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练习1
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图钉钉帽面积比较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B. 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利用了大气压
D. 用吸盘挂钩挂物品是利用了吸盘的吸力
2.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的是( )
A. 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 B. 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
C. 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 D. 用注射器向肌肉中注射药液
3.将装满沸水的热水瓶中的水倒掉,塞住瓶口,若瓶塞不漏气,则过一段时间后,瓶塞很难拔出,这是因为( )
A. 由于瓶口的热胀冷缩的作用,瓶口对瓶塞的压力增大了
B. 经过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使瓶内外压强差增大
C. 经过一段时间,瓶口处水汽蒸发过多,使摩擦增大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下列事例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紧贴在墙面上的吸盘 B.用胶头滴管吸液体
C.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水才容易倒出 D.用力压气筒的活塞,把气充进轮胎中
5.将一只薄膜塑料袋放入广口瓶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紧瓶壁。将袋口沿瓶口翻过来,用橡皮筋紧紧扎在瓶口上,如图。当将塑料袋从瓶内拉出来时,越拉越吃力的原因是( )
A.塑料袋内的气体不断被挤出
B.塑料袋外的大气压越来越大
C.瓶与塑料袋间的气压越来越大
D.塑料袋内外的气压差越来越大
6.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水往低处流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覆杯实验 D.吸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能挂东西
7.如图所示,将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当拿着它从山下的报国寺到金顶山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
8.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人潜水时感觉胸口很闷
D.用注射器把药水从药瓶抽到针管里
9.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所示,结果( )
A.仍是满罐水
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把装有适量水的量筒倒置在烧杯里的水中,量筒口未接触烧杯底部,量筒中的水面高于烧杯中的水面,且水面是静止的,如图所示。将量筒缓慢向上提(量筒口未离开水面),则在这个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
A.量筒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
B.量筒内气体的压强逐渐变小
C.烧杯底内表面受到的压强逐渐变小
D.烧杯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变小
11.如图所示,把塑料挂衣钩的吸盘紧贴在光滑的墙上,就能用它挂衣服或书包,在解释这个现象时有以下四句话:
①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上;
②把挂衣钩的吸盘紧贴在墙上,塑料吸盘与墙壁之间的空气被挤出;
③吸盘与墙之间产生一个很大的摩擦力;
④所以挂衣钩可以挂住衣服或书包。
按照下列哪个顺序排列这四句话,可以把这个现象解释得最清楚(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12.某同学为了研究自行车轮胎气体压强的大小,用打气筒给轮胎连续均匀充气t1时间,打气完毕后关好气门芯,又观察了Δt时间,他测得t1+Δt时间内轮胎内气体压强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由此图可推知[2atm=2标准大气压]( )
A.这轮胎最多只能承受2atm的压强
B.在t1+Δt时刻,轮胎内部气体的压强就是当时的大气压强
C.0~t1时间内,轮胎是不漏气的
D.在t1+Δt时间后,轮胎还将继续漏气,直到内部压强为零
13.如图所示,将杯子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纸片把杯子倒过来(图甲),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说明 。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位置,纸片仍不掉下,水仍不流出来,这又说明 。
14.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是由伽利略根据气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当发现其液面由B下降到A时,则表明外界气温 。该温度计有一个误差因素难以克服,就是大气压的变化,如果在阴雨天气压偏低时,有一支已在标准大气压下校准的气体温度计,其示数与正常值相比,结果是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15.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根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会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并且盘中的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杯中;在此过程中,杯中水柱对盘子底部产生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变”)。
16.吴老师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在瓶子里放少许棉花(如图甲所示),点燃棉花并燃烧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然后,在瓶口放上鸡蛋(如图丙所示)。过一会儿,出现瓶吞鸡蛋的现象(如图丁示)。为了增加趣味性,吴老师把瓶口朝下(如图戊所示)再次演示,实验结果是瓶向上吞了鸡蛋(如图己所示)。小明分析了此实验形成的原因:
(1)瓶内棉花被点燃,其目的是使瓶内 。
(2)在瓶口放上鸡蛋,过一会儿瓶开始吞鸡蛋,其原因是 。
17.为了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小强自制了一个气压计,如图所示。从玻璃管的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使管内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小强托着气压计从1楼开始上楼,每上一层观察并测量一次管内水面与瓶口的高度差,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楼层 1 2 3 4 5 6 7
高度差/cm 5.0 5.5 5.8 6.1 6.4 6.7 7.0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在从1楼走至7楼的过程中,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大,大气压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请分析该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 与 之和。
(3)为什么从1楼走至2楼时管内水面与瓶口的高度差变化量比其他相邻两楼层间的大?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18.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1)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倒人适量红墨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墨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应 ,使红墨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了简易气压计。
(2)将简易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的过程中,玻璃管内水柱将 。
(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 的影响。
19.【广州】(1)如图1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据此可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 mm 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关于图1所示现象的成因,17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不存在大气压,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观点二:管内液面上方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m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则应出现图2中 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则应出现图2中 的现象。
20.在工厂里常用圆形低压吸盘搬运玻璃。如图E为一圆形吸盘,其直径为0.2m,ABCD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边长为1m,重125.6N。若吸盘能将该平板玻璃吸住悬空,则吸盘内的气压至少应比外界大气压小 Pa。
21.阿根廷工程师设计了一款新型家用电梯,该电梯外形是长圆筒,升降过程不使用线缆,而是靠气压驱动。需要上楼时,抽气泵启动,抽走顶部空气,此时底部与顶部就会形成气压差,底部空气推动电梯室往上升,需要下楼时,顶部充气,气压增大,使电梯往下降。底部高压区始终与外界联通,外界大气压为1×105Pa,电梯室质量为100kg,电梯室与圆筒壁之间的摩擦力为200N,底部和顶部面积均为0.9m2。(g=10N/kg)
若质量为60kg的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为多大?
(2)抽气机最多能把低压区的气压降到9.5×104Pa,则该电梯匀速下降时能装载的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2 BDBDD AACAA BB
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热胀冷缩;升高; 偏高
大气压;增大
(1)空气减少;(2)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减小,而瓶外气压不变,瓶外大气压着鸡蛋进入瓶中;
(1)减小;(2)大气压 管内外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5)玻璃管倾斜了
18. (1)往玻璃瓶内吹气,增大气压,使液柱升高;(2)下降;(3)温度。
19. (1)734; (2) 甲;丙
20.4000
21.(1)人和电梯的总重力:G=(m0+m人)g=(100kg+60kg)×10N/kg=1600N;人乘电梯匀速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的摩擦力、竖直向上的大气压力的差,F1=G+f=1600N+200N=1800N,设顶部低压区的压强为p1,则气压差产生的向上的压力为F1=(p0-p1)S=(1×105Pa-p1)×0.9m2=1800N,则顶部低压区的气压:p1=9.8×104P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