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一、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围绕民族打击乐器“鼓”进行一组听唱奏的活动。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感受乐器“鼓”的作用。
2、学生欣赏《将军令》,能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锣鼓节奏,能和同学合作演奏锣鼓节奏。
3、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能唱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咿唷嘞啦》,能学着非洲人那样表演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4、学习用“鼓”即兴创作鼓乐“滚核桃”“舞龙舟”和自己想象的情景。
二、学生状态解读:“长江黄河腾起鼓声,非洲密林鼓语传情”。中国的鼓乐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非洲鼓励乐奇特神秘,奔放热烈。中外鼓乐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特性。七单元 以“鼓乐传情”为题,汇集了若干与“鼓”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装通过欣赏 、演唱、创编等音乐活动,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和非洲的鼓乐文化,激起对学生对鼓励乐文化的兴趣。
三、教材文本解读:本单元选择了苏南吹打乐《将军令》、合唱《缓和留下威风鼓》、绛州鼓乐《滚核桃》以及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作为欣赏曲目;选择了《敲起我的小木鼓》和刚果民歌《咿哟嘞拉》两首歌曲作为学唱曲目;另外还为学生们设计了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音乐创编与表现活动,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产生对鼓乐文化探究的热情。
四、课时安排:
课时 听 唱 活动 拓展
第一课 欣赏音乐《将军令》 1、认识苏南吹打击乐器组合2、念出“将军令”锣鼓节奏。 1、学生讨论知道的民族打击乐器。
第二课 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1、学生为歌曲唱伴唱。2、选择歌曲节奏 1、自己制造小鼓并演奏。
第三课 1、欣赏非洲鼓乐。 1、演唱歌曲《咿唷嘞啦》 1、用非洲人的动作表演歌曲 1、了解非洲音乐。
第四课 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 学唱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 数板:爷爷打鼓。 欣赏古乐《夕阳箫鼓》。
第五课 开学准备课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能唱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2、学生能用歌曲的最后四小节为歌曲伴奏。3、学生能通过伴唱感受2、3、5三个音在歌曲中的作用。4、能用自己制造的小鼓敲打歌曲中一个乐句的节奏。
教学内容 1、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2、学生为歌曲唱伴唱。3、选择歌曲节奏 4、自己制造小鼓并演奏。
教学难点重点 1、本课的难点是:学生用结束句为歌曲伴奏时不能对齐音乐的句子。2、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唱出歌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1、导入新课:今天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你能看一看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1、学生看书,能说出歌曲 所表现的内容。2、能说一说这个内容音乐要怎样表现。 1、(开放式导入)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提出对歌曲情绪的设想。
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你能感受到音乐表现出了怎样的情绪吗?(讨论)2、你能说一说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是由音乐的哪些元素表现的呢?3、在这些元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节奏)4、你能打一打乐曲中的一个乐句吗。 1、学生感受的情绪。(欢快热烈的情绪)2、由自己的感受说一说音乐哪些元素表现了音乐的情绪。3、学生能说出在这些音乐元素中哪个元素起了主要的作用。4、学生能模仿打出音乐中的一个乐句的节奏。 1、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对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 有一定的感受。对学唱歌曲起一个铺垫的作用。2学生能在已有的经验中感知“节奏”在表现音乐的情绪里起了重要作用。(这个问题起到层层递进的作用)3、学生通过模仿节奏就能唱准歌曲 的节奏。
新授歌曲 1、听一听音乐,你能听出来音乐是怎样反复的?
2、、问;你能跟着老师的音乐唱一唱歌曲的谱子吗?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3、请你听一听老师用结束句为歌曲伴奏。 1、学生听着音乐说一说歌曲是怎样反复的。2、学生跟着老师的音乐唱一唱歌曲的乐谱。3、学生讨论歌曲演唱有困难的地方,并演唱准确。(学生分小组讨论)3、学生能学着用歌曲的结束句为歌曲伴唱。 1、学生能在听歌曲 的过程中认识这种“反复记号”的演唱顺序并熟悉歌曲解决难点学会歌曲的演唱。2、学生尝试为歌曲配上和声(类比延伸)感受不同形式的演唱。
教学总结 思考:今天学唱歌曲你认为与以往有什么时候不同。学生自己总结。
第一课时 准备课
一、讨论新学期的变化:
(1)课本的循环使用。说明:A教科书是国家免费发放的,为节约资源、B本学期的教学用书要循环使用,使用时间是三年,每六个人使用一本,必须爱惜书本。C各级推荐组长一名每节课前由组长发放,结束由组长收。定期进行全班评比。小组讨论。
二、小组讨论:(1)你准备如何爱惜书本与他人共享资源。(2)如何简便高效完成检查。
三、评分标准的表格填写。
1、讨论你对你对评分的看法。大组讨论
四、讨论课堂常规的修订。
五、对新教材的意见。(1)把课本通读一遍,分小组讨论三个问题,对课本最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些?你对教材熟悉的内容有哪些?
你对老师的教学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苏南吹打乐,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2、能认识吹打乐的乐器,并感受乐器的不同音色。3、能按节奏读出锣鼓经。4、能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不同的形象或情景。
教学内容 1、欣赏苏南吹打乐音乐《将军令》。2、读锣鼓经。3、创作不同的节奏来表现音乐的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2、难点是能感受出音乐的变化是由什么造成的。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现在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不同乐器演奏的苏南音乐《将军令》,你能说一说对音乐的感受? 1、学生欣赏 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一放) 1、已有知识进入学习状态。2、学生的回答可不同层次。
新授 1、能听出来有哪些乐器?,哪些乐器最能表现音乐的气氛。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候乐器?(重点)3、鼓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是?4、介绍苏南吹打乐粗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打出乐器演奏的。5、老师总结:古曲,用在戏剧的开场和婚丧嫁娶的时候。 1、分小组讨论。每人说出听到的一种乐器。2、学生能找到《将军令》中最能表现音乐气氛和情绪的乐器——鼓。3、学生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鼓的声音有什么特点。4、学生能按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这种音乐在什么场所使用。 1学习深入递进,寻找音乐内在的元素。学习导入重点。3、学生能从欣赏中了解鼓在音乐中起的作用。
认识乐队 1、请同学们看书上的一幅图。说一说图上这个乐队中有哪些乐器?2、主要的乐器是什么?3、总结:这是一个以“鼓”为主的民族管弦乐队。 1、学生能找出乐队中的各种乐器。2、学生能总结工作出这个乐队是以什么时候乐器 为主的。 1、让学生了解吹打乐队是有不同的乐器 组成。
学习锣鼓节奏 1、下面我们就来学着拍打锣鼓节奏。请你自己默看,认一认节奏。2、找一找有几种乐器分别用什么词表示的?3、自己先学着打一打。 1、学生能看出用了几种节奏。2、学生能打出用什么词代表什么乐器。3、学生能自己先打一打节奏。4、学生能与别人合作打出节奏乐。 1、学生能过即兴演奏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乐器在乐队中有什么作用了了吗?
