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思想方法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其中之一为控制变量法。如图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A.温度 B.盐酸浓度 C.催化剂 D.固体质量
2.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 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4.空气的成分中,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5.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时,分别使用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B.燃着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C.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 D.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
6.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A.四种物质都为黑色固体 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四种物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 D.四种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会生成CO2
7.有氧气、液氢、二氧化碳、氮气四种物质,它们的有关用途是①灭火、②富氧炼钢、③制造化肥、④火箭燃料。按上述四种物质的顺序排出它们相应的用途依次是
A.④②①③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8.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B.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
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天然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可用于灭火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
D.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于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10.下列放热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天然气燃烧放热 B.电灯泡通电发热
C.食物变质会放热 D.呼吸作用会放热
11.以下燃料燃烧,排放的物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天然气 B.氢气 C.石蜡 D.煤
12.下列对金刚石和石墨的认识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C.金刚石和石墨的燃烧产物定是二氧化碳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3.氮化硼(BN)是一种新型功能陶瓷,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化硼由分子构成 B.氮化硼的硬度很大
C.氮化硼属于化合物 D.氮化硼可用于切割玻璃
14.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元素组成不同
B.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
C.水和双氧水(H2O2)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15.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
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需要在瓶口处验满
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
二、填空题
16.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国家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所谓“碳中和”,就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
(1)CO2过度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列举一项即可);
(2)有专家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没有捷径可走,首先就是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CO2的排放量。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____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17.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_伸入待测气体中,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是氧气。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中,出现___________现象证明是二氧化碳。
18.燃烧、能源、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是______、石油和天然气,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份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汽油、煤油等产品,该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抱薪救火 B.杯水车薪 C.卧薪尝胆 D.釜底抽薪
(4)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砺房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和二氧化碳。
①上述反应过程中,可将煤饼加工成煤粉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砺房成灰”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5)氢气作为最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除氢能源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9.某同学以二氧化碳为主题,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请你回答问题。
(1)写出生活中利用转化⑦的一个例子:_________。
(2)若A为单质,则A可能是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一种即可)。
(3)CO与_________(填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反应可以实现转化④。
(4)写出转化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已知A、F是单质,其他物质均为化合物,其中A能供给呼吸,B是一种常温下的液态氧化物。(“→”表示反应物指向生成物,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C的一条用途是______;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A→B:______;D→C的分解反应______。
21.下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单质碳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其中A、B、C均为气体,B、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
(1)A是_____,B的一种常见用途是_____。
(2)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C与D反应和D与碳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实验题
22.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是________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3)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5)欲使另一处白磷燃烧,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23.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制取该气体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加试剂前,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______,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该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五、计算题
24.足量稀盐酸与125克纯度为80%的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5.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已知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5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将足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全部加入,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天平示数变化如图所示,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B 6.D 7.D 8.A 9.C 10.B 11.B 12.C 13.A 14.A 15.C
16.(1)地球气温升高
(2) 天然气 CH4+2O2CO2+2H2O
17.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1) 煤
(2)物理
(3)C
(4)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分解反应
(5)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能潮沙能等)
19.(1)制作碳酸饮料
(2)C(或O2)
(3)CuO(或Fe2O3)
(4)CO2+Ca(OH)2=CaCO3↓+H2O
20.
(1)O2
(2)灭火(合理即可)
(3) (合理即可)
21.氧气 灭火等 不相同
22.
(1) a B
(2)P2O5
(3)4P+5O22P2O5
(4)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通入氧气或空气
23.
(1)长颈漏斗
(2) C或E
(3) B 气密性 <
24.
解:m(碳酸钙)=125g×80%=100g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x = 44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
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