就一定相同
C.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环境的影响
11.科研人员对爱斯基摩犬正常体型和侏儒体型这一相对性状(基因用A、a表示)进行研究。正常体型的两只爱斯基摩犬交配后,其后代既有正常体型,也有侏儒体型,推测显性性状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A.正常体型、AA和Aa B.正常体型、Aa和Aa
C.侏儒体型、AA和AA D.侏儒体型、aa和aa
12.马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精子中染色体数目是( )
A.64对 B.64条 C.32对 D.32条
13.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男孩,如果再生育一孩,是女孩的可能性为( )
A.0 B.33.3% C.50% D.100%
14.2021 年 5 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男性比女性多 3500 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3.3,我国人口性别结构正在持续改善。下图为小李(男同学)的发育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小李的性别形成于图中 D 阶段
②他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基因无关
③胎儿通过 D 中结构 2、3 从母体获得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
④男性和女性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⑤图中 B→C 过程表示细胞分裂,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都含有 X 和 Y 染色体
⑥爸爸把 Y 染色体上某一致病基因传给小李的机率是 50%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15.一个男子把Y染色体上的某一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
A.12.5% B.100% C.25% D.50%
16.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 )
A.22对+XY B.22对+XX C.22条+X D.22条+Y
17.下列关于性别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是女孩
B.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是男孩
C.性染色体组成为Y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是女孩
D.性染色体组成为X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是男孩
18.正常情况下,下列细胞中含有22 对常染色体和1对XY染色体的是( )
A.男性的口腔上皮细胞 B.男性的精子
C.女性的口腔上皮细胞 D.女性的卵细胞
19.下列细胞中,含XY染色体的是( )
A.女性的卵细胞 B.男性的精子
C.女性的体细胞 D.男性的体细胞
20.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是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父亲患病(基因组成为Rr),母亲表现正常,孩子患病的概率及其基因组成是
A.25%、Rr B.25%、rr C.50%、Rr D.50%、rr
21.下列关于人的性别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男生女与性染色体有关 B.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C.女孩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 D.男孩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
22.2020年全球首对圈养大熊猫双胞胎在成都熊猫基地诞生,研究人员给这对熊猫宝宝取名为“热干面”和“蛋烘糕”,将武汉和成都两地紧紧相连,让“战疫”精神得以体现(如图)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其体细胞中含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0对常染色体+XY B.20对常染色体+XX
C.20条常染色体+X D.20条常染色体+Y
23.男孩子小明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只要一个 Y 染色体就可以决定性别
B.他的母亲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是妹妹
C.在孩子出生前烧香求医,有可能改变孩子的性别
D.他细胞中的 Y 染色体只能来自他的父亲
24.如图是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形态差别较大的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B.正常情况下,此人产生的精子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
C.此人所生后代是男孩的几率是50%
D.此人的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自父方或母方
25.如图所示,萝卜长在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产生这种差异只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B.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细胞内控制性状的基因不同
C.萝卜根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若用地下部分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在同样环境下种植,根均为白色
26.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饲料喂养加快了跑山鸡的生长速度
B.干旱的环境中玉米结出的种子较小
C.一对毛色正常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
D.经常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长期光照使得皮肤黝黑
27.下列变异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高产抗倒伏小麦 B.受射线照射的太空椒
C.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 D.转基因超级鼠
28.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近亲结婚的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
C.患遗传病的孩子的父母一定也患有遗传病
D.婴儿出生就有的病一定是遗传病
29.为了优生优育,减少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A.提倡晚婚晚育 B.禁止近亲结婚 C.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D.移居到无污染地区居住
二、综合题
30.豚鼠的毛色有黑毛和白毛之分,雄性豚鼠和雌性豚鼠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XX。现有几只雄性黑毛豚鼠和雌性白毛豚鼠,研究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
(1)遗传学家把豚鼠的黑毛和白毛称为___________。
(2)现证明黑毛是显性性状(用B表示),则白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
(3)用一只基因组成不确定的黑毛豚鼠与白毛豚鼠交配,请预测理论上其后代的毛色及比例,并推测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4)雄性黑毛豚鼠将自身的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______(填 “雄性”或“雌性”)豚鼠。
31.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用B和b表示)。下表是关于水稻茎秆高度的四组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组合 亲代性状 子一代性状和植株数目
高秆 矮秆
一 高秆×矮秆 144 140
二 高秆×矮秆 287 0
三 高秆×高秆 279 0
四 高秆×高秆 213 70
二 高秆×矮秆 高秆 矮秆
(1)能够判断出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组合是______,隐性性状为______。
(2)组合一中,子一代高秆水稻产生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和比例为______,组合三亲本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按“父本×母本”格式填写)。
(3)通过追加适量肥料可增加水稻产量,这种高产性状能否遗传给后代?请分析原因。______。
32.人类的正常肤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由隐性基因(a)控制。小红是个八年级的女生,她患有白化病,而父母的肤色正常,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小红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
(2)父亲传给小红的性染色体是______。
(3)小红父母再生一个正常肤色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33.下面是某家族中遗传病的调查示意图,若用A、a分别表示控制人肤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在遗传学中称为________。
(2)分析图可知,肤色白化是_______性状。
(3)第一代3号和4号夫妇的肤色正常,而他们女儿却表现为白化病,这种现象称为变异。这种变异是由______的变化引起的,称为______变异。从理论上判断3号个体的基因组是________。
(4)5号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其中来自1号的是_____染色体。染色体由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5)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并且位于成对的______上。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分析】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或子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性。