资源链接:
《将军令》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乐曲主要表现古代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
将军令:苏南吹打。用两支大唢呐吹奏旋律,配以“大锣大鼓”,渲染威武雄壮的气派,并用招军长鸣以壮声势。在民间风俗生活中,民间艺人吹奏此曲以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戏曲中作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的曲牌。
周荣寿、周祖馥以《将军令》为蓝本.进行加工改编。在乐曲开始时加了一首曲牌,对原曲也做了一些增删.在乐队编制方面,仍以一对大唢呐吹奏产旋律,另增加了笛、笙、号筒等加强旋律色彩。打击乐器增加了定音的“十面锣”和低音大锣(海锣)等。因而乐队的音色丰富了,表现力也大大加强。
乐曲一开始,低沉浑厚的号筒、大鼓和海锣声相互交织,音乐气氛庄严隆重。继而鼓号齐鸣,雄壮的唢呐声在锣鼓的衬托下,气势宏伟,振奋人心。这是乐曲的前奏部分。
接着乐曲进入主体部分。改编者在配器上把乐队分成“粗吹锣鼓”和“细吹锣鼓”两组,并作种种变化,使音色和力度富有层次和对比。充分掌握原曲速度的时而慢起,时而渐快,节奏时散时整,宫调多变,音浪跌宕起伏等特点,将乐曲的结构合理分层,运用配器手段。并充分发挥唢呐连续不断的循环换气法与笛、笙的断奏相对比;打击器以闷击与放音敲击相对比,等等。使音乐抑扬顿挫有序,音浪错落有致,具有新的推动力。乐曲尾部,招军频吹,锣鼓全奏,在异常热烈的高潮中结束。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打出乐“滚核桃”,能学习各种不同的敲击鼓的方法。2、用击鼓表现“滚板粟”、“舞龙舟”的情景。
教学内容 1、欣赏打出乐“滚核桃”。2、学习不同的击鼓方法。3、用击鼓表现不同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出鼓表现不同的情景。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1、导入 1、回忆打出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2、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1、学生讨论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3、新授 1、谈话: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鼓也可单独演奏,你能听出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3、你能从鼓的变化中听出音乐有几段?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个音乐里,有几种打击的方法。 1、学生讨论:鼓在音乐中的作用。2、鼓在单独演奏时只是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情景的。3、能说出音乐表现的滚核桃的各种不同的情景。4、学生能从音乐不同的节奏变化分出音乐有三段。5、学生仔细听辩各种不同的鼓打击方法。
4、创作 1、让我们模仿打鼓,来表现几个情景。2、请几个小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情景。 1、学生能根据“滚板栗”、“舞龙舟”分小组表演自己创作的情景。
5、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了解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吗,说一说你感受。 1、鼓既能在音乐中烘托气势又能作为一种乐器单独演奏。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感受歌曲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2、学着歌曲数板。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黄河留下威风鼓》。2、歌曲《咿唷嘞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歌曲的风格。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1、导入 1、你能听出歌曲的特点吗?2、请你说一说你找到的感受。 1欣赏歌曲能找出歌曲的特点。
3、学习数板 1、自己读一读数板部分。2、能按书上的节奏读一读。3、比较两种读法,效果有什么不同。(选出最好效果的来) 1、学生读一读,熟悉歌词内容。2、能按节奏朗读。3、比较后选出自己认为效果好的。
4、律动 能选一种节奏为数板部分伴奏。 1、自己选一种节奏为歌曲伴奏。2、边拍边读。
5、总结 1、威风锣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主要特色就是“威风”。2、加上数板后歌曲更生动活泼。
第二单元:溯流探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剧《北风吹》、钢琴独奏《向阳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演唱河北民歌《小白菜》以及民歌《李玉莲调》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歌的特点。找出经音乐家加工后的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与民歌、戏曲等之间隔密切联系。
2、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民歌《夜歌》、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铃花》,听赏弦乐四重奏《如歌功颂德的行板》和管弦乐作品《在钟表店里》,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的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3、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4、能较流畅地演奏口琴曲《快乐的流浪者》。
二、学生分析:
本单元是以民歌为主,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对民歌已经比较了解了。树有根,水有源,生活是音乐的沃土,民歌是创作的源头。本单元以“溯流探源”为主题,展现给孩子们一条条脉络清晰的探寻音乐之根的思路。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民族民间音乐出发,选择了河北民歌《小白菜》、《青羊传》与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苏北民族《李玉莲调》与钢琴独奏《向阳花》,越剧《楼台风》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俄罗斯民歌《夜歌》、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领花》,利用民间音乐素材让学生有比较地感受经艺术提炼加工的音乐作品与民族民间音乐的渊源关系。
四、课时安排:
课时 听 唱 动 奏 拓展
第一课时 《北风吹》 《小白菜》 听一听比一比
第二课时 《向阳花》 《李玉莲调》
第三课时 《夜歌》 口琴《快乐的流浪者》 《夜歌》的常识
第四课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 越剧的常识
第五课时 《苏格兰的蓝铃花》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白菜》,体会歌曲悲伤的情绪。找出旋律下行的特点。2、欣赏音乐《北风吹》,感受与《小白菜》相似的音调。
教学内容 1、歌曲《小白菜》和,歌曲《北风吹》。
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教程: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歌,再欣赏一首歌,让我们来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样关系。
学唱歌曲 1、请大家听一首歌曲,你能听出歌曲的名字吗?2、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谱。3、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词。 1、学生能听出歌曲是河北民歌《小白菜》。2、能跟着音乐唱出歌曲 的歌谱。3、能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词。
欣赏歌曲 1、介绍歌剧《白毛女》2、欣赏插曲《北风吹》,你能听出与《小白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有什么不同?4、欣赏歌剧《白毛女》片断。 1、学生听教师介绍歌剧。2、《白毛女》。欣赏歌曲《北风吹》,能听出歌曲的情绪变化。3、学生讨论歌曲与《小白菜》的相同与不同。
总结 1、歌剧《白毛女》的音乐采用了河北民歌的素材。 1、学生能自己总结歌剧与河北民歌的关系。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体会两个音乐作品的之间的联系。溯流探源。
教学内容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越剧选段《楼台会》。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1、谈话: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民间戏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欣赏的一个作品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你说出它的名字吗? 1、学生欣赏音乐,能听出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2、听出演奏的乐器。3、了解“协奏曲”的含意。
2、欣赏《梁祝》 1、我们再听一听,你能感受到音乐的速度、节奏、旋律都有什么特点。2、速度稍慢、节奏平稳,旋律舒展,具有歌唱性。3、学唱主题音乐。 1、学生讨论,音乐的速度稍慢,节奏平稳,旋律起伏平缓,具有歌唱性。2、跟着教师的钢琴,学唱主题音乐。
3、欣赏《楼台会》 1、请同学们欣赏《楼台会》问:你能听出是戏曲音乐吗?2、再听,找出与《梁祝》最像的乐句。3、听一听越剧演唱《楼台会》,能听出几句方言? 1、学生能听戏曲音乐的婉转。2、听着音乐《梁祝》与越剧《楼台会》比较找出音调相同或相似的乐句。3、跟着音乐唱一唱越剧《楼台会》。
4、总结 1、问题:讨论《梁祝》与《楼台会》有什么关系。2、你明白了什么? 1、学生能说出《梁祝》的音乐素材取自于越剧《楼台会》。2、我们现在听到的音乐好多都来源于民间音乐。
年 级 小 学 六 年 级 课 时 第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唱《李玉莲调》2、欣赏《向阳花》
教学目标 1、能知道《李玉莲调》是一首苏北民歌,并具有民歌中小调的特点。。2、能用轻快地的声音演唱歌曲。3、能知道《向阳花》音调素材源于民歌《李玉莲调》。4、能找出与《向阳花》主题相关的不同变奏段落,感受其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微妙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辨《向阳花》与《李玉莲调》在旋律上的相似之处,找出主题旋律,区分变奏段落。
教具准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组织教学 1、导入:教师向学生问好。 学生向教师问好。
一、学唱《李玉莲调》二、欣赏《向阳花》 1、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父辈们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由于语言、地域的不同,呈现了苏南、苏北不同风格的民歌,听一听,下面那一首是苏南民歌?哪一首是苏北民歌?为什么?2、硬朗爽直的北方语音和轻柔婉转的吴侬细语使江苏同时拥有苏北、苏南两种不同的民歌风格。听一听,这首苏北民歌情绪怎样?3、跟着磁带轻轻哼唱,分成几个乐句?4、跟琴学唱歌词。5、哼唱歌谱。1、听一听《向阳花》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情绪怎样?2、听听什么地方与《李玉莲调》的旋律相似?听到举手表示。3、仔细听,找出与主题相关的不同段落,他们在旋律、节奏、情绪方面有怎样的变化?4、讨论:民歌《李玉莲调》与《向阳花》有着怎样的关系?5、总结:《向阳花》是采用《李玉莲调》素材创作的,改编者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变奏。曲调优美、欢畅,情绪轻松、活泼。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听出演奏乐器和情绪。听辨旋律。知道什么是变奏以及主题与变奏的关系。了解创作背景。
