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1 11: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落日与危机: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
4:00 朝祭,早膳,读圣训
7:00-12:00 处理政务
12:00-15:00 听学者讲解经史
15:00-23:00 晚膳,处理政务
雍正帝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一、专制的强化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100多年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原因
根本原因: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重要原因:帝王良好个人政治素质,
直接原因: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其他原因:周边政权的安定。
矛盾
盛世局面逐渐走向危机
农民与地主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和;
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滋生腐败暴政。
评价: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康乾盛世”值得肯定。
从世界横向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英、法、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近代的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因此,“康乾盛世”与世界潮流相比不宜夸大。
启示:
国家统一安定是发展的前提;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等。
2.康雍乾时期奏折制度
(1)内容: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2)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3.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
(1)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为军机大臣,由朝臣兼职充任。
(2)军机处的职能:
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养心殿
军机处
清初官制,多因明法,通政司受内外本章,有敷奏封驳之权。……胤禛以通政司职权太重,扼中外庶政之要,主之者不得其人,或与政府因缘为奸,乃别设奏事处,命内外诸臣,有机密事,改用折奏,直达御前。
——萧一山:《清代通史·上卷》
时间 雍正年间
概况 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性质 中枢秘书机构
职责 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特点 简、速、密、地位重要、无决策权
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简 机构简单;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是皇帝钦定
速 办事效率高,能快速处理机要文书,按皇帝意旨办理军务
密 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
军机处演进概况与特点:
4.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康乾盛世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密折制度:雍正帝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
清朝“文字狱”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实质上属于文化专制统治。
在顺治朝6宗,康熙朝13宗,雍正朝20宗,乾隆朝约为140宗,嘉庆朝1宗,光绪朝1宗。加起来,见于文献的清朝文字狱约为180余宗。
——统计于郭成康、林铁钧著:《清朝文字狱》(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 据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清朝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1.管辖台湾
(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签订《尼布楚条约》
(1)17世纪中叶,沙俄势力扩展到黑龙江流域。
(2)康熙前期,发兵围攻俄军据点雅克萨,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部边界。
二、疆域的开拓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
◎平定准噶尔形势图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形势图
措施 影响
军事上 1757(乾隆)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 打击了蒙古、新疆分裂势力,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
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 政治上 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蒙古王公) 1762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3.平定蒙古准噶尔部与大、小和卓叛乱
4.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1)册封达赖和班禅喇嘛
时期 措施 意义
顺治 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尊号 大大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康熙 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 1727 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93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5.理藩院的设置
(1)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等同。
(2)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
6.清朝疆域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
……清中央政府领导了这次抗击战争,指挥西藏政府和内地一些省份进行战争保障服务,掌握与廓尔喀的谈判签约,并在战后实施了一系列涉及西藏各个方面的措施,所以战争本身即证明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骆威:《清代抗击廓尔喀侵藏战争背景及意义新探》
册封达赖、班禅
派驻藏大臣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伊犁将军
盟旗制度
总督—巡抚
明清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特点
明朝 清朝
总体特征 以防御为特色 以进攻为特色
策略 以抚为主 剿、抚并用,以剿为主
民族关系 相对疏松 相对紧密
1.背景
(1)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
(2)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表现
(1)内部
①人口膨胀;
②乱象萌生: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
③白莲教起义: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起义,攻入皇宫。
三、盛世的危机
清朝的盛世与危机
盛世与危机是明清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其中,盛世体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出现“康乾盛世”的局面;危机体现在中西方实力对比的迅速逆转上。
(2)外部
①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危机逐渐显现。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对外关系
思想文化
【思考】:与西方对比,明清之际(17-18世纪)的中国已经显露出哪些危机?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8C中开始工业革命 )
海外殖民扩张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封建专制达顶峰
小农经济占主导
海禁、闭关锁国
中西国力兴衰易位,西方迈向工业文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四、延伸与思考......
朝廷的奢侈铺张、各级官吏的贪腐以及社会财富向官家望族的急剧积聚,导致乾隆朝晚期和嘉道时期社会财富占有上的极度两极分化,从而破坏了清初市场经济在传统中国社会内部的专制政制下进一步成长的基础:一方面,政府官员和缙绅地主大量购置和兼并土地,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另一方面,大批农民失地破产成为流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韦森:《清代政制下中国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兴衰》
年代 面积(顷) 人口(人) 每人实得土地
乾隆18年(1753) 7801142 183678258 4.25
乾隆31年(1766) 7807156 208095796 3.75
嘉庆17年(1812) 7913939 361600000 2.19
道光13年(1833) 7420000 389942036 1.86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