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入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有关科学的描述是不合理的?( )
A.科学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及找出它们的成因 B.科学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C.科学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D.科学不一定为社会带来好处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往试管里送人固体粉末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D.向试管中滴加试剂
3.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入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
C.添加酒精 D.处理废弃药品
4.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5.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
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6.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新冠病毒 B.节水标志
C.甲烷分子结构 D.足球烯结构
7.有一块外表是褐色的矿物,把矿物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是樱红色。判断它是什么矿物时,应选( )作为依据更可靠。
A.褐色 B.樱红色 C.白色 D.无法选择
8.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下列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 )
A.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
9.如图所示是几种长度的测量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直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
B. 测出n圈细钢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钢丝的直径
C. 直接测量小木块的长度
D. 测出全部书页总厚度,除以张数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10.下图所示的四个组合中,能准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是( )
A. B.
C. D.
11.准确量取45毫升水,应当选择下列仪器中的( )
A.5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B.1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C.100毫升的量筒 D.2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12.量筒应做得细而高,而不宜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主要原因是(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低矮的容器由于刻度太低,不便读数
C.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定性
D.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13.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 4℃, 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示数为 94℃,若将它放在教室内示数为 22℃, 则教室的实际温度为( )
A.22℃ B.20℃ C.25℃ D.18℃
14.下列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
A.4.3m=4.3×100=430cm B.4.3m=4.3×100cm=430cm
C.4.3m=43m×100cm=430cm D.43m=43m×100=0.0043km
15.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得出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紧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进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C.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6.为探究环境温度和光照时长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外设计并开展了实验,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图。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百合种子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
B.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
C.最适合百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是24小时光照、20℃
D.20℃时,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一定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
二、填空题
17.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___________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_______和规律的学科。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思考。
18.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总结规律D.防止实验错误E.减小实验误差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_
(3)测出100页相同纸张的总厚度,再除以50作为每一张纸的厚度:______
19.根据用途,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位置。
A试管夹 B锥形瓶 C燃烧匙
D广口瓶 E试管刷 F石棉网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______。
(2)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试验的仪器是_________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_________。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_________。
(5)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是___________。
(6)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0.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 “神舟六号”上天。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_________。同时我们对各种现象的观察也有着不同的方法: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___。
21.科学中常常需要动手自己制作工具,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如图是小平自己动手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1)小平设计此气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将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处于A处,则该位置应标为___________℃。
(3)B、C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C处___________B处(选填“<”“=”或“>”)。若B、C两处相对于A处均相差3℃,则B处位置应标为___________℃。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___________
22.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外加“双减”政策中托管服务的落地,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三检”,分别是晨检、午检和晚检。
(1)晨检时测得小安体温如图所示,为___________℃,后两位同学未甩此体温计直接测量,小杨为38.6℃,小秋也为38.6℃,由此可知小杨与小秋中一定发高烧,要及时治疗的是___________。
(2)送到医院后医生再次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以及核酸检测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建立假设 ②获取事实与证据 ③制定计划 ④提出问题
(3)小安在测量体温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的结构,他的想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体温计能准确到0.1℃
B.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D.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主要目的为美观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详解】
A.生活中,许多奇妙的现象可以用相关的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例如,长时间大雨后,蚯蚓会出现在地面,这是因为土壤中的氧气被雨水挤走,蚯蚓需要到地面上呼吸,故A正确。
B.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如,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故B错误。
C.科学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知识。例如,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正确。
D.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汽车尾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理解科学是解题关键。
2.B
【详解】
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这样可能会引起酒精外溢发生火灾,故A错误。
