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一 二年级《直线走的练习方法》教学设计
一、学期单元计划:
学期单元目标 1. 能简单表达出直线走的动作要领,会列举2-3种不良的行走姿势。2. 能正确的进行直线走,行走过程中保持上体正直,所走的路线呈直线。在“纵横交错、踏石过河”等游戏中,表现出行走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不受外边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能做到自然行走、上体正直、目视前方、摆臂自然、着地合理。3. 乐于表达练习过程中的身体感受,能积极展示良好的行走姿态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4.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以及学会简单的动作评价。 总课时
3
课时 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直线走的动作方法。 1. 1. 能说出直线走中上体正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这3个动作要领。2. 能够在“看谁走得直”游戏中做出身体正直、摆臂协调、直线行进的动作,发展手脚的协调性。3. 能在游戏中表现出专注力,不妨碍他人参与游戏。 重点:直线行走时上体正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难点:手脚协调配合,能走直线。 1. 沿地上画的直线走。2. “看谁走得直”游戏。两臂放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直线走练习。3. “看谁走得快”游戏。头顶轻物,比比谁走的快。
第二课时 直线走的练习方法。 1. 听儿歌,描述人物对象的特点,并模仿出来。2. 通过“纵横交错”这个游戏,提高直线走的能力,发展平衡能力,增强规则意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3. 在练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能与同伴一起完成练习。 重点:双手前后自然摆动,身体保持平衡。难点:手脚配合动作协调。 1. “小组模仿秀”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将听到的人物特征通过讨论后模仿出来。2. “又快又稳”游戏。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头顶轻物直线走的动作方法进行直线快速走。3. “纵横交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直线走行走的方式,进行多组纵横交错穿梭的有序场面。
第三课时 直线走的运用方法。 1. 能说出“踏石过河、走独木桥”直线走游戏的名称,并能简单地描述游戏的玩法。2. 在“过独木桥、踏石过河”游戏中,能运用直线走的动作方法,表现出身体的平衡,有一定的速度。3. 能够简单地描述成功或失败时的心情,相互鼓励。 重点:直线行走,动作稳定。难点:手脚协调,身体平衡。 1. “走独木桥”游戏。利用体操凳、平衡木、小木块、拔河绳等器材做出一条宽15-20厘米,长5-8米的独木桥,采用正向或侧向的方式通过独木桥。2. “踏石过河”游戏。利用标志垫等器材做出一条长8-10米的踏石过河区域,采用走的方式通过。
二、本课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聆听、观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让学生愉快地合作、参与练习,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走是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原地踏步走的要领,在此基础上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多种形式走的方法与游戏。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然走的活动能力,但是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走的姿势上存在着低头走、拖地走、耸肩、含胸,无法走直线等现象。因此,需要通过直线走的教学,改进学生走的方法,提高学生直线走的能力。
学情分析 我校二年级段共六个班级,其中我任教3个班,基本上每班人数都在40人左右,每个班男女生的比例基本一致。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体育课的了解和认识还是停留在玩上,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需要老师不断地去引导、关心和爱护。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但是善于表现自己,争强好胜、乐于参加老师组织的各种游戏和比赛,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避免说教过多的方式和运动技术要求过高的项目,采用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 教法:语言引导法、讲解示范法、错误动作纠正法、游戏比赛法等。2.学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习方法、小组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课堂常规、安全预防、队列队形、热身准备。基本部分:听一听、学一学、走一走、练一练、比一比、打打分;辅教材:往返换物跑。结束部分:集合放松、课堂小结、德育养成。
场地布置
安全预案 1. 课前安全教育,让学生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2. 充分热身活动,预防学生运动当中受伤。3. 课堂教学中严格组织管理,明确行进的路线,练习时还要语言提醒注意安全。4. 技术动作的练习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练习动作的合理科学性。