【详解】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故选D。
2.B
【分析】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
A.豆角和黄瓜是两种生物,因此长豆角和短黄瓜,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
C.玉米的圆粒和黄粒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兔和鼠是两种生物,因此兔的长毛和鼠的黑毛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3.A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
A.狗的直毛和卷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对性状,A正确。
B.豌豆的圆粒和高茎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番茄的黄果和苹果的红果,是两种生物,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能卷舌和无酒窝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4.B
【分析】
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详解】
A.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因此同种生物不同结构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A错误。
B.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B正确。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因此DNA不是染色体,C错误。
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D错误。
故选B。
5.A
【分析】
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
【详解】
A.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A错误。
B.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
C.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C正确。
D.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A。
6.B
【分析】
(1)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结果使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点水平。
(2)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详解】
A.通过分析可知: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故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A正确。
B.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故人体所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都一样,B错误。
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因此染色体含有DNA分子,C正确。
D.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小片段,因此一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D正确。
故选B。
7.D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详解】
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不符合题意。
B.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B不符合题意。
C.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因此一般情况下,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C不符合题意。
D.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减少一半,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都成单不成对。但是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等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染色体、基因,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熟知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C
【分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则高茎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的基因型是dd。
【详解】
Dd和dd的遗传图解如图1:
从图1看出,后代一半是高茎,另一半是矮茎。
Dd和Dd的遗传图解如图2:
从图2看出,后代高茎是3/4,矮茎是1/4。
DD和dd的遗传图解如图3:
, 从图3看出,后代都是高茎。
dd和dd的遗传图解如图4;
从图4看出,后代都是矮茎。
因此,如果子一代豌豆植株中有一半是高茎,另一半是矮茎,则它们的亲本基因组成可能是Dd和dd。
故选C。
9.B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详解】
决定有耳垂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无耳垂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因此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一对夫妇都有耳垂,生育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无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aa),一个来自于父亲,一个来自于母亲,因此这对有耳垂夫妇的基因组成都是Aa。
故选B。
10.D
【分析】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详解】
A.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豌豆高茎基因组成就有DD与Dd.,A不符合题意。
B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大家熟悉的萝卜,长在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颜色是有差异的,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11.B
【分析】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详解】
由表中甲组数据可知:亲代都是正常体型,子代中出现了侏儒体形,侏儒体形是新出现的性状(或者丁组亲代正常体形×侏儒体形,而子代只有正常体形),说明正常体型是显性性状,侏儒体形是隐性性状。亲代正常体型的基因是Aa,侏儒体形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故选:B。
【点睛】
正确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12.D
【分析】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某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详解】
马的染色体数目是32对,那么它的生殖细胞精子内染色体的数目就是32条。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是32对(64条)。
故选D。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3.C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可能性都是50%,因此如果再生一胎,是女孩的可能性为50%。
故选C。
14.B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受精作用,B表示受精卵,B→C表示受精卵的分裂,C→D表示胎儿的发育,D→E表示婴儿的发育过程;其中1表示子宫,2表示胎盘,3表示脐带,4表示胎儿。
【详解】
①小李的性别形成于受精的那一刻,即图中 A 阶段,①错误。
②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XY男性、XX女性),实质上是由相关的基因决定的,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②错误。
③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3脐带、2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③正确。
④男女性别属于人的性状,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④错误。
⑤图中 B→C 过程表示细胞分裂,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与受精卵B相同,因小李是男同学,细胞中含有 X 和 Y 染色体,故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都含有 X 和 Y 染色体,⑤正确。
⑥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由此可见,父亲的Y染色体以及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给儿子而不能传给女儿。因此父亲Y染色体上的某一致病基因传给儿子小李的概率是100%,⑥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中正确的有③和⑤2个,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由此可见,父亲的Y染色体以及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给儿子而不能传给女儿。即父亲Y染色体上的某一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几率是100%。
故选B。
【点睛】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Y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就只能传给儿子。
