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1 11:44:22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割据

万绿丛中一点红——万象更新

倒行逆施皇帝梦——专制统治
除旧迎新变思想——民主科学

学习目录
清末,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为北洋。李鸿章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属北洋大臣节制。李鸿章死后,袁世凯接替其职,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1912年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在北京建立起北洋军阀政府,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政府统治结束,历时16年。
知识背景:北洋政府
新课导入
1、袁世凯复辟
就任临时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改为总统制
修改任期
签订“民四条约”
1915年10月,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一.倒行逆施皇帝梦——专制统治
探究新知
2、护国战争
材料:辛亥之役,深[流]血万里,人尽好生,何为而然?若知袁种之暴戾更甚于清,则又何苦膏血万户,以博一人皇帝之雄哉!所以宁死而不悔者,誓与共和相始长耳。——孙中山《讨袁檄文》
(2)背景
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袁。
③袁世凯称帝,背叛共和,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4)扩大:
(1)时间:1915
(3)爆发: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
①各省相继独立。
②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一.倒行逆施皇帝梦——专制统治
二.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割据
1、背景:
①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②背后不同帝国主义的支持
直系——以冯国璋为首,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以段祺瑞为首,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等省。
奉系——以张作霖为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
各军阀凭借手中权力,争权夺利,破坏共和。
探究新知
2、表现
府院之争
总统:黎元洪
总理:段祺瑞
张勋复辟
“再造共和”
打着共和旗号的专制统治
护法运动
“中华民国军政府”
实质
斗争
军阀本质:以护法为名、实则争权夺势。
失败
二.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割据
3、参加一战
(1)背景:
(2)标志:
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
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 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材料:梁启超强调参战的“根本之又乃在应世界大势而为我国筹将来自处之途”, 强国可以以兵力增高其国地位,而弱国除利用外交机会外,更无术以增高其国地位。处于国地位,须主张采取积极进取的外交政策以改善自身的处境。
—— 摘编自刘振灵《梁启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参战问题》
思考:梁启超改善中国自身的处境有没有实现,为什么?
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要求收回主权被拒,英法等国家把德国在中国的主权转交给日本。充分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成为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
二.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割据
三.万绿丛中一点红——万象更新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背景: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简表 自主学习:
根据表格,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状况: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政治上的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一战时期,列强忙于欧战。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探究新知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表现:
①厂矿企业增多;
②投资总额增加;
③面粉、纺织发展较快
三.万绿丛中一点红——万象更新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特点:
材料:据统计,辛亥革命时期,民族资本经济仅占整个国民经济的2%,而封建经济则占到90%。……外国资本控制了全国机器采矿的75%,日本资本控制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94% 。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①地域:分布不平衡,沿海多,内地少。
②结构: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薄弱,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③地位:在国民经济比重小,始终没有成为主要形式。
④发展:产生于两半社会,深受压迫,夹缝中求生存,曲折艰难。
三.万绿丛中一点红——万象更新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影响:
材料:仅仅在1912年和1913年,
中国新成立的工厂数就分别达到2001家和1249家。1913年至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为41.3家,到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达1 6957家,1918年,全国工厂资本数达1.5亿无以上。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
——摘编自吴承明、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三.万绿丛中一点红——万象更新
2、社会生活的变迁
(1)原因:
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
①改用阳历
②颁布剪发辫、易服饰
③废止缠足
④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人”等清朝官场称呼
(3)趋势:
废除陈规陋习
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材料: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褂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影响:
①有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②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
③有利于民权平等思想的传播;
④为社会制度的变革营造氛围;
三.万绿丛中一点红——万象更新
四.除旧迎新变思想——民主科学
(1)背景:
①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②国民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
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
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④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复古逆流。
袁世凯祭孔
材料1: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近,觉得社会文化是整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探究新知
(2)兴起:
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并结合所学,思考“陈独秀能担此重任”的理由。
四.除旧迎新变思想——民主科学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延揽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拥护“德先生”“赛先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其思想和蔡元培办学思想一致,因此备受重视。
(3)内容:
①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②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③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反对旧国粹、旧文学。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节、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白话诗八首》
(4)特点:
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四.除旧迎新变思想——民主科学
(5)影响:
材料: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该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幼。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偏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故此种新文化运动,为最有价值之事。
—— 摘自《孙中山选集》(上卷)
①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促使民众的觉醒,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
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
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四.除旧迎新变思想——民主科学
材料1: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结合近代中国相关史实谈谈你对“青年”的理解。
材料2: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进行救亡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彻底批判,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作为时代的新青年,应该具有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有进取和科学的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素养提升
袁世凯专制统治
军阀割据混战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短暂春天”前因后果
参加一战做出贡献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新的内容及影响
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背景内容青年的担当
北洋军阀统治特点:
政治——专制
政局——动荡
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
课堂小结
1.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
D.已经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A
课堂练习
2.袁世凯死后军阀有着这样的特点:“在他们手里,本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的武装、军队变成了一己私有之物;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形成了私有的地盘。”这导致
A.军阀混战,争权夺利
B.领土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
C.云南出现了护国战争
D.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
A
3.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一亿三千多万元。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D.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
A
4.1912年10月康有为等人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宣扬“欲不亡中国乎,必至诚至尊孔子为教主始也”。1914年9月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同年教育部也命令恢复读经、祭孔。这反映出
A.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展
B.儒家思想文化得到弘扬
C.新文化运动是历史必然
D.政府大力倡导传统文化
C
5.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