三、本课课时计划(3-2)
教学内容 1.项目:直线走的练习方法22.辅教材:往返换物跑
教学目标 1.听儿歌,描述出人物对象的特点,并模仿出来。2.通过“纵横交错”这个游戏,提高学生直线走的能力,加强直线走的稳定性和减弱外界环境对行走的影响,增强规则意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3.在练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能与同伴一起完成练习。
重难点 重点:双手前后自然摆动,身体保持平衡。难点:手脚配合动作协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练标准 组织形式与安全措施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准备部分n' 1. 课堂常规1.1学生整队集合1.2师生问好1.3检查学生服装和精神面貌。2. 队列队形练习2.1 立正、稍息、看齐2.2原地踏步走、向左转走、向右转走3. 准备活动3.1热身慢跑从齐步走过渡到慢跑,绕两端的标志桶进行3个往返的热身慢跑。3.2热身操:“哆啦A梦” 1.集合做到:快、静、齐。2.1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老师的指令;2.2踏步时,手脚协调,动作标准到位,并高喊“121、 121”口令;3.1.1每位同学要积极参与,行进间跑动做到不落队、不掉队。3.1.2 排头同学要控制好跑动中的速度,不让队员掉队和落队。3.1.3排头学生要带好队员,根据队员情况调整跑进的速度。保持队伍的整齐有序。3.2.1竖起耳朵听音乐,跟着节拍做热身。3.2.2热身动作标准到位。 1. 从高到低以四列横队站立。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安全提示:2. 四列横队。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3.1全班学生分成10组,每组4人成一路纵队排列。3.2以广播操队形散开(十路纵队)。 ≥1≥11 1'00''1’30’’3’30’’
基本部分n' 1.直线走的练习1.1听儿歌《走呀走》,思考老爷爷、运动员、小朋友是怎样走的,并模仿出来。1.2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像运动员一样,昂首挺胸的走。1.3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即使给予纠正指导。1.4利用头顶毽子直线走练习,强化昂首挺胸,目视前方的动作要领。1.5请优生展示,教师点评,给予鼓励。1.6再练习,学生互评,单、双数组相互打分评价。1.7游戏:纵横交错。方法:十路纵队,每队4人,每队面前有一个贴着号码的标志桶,进行游戏时,以小组为单位朝着与自己组号码相同的标志桶行进。当遇到两只队伍同时到达路口时,礼让右手边的队伍,待右手边的队伍通过后再行进,以此来增强学生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意识。2.辅教材:往返换物跑方法:四人一组,两两同学面对面间隔15米站立。开始练习时,两边的前排同学将自己的毽子放在面前的标志桶上,快速跑向对面处去拿对方的毽子,拿到后快速跑回,放在自己这边的标志桶上,再去拿对方的毽子,直到30秒时间到。换第二排同学进行练习。两排轮换进行。 1.1.1竖起耳朵认真听,抓住关键特征。1.1.2小组讨论将听到的3类不同特征的人模仿出来。1.1.3积极参与练习,看看哪一组模仿的最像。1.2积极讨论,明确直线走的三个要领:上体正直,昂首挺胸,目视前方。1.3.1提出直线走的要求,让各组学生进行自主练习。1.3.2教师观察学生练习,及时给予指导。1.4.1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难度,帮助学生改正行走中东张西望的毛病。1.4.2使学生在练习能够主动的集中注意来进行直线走。1.5.1请完成练习动作质量高的学生进行动作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教师要及时给予语言性评价。1.5.2对动作展示的同学,要给予掌声鼓励。增强其自信心。1.6一组学生进行所学动作展示,另一组同学进行打分。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1.7.1听清练习要求。1.7.2遵守游戏的规则。1.7.3控制行进的速度,要求队伍的整齐。 2.1认真听练习讲解,看示范。2.2练习时,注意安全,错开跑,统一从右边出,绕过桶右边回。2.3要坚持住,在短时间内要保持住速度不能慢下来,或者松懈掉。 1.1十路纵队。 1.2四人为一组,十路纵队。1.3明确各组的行进路线,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1.4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1.5前两排同学坐下,后两排同学站着观察优生展示。1.6单、双数组错开练习,一组练一组打分。1.7十路纵队,每一纵队向着与自己组标志桶号码相同的标志桶行进。2.四人一组,两两面对面相距15米。共10组。 1 ≥2 311+22-33 3’30'' 2’301’304’302’004’006’006’00
结束部分n' 放松操:《幸福拍手歌》课堂小结,评价。3.德育养成: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1.1跟随音乐,跟着教师一起拍打手臂和大腿放松。1.2调整呼吸充分放松2.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评价。3.整理好器材,师生再见。 1.1四列横队,席地而坐,左右间隔两臂。1.2四列横队。 ≥11 2'30'' 1’30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个,标志图20个,毽子40个。 预计负荷 1.练习密度:2.平均心率:
课后作业:1.15米直线往返走3组
2.双脚并脚跳绳100个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