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2-09-05 19:5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
教学内容 1、听《将军令》2、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能用朝气蓬勃的声音来表现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生活,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专注地听赏乐曲《将军令》,了解乐曲,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特殊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教学过程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是学唱歌曲的重点。 2、打击乐器的演奏一开始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应适当加入视频。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学过程
一、回顾2008: 迟到的新年问候,回顾2008年奥运会,提到运动项目赛船,导入鼓乐在民族音乐中的作用和听赏乐曲《将军令》。 二、以乐激情: 1、介绍乐曲《将军令》:这是一首粗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打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器组合的一种。 2、视频展示,锣鼓乐队、各种打击乐器的图片。 3、听赏《将军令》,请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 4、念一念p1的锣鼓节奏。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 三、以歌传情: 1、欣赏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乐句? 2、学唱歌曲: a、学唱印象最深的乐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共同商定学习内容。(一半) b、接龙唱: c、完整唱:注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d、处理歌曲:根据歌曲内容,讨论歌曲演唱时应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表现。我们来做一做。 四、以歌会友: 1、了解寒假里你都学会了哪些歌曲? 2、来露一手: 3、布置制作小鼓。
教学内容 1、听《咿唷嘞啦》2、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另一半),能用朝气蓬勃的声音来表现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生活,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专注地听赏乐曲《咿唷嘞啦》,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特殊意义及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能用中速、稍快,热烈地声音来表现好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感受多元、融合的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 1、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 2、跟录音复习唱: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二、学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另一半): 1、学唱歌曲p3: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2、完整演唱歌曲: 3、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试一试。 4、用小鼓模仿老师所奏旋律的节奏,并说说它是歌曲中的哪一句? 5、用p3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欣赏乐曲《咿唷嘞啦》: 1、听一听,初听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说一说,简介乐曲: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歌唱总是与身体的律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也以这种方式演唱他们的民歌。说一说非洲音乐的特点。非洲音乐作为非洲黑人的原创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也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的其他音乐。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 3、听一听,再听:注意你听到了什么?速度、力度和最感兴趣的特征是什么? 4、想一想,说一说,选用什么乐器伴奏能够表现出非洲音乐的风格。 5、动一动,用p4-5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先分组自学,再合着音乐伴奏。 6、用自制的小鼓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个音为歌曲伴唱2、动:露一手,我的创造3、听《滚核桃》、《非洲鼓魂》。 课时 3
教学目标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个音为歌曲伴唱,知道这三个音对歌曲的重要作用。 2、听赏音乐《滚核桃》,说说演奏者运用哪些击鼓方式来表现“滚核桃”的形象的。发挥想像用击鼓表现出《滚板粟》、《舞龙舟》。 3、听赏《非洲鼓魂》,了解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三个音为歌曲伴唱,加入了二声部的训练;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感受多元、融合的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2、难点:发挥想像用击鼓表现出《滚板粟》、《舞龙舟》。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4、鼓。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 1、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 2、跟录音复习唱: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 3、变幻演唱形式唱,领唱和齐唱: 4、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二、听赏《滚核桃》: 1、第一遍听赏音乐《滚核桃》,问: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形式?你觉得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介绍鼓: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士鼓”,即陶器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机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
到了周代,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鼓,如寂祠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其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音)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晋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 3、第二遍听赏音乐,问:你觉得他用了什么方法发出了这种声音?咱们来试一试。 4、视频链接 http://dv./play/v_e399e62dd8537.html 或http://www./play.php v=rUdKkeutOQY 5、了解鼓的重要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无论在亚洲还是非洲,人民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6、击鼓表现下列主题:滚板粟、舞龙舟 三、听赏《非洲鼓魂》: 1、听赏乐曲《非洲鼓魂》:介绍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歌唱总是与身体的律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也以这种方式来演唱歌曲。 2、学唱哼唱的部分、节奏型的部分。 3、听赏《非洲鼓魂》:看图片 http://www./art/music.htm#drum 珍贝鼓 说话鼓 …… 4、第二遍听赏,跟着音乐动一动: a、徒手:节奏准确。 b、发出声音:一组请一位领头人。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听《黄河留下威风鼓》2、认识各类鼓 课时 4
教学目标 1、听赏《黄河留下威风鼓》,知道鼓在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2、认识各类鼓,了解各类鼓的特点,玩游戏“击鼓接词”。
教学重难点 1、重要: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难点:认识各类鼓,并了解各类鼓的特点。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咿唷嘞啦》: 1、复习《咿唷嘞啦》: 2、跟录音复习唱:注意八分音符、后八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的准备把握。 3、变幻演唱形式唱,领唱和齐唱: 二、认识种类鼓: 1、威风锣鼓——流传于山西临汾地区的洪洞、霍县、汾西等地。过去多在庙会,祈神、求雨等活动中表演。演奏者在敲击大鼓、锣、钹中倾情舞动,把自己生命的律动和祈求丰收的愿望都融会于表演之中。 2、太平鼓舞——以“太平鼓”命名的有两种:一种是用扇形带柄的单面鼓,另一种用筒形双面大鼓,两者的鼓型、舞法虽有极大区别,但都是用来寄寓人们对太平盛世、五谷丰登的向往。 3、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欲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果说“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是金鼓齐鸣、壮阔的阳刚之美的话,那么“安塞腰鼓”则是人鼓合一,冲闯腾越,既显示群体精神,又突出了个性之美。 三、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 1、第一遍听:注意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按节奏数板:p8 集体练习两遍,自由练习两遍,再集体练习两遍。 3、第二遍听:注意加入音乐数一数。 四、音乐游戏,击鼓接词: 鼓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所以中国的文字中有很多带“鼓”的词,比如:锣鼓、大鼓、鼓掌、鼓励等等。先和你边上的同学交流一下,你能说出几个?我们来进行一个“击鼓接词”的游戏,老师击鼓,轮流让每一组说一个带“鼓”的词。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小白菜》2、听《北风吹》 课时 5