三、总结 1、课堂小结。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 小组讨论进行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感受音乐优美的情绪。能唱出音乐的主题。2、学唱歌曲俄罗斯民歌《夜歌》,能唱出歌曲抒情忧伤的情绪。3、能感受歌曲与乐曲之间的联系。4、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教学内容 1、歌曲《夜歌》。2、乐曲《如歌功颂德的行板》。
教学重点难点 形式比较,情感相同。
教学环节 老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备注
1、导入 1、谈话:我国的音乐与民歌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象刚学习的《北风吹》、《小白菜》的曲调取自《青阳传》,《李玉莲调》和《向阳花》2、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音乐有哪些取自民民间音乐吗? 茉莉花、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彝族舞曲》
2、学唱歌曲 1、外国的音乐也同样很多取自民间音乐,讲故事,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50首》中。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1)听赏乐曲。(片段)听后你的感觉怎样?情绪怎样?(2)再次欣赏片段请跟音乐哼唱主旋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的创作原曲《夜歌》。 (1)听赏歌曲《夜歌》,听到熟悉的音乐轻轻用EN哼唱 想一想情绪怎样
(2)看谱,有没有觉得和以往的乐谱不太一样的地方.(3)介绍混合拍子的作用:四四、四五、四三拍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摇曳、动荡感。
(4)跟琴唱,速度较慢,声音轻声(5)纠错(6)请问情绪怎样 (7)体会思乡与离愁之情,感受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 1、学生讨论歌曲的情绪。2、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是忧伤的。4、跟着音乐哼一哼5、听赏5、哼唱音乐6、体会摇曳感
3、拓展 1、拓展:《夜歌》的常识,“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体裁。译自德文意为“在夜晚唱的歌”,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4、让我们再来欣赏女声合唱《如歌的行板》。你能说一说对音乐的感受吗? 1、能从音乐中找到《夜歌》的旋律。2、跟着音乐哼唱主题音乐。3、学生能感受音乐的情绪。4、再一次欣赏《如歌的行板》。
4、总结 1、世界各国的音乐都会从民歌或民间音乐中找到素材。
资源连接: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50首》中。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教学内容 1、唱《第一天去上学》2、听、动:感受拉丁舞 课时 19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2、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乐器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1、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感受拉丁舞表演的情景和热烈气氛。 2、歌曲教学过程中难点分析好歌谱,唱好歌谱。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故乡的月亮》: 1、复习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紧密排列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注意旋律的走向。 2、谈话: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理解歌曲中反复表达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古今中外、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明月寄相思。 3、再唱一唱: 二、感受拉丁舞: 1、简介拉丁美洲音乐:p54 2、听赏拉丁舞音乐:给你什么的感觉? 3、简介拉丁舞:p53,拉丁舞分为拉丁国际舞和拉丁舞。感受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4、拉丁舞蹈视频: http://v./show/04HPE2M-7NoLPQxP.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西班牙斗牛士》 http://www./u79/v_MjE5MjExMzI.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少儿拉丁舞表演》 5、再次听赏拉丁舞音乐: 三、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介绍阿根廷: http://news./ziliao/2003-07/03/content_952681.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2、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自由读第一段词: (2)分句学唱第一段词:对弱起的教学是给一个体态语言。 (3)完整唱第一段词: 注意弱起和切分节奏的运用,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变化音的音准。 (4)自由读第二段词: (5)分大乐句唱:两句连唱,完整唱,注意十六分音符、后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 (6)自由练习第二段:注意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抒发了“我”喜欢上学、喜欢都是的炽热情感。 (7)完整练唱第二段: (8)两段连唱:以述说的口吻塑造一个调皮、可爱的儿童形象。 (9)教师范唱:注意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的形象。 (10)用这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欣赏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 听赏 http://shenyangbbs.koolearn.com/t_3854353_0.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歌词 http://tieba./f kz=94223688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感受阿根廷的团结、勇敢、奋进…… 4、巩固唱:唱出阿根廷儿童第一天去上学时调皮、可爱的形象。 四、整理下课: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1、复习唱《第一天去上学》2、拓展介绍伦巴、恰恰3、动:学跳恰恰 课时 20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拓展介绍伦巴、恰恰,动一动,学唱恰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唱好《第一天去上学》,用声音来表现“我”愉悦心情。 2、难点: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动一动,注意课堂气氛与纪律。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歌曲《第一天去上学》: 1、唱一唱歌词:注意临时变化音的音准,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准确。 2、用有弹性的声音、快乐地用中速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中“我”的愉悦心情。 3、分析歌曲:感受歌曲阿根廷音乐的不对称式,发散到阿根廷音乐、文化。 二、我的创造(4): 1、视唱歌谱:分析歌曲中旋律的走向特点。 2、运用相似手法完成旋律创作。可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3、个生把创作作品写在黑板上,视唱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并提修改。 三、感受拉丁舞音乐: 1、伦巴:风格和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稳中摆、柔中韧、快合慢”。http://baike./view/73126.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2、恰恰:风格和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慢,慢,快快,慢”。 3、动一动:跳恰恰,注意课堂气氛和纪律。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鸟儿多美丽》2、拓展拉美音乐 课时 21
教学目标 1、学唱《鸟儿多美丽》,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在歌唱、听赏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在合唱训练时形成难度,需要多练习。 2、歌曲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声部和谐和歌声的雕琢上。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歌曲《第一天去上学》 1、复习唱歌曲:第一乐段弱起和切分节奏的音型、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第二乐段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结尾音落在属音上,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2、学唱歌谱:分句学唱与整体学唱。 二、学唱《鸟儿多美丽》: 1、自由读词: 2、分句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3、连起来唱一唱: 4、介绍拉丁美洲音乐:p54印第安地著音乐文化的分类:一类是处于偏僻地区的印第安人的音乐,由于是较原始的状态,其音乐比较简单;一类是发展水平较高的印第安人的音乐,它继承和发展了印加的传统音乐。庄严的神颂歌、忧郁抒情的亚拉维情歌、欢快活泼的瓦衣诺舞曲,都是他们的创造。 5、听赏歌曲录音:注意声音的柔美、舒缓,声部的和谐和歌声的雕琢。 6、评价、模仿着唱一唱:注意旋律平稳流畅,给人一种祥和之美。 7、学唱第二声部:注意音的走向,用适当的手势给予提示。 8、试着合唱:尽量达到声部之间的和谐、均衡,多种方法唱歌谱。 9、合作自由练习:注意给同学们自由活动的机会。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复习《鸟儿多美丽》2、动:我的创造(3)(4) 课时 22
