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 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CO2
C.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2.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 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 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 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3.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 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4.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可燃物
B.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C. 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 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5.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6.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 拿驾照“换”自行车骑,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 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
D. 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甲醚天然气商用加气站
7.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 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8.2015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B. 赶快乘电梯逃生
C. 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D. 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9.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0.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都会用到水,其中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楼房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B. 燃着的酒精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11.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B. 扑灭森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 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12.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 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 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 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13.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被翻而着火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
A. 用嘴吹灭
B. 用水冲灭
C. 用湿抹布盖灭
D. 用灭火器扑灭
14.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 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5.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 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1)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 (答一种物质);国家提倡使用电动汽车,近期北京市又出台了电动汽车不限行措施,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答一点);
(2)清洁用煤的高效途径之一是用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一氧化碳和氢气,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不可再生”或“可再生”)能源。
17.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①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②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有(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常用于扑灭档案资料、贵重仪器、设备的失火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和天然气,它们都
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8.林林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他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氮气中燃烧!于是他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叫氮化镁(Mg3N2)的粉末。(1)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反应;(2)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3)这个实验给你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的发现:①;②。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而干冰是甲烷分子外包埋着水分子而形成的混合物,不是干冰,B错误;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C错误;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必须验纯,D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故A正确;B.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C.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C错误;D.大量使用天然气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低碳理念,故D错误。
3.【答案】A
【解析】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
B.沼气是可燃性气体,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可能会引起爆炸.故错误;
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
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故错误。
4.【答案】D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固有属性,是不会降低的,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5.【答案】A
【解析】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
6.【答案】C
【解析】A、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错误;
B、节约能源的使用就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会加重环境污染。故选项正确;
D、使用二甲醚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
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8.【答案】B
【解析】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首先要切断电源,若乘电梯逃生可能被困在电梯内不能脱身,造成危险。
9.【答案】A
【解析】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对的。
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氢气的燃烧等,故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故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而获得的,故错误。
10.【答案】C
【解析】A.楼房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正确;
B.燃着的酒精不慎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而熄灭,正确;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浇灭,油的密度小于水,也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不正确;
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正确。
11.【答案】C
【解析】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不与氧气接触也不会燃烧。
12.【答案】D
【解析】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烧蚀层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
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
13.【答案】C
【解析】实验桌上因酒精灯被打翻而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了空气和降低了温度。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做法错误;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
15.【答案】A
【解析】生活在古代海洋中的动植物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并被沙泥所覆盖,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石油,石油不是化工产品。
16.【答案】(1)汽油或柴油;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2)置换反应;(3)不可再生
【解析】⑴汽车常用的燃料有汽油、柴油等;电动车和燃油汽车相比节约能源,同时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⑵碳和水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⑶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7.【答案】① 硬度大 导电性 吸附性 ② AB
③ CO2+ 2NH3CO(NH2)2+ H2O ④石油 不可再生
【解析】(1)①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硬度大;石墨作电极是利用导电性;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吸附性;②A、液态二氧化碳会直接汽化,不会留下任何的残留物,故常用于扑灭档案资料、贵重仪器、设备的失火,正确,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温度,使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故选AB;③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H3CO(NH2)2+ H2O;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8.【答案】(1)3Mg+N2Mg3N2;化合(2)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物质掉下来炸裂集气瓶瓶底(3) ①N2在一定条件下支持燃烧②燃烧不一定需要在氧气中进行
【解析】(1)根据实验可得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氮化镁,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属于化合反应;(2)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掉下来炸裂集气瓶瓶底;(3)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出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也可以是氮气参与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