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人教新课标7.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人教新课标7.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05 14:0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和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原籍浙江绍兴, 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
返回
1912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1917年9月,周恩来赴日本求学。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周恩来。
1924年,周恩来奉命从欧洲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初期的周恩来。
开国大典上的周恩来与毛泽东
周恩来兼外交部长,会见外国友人。
周恩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
周恩来最具有魅力的十张照片
第一名:
1954年日内瓦会议
上的周恩来。第一
次亮相 国际舞台,周恩来所
带来的绝对是超乎
想象的精彩。
第二名:1924年黄埔军校的周恩来。 年轻的周恩来帅气的容貌、坚毅的表情倾倒众生。
第三名:经典标准照。
第四名:1973年沉思中的周恩来拍摄者:焦尔乔·洛迪。 很多人对这张照片做了很多方面分析,只有一条是公认无疑的——这张照片是经典中的经典。
第五名:历史性的握手!
总理站在那里象青松一样,尼克松飞奔过来和他握手。
第六名:总理的食指正指着他的酒窝 (而且是左颊的比较深的酒窝); 总理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微翘尾指,这一张反映了此特点。
第七名:1946年5月3日,南京梅园新村。 周公风采:从容似春、大度如海、坚定自信、英俊潇洒。
第八名:小憩
第九名 喜欢看他的笑,喜欢看他的开怀大笑, 那种爽朗的笑,能感染一切的笑。
疑惑不解 灯红酒绿 吵嚷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巡警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 惩处
风和日丽 铿锵有力 喝彩
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 ?
返回
第一件: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
“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
第二件: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
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
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
第三件: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
自己的心迹: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返回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了可糟了。没地方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用“——”画出能看出“中华不振”的语句,读一读。
A.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B.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C.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品读句子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品读句子
不但
反而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品读句子
16个市区强占有“租界,这些地方是:
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鼓浪屿。
资料卡
   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资料卡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想:
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请你把这些想法写下来!
这一次去了租界以后,我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我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专横跋扈;我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洋人,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
这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实强烈刺激着我的心,国家不兴才遭受奇耻大辱,我一定要让中国崛起。。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在出国前夕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21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 年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
1933 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1946 年夏全面内战爆发,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长,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
1976 年1 月8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回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含义是什么?
返回
中华:指中国。
崛起:指兴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返回
在那个兵荒马乱,国破家亡的时代,有志之少年周恩来忧国忧民,立下“为只好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今天,坐在宽敞明亮,各种教育教学设备齐全的教室里读书,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而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