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纪念白求恩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1 10: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第 12 课 纪念白求恩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部编版)
学习目标
毛泽东(1893- 1976),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
作者简介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 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人物简介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送了花圈,并写了挽联:“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背景探索
1998年,白求恩被正式接纳入“加拿大医学名人纪念堂”;2004年,加拿大广播公司评选“最伟大的加拿大人”,白求恩被评选为第26位伟人。据纪念馆的讲解员介绍,白求恩之所以赢得加拿大人的崇敬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钦佩他在征服“死亡”威胁过程中的坚强毅力;二是钦佩他处处为他人服务,为医疗社会化而不懈奋争的崇高精神。
2012年4月,加拿大驻华大使马大维高度评价白求恩: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一位对中国人民和加拿大人民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
2014年10月,在“纪念白求恩逝世75周年中国加拿大国际论坛”中,各大代表称赞他:他是一个斗士,是“八路军最老的一位战士”;他是一位医术精湛具有开创性的医学专家,也曾经是一位绝症患者;他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感,也是一位诗人和画家,一位设计师、摄影家和宣传家;他个性极强又情感丰富,脾气暴躁但不失温柔,纯真率性又满怀激情。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根据论证方式的不同,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桥梁和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简单地说,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知识链接
新课导入
学习梳理议论文论证思路的方法;掌握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对比的作用。
通过分析课文的记叙和议论,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手法及议论文中记叙的作用。
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学习指导
热忱( chén) 殉职( xùn ) 狭隘(ài)
鄙薄( bǐ bó) 纯粹( cuì ) 派遣(qiǎn)
晋察冀( jì) 拈轻怕重(niān)
字词学习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忱:热情。忱,情意。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冷冷清清:文中是冷淡的意思。
字词学习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字词学习
这篇纪念性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国际主义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情节梳理
1.本文开篇两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对下文的议论有何作用?
开篇两句的“记叙”简述了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交代了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人民抗战的经过,语言简洁明了,高度概括;而记叙文中的“记叙”一般详细而具体,通过对事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刻画人物,表述情感。课文开头的记叙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依据。从阅读角度来说,这样写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理结合,大大增强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
问题探究
2.本文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本段先点明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表现(正面阐述),号召每个共产党员要学习这种精神;再将党内“不少的人”对待工作、同志和人民的错误态度,和白求恩对待工作、同志和人民的态度进行对比,指出“这二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接着写从前线回来的人为白求恩精神所感动的事实(侧面阐述);最后再次强调每个共产党员要向白求恩学习。
问题探究
3.作者是如何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本文是成功运用夹叙夹议写法的典范之作。文章第l段先简述白求恩的事迹,然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第3段先简述白求恩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及其高明的医术,再由此联系到两种“一班”人,对他们提出批评;第4段作者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情况,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文章夹叙夹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问题探究
4.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句式特点为: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如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如第1段论述列宁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句子气势宏大,极富感染力。
问题探究
5.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了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6.“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7.“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问题探究
8.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①用词贴切,句式讲究。如第一段中“以身殉职”一词,充分说明了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如在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的时候,运用“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②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③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问题探究
④用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有如赞美诗一般。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问题探究
1、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体会文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3、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理解对比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课堂小结
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描写一段你最想写的人。
课外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