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四)(语文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新课标金榜学案配套课件:单元评价检测(四)(语文版七年级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05 19:1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四)
第五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池沼(zhǎo) 承载(zài)
贻误(yí)  镂空(lòu)
B.鉴赏(jiàn) 颠簸(bò)
威慑(shè) 嶙峋(lín)
C.轩榭(xiè) 桥墩(ɡuō)
黏液(nián) 蔓延(mán)
D.丘壑(hè) 比拟(nǐ)
掘洞(qū) 叠嶂(zhānɡ)
















【解析】选A。B项,“颠簸”的“簸”应读作“bǒ”,C项,“桥墩”的“墩”应读作“dūn”,“蔓延”的“蔓”应读作“màn”,D项,“掘洞”的“掘”应读作“jué”,“叠嶂”的“嶂”应读作“zhànɡ”。只有A项完全正确。
2.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3分)
(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欣赏 鉴赏)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技术 艺术)
(3)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 )。(相同 雷同)
(4)针鼹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 )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停 漂)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运用。首先区分词义和搭配对象,然后结合上下文来填写。各词的词义如下: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技术: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艺术: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相同:彼此无差异。雷同: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今泛指事物与人相同者。停:止住,中止不动。漂: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
答案:(1)鉴赏 (2)艺术 技术 (3)雷同 (4)漂
3.下面没有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是(2分)( )
A.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雄的略大一些。
B.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具有强大的威慑力量。
C.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D.“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的本领也在不断提高。
【解析】选D。本题考查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A项,写出了针鼹的外形特征。B项,写出了洲际导弹的性能特点。C项,写出了苏州园林的特点。D项,没说明具体特征。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4分)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
(2)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 )
(3)外界干扰对我不起作用,飞行一万多公里,弹头命中目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公里,甚至只有二百米。
( )
(4)一旦遇到敌害,如老鹰啦,蛇啦,蜥蜴啦,它就可以蜷成一团,像刺猬一样,全身根根尖刺一致朝外,敌人也就对它无从下手了。 ( )
答案:(1)作比较 (2)打比方 (3)列数字 (4)举例子
5.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端午节到了,小明到刚出嫁的姑姑家接她回家过节,但又不知她家具体住在什么地方,于是见人就问:“喂,我姑姑家住在哪里?”
B.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鞋也没脱就往沙发上一躺,女儿见状,急忙端来热水,说:“妈妈,您累坏了,洗洗脚,去休息吧!”
C.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而小雷却无精打采地趴着,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提醒他该做作业了,他不耐烦地说:“我做不做作业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
D.芳芳家住二楼,楼上的住户水龙头坏了,水流下来淋湿了芳芳堆在阳台上的蜂窝煤, 她气冲冲地跑上去说:“哼!真没素质,淋坏了人家的煤巴也不管!”
【解析】选B。本题考查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要求做到三点:简明、连贯、得体。A项,“喂”用来询问人的开头语,不礼貌。C项,用“不耐烦”的口气来对老师说话不礼貌。D项,对方的失误是无意的,不应该说人家“真没素质”。B项,最得体,恰当地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疼爱和关心。
6.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性。(3分)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车子过桥就转个大转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运用。“极少”说明了并不是没有。“不一定”表示有可能。
答案:(1)起修饰作用,说明苏州园林中还是有使用彩绘现象的。(2)起限制作用,说明将来的桥也还有直通通的。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题目。(4分)
海南:推广普通话 推行规范汉字用法
《南海网》海口2010年7月28日讯 (记者 魏如松
周元 通讯员 黄顺祥)《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办法(草案)》进入二审,其中有关公共服务行业用语用字,可以保留、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的范围等,成为修订内容中的亮点。
(1)你认为哪些行业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哪些行业可以使用繁体字?选出一个行业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一篇“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做文明人”的倡议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1)在与人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行业通常运用规范汉字和说普通话,一般是公共服务行业,围绕这方面来回答。(2)可以使用繁体字的一般是与古代有关或与海外华人华侨有关的。(3)倡议书注意书写格式,语言还要具有鼓动性。
答案:(1)商业、旅游、餐饮、娱乐、交通、邮政、电信、卫生、文化、体育、金融等公共服务行业。
(2)可以保留、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的情形:文物古迹;历史名人、革命先烈的手迹;姓氏中的异体字;老字号牌匾的原有字迹;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已注册的商标用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用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涉及港澳台与华侨事务需要使用的。
(3)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郑重向大家倡议“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做文明人”。
现在普通话和汉字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门同胞以及外国人争相学习的热门语言和文字。
同学们,我们作为使用汉语的小主人,每天都在抑扬顿挫的语音中享受汉语的魅力,每天都在横平竖直的书法中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写好汉字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提高大家的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更可以维护母语的尊严,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之情。因此,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是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责任,为此校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以下倡议:
①以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为荣。
②坚持使用普通话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能达到准确流利,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③在社会生活中尽量坚持使用普通话,成为说普通话的楷模。
④学习各种语言文字规范,确保我们的作业、试卷、班级板报等注音、用字和标点符号规范无误。
⑤以校园为基点,在自己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的同时,小手牵大手,走出校园、走出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各种语言文字活动。
⑥开展“规范社会用字,树立城市形象”啄木鸟行动,对校园内外公示性用字进行地毯式检查,帮助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整改,使全社会都能强化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意识。
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学们,让我们齐心协力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在校园中营造一片浓浓的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而努力吧!