教学目标 1、复习唱《鸟儿多美丽》,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在我的创作(4)的歌唱、听赏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在合唱训练时形成难度,需要多练习。 2、歌曲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声部和谐和歌声的雕琢上。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鸟儿多美丽》: 1、复习唱词:注意这是一首柔美、舒缓的拉美少儿合唱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个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歌曲结构方整,“x xx xx︱x x —︱”的节奏贯穿始终,具有翩翩起舞之动感。 2、复习唱二声部:可用多种方法唱歌谱。 3、两个声部合唱:重点应放在声部和谐和歌声的雕琢上。 4、自由练习:分声部自由练习,注意声部的均衡与和谐。 5、两个声部合唱:再次复习巩固唱。 二、我的创造: 1、我的创造(3): a、指导学生探究鼓的制作方法与发声原理,并自己动手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鼓。 b、集体视唱一小段乐谱,再用学生自制的小鼓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伴奏。 2、我的创造(4): a、通过视唱歌谱,分析中旋律走向特点,运用相似手法完成旋律创作。 b、个人独立可小组合作完成练习,视唱部分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3、感受拉丁舞: a、分别听赏器乐合奏《探戈舞曲》和《夏夜桑巴舞曲》,听出探戈和桑巴的典型节奏型,和着音乐拍一拍。 b、教师拍节奏,学生听辨探戈和桑巴节奏,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着乐曲奏一奏。 c、适当介绍拉丁美混合型音乐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感知音乐中存在的非洲文化、印第安文化、欧洲文化的元素。 三、巩固唱《鸟儿多美丽》: 1、复习巩固唱:注意清晰,高音区不要喊叫,用轻声高位法。 2、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注意选择简单适合的节奏型。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2、听《在灿烂阳光下》 课时 23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掌握“顿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3、有思考地聆听歌曲《在灿烂阳光下》,分辨作品的表现形式、情绪、风格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难点顿音记号、切分节奏、大跳音程的准确,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学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1、导入:听赏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说一说感受,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童年是最富有诗意的,童年的梦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歌声愉快、悦耳。 2、自由读歌词:注意歌词美。 3、分句学唱歌曲:注意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 4、整首连唱:注意休止符、连音。 5、教师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 6、讲解顿音记号:说说有顿音记号与无顿音记号的不同,有了顿音记号后使歌曲增添了怎样的气氛?试着唱一唱。 7、加入顿音记号后完整地唱一唱:注意切分音、顿音记号、大跳音程、休止符。 8、处理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说说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9、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二、欣赏《在灿烂阳光下》: 1、听赏歌曲:说一说歌曲唱了什么?采用的什么演唱形式? 2、说一说歌词: 3、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和主题,重点欣赏第二部分。 4、学唱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句。 三、童年的游戏: 1、刚才我们回忆了童年的趣事、唱了童年的歌谣,大家也来重温一下童年的游戏吧: 2、学生自由讨论: 3、介绍童年的小游戏:捉迷藏、编花篮、丢手绢、跳皮筋等。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2、听、唱《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课时 24
教学目标 1、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掌握“顿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学生积极参与《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欣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难点顿音记号、切分节奏、大跳音程的准确,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高音区的演唱用轻声高位法比较妥当,多示范、多练习。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1、整首连唱:注意休止符、连音、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 2、录音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 3、试着模仿唱一唱。 4、处理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回忆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5、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在灿烂阳光下》: 1、读歌词:注意歌词的美和意。 2、整体学唱:模糊美。 3、带着感恩的心情来唱或配乐朗诵歌词: 三、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导入: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想和你来分享。 2、初听歌曲:注意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力度等。 3、朗读歌词:注意歌词的叙事性和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4、整体哼鸣学唱:利用哼鸣的感觉找一找轻声高位的位置。 5、听录音唱:注意旋律的优美,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四、整理下课上: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花季雨季》2、复习《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灿烂阳光下》 课时 25
教学目标 1、电影《花季雨季》以深圳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背景,提示出一条生活哲理;要想做生活的主人、强者,首先必须懂得如何生活,如何把握自己。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好歌曲,唱出学生展现青春光彩的美好愿望。 2、学生积极参与《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欣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难点顿音记号、切分节奏、大跳音程的准确,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高音区的演唱用轻声高位法比较妥当,多示范、多练习。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整首连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注意休止符、连音、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回忆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2、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3、复习唱《在灿烂阳光下》:用明亮、饱满的声音表现出 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4、复习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注意用轻声高位法唱出歌曲的高音部分,表现出悲愤控诉的情绪。 二、学唱《花季雨季》: 1、导入:介绍电影《花季雨季》深圳一所重点中学里,一群正值多思年华、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特区少年,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也有跟随父母从祖国四面八方来的,在这块充满神奇魅力的热土上学习、生活、奋斗。以班长谢欣然为代表的同学们在班主任江老师的带领下,一次次经受了生活的洗礼,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感情的旋涡,不断走向成熟。 影片展现了深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都市人文资源、城市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和面对的各种竞争和压力,让改革开放时期呈现的社会复杂性和两种世界观人生观的矛盾,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和生活,使十六七岁花季的孩子们面对这样的环境和现实,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让老师与家长们和孩子们在理解中沟通,在沟通中引导他们,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除了阳光还有泥泞,从而正确地把握人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新型的跨世纪的人。 2、听录音片断:感受音乐的阳光和积极向上。 http://bbs./music/huajiyuji.wm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3、读歌词: 4、分段学唱歌曲:注意整体学唱,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交替出现。 5、启发学生从小树立不甘示弱的自信心、积极身上的进取心,不断战胜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6、带着这各情绪再唱一唱歌曲: 7、听录音范唱:听演唱形式、情绪、力度、速度等。 8、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再唱一唱,如:领唱合唱、接口唱等形式。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花季雨季》2、听《初升的太阳》 课时 26
