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体积分数,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 B.一氧化碳 C.氢气 D.氮气
2.下列符合“安全、健康、绿色、舒适”的生产生活理念的是
A.煤气泄漏,开灯检查 B.明矾净水,杀菌消毒
C.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D.焚烧秸秆,增肥环保
3.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 B.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C.野炊明火烧 D.使用共享单车绿色出行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C.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5.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列图标中,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在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在野外遇到森林火灾时我们应顺着风跑
B.身体胃酸过多的人不宜过多吃柠檬、苹果和橘子等水果
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可以任意施用农药与化肥
D.碘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摄入越多越好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
B.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能量
D.给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8.“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B.三种物质均由分子直接构成
C.该反应能制取清洁的氢气能源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9.氢气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能源,是因为
①具有可燃性②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③燃烧时生成物没有污染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使用外焰加热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试管烧杯都可以作反应容器,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所以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D.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也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两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分子是不显电性的,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不是分子
12.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C.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D.图书、档案着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使用水基型灭火器
13.“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汤料使“纸火锅”的着火点升高
B.“纸火锅”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C.汤料隔绝了氧气使“纸火锅”不能燃烧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火锅”的着火点
14.以下关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必须综合利用以提高利用效率
C.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D.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15.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空气 B.液化气和空气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天然气和空气
二、填空题
16.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分子的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2)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 a 和气体 b。请回答:
①a 端是电源_____极(正或负)。
②气体 a 气体 b 的体积之比约为_____。
③实验室用_____检验气体 B。
④电解水时,将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7.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反应前方框中表示的是_____(选填“纯净物” 、“混合物”)
②从微观角度看,在该反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
③该变化所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化学有自己的语言。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变化: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②甲烷是一种燃料,它完全燃烧的生成物和石蜡完全燃烧的生成物一样,请写出甲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3)构建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六种物质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这六种物质都能产生氧气,写出物质X的名称___________;有一种物质产生氧气的原理和其他五种有本质的区别,这种物质是_____,它产生氧气是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18.广西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动力资源等。
(1)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经历了“海水氢氧化镁氯化镁”的转化过程,此过程中将氢氧化镁从海水中分离出来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2)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它极易燃烧,是一种未来的新能源,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的是(填字母序号)。
A.渔民将生活垃圾倒入海中
B.沿海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中
C.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
(4)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的新型资源是_______。
三、推断题
19.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转化关系)。
(1)若A、C、D都含有碳元素,且A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B为气体单质,则D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A、B、C都为一种气体,且A是物质世界里最轻的气体,D是常温下的一种无色液体,则C可能是化石燃料中________的主要成分。
20. 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是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2)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C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C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板的作用_______。
(2)对比①③,说明_______。
(3)对比_______,说明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2.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的是260℃。
(1)实验A:向两根燃着的蜡烛中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B: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只要写一条)。
(3)实验C: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4)实验D: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试管中是空气),水的作用是_______,试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3.电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
(1)电瓶在放电时,__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1800g,请计算:当有621g铅参加反应时,理论上需消耗硫酸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请计算:
(1)48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_____g。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A 6.B 7.D 8.A 9.D 10.A 11.D 12.C 13.D 14.C 15.C
16.(1)C
(2) 负 带火星的木条 电能
17.(1) 纯净物 分子(或氧化汞分子或HgO) 原子(或汞原子氧原子或Hg、O) 分解反应
(2)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3) 高锰酸钾 空气 物理
18.(1)过滤
(2)
(3)C
(4)可燃冰
19.CO2 天然气
20.CO2 CH4 用于灭火
21.(1)导热(提供热量、传递热量)
(2)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3)②③
22.(1) 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不可燃、不助燃 密度比空气大
(2)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不足
(3) 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
(4) 给红磷和白磷提供温度,使水中白磷和氧气隔绝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3.(1)化学;
(2)解:设理论上需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
x=588g
答:理论上需消耗硫酸的质量为588g。
24.(1)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g
(2)2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