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提高(4)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提高(4)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1 15: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提高(4)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实验题
1.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_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 (“点燃” 或“未点燃”)的相同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3.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 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 _____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 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 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_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M是一块平板玻璃,此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_____________的关系。
(3)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A,用B替代点燃蜡烛A的像,若观察到两者完全重合,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
(4)若在M后面挡一张黑纸,通过M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在黑纸上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2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6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_。
5.晓彤和小雪在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中间画有直线的不透明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竖立一个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平面镜前面,他们发现此时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请你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晓彤取出一只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较短的未点燃的蜡烛B,想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你认为晓彤能否完成实验___________。
(3)晓彤和小雪相互配合,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你认为他们确定像的位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证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在没有其它器材辅助的情况下,晓彤和小雪想通过理性探究认识“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是否垂直”,请你为他们提供探究思路。__________
6.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本实验要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 。
(2)除图甲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工具,它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用来________ 。
(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位置(选填“”、“”或“”)。
(4)若在玻璃板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木板(如图丙),则在玻璃板中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形成的
C.两次反射、两次形成的 D.一次反射、两次形成的。
(6)若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96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 cm。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看到自己在玻璃门上的像,此时门自动平移打开时,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_______(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1)如图,玻璃板竖直放置的原因:_______。
(2)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将另一支完全相同_________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在实验过程中,小强为了让右边的小明同学看到蜡烛A的像,他将玻璃板沿水平方向向右移动了一下,则蜡烛的像____________(填移动情况)。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
8.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实验中必须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_____。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或“理想模型”)。
(3)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_____cm。
(4)小明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5)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利用如图甲的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 ________放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玻璃板的位置。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利用 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寻找并记下蜡烛A的像的位置。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B应与蜡烛A大小 ________。
(3)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白纸沿着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说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
(4)小阳取走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这时应该 _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这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________像。
10.小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_______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实验时发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点燃了蜡烛B用以增加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像更清晰;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B处,小朋从A处观察,可以看到蜡炬的像在_________
A.a处 B.b处 C.c处D.d处
(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朋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小朋应采取下列哪项操作(___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11.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支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
(5)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不变 虚像 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 A
2.薄 未点燃 前侧 等效替代法 不变 不能 虚
3.薄 位置 相同 未点燃 等于 不变 虚
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等效替代法
仍能
不能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并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0.3cm
5.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不能 自己眼睛是否看到像 小雪手上没有蜡烛的像 将不透明白纸从中间直线对折,然后展开,将蜡烛放在折线处进行实验。
6.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刻度尺 用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能 D 0.48 不随
7.使蜡烛B与蜡烛A成的像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 前 不移动 不变
8.确定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等效替代法 不变 20 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桌面 竖直向下
9.垂直 未点燃 相等 相等 不透过 虚
10.像 没有 相等 不能 不能 虚 便于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D 不变 B
11.薄 相同 等于 不变 虚像 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