教学目标 1、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花季雨季》,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唱出学生展现青春光彩的美好愿望。 2、听赏乐曲《初升的太阳》,引导学生听辨乐曲的段落结构,尝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不同音乐段落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花季雨季》等歌,用声音表达出少年儿童在灿烂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情景,表现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充分展现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想。 2、难点:唱好歌曲,用声音表现歌曲的内涵是不容易的,得多体会,多模仿,多练习。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花季雨季》: 1、唱一唱:注意附点音符、前倚音,高音的位置等。 2、配乐朗诵歌词:要有不甘示弱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 3、处理歌曲:用什么样的强弱关系,速度和演唱形式的选择,指导学生细腻地表达歌曲的丰富情感。 二、欣赏《初升的太阳》: 1、导入:知道我们每天做的广播操的音乐名称吗?《初升的太阳》,今天我们来听赏一首与它同名的乐曲,听一听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的感觉如何? 2、初听乐曲:听后师生交流。 3、介绍乐器:马头琴p70 http://zhidao./question/51464763.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http://baike./view/18020.htm fr=topi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4、听赏马头琴版、演唱版的《在水一方》:对比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 5、说一说马头琴演奏特点: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善于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乐曲,特别适合于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 6、再听《初升的太阳》: 合唱版和马头琴版,体会乐曲的段落,第一段自由的散已规整为为舒缓的四三拍节奏,马头琴的音色与演奏方法在人声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挥,前后增加了重担呈现的欢乐热烈的草原牧歌式的曲调,形成对比性的带再现的三段体,丰富了对象征自由幸福的阳光的渴望与赞颂。 三、复习唱《花季雨季》: 1、谈话:听了《初升的太阳》感受如何?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青春值得珍惜,用什么样的心情和行动度过。 2、用歌曲来表达出青春少年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想。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七色光之歌》2、复习本单元几首歌曲 课时 27
教学目标 1、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掌握“波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复习唱本单元的几首歌曲,感受成长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沐浴着党的和煦春风,是多么光荣和幸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花季雨季》等歌,用声音表达出少年儿童在灿烂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情景,表现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充分展现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想。 2、难点:唱好歌曲,用声音表现歌曲的内涵是不容易的,得多体会,多模仿,多练习。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1、复习唱歌曲:注意休止符、连音、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回忆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2、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二、复习唱《花季雨季》: 1、唱一唱:注意附点音符、前倚音,高音的位置等。 2、配乐朗诵歌词:要有不甘示弱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 3、处理歌曲:用什么样的强弱关系,速度和演唱形式的选择,指导学生细腻地表达歌曲的丰富情感。 三、学唱《七色光之歌》: 1、自由读歌词: 2、按节奏齐读歌词:注意休止符和长音。 3、分段学唱歌曲:注意整体学唱,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交替出现,后八分休止符、后四分休止符,重音记号,带连线的长音。 4、启发学生从小树立不甘示弱的自信心、积极身上的进取心,不断战胜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5、带着这各情绪再唱一唱歌曲: 6、带上波音记号唱一唱:体会有无波音的不同。 7、听录音范唱:听演唱形式、情绪、力度、速度等。 8、处理歌曲:第一、二乐句彩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旋律质朴、活泼,描绘了少年儿童在灿烂幸福成长的情景,第三乐句为转句,运用紧缩的手法,表现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第四乐句采用跨小节的切分音,使旋律的动力感大大增强,加之歌词全部采用衬词“来来来”,并配上了二声部,使歌曲情绪高涨,第五、六乐句完全重复的手法,使全歌的情绪更为激越,充满生机,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情。 9、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再唱一唱,如:领唱合唱、接口唱等形式。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歌声与微笑》2、我的创造:旋律创编 课时 28
教学目标 1、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复习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掌握“波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学生积极参与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演唱、欣赏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美好和快乐,我们的友谊伴随着歌声在空中飞扬。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学习过程体会我们的友谊随着歌声在空中飞扬。 2、难点: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如大跳音程的音准把握,变化音的音准把握等,教学时可用听唱法和比较法来帮助学生听辨。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七色光之歌》: 1、复习唱歌曲:注意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交替出现,后八分休止符、后四分休止符,重音记号,带连线的长音。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 2、让学生说一说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再唱一唱,如:领唱合唱、接口唱等形式。 二、学习唱《歌声与微笑》: 1、按节奏齐读歌词:注意休止符和长音。 2、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注意倾听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高音位置的训练也是本首歌曲的一个难点,鼓励学生用假声来演唱,保护嗓子。 3、讲解保护嗓子的常识: 变声期声带保养:
A 使用:正确使用嗓子,不要过度滥用嗓子高声喊叫或无节制地大声喧哗,尤其注意不要过度K歌,青春期用嗓过度可能导致终生声音嘶哑。
B 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尤其要注意冬天的保暖,尽量不要穿低领衣服,注意脖子保暖从而避免口腔、喉部受冷。着凉、感冒都会加重声带的肿胀和充血。除了注意随天气变化而适时增减衣服和被褥外,适量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声带的健康生长发育也大有好处。
C 锻炼: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4、用轻声高位法唱一唱歌曲:注意声音的控制和方法的运用。 5、听赏cd版歌曲:注意演唱的形式,演唱的速度、力度和方法。 6、跟录音唱一唱:注意速度和力度。 7、听老师唱一唱:老师与同学交流,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深情演唱,即使我们天各一方,许多年以后回想我的歌声和微笑,希望彼此珍藏。 8、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唱一唱:第一段女声,第二段男声,第三段男女声齐唱。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复习本单元的歌曲2、介绍常见力度记号 课时 29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掌握“顿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学习过程体会我们的友谊随着歌声在空中飞扬。 2、难点: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如大跳音程的音准把握,变化音的音准把握等,复习时可用听唱法和比较法来帮助学生听辨。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整首连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注意休止符、连音、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回忆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2、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3、复习唱《在灿烂阳光下》:用明亮、饱满的声音表现出 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4、复习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注意用轻声高位法唱出歌曲的高音部分,表现出悲愤控诉的情绪。 二、复习唱《花季雨季》: 1、唱一唱:注意附点音符、前倚音,高音的位置等。 2、配乐朗诵歌词:要有不甘示弱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 3、处理歌曲:用什么样的强弱关系,速度和演唱形式的选择,指导学生细腻地表达歌曲的丰富情感。 三、复习唱《七色光之歌》: 1、复习唱歌曲:注意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交替出现,后八分休止符、后四分休止符,重音记号,带连线的长音。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 2、让学生说一说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再唱一唱,如:领唱合唱、接口唱等形式。 四、复习唱《歌声与微笑》: 1、复习唱歌曲:注意主歌部分旋律轻快活泼,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增强了歌曲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感觉亲切而甜美;副歌部分音区变高,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把把情绪推向高潮,象征着我们的友谊伴随着歌声在空中飞扬。 2、用不同的方式唱一唱: 五、整理下课: 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幸福快车》2、听《让世界充满和平》 课时 30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比较准确地演唱好切分音,附点音符。 2、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和平》,感受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及歌曲主题的内涵,加深对“和平、友谊”意义的认识,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好歌曲《幸福快车》,用欢快活泼、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表现出。 2、难点:准备唱好切分音、附点音符。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学唱《幸福快车》: 1、自由读歌词:注意歌词美。 2、分句学唱歌曲:注意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 3、整首连唱:注意弱起小节、间奏、休止符、连音。 