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语文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21.女娲造人
wā
chān
mǎng
绵
澈
蓬
潭
敏
堪
pì
bì
揉搓
糅合
蹂躏
气概
慨叹
灌溉
3.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3分)
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____下一条枯藤,____入一个泥潭里,____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____,泥点儿____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____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①捏 ②搅 ③拉 ④伸 ⑤挥洒 ⑥溅落
③
④
②
⑤
⑥
①
C
5.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6分)
(1)女娲是远古时代神通广大的一个女神。
把“一个”调到“神通广大”前。
(2)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的样子建造了人,建造了人类社会。
把“建造”改为“创造”。
(3)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古代先民坚忍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
把“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
6.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3分)
(1)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
(3)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7.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神话把神人化,传说把人神化。
②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
③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④其实起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小说。
⑤有人说我国的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
A.②⑤④①③ B.①③④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②⑤④③①
A
A
2.综合性学习。(6分)
你所在班级准备开展“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活动,现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活动任务。
(1)班上准备办一期主题专栏“人类的起源”,下面适合的信息有哪些?( )(2分)
A.女娲造人的故事。
B.《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C.精卫填海的传说。
D.抗战时期,“北京人”头骨失踪之谜。
E.盘古开天辟地。
F.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G.经过考古发现,人类起源于非洲。
ABFG
(2)除了办主题专栏,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再策划两项活动项目。(2分)
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进化论,请发挥想象,大胆描述一下未来地球人的形象。(2分)
未来的人类,因信息量的激增而进化成大脑袋;因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拇指会变得更长,耳朵、眼睛变小。(言之有理即可)
编写人类起源的故事
填写人类进化表
盘古开天辟地
袁珂
很多很多年以前,当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只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奇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他在大鸡蛋里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了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是黑漆模糊的一片,闷得人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遭,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狠狠用力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的一声——大鸡蛋忽然被劈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当中还有些地方粘连不断,盘古又去找了一把凿子,左手执凿,右手拿斧,或用斧砍,或拿凿子凿。盘古就这么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地在那里一斧一凿辛勤地工作着,不久就把天和地完全划分开来。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高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高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高呢?有人推算,说是有九万里那么高。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黑暗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天天做着这种辛苦的工作。不知道又经过多少年,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相当牢固了, 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在一起,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一下了。终于,他也和我们人类一样,倒下来死去了。
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成了轰隆的雷霆,他的左眼成了太阳,右眼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成了江河,他的筋脉成了道路,他的肌肉成了田土,他的头发和胡须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等,也都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温润的玉石,就是那最没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成了雨露和甘霖。
总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了他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丰富而美丽。
3.文章以《盘古开天辟地》为题,有何妙处?(3分)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是盘古开天辟地(1分);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1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4.“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遭”一句中 “这种状况”指代什么内容? (2分)
指代“眼前只是黑漆模糊的一片,闷得人心慌”。
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分)
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黑暗混沌的机会。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盘古比作一根长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盘古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盘古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1分)。
6.文中的画线句子能否改成“天升高了, 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高了。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也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变得很高了”?为什么?(4分)
不能(1分)。因为画线句子中“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高,突出了神话奇特的想象这一特点(2分),而修改后的句子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1分)。
7.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歌颂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功绩(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