16.C
【分析】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所以人类女性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分别是22条+X。故C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7.A
【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故选A。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8.A
【分析】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
A.男性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男性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因此男性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Y)。A正确。
B.男性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即22+X或22+Y。B错误。
C.女性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女性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女性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相同的性染色体(XX)。C错误。
D.女性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即22+X染色体。D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
19.D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A、女性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因此卵细胞内一定不含有XY染色体,A不正确。
B、男性的精子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或Y,因此精子一定不含有XY染色体,B不正确。
C、女性的体细胞性染色体是XX,一定不含有XY染色体,C不正确。
D、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男性的体细胞一定含有XY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和特点,掌握不同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C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详解】
“双亲中一个基因组成Rr的患病者,另一个表现正常(rr)”所生孩子的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后代的基因型是Rr:rr,各占50%。因此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50%,其基因组成是Rr。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1.C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人的性别遗传图解:
AB.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与性染色体有关且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AB正确。
C.女孩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所以,女孩的X染色体不一定来自母亲,C错误。
D.男孩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22.C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和人相同”,因此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X。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其中有20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雄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0条+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0条+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则只产一种含20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因此,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条+X,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大熊猫的性染色体的组成。
23.D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小明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X和Y 染色体决定性别,A错误;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他的母亲再生一个孩子不一定是妹妹,B错误;人的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孩子出生前烧香求医,不会改变孩子的性别,C错误;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孩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本,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4.D
【分析】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一条大、一条小,为XY染色体,因此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AB正确;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C正确;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染色体组成以及性别遗传过程。染色体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
25.C
【分析】
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可能导致其表现型不同。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的根长在地上的部分能接受光的照射,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地下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萝卜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
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产生题干所述差异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A错误。
B.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故萝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细胞内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萝卜根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有光、无光)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若用地下部分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该试管苗的基因组成和原萝卜相同,故在同样环境下种植,萝卜长在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6.C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BD.饲料喂养加快了跑山鸡的生长速度、干旱的环境中玉米结出的种子较小、经常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长期光照使得皮肤黝黑,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
C.一对毛色正常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27.C
【分析】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BD.高产抗倒伏小麦、受射线照射的太空椒、转基因超级鼠,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
C.水肥充足长出的大花生,是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
28.A
【分析】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详解】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正确;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高,B错误;假设决定智力正常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智力障碍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因此患智力障碍的人的基因组成可表示为aa。一对智力正常的夫妇(Aa),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智力障碍)的孩子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故患遗传病的孩子的父母可能都正常,C错误;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D正确。
【点睛】
遗传病是考查的重点,注意掌握遗传病的概念和常见的遗传病的例子。
29.B
【分析】
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分析解答。
【详解】
禁止近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近亲结婚能导致胎儿畸形,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这已经是被科学早就证明了的事实。因此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优生优育的措施.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
二、综合题
30.
