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 知道两种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由电源的频率决定的
3.通过实例学会根据纸带上的点分析速度的变化情况,并学会测定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 学会用图象表示速度变化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难点:处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图像的能力。
【预习案】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 仪器,工作电压在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 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 ,再把套在轴上的 压在 的上面.
2.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 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示出点迹的 仪器,工作电压是 ,使用时, 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也是每隔 打一次点.
3.如图1-4-1所示,测量打过点的纸带,根据量出的A、D间的距离和时间算出A、D间的平均速度。用这个速度可以近似地表示纸带经过A点时的 ,如果再小些(如A、C之间或A、B之间),用平均速度代表A点的瞬时速度会 。
4.物体的运动也可以用图象描述,它可以更 地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以速度为 轴,时间为 轴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描述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这种图象叫做 图象或 图象.
【探究案】
【问题探究1】关于打点计时器
【教师点拨】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交流电源在线圈中产生不断变化的磁场,并磁化振片使之在永磁铁的作用下,产生了与交流电方向变化步调相同的振动,即振片的振动频率和交流电频率相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等于交流电源频率的倒数。所以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是10V以下,我国的民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所以电磁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2.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1)纸带上的点可能不清晰或不打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如振针过高;电压太低,振幅小;复写纸用的太久,可采取的相应调节方法是:把振针适当调低;调高电压;换新的复写纸。(2)若打出的是短线而不是小圆点,说明振针在复写纸上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原因是振针过低;电压太高,使振幅过大。相应的措施为把振针调高些;适当调低电压。(3)打双点的原因有可能是振针松动,只要把振针固定好就行。(4)另外注意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3.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不同,它是在放电针与墨粉纸盘两端加高压,纸带通过限位孔,利用放电针的放电产生电火花在纸带上烧出黑点的,不过打点时时间隔也是0.02s。两种计时器的联系与区别见下表:赞同
比较内容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电源种类 交流电 交流电
工作电压 10V以下 220V
打点频率 50Hz 50Hz
相邻点时间间隔 0.02s 0.02s
打点原理 机械压力 火花放电
纸带条数 1条 2条
例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交流电的电流大小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拓展: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打点周期为多少?
例2:关于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接低于10V的直流电源
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
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
D.要先释放纸带,后通电,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
【问题探究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教师点拨】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了一种极限逼近的方法来进行的。
如下图要测量E点的瞬时速度,可以选取较为靠近E点的两个点如D、F两点,根据D、F两点间的位移△x和时间△t,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x/△t,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x/△t可以大致表示E点的瞬时速度,D、F两点离E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F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例3 .如图是一位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纸带旁边是一支最小刻度为1mm的直尺,试计算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C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在B点的瞬时速度。
拓展:(1) 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读数时应该估读到0.1mm位,不能为了“方便”而“凑整数”,这是实验的规则。
(2)若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突然变成40HZ,而实验者不知,其他操作正确,请你分析他所测得的速度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问题探究3】用图象表示速度
【教师点拨】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用v-t图象来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计算出的不同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值,在坐标系中描点,最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能够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要求学生明确下列问题:
(1)图象上每一点的意义是什么 (表示该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
(2)如要求这些点中间一个时刻的速度是多少,应怎么办 (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在连线上与该时刻对应的点的速度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3)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是什么形状 (是折线。因速度的实际变化是比较平滑的,故要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例4 .如图所示,是一条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一时间图线.
【课堂练习】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
3.打出的点迹不够清晰的原因可能是( )
A.电源电压偏低B.永磁体磁性不足C.振针位置过高 D.复写纸陈旧E.振动片不在永磁体的中央
4.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小纸带受到摩擦而产生误差的是( )
A.改用直流10V电源 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用皱折的纸带 D.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1-4-2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
(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G=____________m/s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练案
【A组】
1. 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子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大B.点子密集的地方物体的运动速度比较小
C.点子不均匀说明物体在做变速运动 D.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一定有故障
2.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的v-t图象的是( )
3.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并且可以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频率为50Hz交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 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n个清晰的点的距离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 s
E.闭合电源开关
F. 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G.利用公式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B A G
4.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工作时,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墨迹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工作电源频率是50Hz。如果用它测量时,工作电源的频率变为60Hz, 而实验者仍按50Hz的频率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
是 (填“偏大”或“偏小”)。
【B组】
1.一个宽为5cm的物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是0.025s,则这个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为 _ m/s,这个平均速度可以认为是瞬时速度吗?
2.如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打5个点选为一个计数点,各计数点对应在刻度尺上的示数已在图中示出,单位是cm,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1)计数点间隔时间为T= S。
(2) 物体接于纸带左端A点附近,则物体速度方向 (填“由A指到B”或“由B指到A”),物体 (填“加速”或“减速”)运动。
(3)请计算AE段的平均速度为 m/s,BD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填“AE段”或“BD段”)的平均速度更接近C点的瞬时速度。
3. 如图,固定的B盒是超声波发射和接受器,t=0时刻发出一列短暂的超声波,t=0.3s时接收到车于P处发射回来的此列超声波,t=1s时再发出一列短暂的超声波,t=1.4s时接收到车于Q处发射回来的超声波,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则图中间距x1= m,间距x2= m,车在PQ段的平均速度v车=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