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语文园地六
六年级语文
颠簸 环绕 滥用 薄饼
盘踞 肆虐 铁锹 星宿
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梳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理解古诗词意思的方法。
文白对照、查阅古汉语词典、结合地域特色……
浪淘沙 (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触:撞到。
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方案一:坐763路车直达,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五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
方案二: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五站到桐荫街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坐一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
方案三: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四站到四通桥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坐四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
方案二: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五站到桐荫街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坐一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查阅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并积累下来。
2.预习《文言文二则》。
课后作业:语文园地六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能通过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3.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了解并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二、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南益小学的司建丽老师,今天将和大家共同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一)复习生字词
相信第六单元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不少收获,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单元的字词。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一共学习了14个生字,20个词语,不知你能否准确地读写这些字词呢?下面,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效果吧!
1.正确朗读词语
请你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颠簸 环绕 滥用 薄饼
盘踞 肆虐 铁锹 星宿
相信你一定都读对了!
2.背诵复习古诗
本单元的《古诗三首》中,前两首诗分别描绘了祖国大江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学习“交流平台”
1.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古诗学习贯穿小学的每个阶段,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梳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理解古诗词意思的方法。
学生A: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比如在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时候,借助注释可以明白“别枝”是“横斜的树枝”的意思,这样我就可以理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意思是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声声蝉鸣。
学生B: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如,读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带着这样的想象读,让我体会到了诗歌的美。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也描绘出江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生活气息,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铺展千里,浅吟低诵,令人心旌摇荡。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学生C:读李商隐的《嫦娥》时,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写到的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更容易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看来,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诗的前一句通过对室内外景物的描写,渲染出凄清孤独的环境氛围:精致华贵的屏风上投下深深的暗影,天上银河渐渐淡去,晨星低垂。其中,“晓星沉”表明了时间是在将要破晓之际,而“长河渐落”的“渐”,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流逝,点出了嫦娥是独对孤灯、彻夜未眠,寂寞清冷的意绪扑面而来。后一句揣度嫦娥应该后悔当初偷吃了能够飞升的灵药,导致现在只能夜夜幽居,独对碧海青天。“夜夜心”,道尽了嫦娥孤独寂寞的境况。
2.回顾学过的古诗,方法迁移
运用刚才梳理的理解古诗词意思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理解其他的古诗词。
比如三年级下册学习《三衢道中》一诗时,我们就是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小溪泛尽却山行”,借助“小溪泛尽”和“却”的注释,就能明白这句讲的是诗人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又如《惠崇春江晚景》中我们也是用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美好景象。
在了解正月初一喝屠苏酒和换新桃符的古代习俗后,我们再学习《元日》这首诗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意,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中描绘的热闹氛围。
3.拓展学习方法
“交流平台”中以学过的古诗为例,帮助我们梳理了小学阶段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一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二是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诗歌的美;三是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古诗的方法呢?肯定是有的。
比如,文白对照、查阅古汉语词典、结合地域特色……
掌握了方法就要试一试,下面就请你读读这首诗,借助刚梳理的方法,你能初步理解诗意吗?
4.出示古诗 自主学习
浪淘沙 (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②触:撞到。
③须臾:指极短的时间。
④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
借助注释,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中描写的是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一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一句描写退潮情形。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边读边想象,眼前浮现出钱塘江涨潮时气势磅礴,退潮时风卷残云的画面,更加形象生动、丰满多姿。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抓关键词句,把握主要观点
归纳梳理了理解古诗词意思的方法,我们再来关注教材中的“词句段运用”,请你读读这段话,先了解大意,再具体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读后让我们来理清句子间的关系,找找这段话主要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抓住第一句的“为了”和第四句的“因为”,“为了”是说明目的,“因为”是解释原因,这样我们能快速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接着,第二、第三句中把花草树木比作“绿色卫士”“城市之肺”,承前启后,既形象又贴切。抓住关键句,我们就能快速把握这段话要表达的观点——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
2.生活中的语文运用
抓关键词除了能帮助我们阅读文章,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从站牌和旁边的提示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通过对三个公交站牌的比较,我们发现“不同车次停靠的站点数不一样,且有时是有交叉的”。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要注意停靠站点和所需时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合适的车次,并关注首末班车的发车时间,选择合适的出发或返程时间。
请你想一想:小林到外婆家有哪些乘车方案?
通过看站牌信息,可以得到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坐763路车直达,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五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
方案二: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五站到桐荫街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坐一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
方案三:先坐65路车,从自己家温泉镇站出发,坐四站到四通桥站下车,再换乘86路车,坐四站到宋家洼站外婆家下车。
哪一种是小林乘车的最佳方案?
抓住出发点“温泉镇”、目的地“宋家洼”以及时间要求——“希望九点前赶到”等关键信息,明确小林的出行需求,然后从出发时间、停靠站点多少等方面加以比对一一排除,最后我们选出了最佳出行方案,也就是方案二。
“词句段运用”板块中的两个内容都与提炼信息有关,也就是抓住重点去解决问题。运用抓住关键句来把握主要观点的阅读方法,我们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不仅仅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对我们阅读课外书也有很大的帮助,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能囫囵吞枣,不挑重点,一定要抓住重点的句子去读。阅读公交站牌看似简单,却也有不少学问呢!我们要多动动脑,仔细观察,就能更加准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下次再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你们可以试着选择乘坐公交车,乘车方案则由你来规划,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合理安排好行程!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读准字音
归纳了阅读古诗词的方法,也实践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在今天的“日积月累中”,我们又能积累哪些知识呢?咱们一起读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2.了解并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五谷”当中的稻子、麦子是我们熟悉的事物,他们都是农作物,由此我们可以猜想黍、菽、稷应该也是粮食作物。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五谷”泛指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在传统文化中,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
相信你对“五行”也不会陌生。一年级识字课中我们学会了金、木、水、火、土。《三字经》中说道:“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意思是水火木金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相生相克。
关于“五彩”,我们可以联系四年级上册课文《女娲补天》中女娲熔炼五彩石补天的内容,来了解“五彩”指的是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
回忆音乐课上,我们会跟着音乐老师练唱音阶,“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相当于哆do、来re、咪mi、索sol、拉la,少去了西方音乐中的“发fa”和“西si”。
3.质疑拓展
学习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都有“五”这个数字?它们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联系?
“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东汉许慎《说文》中解释道: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除了本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一些“五”字之说: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其实不仅仅是数字五,其他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数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趣的现象,从一到十,几乎涉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四”,就有四方、四海、四呼、四声、四体;再比如“九”,有九天、九鼎、九宫、九泉、九州……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多找找这方面的资料,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收获。
课后作业
1.查阅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资料并积累下来。
2.预习《文言文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