教学目标 1、用整齐、恬静的声音学唱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2、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北风吹》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 2、能与他人合作、大胆创新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欣赏歌曲《北风吹》: 1、第一遍听:注意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 2、介绍歌剧《白毛女》: http://www./b67704/d17421013.htm 现代歌剧作品。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帜作曲。1945年5月首演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1946年出版。剧本的创作和演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47年、1949年作过较大的修改,修改本于1952年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该剧系根据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而写成。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各庄。一九三五年的农历除夕,佃农杨白劳因无法还债,在外面躲了几天回到家里来,准备和他唯一的女儿——喜儿一同过年。亲家王大婶也来帮助他们料理过年的事情,不料恶霸地主黄世仁打发他的狗腿子穆仁智来到了杨家,逼着杨白劳去见地主。当晚,在黄家,黄世仁强迫杨白劳用喜儿来抵债,尽管杨白劳苦苦哀求,黄世仁还是强迫他在闺女的卖身契上按了手印,然后被推出了黄家的大门。 杨白劳悲愤交加,晕倒在雪地里,被老友赵大叔发现将他送回家里。当时,喜儿、王大春(喜儿的未婚夫)以及王大婶都在兴高采烈地准备过年,赵大叔在给他们讲述红军的故事。只有杨白劳想着被迫卖女儿的心事,痛苦万分。终于在喜儿入睡了之后,服了卤水,冲出门外,高喊着:“我死也要死到你黄家的大门口去!”就这样含恨惨死。 第二天清早,王大春到杨家来拜年,发现了杨白劳死在雪地上,赵大叔看见了杨白劳手中的那张卖身契,才知道了杨白劳自杀的原因。正在这时狗腿子穆仁智带着打手们来硬把喜儿抢走。 喜儿在黄家受尽了种种虐待,并遭受了地主黄世仁的侮辱。喜儿决定上吊自杀,被好心的佣人张二婶救了下来,并鼓励她活下来为杨家报仇。穆仁智找王大春逼债被王大春和关大锁痛打了一顿,王大春在赵大叔的指引下投奔红军去了。 数月后,地主黄世仁要娶亲,黄世仁母子策划把不服管教、声言要报仇的喜儿转卖给妓院,幸亏有张二婶的帮助,使喜儿逃出了黄家。黄世仁和穆仁智连夜追赶喜儿,在一条河边发现了喜儿的一只鞋,他们断定喜儿是投河自尽了,于是喜儿才逃出了虎口。 三年过去了,全村的人都以为喜儿死了,可是喜儿并没有死,她逃进了深山老林,用野菜、树皮和庙里的供品充饥,生活的煎熬使得她的头发都变白了,她被村里的人传说成鬼,叫她“白毛仙姑”。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英勇抗战,深入敌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时当年投奔八路军的王大春也跟随队伍回到了家乡,领导穷苦的乡亲们进行减租减息的斗争。但是,地主黄世仁借“白毛仙姑”造谣惑众。为了揭穿黄世仁的阴谋,大春决定查明事实真相,于是,夜晚与大锁藏在奶奶庙内,适逢变成“白毛女”的喜儿又到奶奶庙来取供品,发现有人慌忙夺路逃走,大春和大锁紧追到山洞,才发现这个“白毛仙姑”原来是活着的喜儿。 当乡亲们看到了被地主迫害成“白毛女”的喜儿以后,群情激愤,纷纷控诉黄世仁的滔天罪行,这个罪大恶极的恶霸地主终于受到了人民政府的严厉的审判。全剧在欢呼解放的歌声中闭幕。 该剧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深刻揭示了旧中国阶级压迫的本质。歌剧一问世便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的欢迎。特别在解放战争和土改斗争中,成为鼓舞战士和鼓舞人民奋起斗争的有力武器。战士们看演出后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和喜儿报仇,有的战士还把这种强烈的愿望用刀刻在枪托上。有些被俘的蒋军士兵看了演出后立即掉转枪口加入人民队伍。当时许多人都是看了演出后便投身于革命的。直到中国解放,《白毛女》更是演遍全国,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了极为突出的作用。 《白毛女》是1943年延安开展的新秧歌运动中诞生的中国第一代歌剧。音乐采用河北、山西、陕西当地民歌地方戏等音乐素材,进行改编整理,塑造出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杨白劳唱的《千里冰雪一片白》是根据山西民歌《拣麦根》改编;刻画喜儿的音乐主题主要来自河北民歌《小白菜》和《青羊传》。 3、轻轻地哼唱第一部分,并发挥你的想象力喜儿会有什么样的表情。(第一部分的音乐)喜儿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是什么事让家境贫穷的喜儿感到了喜悦?盼又是什么样?为什么喜儿那么盼父亲快回来!(担心父亲的安危)用动作来表示一下。 4、学唱《北风吹》:认识反复记号。 二、唱《小白菜》: 1、读歌谱:5/4 和 4/4 拍 2、分句学唱歌谱: 3、自由填词: 4、总结旋律进行的几种方式(上行、下行、平行)在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形象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上行表现较为激昂的情绪,下行表现较为悲伤的情绪,而平行则表现比较舒缓的、优美抒情的情绪。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青羊传》、《向阳花》2、唱《李玉莲调》 课时 6
教学目标 1、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青羊传》、《向阳花》,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2、用中速、流畅的声音演唱《李玉莲调》、《夜歌》,感受苏北民歌的魅力,从网络资源共享同谱异词。
教学重难点 1、对比《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2、歌曲《李玉莲调》教学完成时,用地方方言唱一唱。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小白菜》、《北风吹》: 1、复习歌曲《小白菜》唱词:用整齐的、恬静的声音演唱歌曲,上行表现较为激昂的情绪,下行表现较为悲伤的情绪,而平行则表现比较舒缓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2、复习歌谱:要求人人会唱。 3、复习歌曲《北风吹》:注意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一字多音的准确。 二、欣赏乐曲《青羊传》: 1、第一遍听:注意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听唱p11的歌谱:注意对比《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3、指出《北风吹》是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这样类似的创作手法中外比比皆是,例如普契尼的《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三、学唱《李玉莲调》: 1、分句学唱歌谱:说明固定调、首调的唱法。分句唱、练。 2、读词:按节奏读一读。 3、一行行的自填词。 4、连起来唱一唱。 5、在网上找一找李玉莲的资料:江都民歌 http://www.8ge.org/qupu/show.php itemid=884 6、用地方方言唱一唱: 四、学唱《夜歌》: 1、导入:用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的手法,如柴可夫斯基用歌曲《夜歌》创作了《如歌的行板》 http://www.jzjsjxxy.cn/jyzy/glsc/gqyy/shijiemingqu/0605.mp3 2、学唱歌曲《夜歌》: a、学唱歌谱:先读后唱 b、自由练习: c、读词: d、自由填词: e、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比较合适? 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 五、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夜歌》2、听《如歌的行板》3、拓展《夜歌》的常识 课时 7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俄罗斯民歌《夜歌》、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了解外国音乐作品中运用当地优秀民歌进行创作的情况。 2、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对比《夜歌》、《如歌的行板》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2、能背唱歌曲的歌谱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李玉莲调》: 1、跟琴唱一唱:注意音准,用自然、朴实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欢乐情绪。 2、唱一唱歌谱:提示学生关注旋律的骨干音及进行特点。 二、学唱《夜歌》: 1、导入:讲故事,1869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偶然听到泥水匠唱着一支动人的俄罗斯民歌《孤寂的凡尼亚》,随即记下来,收编于《俄罗斯民歌50首》中。两年后,柴可夫斯基以这首民歌的动人旋律为主题,写成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听赏乐曲 http://www.jzjsjxxy.cn/jyzy/glsc/gqyy/shijiemingqu/0605.mp3 听后你的感觉怎样?情绪怎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的创作原曲《夜歌》。 2、学唱歌曲《夜歌》: a、学唱歌谱:先读后唱 b、自由练习: c、读词: d、自由填词: e、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比较合适?体会思乡与离愁之情,感受四四、四五、四三拍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摇曳、动荡感。 f、用这样的情绪唱一唱: 3、拓展:《夜歌》的常识,“夜歌”一词来自于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性的音乐体裁。译自德文Nachtlied,意为“在夜晚唱的歌”,夜歌一般是演奏曲,所以也叫“夜曲”(noccturne)。俄罗斯民歌中有一首“夜歌”非常著名。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写过一首叫“流浪者的夜歌”的诗,(《流浪者的夜歌》[德]歌德 (钱春绮先生翻译)
群峰一片
沉寂,
树梢微风
敛迹。
林中栖鸟
缄默,
稍待你也
