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光现象同步单元达标基础训练试卷-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光现象同步单元达标基础训练试卷-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1 16: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光现象同步单元达标基础训练试卷-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
1.在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成像原理与手影游戏中影子形成的原理不同
B.薄膜上成的是烛焰倒立的虚像
C.若要看到像变大,可将小孔靠近烛焰
D.若将小孔挡住一半,则薄膜上看不到完整的烛焰的像
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枯井底部的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黑板“反光”使同学看不清上面的字,是黑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
C.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小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从鱼缸侧面看鱼,发现鱼会变大
C.“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D.漫步在龙港公园的林荫小路上,看到岸边垂柳在水中的倒影
4.如图所示,小明在检查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上字母“E”在镜中的像变小了
B.视力表上字母“E”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他的距离为2.1m
D.小明面镜1m 时,他的像向他走近1m
5.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因此我们不能让紫外线照射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6.小萓将红色滤镜挡在照相机镜头前,拍一株绿叶黄花的秋菊,照片上秋菊的颜色是(  )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7.下列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
A.照镜子,可以正衣冠——光的反射 B.带老花镜看书,字迹变大——光的反射
C.池水看起来变浅——光的直线传播 D.茂密树叶下形成的小圆圈光斑——光的折射
8.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
A.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是实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二、填空题
9.小刚同学晨练,沿公园湖岸跑步,看的平静的水中,有垂柳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 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 ______是运动的,“倒影”的形成是属于光的 ______现象。
10.如图所示,图a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b),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___度,使箱底的方格纸与它的像夹角为_______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而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则是因为光具有沿_______的性质。
11.如图,入射光线AO,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到竖直墙壁上的B点。OB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______度,反射角为______度。当AO逆时针转动到的位置(与AO的夹角为20°),若保持反射光线OB方向不变,改变平面镜的方向,则这时的入射角为_______,平面镜绕O点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过的角度为______。
12.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月亮,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地球与月亮相距约38.4万千米。中秋节,小红在直径约30厘米的脸盆中接了约10厘米深的水放在阳台上,把月亮请到了脸盆里观赏,它离水面的距离约是______,它的大小______天空中的月亮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如图所示,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左壁上的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到水面上的O点,红光与水面夹角是45°,反射光射到右壁上的A点,折射光射到右壁上的B点,则A点到水面的距离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到水面的距离;往水槽内注水,水面上升2cm,此时反射光射到右壁上的C点,则A、C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cm。(点A、B、C未在图中标出)
三、作图题
14.按照下列要求画图:
(1)如图中作出物体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
(2)如图中青蛙坐在井中的Q点观天,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图,来确定青蛙大致能看到的范围;
(3)如图中作出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15.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到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
(1) 实验时,一边慢慢转动三棱镜,一边注意观察光屏。在图示位置时,从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 _________光;
(2)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 _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实验中,为了使温度计更灵敏,通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___________色;将荧光物质涂在白屏上,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应该是____________ (选填“①”、“②”或“③”)。
16.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转动:
(1)如图甲所示,当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时,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看到反射光线,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法线;
(2)如图乙所示,以法线为轴线,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在纸板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17.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______放置,选用两个蜡烛大小、形状都一样,目的是既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又方便比较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蜡烛成像处;此时小勇在玻璃板______(选填“A”或“B”)侧透过玻璃同时观察A的像和B的位置,直至两者完全重合,由此确定像的位置。
(3)若实验中,将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和蜡烛B中间,将则小勇在A侧还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A的像;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勇越过玻璃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像。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小红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她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小勇应采取下列哪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18.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_和_________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3)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规律。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作出评价。该过程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1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条直线,这条直线代表__________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从C处一定能看到的是____(填“蜡烛B”、“蜡烛A的像”、“蜡烛B的像”或“蜡烛A的像和蜡烛B”);
(3)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这块玻璃,并穿过玻璃进入空气中。请在图乙中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要求标出法线)(______)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空的颜色
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当入射光照射到尺寸小于入射光波长十分之一的分子上时,入射光将被“打散”,并从分子四周射出,如图甲如示。该现象被称之为光的瑞利散射。
研究发现,在大气层,太阳光中的蓝紫光比红光瑞利散射更明显。晴天,在大气分子的强烈散射下,大量蓝、紫色光被散射至天空,天空才呈现蔚蓝色(人眼对紫光不敏感)。而比蓝光波长更长的其他色光不易被散射,可以继续向地面传播。
当日落或日出时,太阳几乎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方,此时太阳光在大气中要传播更长的路程,阳光中的蓝光大量被散射,剩下的光主要是红橙色光,云也因为反射这些红橙色光而呈现红色,这就是为什么日落时太阳附近呈现红色,但此时天空仍然是蓝色的。云朵反射太阳光并非瑞利散射。
科学家发现,光线散射程度随分子直径d和入射光波长λ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瑞利散射只符合散射程度随变量减小之前的特征。
(1)红光的波长_____(大于/小于/等于)蓝光的波长。
(2)以下色光,最能穿透大气层的是_____。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紫光
(3)天空的颜色与海拔高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
(4)当波长为450nm的蓝光,散射程度最高时,入射的大气分子的直径为_____nm(保留两位小数)。
(5)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色光的瑞利散射规律等同于光的反射规律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天空在白天是黑色的
C.白云看起来是白色,是因为光的瑞利散射
D.高原地区的人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弱
参考答案
1.C2.C3.B4.B5.D6.C7.A8.D
9.湖岸 小刚 反射
10.45 90 直线传播
11.40° 40° 50° 逆时针 10°
12.折射 虚 反射 虚 38.4万千米 等于
13.小于 2
14.(1) ;(2);(3)
15.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紫 ① 黑 ③
16.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远离 不能 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7.垂直 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A 能 不能 虚 较黑暗 不能 B
18.折射 反射 增大 小于 是 不具有普遍性,还应做光在空气和其他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
19.平面镜 蜡烛A的像
20.大于 A B 28.66 B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