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苏教版必修一4.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高中苏教版必修一4.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9-05 22:2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NH4)2SO4
NH4NO3
NH4HCO3
NH4Cl
CO(NH2)2
1、从农作物生长所必需元素看,化肥可分为哪几类?
2、在常见的氮肥中,N元素以何价态,哪类物质存在?
3、空气中的N2如何变成-3价的N?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组(一)
N2 NH3 NH4+
人工合成铵态氮肥的一般途径
H2
N2 + 3H2 2NH3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友情提示:
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可从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角度把握
探究NH3的物理性质
仪器药品:
一集气瓶氨气(盖毛玻璃片),装满水的水槽
1、描述实验操作顺序及你看到的
现象
2、挤压胶头滴管的目的是什么?
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
3、红色喷泉的产生,使你对氨气的性质,有了哪些鲜明的认识?
演示实验探究(一)
实验卡:
1、在点滴板上每隔一段距离,分别滴入几滴盐酸、硝酸、硫酸。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氨水,靠近点滴板的相应位置。
3、观察并记录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你对氨气与酸的反应,又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实验探究(二)
(NH4)2SO4
NH4NO3
NH4HCO3
NH4Cl
去年三月,有顾客在永和大王北京的门店买到了一种特殊的油条—“氨味油条”。你有没有吃过呢?本应是香喷喷的油条为何飘出氨气味?据说生意还不错!
业内人士认为:
它是由名为“碳酸氢铵”(一种无色晶体)的膨松剂所致,含碳酸氢铵的油条,经油炸后,闻到的刺鼻气味很可能就是氨气。
医学专家认为:
过量氨气诱发肝硬化胃窦炎,过量食用这种有刺激味的气体,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生活帮你办(一)
学生实验探究(三)
实验卡:
1、取少量氯化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2、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1)试管口处固体是如何产生的?
(2)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
学生实验探究(四)
实验卡
1、将少量氯化铵与少量氢氧化钙混合后放
入试管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装置如图),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2、关注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该同学的操作是否规范(观察点: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操作、试纸的使用等)
(2) 用必要的文字和方程式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1、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碳铵化肥,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可能的原因吗
2、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真是郁闷呀!你能帮小李找找原因,排解郁闷吗?
3、有调查表明,我国有30%人口的饮用水和大量的地下水受到了氮和磷不同程度的污染,61%的湖泊富营养化。
思考:氮肥在贮存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活帮你办(二)
1.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2、一般深挖土,深施肥
2.不和碱性肥料一起使用
3.科学、合理控制浓度和用量。
(1)某同学在实验室制了O2和NH3两瓶气体,因急事离开后,忘了哪一瓶是NH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采用尽可能多的合理方法加以鉴别。
(2)如何检验某白色晶体是铵盐?
问题解决
鉴别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氧气 无味;
难溶于水
助燃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氨气 刺激性气味
易溶于水
易液化 水溶液显碱性: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湿润pH试纸
与挥发性酸反应的特征现象:
蘸浓盐酸的玻璃棒
1、从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氨气还应具有哪些性质?
2、氨水中都含有哪些微粒?哪一种浓度最大?
3、实验室常用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共热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知识,你还能设计出其他制取方案吗?试说明设计的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验满方法。
问题探讨
N2
NH3
铵态氮肥 (铵盐)
2NH3+H2SO4 = (NH4)2SO4
NH3+ HCl =
NH4Cl
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NH3 + H2O NH3·H2O
NH3·H2O  NH4 + + OH-
N2+3H2 2NH3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1、受热易分解
2、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NH4+ + OH- = NH3↑+H2O

课堂小结
(1)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情况下能稳定共存的是( )
A NH3、O2、HCl
C N2、H2、HCl
B CO2、NO、O2
D H2、O2、SO2
CD
课堂练习
(2)有食盐和氯化铵晶体组成的混
合物,要使两者分开,最简单
的方法是( )
A 结晶
C 加热
C
B 过滤
D 分液
喷泉实验
(3)、问题1 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最后形成喷泉
问题2:一位老师在做NH3的喷泉实验时,发现水上喷无力,喷泉结束后,溶液仅占烧瓶体积的五分之一,你认为造成实验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
A、收集的NH3不纯净 B、烧瓶不干燥或气体未干燥 C、NH3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够大 D、装置漏气



氨气溶于水制氨水时,都要用一倒置的漏斗如右图,说说为什么?
还可以用下列 装置代替。
a
b
c
d
ad
1、课本 P102 1、3
新课堂本节题目
2、查阅资料,了解常用化肥的品种、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给近郊农民编写一份《常用化学肥料使用须知》宣传小册子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