安息。 <在这只有八行的短诗中,诗人抒发了一个流浪者在夜色朦胧时面对静寂的大千世界的感受,表现了永恒运动着的大自然中的瞬间静止。>)后由舒伯特谱曲。夜歌擅长于抒情,富有歌曲性,常带有忧郁的色彩。 4、再唱一唱,在深入了解了夜歌的常识后,要更好地表现歌曲。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苏格兰的蓝铃花》2、听《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3、越剧的常识 课时 8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铃花》,听赏管弦乐作品《在钟表店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选段《楼台会》,找出经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中国歌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 2、能在聆听、演唱作品以及识读乐谱的过程中,发现曲调中的民间音乐素材,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辨别,找出旋律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好《苏格兰的蓝铃花》。 2、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夜歌》: 1、复习唱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忧郁与伤感的情绪。 2、复习唱谱: 二、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 1、导入: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2、欣赏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 3、作品创作背景简析: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4、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欣赏《楼台会》: 1、导入:《楼台会》是整个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最高潮的一场戏。梁山伯满怀欣喜,千里迢迢迫不及待地来到祝家,没想到一颗火热的心被浇了一盆冷水,霎时从天堂掉进了地狱,那种悲、那种痛,无以言表。 2、听赏越剧《楼台会》:感受和体会旋律的起伏变化在表达情绪上的作用,体会戏曲与歌曲演唱的不同。 3、简介中国传统戏曲剧种——越剧,主要浒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越剧擅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初由男演员演出,后改为由女演员演出。 四、学唱《苏格兰的蓝铃花》: 1、自读词:了解歌词的内容和含义。 2、范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及演唱形式。 3、分句学唱歌曲: 4、连唱: 5、伴着伴奏带唱一唱:表达对朋友情谊的留念与期待。 五、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青羊传》、《向阳花》2、唱《李玉莲调》 课时 6
教学目标 1、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青羊传》、《向阳花》,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2、用中速、流畅的声音演唱《李玉莲调》、《夜歌》,感受苏北民歌的魅力,从网络资源共享同谱异词。
教学重难点 1、对比《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2、歌曲《李玉莲调》教学完成时,用地方方言唱一唱。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小白菜》、《北风吹》: 1、复习歌曲《小白菜》唱词:用整齐的、恬静的声音演唱歌曲,上行表现较为激昂的情绪,下行表现较为悲伤的情绪,而平行则表现比较舒缓的、优美抒情的情绪。 2、复习歌谱:要求人人会唱。 3、复习歌曲《北风吹》:注意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一字多音的准确。 二、欣赏乐曲《青羊传》: 1、第一遍听:注意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听唱p11的歌谱:注意对比《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的旋律,找出相似的音调。 3、指出《北风吹》是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作品,这样类似的创作手法中外比比皆是,例如普契尼的《图兰朵》中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三、学唱《李玉莲调》: 1、分句学唱歌谱:说明固定调、首调的唱法。分句唱、练。 2、读词:按节奏读一读。 3、一行行的自填词。 4、连起来唱一唱。 5、在网上找一找李玉莲的资料:江都民歌 http://www.8ge.org/qupu/show.php itemid=884 6、用地方方言唱一唱: 四、欣赏《向阳花》: 1、导入:由歌曲《李玉莲调》说到1962年王玉西创作的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向人们展示了社会主义农村的崭新风貌。 2、听赏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你都听到了什么词?什么感觉? 3、听赏乐曲《向阳花》,改编者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变奏,其曲调优美、欢畅,情绪轻松、活泼。 4、再听:与《李玉莲调》对比,感受主题与变奏之间的紧密联系。 五、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幽静的山谷》2、听《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3、拓展:约德尔山歌 课时 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演唱《幽静的山谷》,唱准弱起拍,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2、难点:唱好弱起乐句。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第三单元:滔滔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滔滔河水孕育了人才辈出的乐都。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在罗马尼亚的利纳附近注入黑海。它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km。它不仅连接着中欧和南欧,还是欧洲的文明纽带,多瑙河流域也是现代欧洲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滔滔河水孕育了人才辈出的乐都维也纳。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古典音乐和古典音乐大师。 奥地利:音乐神童——莫扎特,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意大利: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8,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文化与科学巨匠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 德国: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 二、欣赏《瑞士山河》、《孤独的牧羊人》: 1、欣赏《瑞士山河》:听一听什么感觉? 2、介绍约德尔唱法:这是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歌曲的特殊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在演唱开始时的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而且用这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一会儿真声,一会儿假声,形成奇特的效果。 3 、再听一遍:你听到了歌声中的“咿、噢、来”等各种衬腔吗?这种源于山里牧羊人呼喊的声音有什么特征? 4、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这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作品,听一听,歌曲的演唱与《瑞士山歌》有哪些相似之处? 5、复听:请在“来咿噢都”处轻轻地和着拍子拍手。 6、模仿一下大跳的唱法。 三、学唱《幽静的山谷》: 1、自由读歌词: 2、按节奏读词,由老师带领着,体会弱起小节,正确的换气、分句。 3、分句学唱歌曲:注意一音两字、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可以适当示范。 4、完整地唱歌曲:提醒学生正确换气、分句。分析歌曲:第一乐句以级进为主,第二乐句两次四度大跳使旋律突然明朗。第三乐句6小节,前半句运用附点节奏,啬了音乐的动感,后半句再现了第一、二乐句的音乐元素,在回味中结束歌曲。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提琴》2、听《爱尔兰风笛》 课时 10
教学目标 1、1、通过学习演唱《爱尔兰风笛》,唱准弱起拍,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欣赏《爱尔兰风笛》等作品,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钢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用听辨主要的音色,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教学重难点 1、1、重点: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2、难点:唱好弱起乐句,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幽静的山谷》: 1、复习唱歌:注意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和强弱规律。 2、p21填空: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二、欣赏《爱尔兰风笛》 1、导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大家知道爱尔兰吗?在欧洲大西洋边缘,英国大不列颠岛的西边,有一个美丽岛国爱尔兰(北爱尔兰属于英国)。爱尔兰音乐以吟唱、竖琴、风笛最有特色。1、吟唱:优雅而且充满灵气,特别是凯尔特女声那纯净的天籁之音,给人极美的艺术享受。2、竖琴:诞生在爱尔兰,是一种形状像弓拨弦乐器,爱尔兰国徽的图案就是竖琴,街上许多建筑物门首上都有竖琴浮雕。 2、欣赏乐曲:说说风笛声音有什么特点?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3、介绍爱尔兰风笛:p22 4、再听乐曲《我心依旧》:感受爱尔兰音乐的特色。那一段是爱尔兰风笛,影片中的配乐十分优秀,尤其是苏格兰风笛的运用的确魅力无穷。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中也运用了凄婉的风笛声,风笛实际出自古罗马,被许多民族吹奏过,当时英格兰就正流行风笛,只是后来因为苏格兰风笛太过有名,风笛才被看成苏格兰的民族乐器。从那时起,风笛也被大量使用在爱尔兰民乐之中。 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虽然都是善于叙述情感的乐器,但如果你仔细倾听,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苏格兰风笛的音色是发散的细碎的,爱尔兰风笛则是集中的圆润的;苏格兰风笛是质朴的,爱尔兰风笛则是精致的;苏格兰风笛有点像中国的唢呐,爱尔兰风笛则接近中国的笛子。苏格兰风笛跟爱尔兰风笛在演奏跟音色上有区别,苏格兰风笛是用嘴吹气的,而爱尔兰风笛靠气囊演奏。苏格兰风笛的声音感觉很像电子音乐。 三、学唱《我和小提琴》: 1、自由读词: 2、理解八三拍的拍号定义及强弱规律。简介挪威,通往北方的路。 3、分句学唱歌曲:用对比教学法第三、四乐句,感受运用附点带来的情绪变化。分析歌曲结构a+a1+b+b1。 4、完整地唱好歌曲:附点为歌曲增加了活跃、俏皮的情绪。 5、用电子琴的自动和弦为歌曲伴奏,看到绿点弹la,看到红点弹re。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苏格兰的蓝铃花》唱2、唱《梁祝》 课时 9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对比和演唱苏格兰民歌《苏格兰的蓝铃花》,听赏管弦乐作品《在钟表店里》,找出经音乐作品在音调上与民歌的异同,了解管弦乐作品等与民歌、戏曲等之间密切的联系。 