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动手操作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具准备:直尺、彩色笔、叶子、线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首先运用课件演示,故事引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们,蚂蚁家族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你看,这只小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小蚂蚁练围绕树叶爬了一周的情境)。
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观察后看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指出:在树叶周围的这些线就是它的边线。
围着树叶的边线一圈叫做树叶的一周。
小蚂蚁从哪里出发,又回到了哪里,我们才称为一周?
预设:从起点沿边线又回到起点。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摸起,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1)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1)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1)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师在起点处做记号,回到起点处又做记号。
(1)摸一摸,说一说。
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的周长,现在请你们找出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他们的边线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的结果,可以边说边指。
2、描图形的边线。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想不想把它们画下来?可以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
在描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描画的方法。
(1)怎么描画?(课件出示)
(2)判断:下面哪幅画周长画的正确?为什么?(课件)
(3)学生活动:描树叶的周长,看谁描的又快又好。
(4)学生相互交流是怎么描的?
(5)老师想考考大家的动手能力,能不能试着描一下自己的手掌的周长?
2、量一量,算一算。
(1)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
师:我特地给大家带来一些图形朋友,你们看看都是谁?
(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要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
(1)测量曲线图形的周长。
同桌讨论:怎样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方法。)
同桌合作测量树叶和硬币面的周长。
(1)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围成这个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和就可以;如果测量曲线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3、拓展延伸。
(1)、测量头围、腰围等。
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我们身上也有。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就会用皮尺量我们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围是从哪到哪?头围?腕围?
在这些周长中,你想了解哪个就测量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课件出示正确的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3)告诉大家你测量的是哪的周长?是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和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有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请生上台指出。
(1)质疑:如果我把接头处断开,还有周长?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可能出现两种观点。
A :我认为有周长。
B:我认为没有周长。
(1)我们分两组进行讨论。
(1)得出结论: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4、智力大比拼(课件出示)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5.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反思: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真正成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亲身感受”。由于学生既参与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根据生活实际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得孩子们在动感的参与中感知周长的含义,掌握了知识。因此,再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反复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