×级×班 ×××
××××年×月××日
8.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这一基本要求。本题难度不大,文中有相应的提示,如:“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结合这两段的分析,文中强调的是图画。第二段中强调是“一幅画”的在第二段的结尾总结处。
答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9.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总分 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10.两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第一个画线句子实际上是对前边“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的实例解释,在说明文中叫举例子;第二句是类似描写,在说明文中叫摹状貌。
答案:举例子 摹状貌
11.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顺序。从全文看,这两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和结构。这两段是先提出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是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在结构上体现的是总分关系。
答案:逻辑 总分
12.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段中的“一切”“绝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的连贯性。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选文中运用了描写(或称摹状貌),还有引用诗句等,不是平实的说明。
13.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文章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本文前两个自然段分别从结构、回收说明了是一项高科技,三四段说明了其作用,是按事物本身特有的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第③段举北京周围找到成矿区,列举了“16万平方千米”等数字。通过卫星和人工比较得出卫星的优势。通过分析,说明方法就清楚了。
答案:逻辑顺序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14.返回式遥感卫星仪器舱的使命是__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提炼。从文章内容“仪器舱的使命结束”上得知:仪器舱的使命是完成拍摄任务。
答案:完成拍摄任务(意思对即可)
15.文章第①段加点的词“其他”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由“回收舱有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和暗道片盒卫星相机拍摄的底片都储存在暗道片盒里”这句话结合回收舱的作用知:其他所指代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
答案: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
16.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回收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尖端科技问题 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文中列举了四个方面:隔热调温设施、保持100度转角、自动点火、匹配无误。仔细阅读,比较容易概括。
答案:需要解决以下问题:①有先进的隔热调温设施。②返回时星体得保持100度转角,头向地球。③回收舱与仪器舱分离后,制动火箭自动点火。④地面遥控系统和卫星上的程控系统必须匹配无误。(意思对即可) 
17.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带回的照片进行铁路选线具有哪些优势?(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举宝成铁路说明用卫星选准确,举包兰铁路的例子说明用卫星选线快捷方便。
答案:选线准确,快捷。(意思对即可) 
18.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独特功用是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思路如下:
答案:带回信息资料,进行搭载实验。(意思对即可)
19.根据选文内容填空。(2分)
选文②~⑥段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的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本文通过“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 ”“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 ”得知:主要介绍了石油的生成、石油的聚集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石油的生成 石油的聚集
20.根据选文②~③段内容,选出句子排列顺序符合原文的一项(2分)( )
①沉积物持续加厚、温度和压力上升,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②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不断堆积。③动植物死亡后,经过分解、混合,成为沉积层。④当温度和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解析】选B。根据课文内容知:石油的形成有几个条件:动植物死亡成为沉积层,高温、高压成沉积盆地,不断堆积,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21.选文第①段中画线部分使用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第①段中画线部分把石油比作黑色的金子,从生活感受出发,突出了石油的重要性,给人以形象之感。
答案:把石油比作黑色的金子,生动形象地说明石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突出了石油的珍贵。
22.选文第⑤段“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一句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中用词的准确性。“一般”指通常情况下,言外之意还有特殊情况。删去就不能表达出有特例这个意思。
答案:不能删去。“一般”一词说明在通常情况下石油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但也有例外,删去后表达太绝对,语言就不准确了。
23.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近年来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的实践能力。此题应围绕以下三方面回答:①石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②石油的生成和聚集需要具备多种条件,要求很高;③能联系生活实际,恰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石油是有限资源只会越来越少,然而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石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长时间的大量开采使得石油量越来越少,开采难度也越来越大。全球炼油工业投资不足导致目前加工能力短缺。主要产油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定。另外国际上石油大多掌握在少数的石油大亨手里,形成垄断。
三、写作(40分)
24.阅读下面新闻,写一篇说明文。
近两成青少年曾尝试吸烟
《新民晚报》2010-05-31讯(记者 金恒)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长宁区健康促进委员针对区内某所职业中学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控烟知识和行为调查,结果显示:17.6%的学生曾经尝试吸烟,学生吸第一支烟的主要原因是“好奇”“盲目跟从”和“感到很酷”。
请以《青少年吸烟害处大》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600字以上。
【写作提示】本题是结合新闻材料作文。实际所给的材料只
是一个引子或仅作启示。写《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说明
文,要抓住“青少年”这个年龄层次,阐释“吸烟害处大”
的“所以然”。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谈,只是一般地说说“吸
烟害处大”,而不是强调吸烟对“青少年”为什么尤其有
害,这就离开了题目的中心;二是要避免杂乱无序,只是东
一点、西一点地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
逻辑安排结构,这就不能言之有序;三是要避免“想当
然”,只是凭自己的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去说“吸烟害处
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地作科学阐释,
这就不能以知益人。因此,要写好这篇说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些关键字词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顺序安排结构;要综合运用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等方法。还要准确运用专门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