4、教师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 5、录音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注意演唱形式、演唱情绪。 6、试着模仿唱一唱:用欢快活泼、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多试几次。 7、跟着伴奏带唱一唱:注意速度和力度。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和平》: 1、初听:注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演唱形式,演唱情绪和力度、速度,充分、完整的聆听。 2、再听,听出歌曲的结构,几个乐句组成?听歌词,大概唱了什么内容? 3、读一读歌词:(中文歌词) 让世界充满和平,让我与我的兄弟和谐地走在一起。 让世界充满和平,让实现和平从自己开始, 让实现和平从自己开始。从现在这一刻开始。 让世界充满和平,我人生的每一步中都要宣誓, 他本就应该存在。生命中的每一刻要和平地生活。 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永远如此,让世界充满和平, 我们都是兄弟,让实现和平从自己开始。 4、分析歌曲:一段体结构,由两个句组成,然后再重复一遍。第一乐句旋律平稳、安详,第二乐句旋律舒展、开阔,形象地表现了“让世界充满和平,从我做起”的主题思想。 5、复听:跟着最感兴趣的乐句。 6、讨论:这首歌曲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意境?它适合在怎样的场合播放?“让世界充满和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促进作用?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第一天去上学》2、听、动:感受拉丁舞 课时 19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2、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乐器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1、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感受拉丁舞表演的情景和热烈气氛。 2、歌曲教学过程中难点分析好歌谱,唱好歌谱。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故乡的月亮》: 1、复习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紧密排列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注意旋律的走向。 2、谈话: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理解歌曲中反复表达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古今中外、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明月寄相思。 3、再唱一唱: 二、感受拉丁舞: 1、简介拉丁美洲音乐:p54 2、听赏拉丁舞音乐:给你什么的感觉? 3、简介拉丁舞:p53,拉丁舞分为拉丁国际舞和拉丁舞。感受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4、拉丁舞蹈视频: http://v./show/04HPE2M-7NoLPQxP.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西班牙斗牛士》 http://www./u79/v_MjE5MjExMzI.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少儿拉丁舞表演》 5、再次听赏拉丁舞音乐: 三、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介绍阿根廷: http://news./ziliao/2003-07/03/content_952681.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2、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自由读第一段词: (2)分句学唱第一段词:对弱起的教学是给一个体态语言。 (3)完整唱第一段词: 注意弱起和切分节奏的运用,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变化音的音准。 (4)自由读第二段词: (5)分大乐句唱:两句连唱,完整唱,注意十六分音符、后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 (6)自由练习第二段:注意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抒发了“我”喜欢上学、喜欢都是的炽热情感。 (7)完整练唱第二段: (8)两段连唱:以述说的口吻塑造一个调皮、可爱的儿童形象。 (9)教师范唱:注意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的形象。 (10)用这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欣赏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 听赏 http://shenyangbbs.koolearn.com/t_3854353_0.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歌词 http://tieba./f kz=94223688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感受阿根廷的团结、勇敢、奋进…… 4、巩固唱:唱出阿根廷儿童第一天去上学时调皮、可爱的形象。 四、整理下课: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1、复习唱《第一天去上学》2、拓展介绍伦巴、恰恰3、动:学跳恰恰 课时 20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拓展介绍伦巴、恰恰,动一动,学唱恰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唱好《第一天去上学》,用声音来表现“我”愉悦心情。 2、难点: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动一动,注意课堂气氛与纪律。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歌曲《第一天去上学》: 1、唱一唱歌词:注意临时变化音的音准,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准确。 2、用有弹性的声音、快乐地用中速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中“我”的愉悦心情。 3、分析歌曲:感受歌曲阿根廷音乐的不对称式,发散到阿根廷音乐、文化。 二、我的创造(4): 1、视唱歌谱:分析歌曲中旋律的走向特点。 2、运用相似手法完成旋律创作。可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3、个生把创作作品写在黑板上,视唱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并提修改。 三、感受拉丁舞音乐: 1、伦巴:风格和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稳中摆、柔中韧、快合慢”。http://baike./view/73126.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2、恰恰:风格和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慢,慢,快快,慢”。 3、动一动:跳恰恰,注意课堂气氛和纪律。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鸟儿多美丽》2、拓展拉美音乐 课时 21
教学目标 1、学唱《鸟儿多美丽》,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在歌唱、听赏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在合唱训练时形成难度,需要多练习。 2、歌曲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声部和谐和歌声的雕琢上。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歌曲《第一天去上学》 1、复习唱歌曲:第一乐段弱起和切分节奏的音型、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第二乐段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结尾音落在属音上,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2、学唱歌谱:分句学唱与整体学唱。 二、学唱《鸟儿多美丽》: 1、自由读词: 2、分句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3、连起来唱一唱: 4、介绍拉丁美洲音乐:p54印第安地著音乐文化的分类:一类是处于偏僻地区的印第安人的音乐,由于是较原始的状态,其音乐比较简单;一类是发展水平较高的印第安人的音乐,它继承和发展了印加的传统音乐。庄严的神颂歌、忧郁抒情的亚拉维情歌、欢快活泼的瓦衣诺舞曲,都是他们的创造。 5、听赏歌曲录音:注意声音的柔美、舒缓,声部的和谐和歌声的雕琢。 6、评价、模仿着唱一唱:注意旋律平稳流畅,给人一种祥和之美。 7、学唱第二声部:注意音的走向,用适当的手势给予提示。 8、试着合唱:尽量达到声部之间的和谐、均衡,多种方法唱歌谱。 9、合作自由练习:注意给同学们自由活动的机会。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复习《鸟儿多美丽》2、动:我的创造(3)(4) 课时 22
教学目标 1、复习唱《鸟儿多美丽》,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在我的创作(4)的歌唱、听赏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在合唱训练时形成难度,需要多练习。 2、歌曲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声部和谐和歌声的雕琢上。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鸟儿多美丽》: 1、复习唱词:注意这是一首柔美、舒缓的拉美少儿合唱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个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歌曲结构方整,“x xx xx︱x x —︱”的节奏贯穿始终,具有翩翩起舞之动感。 2、复习唱二声部:可用多种方法唱歌谱。 3、两个声部合唱:重点应放在声部和谐和歌声的雕琢上。 4、自由练习:分声部自由练习,注意声部的均衡与和谐。 5、两个声部合唱:再次复习巩固唱。 二、我的创造: 1、我的创造(3): a、指导学生探究鼓的制作方法与发声原理,并自己动手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鼓。 b、集体视唱一小段乐谱,再用学生自制的小鼓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伴奏。 2、我的创造(4): a、通过视唱歌谱,分析中旋律走向特点,运用相似手法完成旋律创作。 b、个人独立可小组合作完成练习,视唱部分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3、感受拉丁舞: a、分别听赏器乐合奏《探戈舞曲》和《夏夜桑巴舞曲》,听出探戈和桑巴的典型节奏型,和着音乐拍一拍。 b、教师拍节奏,学生听辨探戈和桑巴节奏,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着乐曲奏一奏。 c、适当介绍拉丁美混合型音乐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感知音乐中存在的非洲文化、印第安文化、欧洲文化的元素。 三、巩固唱《鸟儿多美丽》: 1、复习巩固唱:注意清晰,高音区不要喊叫,用轻声高位法。 2、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注意选择简单适合的节奏型。