(1)相对性状
(2)bb
(3) 如果后代中黑毛和白毛比例各占1/2,则推测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Bb或:后代的黑毛:白毛=1:1,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Bb 如果后代全为黑毛,则推测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BB或:后代的黑毛:白毛=1:0(全为黑毛),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BB(顺序不作要求,合理叙述给分)
(4)雌性
【分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
(1)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所以,遗传学家把豚鼠的黑毛和白毛称为相对性状。
(2)
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BB)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Bb)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bb)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所以,现证明黑毛是显性性状(用B表示),则白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bb。
(3)
这一只基因组成不确定的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BB,分类讨论如下:
所以,由以上遗传图解可知,①如果后代中黑毛和白毛比例各占1/2,则推测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Bb。(或后代的黑毛:白毛=1:1,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Bb)。②如果后代全为黑毛,则推测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BB(或后代的黑毛:白毛=1:0,该黑毛豚鼠的基因组成是BB)。
(4)
类比人类的性别遗传,可知豚鼠的性别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雄性黑毛豚鼠将自身的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雌性豚鼠。
31.
(1) 二、四(或“组合二、组合四”)(顺序可互换,缺一不得分) 矮秆
(2) B∶b=1∶1(或“B、b,1∶1”) BB×BB或BB×Bb(写出一组即可得分)
(3)不能(或“否”),因为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或“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分析】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1)
确定显隐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和自交法。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必为隐性性状。所以,能够判断出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组合是二、四(或“组合二、组合四”),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高杆,隐性性状为矮秆。
(2)
隐性性状(矮秆)一旦表现,必定是纯合子(用bb表示)。因而由隐性纯合子能推知其亲代或后代体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组合一中,亲代和子代都有矮秆,说明子代和亲代的高秆都含有一个b基因,都是Bb,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子一代高秆水稻(基因组成是Bb)产生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和比例为B∶b=1∶1(或“B、b,1∶1”)。
组合三中,子代全是高秆,说明至少有一个亲本产生的性细胞中只含有B基因,也就是至少有一个亲本是显性纯合子(BB)。所以,该组合中,亲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BB或BB×Bb。
(3)
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通过追加适量肥料可增加水稻产量,这种高产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不能否遗传给后代。
32.Aa X 75%
【分析】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
【详解】
(1)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
可知小红父亲的基因型是Aa。
(2)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父亲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小红是女生,所以父亲传给小红的性染色体是X。
(3)从(1)题中的遗传图可以看出,小红父母再生一个正常肤色孩子的概率是75%。
【点睛】
该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结合遗传图解进行解答。
33.相对性状 隐性 遗传物质 可遗传 Aa XY
Y DNA 蛋白质 染色体
【分析】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人的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人的皮肤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一对相对性状。
(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在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代,3和4皮肤颜色都正常,子代中出现了变异现象即白化病6,说明白化病为隐性性状。
(3)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叫做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叫做不可遗传的变异。第一代3号和4号夫妇的肤色正常,而他们女儿却表现为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这属于可遗传变异。因6号的基因型是aa,分别是由3号,4号遗传而来的,而3号的表现型是正常的,故从理论上判断3号个体的基因组是Aa。
(4)子女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一半来自母亲。男的性染色体为XY,女的性染色体为XX。5号正常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来自于1号父亲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