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第一~四单元)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 )
A.枯瘠(jí) 丰腴(yú)
对峙(zì) 忍俊不禁(jīn)
B.栖息(qī) 蹇劣(jiǎn)
猥鄙(wěi) 不胜其烦(shènɡ)
C.引吭(kànɡ) 窥伺(kuī)
岑寂(cén) 蹑手蹑脚(niè)
D.分娩(wǎn) 翌日(yì)
恫吓(hè) 络绎不绝(yì)
﹒
﹒
﹒
﹒
﹒
﹒
﹒
﹒
﹒
﹒
﹒
﹒
﹒
﹒
﹒
﹒
【解析】选B。A项中“对峙”的“峙”应读“zhì”。C项中“引吭”的“吭”应读“hánɡ”。D项中“分娩”的“娩”应读“miǎn”。
2.下面汉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踪影全无 悠然翱翔 壮观绮丽
B.狂乱啼鸣 凌空疾翔 笔直延伸
C.美不可言 彼此关照 无可言喻
D.清晰可辩 惊恐万分 奋力搏击
【解析】选D。D项中“清晰可辩”的“辩”应为“辨”。因为“辩”的意思是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而“辨”的意思是分别、分析、明察。
3.下列各句依次填空正确的是(3分)( )
(1)金钱豹越走越烦闷,不时地上树________远处的宝贝。
(2)放学后他们仍常常在高耸的围墙外________,谈论着墙内花园中的美丽景色。
(3)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________孩子放在树枝上。
(4)他们被这个奇迹________了。切斯特重新获得了自由。
A.眺望 徘徊 抱起 惊呆
B.观望 走动 抱起 惊讶
C.眺望 走动 托起 惊异
D.观望 徘徊 托起 惊呆
【解析】选D。做这类题先看选择项,找出同义词中不相同的字,解释这些字的含义,并区别其使用范围,然后再做题。
4.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
②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
③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
④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
A.拟人 夸张、比喻 排比 比喻
B.比喻 比喻 拟人 比喻
C.拟人 夸张 排比 夸张
D.比喻 夸张、拟人 排比 比喻
【解析】选D。本题考查修辞判别。①“如毛的细雨”是比喻。②“千条万条”是夸张,“黄绿的眼”是拟人。③“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是排比。④“薄纱似的轻云”“ 如一个女郎”是比喻。
5.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4分)
(1)写状物文章,要善于找到所状之“物”与所言之“志”、所抒之“情”之间的结合点。如石榴的___________的特点与郭沫若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精神正相契合,白鹅那看似高傲的特性正暗合了丰子恺这类传统文人___________的秉性。
(2)童话中有真、善、美。《骆驼寻宝记》歌颂了_______
___________,《地毯下的尘土》歌颂了___________,《蟋蟀在时报广场》歌颂了___________。
答案:(1)美丽清逸、充满活力 清高孤傲 (2)无私无畏的精神 爱心和爱的力量 真挚的友谊和人性美
6.读新闻,拟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城市晚报》2010年8月4日讯 昨日上午,武警长春市支队的官兵带着8 000斤大米、白面、豆油、矿泉水及一个医疗队,来到受灾的长春市二道区劝农山镇莲丰村,帮助受灾村民重建家园。据悉,7月28日,来自流沙河、劝农河、双阳河三条河流的河水侵入这一地区,下窑屯等3个村子的部分村民被大水围困在村内,水深最多达4米。武警长春市支队的官兵接到命令后,对被困村民展开了长达7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做本题可按句号位置把这段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洪水退去后官兵进行物质救援,第二部分介绍洪水来时进行生命紧急救援。
答案(示例):洪水来时冒死施救,洪水退去再伸援手(或“洪水无情,官兵爱心永驻”)(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
7.近日,学校组织了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2分)
另类 菜鸟 迷你 草根 热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答案:【活动一】另类:特殊(与众不同);菜鸟:新手;迷你:袖珍(小巧); 草根:平民(普通百姓);热卖:畅销。
【活动二】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词语消失,新词语不断出现。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很快。使用新词语应规范,否则会产生交流障碍。
【活动三】例:“包装”,原指包裹东西,现在又有了对人或事物进行装扮、美化的意思。如,没有演出公司的大力包装,小沈阳也许还只是一个唱二人转的普通演员。“充电”,原指补充电力,现在又有了培训学习的意思。如,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山寨”,原指山中村寨,现在又有了仿制的意思。如,三星公司刚推出一款新开发的手机,没多久它的山寨版就在市场上出现了。
8.作者用了许多贴切的词语描写燕子,下面全是形容词的一项是(3分)( )
A.吹起 沉醉 双翼 斜掠
B.皎洁 飞着 蔚蓝 围绕
C.俊逸 安闲 长痕 晶莹
D.灿烂 平稳 浩莽 乌黑
【解析】选D。A项中词语分别是动词、动词、名词、动词;B项中词语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动词;C项中词语分别是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形容词;D项中词语全是形容词。
9.第一自然段的描写可分为三个层次,请你用“‖”在文段中标出,并写出层意。(3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自然段由五个句子组成,前两句写海,并抒发作者对海的感情,三、四两句写天空,并抒发作者对天空的感情。第五句总写感受。因此可分为三层。
答案:……美的海!‖……美的天空!‖我们……。第一层:写美的海。第二层:写美的天空。第三层:写“我”的心情。
10.文段描绘的是一幅____________图,小燕子活动的背景是____________,飞翔的姿态是____________。(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选段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抓住几个关键词即可,“海燕”、“海天”、“在海面上斜掠”。
答案:海燕 海上 斜掠而过
11.“如轻烟似的乡愁呀!”作者把乡愁比成轻烟,你觉得这个比喻贴切吗?说说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判断比喻是否贴切可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本题抓住缭绕不断、挥之不去的特点即可。
答案:贴切。把乡愁比成轻烟,化抽象为具体,缭绕不断、挥之不去的轻烟,和同样在心头缭绕不断、挥之不去的乡愁很相似。(意思对即可)
12.从文段中找出作者对小燕子十分关心的语句,并说说作者在这些燕子身上寄托了什么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做本题只要抓住几个具有感彩的句子如“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替它们担心”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挂念,实际上是借物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①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②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③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寄托了作者思念故土、想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13.仔细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2分)