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2、听《在灿烂阳光下》 课时 23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掌握“顿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3、有思考地聆听歌曲《在灿烂阳光下》,分辨作品的表现形式、情绪、风格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难点顿音记号、切分节奏、大跳音程的准确,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学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1、导入:听赏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说一说感受,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童年是最富有诗意的,童年的梦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歌声愉快、悦耳。 2、自由读歌词:注意歌词美。 3、分句学唱歌曲:注意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 4、整首连唱:注意休止符、连音。 5、教师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 6、讲解顿音记号:说说有顿音记号与无顿音记号的不同,有了顿音记号后使歌曲增添了怎样的气氛?试着唱一唱。 7、加入顿音记号后完整地唱一唱:注意切分音、顿音记号、大跳音程、休止符。 8、处理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说说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9、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二、欣赏《在灿烂阳光下》: 1、听赏歌曲:说一说歌曲唱了什么?采用的什么演唱形式? 2、说一说歌词: 3、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和主题,重点欣赏第二部分。 4、学唱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句。 三、童年的游戏: 1、刚才我们回忆了童年的趣事、唱了童年的歌谣,大家也来重温一下童年的游戏吧: 2、学生自由讨论: 3、介绍童年的小游戏:捉迷藏、编花篮、丢手绢、跳皮筋等。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2、听、唱《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课时 24
教学目标 1、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掌握“顿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学生积极参与《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欣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难点顿音记号、切分节奏、大跳音程的准确,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高音区的演唱用轻声高位法比较妥当,多示范、多练习。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1、整首连唱:注意休止符、连音、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 2、录音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 3、试着模仿唱一唱。 4、处理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回忆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5、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在灿烂阳光下》: 1、读歌词:注意歌词的美和意。 2、整体学唱:模糊美。 3、带着感恩的心情来唱或配乐朗诵歌词: 三、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导入: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想和你来分享。 2、初听歌曲:注意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力度等。 3、朗读歌词:注意歌词的叙事性和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4、整体哼鸣学唱:利用哼鸣的感觉找一找轻声高位的位置。 5、听录音唱:注意旋律的优美,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四、整理下课上: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花季雨季》2、复习《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灿烂阳光下》 课时 25
教学目标 1、电影《花季雨季》以深圳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为背景,提示出一条生活哲理;要想做生活的主人、强者,首先必须懂得如何生活,如何把握自己。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好歌曲,唱出学生展现青春光彩的美好愿望。 2、学生积极参与《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欣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难点顿音记号、切分节奏、大跳音程的准确,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高音区的演唱用轻声高位法比较妥当,多示范、多练习。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整首连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注意休止符、连音、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回忆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2、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3、复习唱《在灿烂阳光下》:用明亮、饱满的声音表现出 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4、复习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注意用轻声高位法唱出歌曲的高音部分,表现出悲愤控诉的情绪。 二、学唱《花季雨季》: 1、导入:介绍电影《花季雨季》深圳一所重点中学里,一群正值多思年华、充满朝气和活力、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特区少年,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也有跟随父母从祖国四面八方来的,在这块充满神奇魅力的热土上学习、生活、奋斗。以班长谢欣然为代表的同学们在班主任江老师的带领下,一次次经受了生活的洗礼,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感情的旋涡,不断走向成熟。 影片展现了深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都市人文资源、城市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和面对的各种竞争和压力,让改革开放时期呈现的社会复杂性和两种世界观人生观的矛盾,进入中学生的视野和生活,使十六七岁花季的孩子们面对这样的环境和现实,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让老师与家长们和孩子们在理解中沟通,在沟通中引导他们,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除了阳光还有泥泞,从而正确地把握人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新型的跨世纪的人。 2、听录音片断:感受音乐的阳光和积极向上。 http://bbs./music/huajiyuji.wm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3、读歌词: 4、分段学唱歌曲:注意整体学唱,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交替出现。 5、启发学生从小树立不甘示弱的自信心、积极身上的进取心,不断战胜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6、带着这各情绪再唱一唱歌曲: 7、听录音范唱:听演唱形式、情绪、力度、速度等。 8、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再唱一唱,如:领唱合唱、接口唱等形式。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花季雨季》2、听《初升的太阳》 课时 26
教学目标 1、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花季雨季》,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唱出学生展现青春光彩的美好愿望。 2、听赏乐曲《初升的太阳》,引导学生听辨乐曲的段落结构,尝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不同音乐段落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花季雨季》等歌,用声音表达出少年儿童在灿烂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情景,表现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充分展现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想。 2、难点:唱好歌曲,用声音表现歌曲的内涵是不容易的,得多体会,多模仿,多练习。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花季雨季》: 1、唱一唱:注意附点音符、前倚音,高音的位置等。 2、配乐朗诵歌词:要有不甘示弱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 3、处理歌曲:用什么样的强弱关系,速度和演唱形式的选择,指导学生细腻地表达歌曲的丰富情感。 二、欣赏《初升的太阳》: 1、导入:知道我们每天做的广播操的音乐名称吗?《初升的太阳》,今天我们来听赏一首与它同名的乐曲,听一听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的感觉如何? 2、初听乐曲:听后师生交流。 3、介绍乐器:马头琴p70 http://zhidao./question/51464763.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http://baike./view/18020.htm fr=topic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4、听赏马头琴版、演唱版的《在水一方》:对比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 5、说一说马头琴演奏特点: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善于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乐曲,特别适合于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 6、再听《初升的太阳》: 合唱版和马头琴版,体会乐曲的段落,第一段自由的散已规整为为舒缓的四三拍节奏,马头琴的音色与演奏方法在人声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挥,前后增加了重担呈现的欢乐热烈的草原牧歌式的曲调,形成对比性的带再现的三段体,丰富了对象征自由幸福的阳光的渴望与赞颂。 三、复习唱《花季雨季》: 1、谈话:听了《初升的太阳》感受如何?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青春值得珍惜,用什么样的心情和行动度过。 2、用歌曲来表达出青春少年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想。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七色光之歌》2、复习本单元几首歌曲 课时 27