2、通过学唱歌曲《梁祝》,深入感受我国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唱好歌曲《苏格兰的蓝铃花》和《梁祝》。 2、注意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和临时升降音、前倚音、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学唱《苏格兰的蓝铃花》: 1、自读词:了解歌词的内容和含义。 2、范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及演唱形式。 3、分句学唱歌曲: 4、连唱: 5、听录音,分析演唱的形式、速度、力度等。 6、伴着伴奏带唱一唱:表达对朋友情谊的留念与期待。 二、学唱《梁祝》: 1、欣赏不同风格的《梁祝》演唱版本: 2、学唱以《梁祝》主题音乐为创作之源的《化蝶》: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3、个别乐句分开练习:注意演唱时的情绪的投入。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听《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2、拓展:约德尔山歌 课时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品,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2、音乐知识的拓展,了解约德乐山歌的独特唱法,再联系到原生态唱法,接受并体会各种不同的文化和风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2、难点:唱好弱起乐句。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第三单元:滔滔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滔滔河水孕育了人才辈出的乐都。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在罗马尼亚的利纳附近注入黑海。它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km。它不仅连接着中欧和南欧,还是欧洲的文明纽带,多瑙河流域也是现代欧洲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滔滔河水孕育了人才辈出的乐都维也纳。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古典音乐和古典音乐大师。 奥地利:音乐神童——莫扎特,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意大利: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文化与科学巨匠对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 德国: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如贝多芬、巴赫、门德尔松、瓦格纳等。柏林爱乐乐团更是享誉世界。教堂、宫殿和古堡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 二、欣赏《瑞士山河》、《孤独的牧羊人》: 1、欣赏《瑞士山河》:听一听什么感觉? 2、介绍约德尔唱法:这是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歌曲的特殊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在演唱开始时的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而且用这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一会儿真声,一会儿假声,形成奇特的效果。 3 、再听一遍:你听到了歌声中的“咿、噢、来”等各种衬腔吗?这种源于山里牧羊人呼喊的声音有什么特征? 4、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这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作品,听一听,歌曲的演唱与《瑞士山歌》有哪些相似之处? 5、复听:请在“来咿噢都”处轻轻地和着拍子拍手。 6、模仿一下大跳的唱法。 三、拓展:原生态唱法 1、介绍原生态唱法: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我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据专家介绍,“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
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歌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歌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唱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 2、欣赏原生态音乐作品:阿宝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提 示
1.教学内容:江苏省编音乐教材第十二册第三课歌曲《土拨鼠》。 2. 教学目标:启发学生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魅力。 3. 教学准备:录像、钢琴、音乐书等
流 程
DVD分割菜单 主讲教师荧屏(含画面内容、语言) 现场师生活动
一 导 入 1、主讲教师视频: 同学们,音乐是最神奇的语言。当游子飘零他乡,对故乡、亲人充满思念之情在音乐中是怎么表现的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两首音乐的片断,我们一起来欣赏。 现场教师:师生问好,直接点击开始教学。 现场教师:带领学生欣赏。
二 创 设 音 乐 情 景 2、课件:PPT—与音乐风格吻合的风景画面,《思乡曲》部分音乐 3、画外音:课件:PPT—曲名、作者、乐器 这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 乐曲采用内蒙古民歌作为创作素材,通过小提琴不同音区的变化演奏,用宁静、延绵的音乐声,使得思乡的情绪、游子的乡愁不断提升和发展,逐渐到达高峰。4、画外音:PPT—与音乐风格吻合的风景画面,《念故乡》部分音乐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交响乐作品。 (课件:PPT—曲名、作者、乐器) 刚才听到的是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片段,《自新大陆交响曲》是由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创作的。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我们刚才听到的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一种孤独和痛苦,又像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5、画外音:(课件:PPT—《念故乡》主题歌词、音乐) 刚才听的这个主题原是一首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对照歌词轻声哼唱。 点课件音乐 6、画外音:(课件:PPT—图片、《土拨鼠》、音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同样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土拨鼠》(出示课题),播放录音。 现场教师:按暂停后组织学生体会音乐的情绪(孤独与凄凉) 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现场教师:带领学生欣赏。
三 歌 曲 学 唱 7、画外音:(课件:《土拨鼠》歌词)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曲的歌词! 这首歌曲的歌词虽然简单,但她是由德国著名文学大师歌德创作的,由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作曲的。(点课件:PPT—土拨鼠图片和介绍)土拨鼠,也称为旱獭。
它是以前欧洲人养的一种宠物,人们喜欢随身带它到处流浪。 8、画中画:(课件:曲谱、全曲伴奏) 下面老师为大家演唱演唱这首歌曲。9、画外音:(课件:曲谱) 我们来看一看歌谱,歌谱中一、二两个乐句有什么地方不同?三、四两个乐句有什么地方不同? (课件:曲谱,对不同部分进行显示) 乐曲分四句,其中一、二两个乐句相似,三、四两个乐句相似,但乐句的结尾部分都不相同。请同学们注意。 下面跟老师唱,我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10、画外音: 下面我们做个接唱游戏,我唱每个乐句的前半部分,同学们接着唱乐句的后半部分。 11、画外音:(课件:曲谱,对不同部分进行显示,音乐) 下面我们一起轻声地跟着范唱演唱这首歌曲。 注意乐句之间的变化差异。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歌词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学唱歌谱,并讨论歌谱乐句相同点和不同点。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学唱歌词。
四 完 整 演 唱 12、画中画:(课件:PPT—歌词字幕) 我们把整首歌曲连唱一遍,耳朵听好伴奏音乐,眼睛看好老师指挥手势。注意这首歌曲是6/8,弱起小节。要注意每个乐句开头不能唱得强。还要把6/8拍的流畅、舒展的感觉唱出来。 (放伴奏)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演唱。
五 歌 曲 处 理 13、画外音:(课件:力度记号) 老师这里有两个力度记号。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是的,mp是中弱,mf是中强。 (课件:曲谱、力度记号) 同学们思考一下,歌曲中四个乐句,哪些乐句用mp演唱?哪些乐句用mf演唱? (学生讨论) 14、画中画:(课件:PPT—曲谱进行力度标注) 好的,歌曲中一、二两个乐句用mp演唱,三四乐句用mf演唱。我们一起来演唱,注意教师的指挥 现场教师:暂停后组织学生讨论。确定一种表演形式。
六 拓 展 15.画外音:(课件:PPT—介绍贝多芬) 《土拨鼠》这首歌由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作曲。贝多芬,1770—1827,德国人。他生于一个平民的家庭,但在很小就显露出音乐上的才能,8岁就开始登台演出,负担家庭重担。他思想进步,信仰自由平等。但他一生坎坷,26岁开始耳聋,直至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流,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创作的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全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音乐财富。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著名的欢乐颂。 课件:PPT—《欢乐颂》是《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合唱 现场教师:听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七 小 结 16、主讲教师视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土拨鼠》,让我们认识了贝多芬,使我们领略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人性的美好。课后希望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贝多芬。 现场教师:师生再见,跟着片尾音乐,离开教室!
