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运动和力》同步测试单元卷-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
一、单选题
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摄影师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 D.流星似剑
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D.运动4s后两车相距60m
4.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几种现象。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撞击在篮板上的篮球被弹回
③用力握皮球,皮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尘土吹得漫天飞舞
A.①② B.①③ C.③① D.②④
5.关于重力和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与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B.人到月球上重力减小质量也减小
C.地球上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D.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不随位置而变化
6.如图所示的情形中,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A. B.
C. D.
7.生产生活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利用惯性解决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灰尘,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B.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
C.公交车快到站时,司机把油门关掉滑行,利用了车的惯性
D.通过撞击锤柄下端使锤头紧固在锤柄上,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8.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 )
A.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
B.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
C.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
9.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仍保持静止,则()
A.小孩对箱子的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箱子的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箱子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箱子的推力与箱子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10.如图所示,物体A、B间用不计重力的轻弹簧连接,A物体的重力为8 N,B物体的重力为10 N。用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的力F提着物体A,当A静止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 )
A.10 N B.8 N C.18 N D.0
二、填空题
1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_______的物理量,跟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长短、运动的___________多少无关。
12.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为______kg,月球对他的吸引力为______N。
13.在体育竞技比赛中,很多项目的比赛技巧应用到物理知识:拔河比赛时,运动员不能踩到沙粒,这是因为沙粒容易滚动从而减小________;相扑比赛中运动员的质量都很大,这是为了增大_________,使其很难被推动。
14.某少年足球队队员用头顶足球时的情景如图所示,足球被顶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顶出去的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球受到___________作用。
15.如图是小明跑步时的情景。
(1)请画出他所受重力(O点为重心)和右脚所受摩擦力A点为作用点)的示意图________;
(2)人跑步时,人所受的重力与______是一对平衡力;跑步时要______(选填“利用”或“避免”)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此时,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方向与人跑步的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跑步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则人的惯性______(选填“越来越大”、“不变”或“越来越小”)。
16.如图,铁块A重3N,吸附在竖直放置的磁性黑板上。将重为1N的铜块B放在铁块A上面,当A和B沿着黑板缓慢匀速下滑时,A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取走铜块B,用竖直向上的力F使铁块A匀速向上运动,则F=______N。
三、作图题
17.在图甲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G和支持力F的示意图;在图乙中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画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18.正在向右行驶的公交车上悬挂的安全把手突然向左偏转,如图所示。画出此时站在公交车上乘客的受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O上)。
四、实验题
19.小川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1)实验中需要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开始静止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 ______相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______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2)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______(选填“a”、“b”、“c”);
(3)纠正错误后,小川发现三次实验时小车都会滑出木板,无法记录其滑行距离,在不更改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 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的高度,使其不再滑出水平表面;
(4)纠正错误,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进一步的推理可以得出: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 ______状态。
A、匀速直线运动
B、静止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0.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____________。
(2)小明在线的两端托盘内放入砝码,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左右盘内放的砝码数量不等时,则小车会______________。
(3)当小车平衡时,小明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观察到小车会发生___________,恢复到原来位置处于静止状态,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4)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的二个力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正方体木块、水平长木板、砝码等器材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的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进行了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操作,记录数据为表中1、2,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实验序号 接触面 压力/N 滑动摩擦力/N
1 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2.0 0.4
2 木块的正面与木板 2.5 0.5
3 木块的侧面与木板 2.0 0.6
(3)表中第1和3两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A.两次拉动速度不同 B.两次木块对木板的压强不同
C.木块正面和侧面的接触面积不同 D.木块正面和侧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4)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________。为解决上述问题,小丽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__________。
五、综合题
22.物体在流体(气体或液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流体阻力大小还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此外,流体阻力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较小。物体(例如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
(1)雨滴在高空形成后从静止开始下落后,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重力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此过程中若雨滴受到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做__(选填“静止”“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
(2)雨滴下落过程中随着雨滴速度的增大,受到的重力__,受到的阻力__;(前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雨滴受到的阻力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时,雨滴开始匀速直线下落。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2.B3.C4.D5.C6.C7.C8.A9.B10.B
11.快慢 路程 时间
12.90 150
13.摩擦 惯性
14.运动状态 重力
15. 地面的支持力 利用 相同 不变
16.4 7 17.18.
19.速度 控制变量 b 降低 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 A
20.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对实验的影响越小 砝码的质量 运动 不能 转动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是否平衡 不是
21.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条件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或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 很难保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无论长木板怎样运动,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
22.大于 匀速直线运动 不变 增大 等于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