B.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应该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再将试管树立起来,故B正确。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1/3,故C错误。
D.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胶头滴管应该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深入试管内部,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再将盛有粉末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粉末落到试管底部,选项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加热时,应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能将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选项错误;
C、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应熄灭酒精灯,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会造成酒精失火引发事故,选项错误;
D、实验后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并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进而污染水体,选项错误,故选A。
4.D
【详解】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故操作正确;
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应用镊子,故操作正确;
C、实验未说明用量时,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故操作正确;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倒回原瓶内,故操作错误。
故选D。
5.C
【分析】
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详解】
本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温度。所以在设置对照时,除温度这个变量不同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都应相同,而表格中不仅是变量温度不同,而且光照有明亮和阴暗,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该把纸盒左半侧明亮修改为阴暗,只有变量温度不同。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探究考查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掌握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6.B
【详解】
A、此图是新冠病毒的模拟结构,属于模型,选项错误;
B、此图是节水标志,不属于模型,选项正确;
C、此图是甲烷分子的结构模拟图,属于模型,选项错误;
D、此图是足球烯分子的结构模拟图,属于模型,选项错误,故选B。
7.B
【详解】
矿物在自然条件下,可能会有杂质附于矿物表面(如尘土),也有可能是矿物本省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要确定矿物颜色就要将矿物表层去除(如题目中的摩擦),得到的颜色才是矿物的本色,即樱红色。故选B。
8.B
【分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描述、图形描述等。
【详解】
A.不同的人指纹图案不同,而且不容易画下来,因此课堂上观察小组内同学的指纹图案,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拍照描述;
B.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表格描述;
C.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图形描述;
D.参观实验室时,观察室内消防器材放置的位置,观察结果的记录适于文字描述;
因此观察结果的记录比较适合采用表格描述的是观察小鸡在一个月内每天的体重情况。
故选B。
9.C
【详解】
A.因为是圆柱体,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故A正确。
B.已知铜线圈的宽度和匝数,测量出n圈细铜丝总宽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故B正确。
C.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得与被测物体平行,故C错误。
D.使用刻度尺测出课本内纸张的厚度h,数出纸张数n,计算出每张纸的厚度,故D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
A.此方法不能保证三角板的直角边与桌面平行,测量的直径可能偏大或偏小,故A错误。
B.采用“卡测法”测直径,圆柱体端点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B正确,
CD.圆柱体的端点与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且选项C三角板放置错误,故C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
量取液体时量筒的选择要求是量程大于或等于所需要量的体积,且数值越靠近被测液体体积越好,50mL靠近45mL;同时为保证所取液体体积准确,应该采用滴管滴取补充,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2.D
【详解】
细的量筒横截面积小,对应相同的体积变化,液面高度变化大,即能显示微小的体积变化,测起来更加准确;量筒的示数是均匀的,做的细而高,表示体积的刻度线间隔较大,可以更快、更准确的读数。
故选D。
13.B
【详解】
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4℃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94℃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
当温度为22℃时,实际温度为。
故选B。
14.B
【详解】
A.中间换算过程无单位,此选项错误。
B.进率及过程正确,此选项正确。
C.“4.3m×100c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
D.“43m×100”得到的单位不是km,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5.C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
A.甲和乙两组中桔皮含水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霉菌的生长需要水,A错误。
B.甲和丙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构成一组对照,B错误。
C.由甲和乙、乙和丙两组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食品保存时应注意低温、干燥。C正确。
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点睛】
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16.B
【分析】
根据图示内容分析解答。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百合种子萌发不但受温度影响,也受光照的影响,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12小时光照、20℃时,就是百合种子萌发的最好环境条件,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20℃时,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也不一定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D错误。
故选B。
【点睛】
读懂图示是解题的关键。
17.自然现象 原因 观察 实验
【详解】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现象,并且在研究的基础上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
18.B A E
【详解】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能够防止试管受热不匀发生炸裂,故填B。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避免下次吸取药品时药品被污染,故填A。
(3)测出100页相同纸张的总厚度,再除以50作为每一张纸的厚度,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故填E。
19.A C B E F D
【详解】
(1)化学实验室中,用来夹持试管的工具是试管夹,故填A。
(2)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试验的仪器是燃烧匙,故填C。
(3)上述仪器中,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锥形瓶,故填B。
(4)化学实验中,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试管刷,故填E。
(5)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使玻璃容器均匀受热的是石棉网,故填F。
(6)化学仪器室中,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故填D。
20.ABCD ②③④
【详解】
[1]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都属于自然现象。E.伊拉克战争是社会现象;F.“神舟六号”上天是科技问题。
[2]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所以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21.气体的热胀冷缩 0 > ﹣3 换用更细的弯管/换用容积更大的圆底烧瓶
【详解】
(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3)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所以C处温度大于B处。若B、C两处相对于A处均相差3℃,则B处位置应标为﹣3℃。
(4)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22.37.4 小杨 ② AC
【详解】
(1)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7.4℃。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温度计示数上升,则示数准确,小杨的体温在原来示数上有上升,所以示数准确,所以小杨高烧。
(2)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
(3)体温计能准确到0.1℃,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显示人体的温度,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体温计形状接近三棱柱形,主要是方便读数,故AC正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