教学内容 1、唱《幽静的山谷》2、拓展:苏格兰风笛 课时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演唱《幽静的山谷》,唱准弱起拍,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音乐知识的拓展,了解苏格兰,接受并体会各种不同的文化和风格。
教学重难点 1、唱好《幽静的山谷》,唱准弱起拍,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难点是歌曲的弱起拍的理解。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学唱《幽静的山谷》: 1、自由读歌词: 2、按节奏读词,由老师带领着,体会弱起小节,正确的换气、分句。 3、分句学唱歌曲:注意一音两字、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可以适当示范。 4、分析歌曲:提醒学生正确换气、分句。分析歌曲:第一乐句以级进为主,第二乐句两次四度大跳使旋律突然明朗。第三乐句6小节,前半句运用附点节奏,增加了音乐的动感,后半句再现了第一、二乐句的音乐元素,在回味中结束歌曲。 5、介绍弱起小节:乐曲由弱拍或次强拍、以及强拍的弱部分开始,叫弱起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这时,该曲的最后一小节往往也是不完全小节,它和弱起小节合成一个完全的小节。 在歌曲中,运用弱起小节的非常多。如:《国际歌》、《回延安》、《游击队歌》、《歌唱祖国》、《长江之歌》、《我爱你,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 讲解重音的位置,并用歌曲练习。 6、完整地唱好歌曲: 二、音乐知识:苏格兰风笛 1、导入:和同学们聊一聊感举的韩剧《宫》,欣赏其中的一段音乐(《苏格兰风笛》)。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情绪、速度、形式、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2、介绍苏格兰风笛的知识: 苏格兰风笛音乐原是属于战争音乐。风笛手吹奏的音乐,用于行军、用以召集高地人、用以战争和用以哀悼亡灵。风笛音乐也属于和平的音乐,用来跳斯特拉斯佩舞、用来与小提琴、手风琴和谐地演奏舞曲、用来庆祝、也用来求爱。它也曾一度替代了苏格兰人宠爱有佳的竖琴。最初的苏格兰风笛是由一个气囊式的风箱,旋律笛管,吹风管,音高固定的低音笛管构成,这种基础形式一直延续到公元1500年,直到第二支低音笛管配置到琴体上。大约在200年后,第三支低音笛管,也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外形最大的低音笛管,才出现在风笛的琴体上。 三、复习歌曲《幽静的山谷》: 1、复习唱歌:注意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和强弱规律。 2、p21填空: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我和小提琴》2、听《爱尔兰风笛》 课时 12
教学目标 1、1、通过学习演唱《爱尔兰风笛》,唱准弱起拍,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通过欣赏《爱尔兰风笛》等作品,感受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木管乐和钢管乐、打击乐家族中主要乐器的音色及表现特点,并能用听辨主要的音色,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欧洲各地的人文风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观。
教学重难点 1、1、重点: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受歌曲的感情。 2、难点:唱好弱起乐句,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幽静的山谷》: 1、复习唱歌:注意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和强弱规律。 2、p21填空: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二、欣赏《爱尔兰风笛》 1、导入: 大家知道爱尔兰吗?在欧洲大西洋边缘,英国大不列颠岛的西边,有一个美丽岛国爱尔兰(北爱尔兰属于英国)。爱尔兰音乐以吟唱、竖琴、风笛最有特色。1、吟唱:优雅而且充满灵气,特别是凯尔特女声那纯净的天籁之音,给人极美的艺术享受。2、竖琴:诞生在爱尔兰,是一种形状像弓拨弦乐器,爱尔兰国徽的图案就是竖琴,街上许多建筑物门首上都有竖琴浮雕。 2、欣赏乐曲:说说风笛声音有什么特点?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3、介绍爱尔兰风笛:p22 4、再听乐曲《我心依旧》:感受爱尔兰音乐的特色。那一段是爱尔兰风笛,影片中的配乐十分优秀,尤其是苏格兰风笛的运用的确魅力无穷。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中也运用了凄婉的风笛声,风笛实际出自古罗马,被许多民族吹奏过,当时英格兰就正流行风笛,只是后来因为苏格兰风笛太过有名,风笛才被看成苏格兰的民族乐器。从那时起,风笛也被大量使用在爱尔兰民乐之中。 5、对比听《我心依旧》和《苏格兰风笛》的片断,区别它们的联系和不同。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虽然都是善于叙述情感的乐器,但如果你仔细倾听,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苏格兰风笛的音色是发散的细碎的,爱尔兰风笛则是集中的圆润的;苏格兰风笛是质朴的,爱尔兰风笛则是精致的;苏格兰风笛有点像中国的唢呐,爱尔兰风笛则接近中国的笛子。苏格兰风笛跟爱尔兰风笛在演奏跟音色上有区别,苏格兰风笛是用嘴吹气的,而爱尔兰风笛靠气囊演奏。苏格兰风笛的声音感觉很像电子音乐。 三、学唱《我和小提琴》: 1、自由读词: 2、理解八三拍的拍号定义及强弱规律。简介挪威,通往北方的路。 3、分句学唱歌曲:用对比教学法第三、四乐句,感受运用附点带来的情绪变化。分析歌曲结构a+a1+b+b1。 4、完整地唱好歌曲:附点为歌曲增加了活跃、俏皮的情绪。 5、用电子琴的自动和弦为歌曲伴奏,看到绿点弹la,看到红点弹re。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土拨鼠》2、拓展:贝多芬及作品简介 课时 13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启发学生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通过学唱这首歌曲,掌握弱起乐句的韵律,巩固急吸缓呼的技巧。 3、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与表现八六拍歌曲的韵律,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感情。 2、难点:唱好弱起乐句。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 1、背景音乐:在欣赏《土拨鼠》旋律中出示流浪艺人与土拨鼠图片。 师:这是什么动物?它的主人是什么样的身份?答案在歌曲里。(听赏歌曲《土拨鼠》) 2、教师或学生范唱: 3、师:土拨鼠又名旱獭,属于鼠科,身体粗壮,生活在草原旷野地带,以植物为食,在这首歌里土拨鼠是流浪者的伙伴,陪着它的主人到处漂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土拨鼠》。 4、出示课题,朗诵歌词: 师:这首歌的歌词的德国诗人歌德的作品,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何处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 二、感受旋律,学习歌谱: 1、复听歌曲,律动参与。 师: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请同学们一个能表现其强弱规律的声势。一面熟悉歌曲,一面跟着音乐拍一拍。 2、学习歌曲: (1)歌谱可以分为几个句?有没有相似的乐句? (2)视唱第一、二乐句歌谱。 (3)师生接龙完整地演唱,学生唱第一、二句,老师唱第三、四句。 (4)学生读词: (5)学生自行填词: (6)第三、四句最高音落在哪个音上?歌曲的情绪是否有变化?第一、二句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第三、四乐句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7)老师祟力度记号:p mp mf f 分组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歌曲。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再唱一唱。 三、相关文化的拓展:贝多芬及作品简介。 1、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http://zhidao./topic ct=29&tn=iktopic&word=%B1%B4%B6%E0%B7%D2+%C9%FA%C6%BD 2、贝多芬重要作品的欣赏: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62720/ 请学生回忆自己听过或唱过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在其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片段欣赏。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复习本单元的歌曲三首2、拓展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课时 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演唱本单元三首,唱准弱起抓捕 ,掌握八三拍 、八六拍的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2、拓展音乐方面的知识和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的主要旋律的回放。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好本单元的三首歌曲,能有表情、有感情地处理好歌曲。 2、难点:对作者主要作品的主要旋律的记忆。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1)复习唱歌曲《幽静的山谷》:正确处理换气、分句。 (2)复听《瑞士山歌》、《孤独的牧羊人》:能跟着唱的同学跟首唱一唱。 (3)复习拓展:约德乐山歌的知识。 二、复习本单元的第二课时: (1)复习唱歌曲《我和小提琴》:感受运用附点节奏带来的情绪变化并用声音来表现。 (2)复听《爱尔兰风笛》:与苏格兰风笛的对比。 三、复习本单元的第三课时: (1)复习《土拨鼠》:按照上次处理的强弱规律唱好歌曲。 (2)欣赏巴赫的《戏谐曲》:简介巴赫 http://baike./view/4602.htm 听赏他的《马太受难曲》视频 http://you./b/10948389-1316927321.html (3)简介亨德尔: http://baike./view/20087.htm 欣赏他的作品《水上音乐》简介乐曲(教参p30) (4)简介门德尔松: http:///b/8685380.html 欣赏他的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简介乐曲(教参p34) 简介小提琴协奏曲这种音乐体裁: http://baike./view/775787.htm 复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版本) 四、小结本单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了欧洲的民间音乐文化,开阔视野,音乐带我们走进欧洲大陆,感受自然风光和民间音乐的纯净之美,各种乐曲的欣赏让我们享受了不同时期作曲家们的不同风格,同时让我们了解了西洋管弦乐队的表现特点。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1、听《美丽的赛林托》2、唱《土拨鼠》的歌谱 课时 15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主要让学生体验乐曲的情绪,众中感受墨西哥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学唱《土拨鼠》的歌谱,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好《土拨鼠》的歌谱。 