母鸡,是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家禽,但由于老舍______
__________手法的成功运用,它成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文章开头说“一向讨厌母鸡”,结尾又写到“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在写法上叫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和写作技巧。把鸡写得具有人一样的感情,是拟人。对鸡的情感上是先写对它的厌恶,后来改变了看法,不再讨厌。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答案:拟人 先抑后扬
14.联系语境,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第①段说“一向讨厌母鸡”,原因有哪几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说“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方面,并找到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前三个自然段写了对母鸡的讨厌,分别从叫声、欺侮、炫耀三个方面来表达感情。后边的内容就是写作为母亲的鸡对待孩子的表现,从安全、生活等方面来体现母爱,例子很多。
答案:(1)叫声令人心烦、欺负同类、炫耀成绩。
(2)示例:①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负责)②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慈爱)
15.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4分)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1)句分析时抓住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品析。(2)句强调不得不,更突出了母鸡的伟大。
答案:(1)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把母鸡炫耀成绩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2)“不敢”流露出对母鸡的喜爱之情。
﹒
﹒
﹒
16.第⑥段说“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前后照应及其作用。此句照应前文对大公鸡的态度,突出母鸡对小鸡的爱护。
答案:它永远不反抗公鸡。用意:写母鸡的勇敢和慈爱。
17.读完全文,你对作者笔下的母鸡是讨厌还是喜欢呢?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一般都从正面来说。如果理由充足也可从反面来说,如从溺爱的角度来说。
答案(示例):喜欢。一只母鸡无论平时是多么的惹人生厌,但当它是一个母亲时,它是那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怎能不讨人喜欢呢?
18.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_________国伟大的___________家贝多芬所写的传记片段。(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题的内容选段中没有出现,因此,要求学生平时要勤于积累。
答案:德 音乐
19.文中第二段有“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句话实际上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下面的句子就是对此的具体解说,文章是从四个方面来阐释的。
答案:①过早地失去母亲。②父亲用暴力迫使他学习。③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④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算计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
20.“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文中哪句话与此照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前后照应。对家乡的思念文章结尾体现出来。
答案:“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21.读了此文,你认为贝多芬日后的成功与哪些因素有关?(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成功因素抓住两点:对生活和对家乡、对祖国,因为文章主要介绍了这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1)面对悲惨的人生不屈服。
(2)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美丽的自然。
22.你还读过哪些人物传记,请简要介绍一下。(5分)
人物姓名和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值得你敬佩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读一些名著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答案:如《毛泽东传》。我敬佩的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途中,他琢磨、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更快地建立了新中国。他几落几起,不曾退出大舞台。我读《毛泽东传》,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魔力。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三、写作(50分)
23.读下面一段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 “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中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中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了新的花朵。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提示】本材料作文应该说寓意比较明显,符合材料的立
意也比较多。从雏菊的角度来思考,提炼出“人贵自立”、
“人生当自强”的立意,或者从“不做温室里的花草”的角度
来写“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另
外,也可以提炼出“直面生活中的磨难、挫折”这一立意。从
小女孩的角度来思考,则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溺爱孩
子的现状,来写“放手,让孩子自己飞”。从材料的整体来思
考,可以从“逆境也可成才”这一角度来写。文体的选择上,
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凭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自由选择文体和表达方式,可以采用记叙文、小说、散文、书信、日记、故事、童话等文体形式,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的体验、灵动的语言,或意味深长的叙述,或含蓄深沉的抒情,打造出思想深刻、结构合理、语言鲜活、情感真挚的佳作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