教学目标 1、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掌握“波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复习唱本单元的几首歌曲,感受成长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沐浴着党的和煦春风,是多么光荣和幸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花季雨季》等歌,用声音表达出少年儿童在灿烂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情景,表现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充分展现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想。 2、难点:唱好歌曲,用声音表现歌曲的内涵是不容易的,得多体会,多模仿,多练习。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1、复习唱歌曲:注意休止符、连音、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回忆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2、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二、复习唱《花季雨季》: 1、唱一唱:注意附点音符、前倚音,高音的位置等。 2、配乐朗诵歌词:要有不甘示弱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 3、处理歌曲:用什么样的强弱关系,速度和演唱形式的选择,指导学生细腻地表达歌曲的丰富情感。 三、学唱《七色光之歌》: 1、自由读歌词: 2、按节奏齐读歌词:注意休止符和长音。 3、分段学唱歌曲:注意整体学唱,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交替出现,后八分休止符、后四分休止符,重音记号,带连线的长音。 4、启发学生从小树立不甘示弱的自信心、积极身上的进取心,不断战胜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5、带着这各情绪再唱一唱歌曲: 6、带上波音记号唱一唱:体会有无波音的不同。 7、听录音范唱:听演唱形式、情绪、力度、速度等。 8、处理歌曲:第一、二乐句彩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旋律质朴、活泼,描绘了少年儿童在灿烂幸福成长的情景,第三乐句为转句,运用紧缩的手法,表现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第四乐句采用跨小节的切分音,使旋律的动力感大大增强,加之歌词全部采用衬词“来来来”,并配上了二声部,使歌曲情绪高涨,第五、六乐句完全重复的手法,使全歌的情绪更为激越,充满生机,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情。 9、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再唱一唱,如:领唱合唱、接口唱等形式。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歌声与微笑》2、我的创造:旋律创编 课时 28
教学目标 1、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复习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掌握“波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学生积极参与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演唱、欣赏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美好和快乐,我们的友谊伴随着歌声在空中飞扬。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学习过程体会我们的友谊随着歌声在空中飞扬。 2、难点: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如大跳音程的音准把握,变化音的音准把握等,教学时可用听唱法和比较法来帮助学生听辨。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七色光之歌》: 1、复习唱歌曲:注意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交替出现,后八分休止符、后四分休止符,重音记号,带连线的长音。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 2、让学生说一说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再唱一唱,如:领唱合唱、接口唱等形式。 二、学习唱《歌声与微笑》: 1、按节奏齐读歌词:注意休止符和长音。 2、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注意倾听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高音位置的训练也是本首歌曲的一个难点,鼓励学生用假声来演唱,保护嗓子。 3、讲解保护嗓子的常识: 变声期声带保养:
A 使用:正确使用嗓子,不要过度滥用嗓子高声喊叫或无节制地大声喧哗,尤其注意不要过度K歌,青春期用嗓过度可能导致终生声音嘶哑。
B 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尤其要注意冬天的保暖,尽量不要穿低领衣服,注意脖子保暖从而避免口腔、喉部受冷。着凉、感冒都会加重声带的肿胀和充血。除了注意随天气变化而适时增减衣服和被褥外,适量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声带的健康生长发育也大有好处。
C 锻炼: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4、用轻声高位法唱一唱歌曲:注意声音的控制和方法的运用。 5、听赏cd版歌曲:注意演唱的形式,演唱的速度、力度和方法。 6、跟录音唱一唱:注意速度和力度。 7、听老师唱一唱:老师与同学交流,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深情演唱,即使我们天各一方,许多年以后回想我的歌声和微笑,希望彼此珍藏。 8、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唱一唱:第一段女声,第二段男声,第三段男女声齐唱。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复习本单元的歌曲2、介绍常见力度记号 课时 29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掌握“顿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歌曲学习过程体会我们的友谊随着歌声在空中飞扬。 2、难点: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如大跳音程的音准把握,变化音的音准把握等,复习时可用听唱法和比较法来帮助学生听辨。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复习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整首连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注意休止符、连音、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回忆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2、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3、复习唱《在灿烂阳光下》:用明亮、饱满的声音表现出 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4、复习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注意用轻声高位法唱出歌曲的高音部分,表现出悲愤控诉的情绪。 二、复习唱《花季雨季》: 1、唱一唱:注意附点音符、前倚音,高音的位置等。 2、配乐朗诵歌词:要有不甘示弱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 3、处理歌曲:用什么样的强弱关系,速度和演唱形式的选择,指导学生细腻地表达歌曲的丰富情感。 三、复习唱《七色光之歌》: 1、复习唱歌曲:注意附点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交替出现,后八分休止符、后四分休止符,重音记号,带连线的长音。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 2、让学生说一说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再唱一唱,如:领唱合唱、接口唱等形式。 四、复习唱《歌声与微笑》: 1、复习唱歌曲:注意主歌部分旋律轻快活泼,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增强了歌曲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感觉亲切而甜美;副歌部分音区变高,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把把情绪推向高潮,象征着我们的友谊伴随着歌声在空中飞扬。 2、用不同的方式唱一唱: 五、整理下课: 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幸福快车》2、听《让世界充满和平》 课时 30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比较准确地演唱好切分音,附点音符。 2、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和平》,感受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及歌曲主题的内涵,加深对“和平、友谊”意义的认识,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好歌曲《幸福快车》,用欢快活泼、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表现出。 2、难点:准备唱好切分音、附点音符。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学唱《幸福快车》: 1、自由读歌词:注意歌词美。 2、分句学唱歌曲:注意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 3、整首连唱:注意弱起小节、间奏、休止符、连音。 4、教师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 5、录音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注意演唱形式、演唱情绪。 6、试着模仿唱一唱:用欢快活泼、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多试几次。 7、跟着伴奏带唱一唱:注意速度和力度。 二、欣赏《让世界充满和平》: 1、初听:注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演唱形式,演唱情绪和力度、速度,充分、完整的聆听。 2、再听,听出歌曲的结构,几个乐句组成?听歌词,大概唱了什么内容? 3、读一读歌词:(中文歌词) 让世界充满和平,让我与我的兄弟和谐地走在一起。 让世界充满和平,让实现和平从自己开始, 让实现和平从自己开始。从现在这一刻开始。 让世界充满和平,我人生的每一步中都要宣誓, 他本就应该存在。生命中的每一刻要和平地生活。 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永远如此,让世界充满和平, 我们都是兄弟,让实现和平从自己开始。 4、分析歌曲:一段体结构,由两个句组成,然后再重复一遍。第一乐句旋律平稳、安详,第二乐句旋律舒展、开阔,形象地表现了“让世界充满和平,从我做起”的主题思想。 5、复听:跟着最感兴趣的乐句。 6、讨论:这首歌曲让你感受到怎样的意境?它适合在怎样的场合播放?“让世界充满和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促进作用?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