2、难点:感受切分节奏贯穿《美丽的赛林托》欣赏之中。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土拨鼠》: 1、复习唱歌曲:要求按照上节课讨论的强弱方式来表现歌曲。 2、看乐谱,结合听觉印象,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学唱《土拨鼠》的歌谱:(1)分句读歌谱: (2)分句唱歌谱: (3)完整听、唱: (4)自由练习: (5)个别学生抽查唱: (6)分析歌谱:第一、二乐句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第三、四乐句旋律呈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演唱时应注意情绪的调节。 (7)再完整地唱一唱:布置下一节课抽查唱的任务。 二、欣赏《美丽的赛林托》: 1、介绍墨西哥: http://baike./view/10169.htm 2、墨西哥的音乐: http://www./music/ 墨西哥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墨西哥:山水明珠、边走边舞、斗牛狂欢…… http://zhidao./question/46617230.html 这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所以他的歌曲也具有活泼、俏皮、幽默之感。今天我们来欣赏墨西哥民间音乐《美丽的赛林托》,请注意他的情绪和给你什么样特别的感觉。 3、欣赏乐曲版《美丽的赛林托》: 介绍这首乐曲,八六拍,整首乐曲具有摇曳之动感,切分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活泼、俏皮、幽默之感。乐曲多为级进式,但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连接均为大跳音程,热烈而奔放。借助歌词进一步了解器乐作品在塑造形象时常用的手法。 4、欣赏歌曲版《美丽的赛林托》 http://rainbow258.i./audio/show/181661/ 体会八六拍的摇曳的动感以及切分节奏的活泼。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拉库卡拉查》2、欣赏《安第斯排箫》 课时 16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主要让学生体验乐曲的情绪,众中感受墨西哥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2、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描绘听了由排箫演奏的这首乐曲后所想像的情景。 2、难点:会唱《拉库卡拉查》的歌谱。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欣赏《安第斯排箫》: 1、介绍安第斯排箫:p53 排箫,也称排笛,又一个迷人的古老乐器,跟风笛一样,很多国家都有,但名称、用法、音色等等有所不同,这是一种古老的,以芦杆制成的乐器,曾是南美印地安人早期的通讯工具。这种取自大自然的乐器,充满了大自然奔放、和谐的意境,又具有一种太空般虚幻、飘渺的音色。简介印第安音乐的特点http://baike./view/1185324.htm 2、欣赏乐曲: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描绘听了由排箫演奏的这首乐曲后所想像的情景,自由发表意见,填空p30。 3、介绍相关的印第安代表音乐作品: http:///Forum/ReadPost.asp PostID=1105606#2 二、唱《拉库卡拉查》: 1、学唱歌谱:分句读、分句唱、整体唱、自由练唱、连起来唱。 2、介绍歌曲:拉库卡拉查在当地语言中是“蟑螂”的意思,在这里借用来作为墨西哥一种民间舞蹈的名称。找到典型节奏“xx xx xx ︱x x - ︱”,节奏的加入使歌曲情绪活跃、欢快,具有舞蹈之动感,在歌曲中找一找。 3、唱词:读词、自行填词。注意半音的关系唱准确,知道反复记号的运用。 4、处理歌曲:以墨西哥人的热情、奔放的性格来歌唱。 三、创作练习: 1、分析歌曲:了解模进的创作手法,完成课本中要求的旋律创作练习。 2、填空p31,自由完成,交流。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1、听《钢鼓音乐》2、唱《故乡的月亮》 课时 17
教学目标 1、教学《故乡的月亮》时,由听唱歌曲入手,体验不同节奏型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用“点、线”之感表现由连续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并点画出旋律的走向。 2、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钢鼓音乐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1、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描绘听了由铜鼓演奏的这首乐曲后所想像的情景。 2、歌曲教学过程中难点分析好歌谱,唱好歌谱。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1、复习唱歌谱:注意用手指着唱,检查学生唱。 2、复习唱词:注意歌曲情绪活跃、欢快,具有舞蹈之动感。 3、用轮唱的形式唱一唱: 二、欣赏乐曲《钢鼓音乐》: 1、初听作品,猜猜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介绍钢鼓音乐的历史及其音色:p54 击奏体鸣乐器。流行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等国家的打击乐队。 钢鼓是一种用汽油桶加工而成的具有不同音高的低、中、高新型敲击乐器,用橡皮包头的木锤击奏,高音的边框较矮,称为钢盘,中、低音的边框较高,称为钢鼓。钢盘音色明亮,中音钢鼓音色柔和,低音钢鼓音色低沉。钢鼓极少单独使用,常以乐队形式演出,用钢鼓乐队可以巧妙地模仿管风琴、木管、钢管及弦乐器的音响效果。 3、简单介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http://baike./view/359922.htm 复习回忆一年级的歌曲《哈里喽》,唱一唱。 二、我的创造: 1、每个人寻找一个身边的音源: 2、做一做音乐小游戏: http://www./flash0/114.swf 向大家介绍洪啸音乐工作网站 三、学唱《故乡的月亮》: 1、导入:《静夜思》联系到歌曲《故乡的月亮》。 2、听赏《故乡的月亮》:情绪,速度,主要意思是什么?音乐无国籍,古今中外,就算是巴西的月亮,一样寄托着人们的思念,淡淡的思乡情。 3、学唱歌曲: (1)读词:注意十六分音符,提出横线越多速度越快。 (2)分析歌谱:ABCCAB的结构。 (3)学唱AB两句:看p33我的创造(1),旋律线的走向,唱一唱歌谱,持续出现的附点节奏,结合旋律的起伏,好似不断涌动的思乡之潮。 (4)接龙唱:与老师合作接龙唱,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理解歌曲中反复表达的思乡之情,体会慢速带来的淡淡的忧愁。 (5)学唱C句:第二部分采用了连续的八分音符构成平稳的节奏,与前后两部分形成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表现了对家乡毛病的情感。 (6)完整唱歌曲:注意前后两部分的情绪对比,采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好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学唱《故乡的月亮》二声部2、我的创造(1) 课时 18
教学目标 1、教学《故乡的月亮》二声部时,由听唱歌曲入手,多指读、唱好歌谱,体验不同节奏型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用“点、线”之感表现由连续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并点画出旋律的走向。 2、根据课本上出示在《故乡的月亮》中多次出现的旋律,请学生改变节奏和拍子奏一奏,唱一唱,体会节奏对音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唱好《故乡的月亮》的二声部。 2、二声部的合唱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儿难度的,我们必须多练习几次,方式方法要多样化,避免学生感到厌倦。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故乡的月亮》: 1、唱一唱歌词:注意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 2、唱一唱歌谱:第一部分看旋律线来唱,让学生多用手指着唱,注意休止符、附点音符、弱起小节。 二、我的创造(一): 1、读旋律线,唱一唱: 2、改变节奏,写下来,唱一唱: 3、创作比第一声部低六度的旋律走向,写下来,唱一唱: 三、学唱《故乡的月亮》的二声部: 1、比第一声部低六度的歌谱学唱:p32 2、填上词唱一唱: 3、画一画旋律线,与第一声部的旋律线放在一起对比: 4、老师弹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多练习几次,找一找感觉,听一听磁带范唱: 5、自由练习唱: 6、集体练习唱,一二组为第一声部,三四组为第二声部。 7、同桌位练习:单数排为第一声部,双数排为第二声部。 8、集体练习:同桌位的影响,再分散开,组与组之间的练习,效果可以出来了。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第一天去上学》2、听、动:感受拉丁舞 课时 19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2、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乐器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1、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感受拉丁舞表演的情景和热烈气氛。 2、歌曲教学过程中难点分析好歌谱,唱好歌谱。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故乡的月亮》: 1、复习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紧密排列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注意旋律的走向。 2、谈话: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理解歌曲中反复表达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古今中外、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明月寄相思。 3、再唱一唱: 二、感受拉丁舞: 1、简介拉丁美洲音乐:p54 2、听赏拉丁舞音乐:给你什么的感觉? 3、简介拉丁舞:p53,拉丁舞分为拉丁国际舞和拉丁舞。感受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4、拉丁舞蹈视频: http://v./show/04HPE2M-7NoLPQxP.html 《西班牙斗牛士》 http://www./u79/v_MjE5MjExMzI.html 《少儿拉丁舞表演》 5、再次听赏拉丁舞音乐: 三、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介绍阿根廷: http://news./ziliao/2003-07/03/content_952681.htm 2、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自由读第一段词: (2)分句学唱第一段词:对弱起的教学是给一个体态语言。 (3)完整唱第一段词: 注意弱起和切分节奏的运用,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变化音的音准。 (4)自由读第二段词: (5)分大乐句唱:两句连唱,完整唱,注意十六分音符、后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 (6)自由练习第二段:注意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抒发了“我”喜欢上学、喜欢都是的炽热情感。 (7)完整练唱第二段: (8)两段连唱:以述说的口吻塑造一个调皮、可爱的儿童形象。 (9)教师范唱:注意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的形象。 (10)用这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欣赏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 听赏 http://shenyangbbs.koolearn.com/t_3854353_0.html 歌词 http://tieba./f kz=94223688感受阿根廷的团结、勇敢、奋进…… 4、巩固唱:唱出阿根廷儿童第一天去上学时调皮、可爱的形象。 四、整理下课: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1、复习唱《第一天去上学》2、拓展介绍伦巴、恰恰3、动:学跳恰恰 课时 20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拓展介绍伦巴、恰恰,动一动,学唱恰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唱好《第一天去上学》,用声音来表现“我”愉悦心情。 2、难点: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动一动,注意课堂气氛与纪律。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第一天去上学》: 1、唱一唱歌词:注意临时变化音的音准,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准确。 2、用有弹性的声音、快乐地用中速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中“我”的愉悦心情。 3、分析歌曲:感受歌曲阿根廷音乐的不对称式,发散到阿根廷音乐、文化。 二、我的创造(4): 1、视唱歌谱:分析歌曲中旋律的走向特点。 2、运用相似手法完成旋律创作。可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3、个生把创作作品写在黑板上,视唱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并提修改。 三、感受拉丁舞音乐: 1、伦巴:风格和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稳中摆、柔中韧、快合慢”。http://baike./view/73126.htm 2、恰恰:风格和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慢,慢,快快,慢”。 3、动一动:跳恰恰,注意课堂气氛和纪律。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歌曲《金色的童年是首歌》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学习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有弹性的,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部分同学的照片,一起分享幸福时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懂得去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大跳处的音准。
2、处理好歌曲的气口。
3、学习用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教学重点:
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幸福,并使得这种情感得到升华,由关注自己,继而去关注他人,去获取广义上的幸福感。
教学准备:
歌谱、部分学生的精彩照片、失学儿童的图片及背景音乐、诗歌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入室
教师微笑着与学生做眼神交流。
二、谈话导入
背景音乐轻柔的,温馨的。(表情陶醉一些、夸张一些)
师:老师觉得和你们一起欣赏这么优美的音乐,是一种幸福。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当你感到幸福时,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呢?(学生回答)
师:童年是最幸福了,不信,你们瞧!。(出示部分学生的精彩照片展板)。他们的笑容多灿烂啊!每张照片都是一个幸福的故事,你们想知道谁的故事呢?(请照片的主人公讲讲照片中的故事)。
师:谢谢这几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幸福。假如老师是一位诗人,我肯定会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童年,用后半段歌词------木马上唱欢歌(适当加些肢体语言)…….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情感),美吗?请学生跟着老师朗读(把切分音---按节奏朗读解决后半段歌词)
同学们假如你们是一位画家,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描绘你们的童年呢?为什么?(生各抒己见)。老师觉得童年是金色的,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师:听完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说说听到哪些歌词?
2、再听歌曲,轻声的默唱,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3、让我们跟着音乐,用“lu”和“la”分别哼唱旋律
第一遍:用“lu”字哼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第二遍:用“la”字哼唱,注意旋律中的音乐记号
4、唱谱,解决断音记号、休止符、切分节奏。注意音程的大跳处
5、读词、有节奏的朗读(一遍解决)
6、唱词
(1)轻声地跟琴学唱歌词,找出难唱的地方
(2)解决难唱的地方
(3)完整的演唱(唱准第三第四乐句,注意一字一音;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切分节奏、附点节奏)
(4)歌曲处理
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想让大家用怎样的情绪唱这首歌曲?如何更好的把握这首歌曲的节奏?
学生讨论歌曲处理:找出歌曲中重复的部分及有断音记号的乐句,进行个性化的演唱。
(5)、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观看图片,体会情感
师: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这首歌曲唱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但是有些儿童并不幸福,请同学看一组图片,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又想说什么呢?(播放失学儿童组图,与忧伤的背景音乐)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总结: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幸福,让我们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去感受这份纯真的情谊吧。现在,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再来演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吧。
师:同学们,让我们邀请听课的老师一起拍下今天的这一幸福瞬间,好吗?(拍照留影,在大屏幕上展示新照片)结束本课。(或者同学们邀请我们听课老师一起做游戏-----如果你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自己决定吧。
五:拓展(机动)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画家的怎样赞美童年的……..文学家的怎样赞美童年的……..艺术家是怎样赞美童年的……
教学内容 1、唱《第一天去上学》2、听、动:感受拉丁舞 课时 19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 2、在听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感受拉丁美洲特有的乐器的音色及表现手段,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
教学重难点 1、听赏的重点聆听乐器音色,感受拉丁舞表演的情景和热烈气氛。 2、歌曲教学过程中难点分析好歌谱,唱好歌谱。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故乡的月亮》: 1、复习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紧密排列的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注意旋律的走向。 2、谈话: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历,理解歌曲中反复表达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用柔美、抒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古今中外、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明月寄相思。 3、再唱一唱: 二、感受拉丁舞: 1、简介拉丁美洲音乐:p54 2、听赏拉丁舞音乐:给你什么的感觉? 3、简介拉丁舞:p53,拉丁舞分为拉丁国际舞和拉丁舞。感受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泼,伦巴的婀娜,斗牛的强劲,牛仔的逗趣。 4、拉丁舞蹈视频: http://v./show/04HPE2M-7NoLPQxP.html 《西班牙斗牛士》 http://www./u79/v_MjE5MjExMzI.html 《少儿拉丁舞表演》 5、再次听赏拉丁舞音乐: 三、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介绍阿根廷: http://news./ziliao/2003-07/03/content_952681.htm 2、学唱《第一天去上学》: (1)自由读第一段词: (2)分句学唱第一段词:对弱起的教学是给一个体态语言。 (3)完整唱第一段词: 注意弱起和切分节奏的运用,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变化音的音准。 (4)自由读第二段词: (5)分大乐句唱:两句连唱,完整唱,注意十六分音符、后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 (6)自由练习第二段:注意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抒发了“我”喜欢上学、喜欢都是的炽热情感。 (7)完整练唱第二段: (8)两段连唱:以述说的口吻塑造一个调皮、可爱的儿童形象。 (9)教师范唱:注意老师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的形象。 (10)用这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欣赏阿根廷国歌——《祖国进行曲》 听赏 http://shenyangbbs.koolearn.com/t_3854353_0.html 歌词 http://tieba./f kz=94223688感受阿根廷的团结、勇敢、奋进…… 4、巩固唱:唱出阿根廷儿童第一天去上学时调皮、可爱的形象。 四、整理下课:
教 学 反 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教学内容 1、复习唱《第一天去上学》2、拓展介绍伦巴、恰恰3、动:学跳恰恰 课时 20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第一天去上学》,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拓展介绍伦巴、恰恰,动一动,学唱恰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唱好《第一天去上学》,用声音来表现“我”愉悦心情。 2、难点:感受拉丁舞的独特个性,动一动,注意课堂气氛与纪律。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第一天去上学》: 1、唱一唱歌词:注意临时变化音的音准,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和前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准确。 2、用有弹性的声音、快乐地用中速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中“我”的愉悦心情。 3、分析歌曲:感受歌曲阿根廷音乐的不对称式,发散到阿根廷音乐、文化。 二、我的创造(4): 1、视唱歌谱:分析歌曲中旋律的走向特点。 2、运用相似手法完成旋律创作。可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3、个生把创作作品写在黑板上,视唱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并提修改。 三、感受拉丁舞音乐: 1、伦巴:风格和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稳中摆、柔中韧、快合慢”。http://baike./view/73126.htm 2、恰恰:风格和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慢,慢,快快,慢”。 3、动一动:跳恰恰,注意课堂气氛和纪律。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鸟儿多美丽》2、拓展拉美音乐 课时 21
教学目标 1、学唱《鸟儿多美丽》,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在歌唱、听赏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在合唱训练时形成难度,需要多练习。 2、歌曲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声部和谐和歌声的雕琢上。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第一天去上学》 1、复习唱歌曲:第一乐段弱起和切分节奏的音型、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第二乐段以大跳音程进入,音区提高,结尾音落在属音上,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2、学唱歌谱:分句学唱与整体学唱。 二、学唱《鸟儿多美丽》: 1、自由读词: 2、分句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3、连起来唱一唱: 4、介绍拉丁美洲音乐:p54印第安地著音乐文化的分类:一类是处于偏僻地区的印第安人的音乐,由于是较原始的状态,其音乐比较简单;一类是发展水平较高的印第安人的音乐,它继承和发展了印加的传统音乐。庄严的神颂歌、忧郁抒情的亚拉维情歌、欢快活泼的瓦衣诺舞曲,都是他们的创造。 5、听赏歌曲录音:注意声音的柔美、舒缓,声部的和谐和歌声的雕琢。 6、评价、模仿着唱一唱:注意旋律平稳流畅,给人一种祥和之美。 7、学唱第二声部:注意音的走向,用适当的手势给予提示。 8、试着合唱:尽量达到声部之间的和谐、均衡,多种方法唱歌谱。 9、合作自由练习:注意给同学们自由活动的机会。 三、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复习《鸟儿多美丽》2、动:我的创造(3)(4) 课时 22
教学目标 1、复习唱《鸟儿多美丽》,能对学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曲式分析,找出歌曲节奏、旋律进行的规律,并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练习和变奏练习。 2、在我的创作(4)的歌唱、听赏等音乐活动中,了解拉丁美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感受其音乐文化多元、融合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在合唱训练时形成难度,需要多练习。 2、歌曲的学习重点应放在声部和谐和歌声的雕琢上。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唱《鸟儿多美丽》: 1、复习唱词:注意这是一首柔美、舒缓的拉美少儿合唱歌曲,旋律平稳流畅,两个声部大多采用三度、四度和声,给人一种祥和之美,歌曲结构方整,“x xx xx︱x x —︱”的节奏贯穿始终,具有翩翩起舞之动感。 2、复习唱二声部:可用多种方法唱歌谱。 3、两个声部合唱:重点应放在声部和谐和歌声的雕琢上。 4、自由练习:分声部自由练习,注意声部的均衡与和谐。 5、两个声部合唱:再次复习巩固唱。 二、我的创造: 1、我的创造(3): a、指导学生探究鼓的制作方法与发声原理,并自己动手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鼓。 b、集体视唱一小段乐谱,再用学生自制的小鼓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伴奏。 2、我的创造(4): a、通过视唱歌谱,分析中旋律走向特点,运用相似手法完成旋律创作。 b、个人独立可小组合作完成练习,视唱部分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3、感受拉丁舞: a、分别听赏器乐合奏《探戈舞曲》和《夏夜桑巴舞曲》,听出探戈和桑巴的典型节奏型,和着音乐拍一拍。 b、教师拍节奏,学生听辨探戈和桑巴节奏,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着乐曲奏一奏。 c、适当介绍拉丁美混合型音乐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感知音乐中存在的非洲文化、印第安文化、欧洲文化的元素。 三、巩固唱《鸟儿多美丽》: 1、复习巩固唱:注意清晰,高音区不要喊叫,用轻声高位法。 2、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注意选择简单适合的节奏型。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2、听《在灿烂阳光下》 课时 23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创编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掌握“顿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3、有思考地聆听歌曲《在灿烂阳光下》,分辨作品的表现形式、情绪、风格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难点顿音记号、切分节奏、大跳音程的准确,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学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1、导入:听赏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说一说感受,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童年是最富有诗意的,童年的梦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歌声愉快、悦耳。 2、自由读歌词:注意歌词美。 3、分句学唱歌曲:注意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 4、整首连唱:注意休止符、连音。 5、教师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 6、讲解顿音记号:说说有顿音记号与无顿音记号的不同,有了顿音记号后使歌曲增添了怎样的气氛?试着唱一唱。 7、加入顿音记号后完整地唱一唱:注意切分音、顿音记号、大跳音程、休止符。 8、处理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说说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9、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二、欣赏《在灿烂阳光下》: 1、听赏歌曲:说一说歌曲唱了什么?采用的什么演唱形式? 2、说一说歌词: 3、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和主题,重点欣赏第二部分。 4、学唱歌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句。 三、童年的游戏: 1、刚才我们回忆了童年的趣事、唱了童年的歌谣,大家也来重温一下童年的游戏吧: 2、学生自由讨论: 3、介绍童年的小游戏:捉迷藏、编花篮、丢手绢、跳皮筋等。 四、整理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2、听、唱《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课时 24
教学目标 1、用明亮、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掌握“顿音(跳音)”的演唱方法,体会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学生积极参与《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欣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体验生活在阳光灿烂的祖国怀抱里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好,体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明亮、饱满的声音唱好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在灿烂阳光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歌,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快乐童年的幸福之情。 2、难点顿音记号、切分节奏、大跳音程的准确,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高音区的演唱用轻声高位法比较妥当,多示范、多练习。
教学准备 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唱《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1、整首连唱:注意休止符、连音、切分音型、休止符、大跳音程。 2、录音范唱: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什么不同? 3、试着模仿唱一唱。 4、处理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高兴的,并让学生回忆演唱中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5、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男生和女生接口唱或领唱、齐唱,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在灿烂阳光下》: 1、读歌词:注意歌词的美和意。 2、整体学唱:模糊美。 3、带着感恩的心情来唱或配乐朗诵歌词: 三、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导入: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想和你来分享。 2、初听歌曲:注意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力度等。 3、朗读歌词:注意歌词的叙事性和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4、整体哼鸣学唱:利用哼鸣的感觉找一找轻声高位的位置。 5、听录音唱:注意旋律的优美,对比鲜明,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 四、整理下课上: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唱《花季雨季》2、复习《听妈妈讲那过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