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5 八角楼上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单位
课前预习及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生字词,搜集阅读有关毛泽东的资料和古诗词,加深对毛泽东的了解。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争、代、临”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夜”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3.初步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 http: / / www.5ykj.com / Health / " \t "_blank )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夜幕降临”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在1927年的时候,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茅坪村的一座小楼里,因为那座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就叫八角楼。(出示八角楼图片)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角楼上》。2.齐读课题。3.我们先来看题目中的“楼”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的横笔和“米”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横要长。师范写,生练写。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谁能来挑战读出它们?(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艰苦奋斗 年代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文章握着 凝视 察觉 清油灯2.加大难度,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提出要求:先试着自己读一读。3.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认识它们。谁能来给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识字办法?生交流识字方法。4.相信同学们已经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了这几个字,出示生字,开火车读。三、观察插图,概括课文1.出示课文插图,问生图上画的是谁?(毛主席)。2.毛主席正在干什么?他的神态怎样? (毛主席在工作,他的神情很严肃认真,好像在思考问题。)看一看桌子上还有什么? (有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和几张稿纸。)这说明毛主席工作的环境如何?(非常艰苦)所以通过观察插图可以帮助我们来概括课文。谁能说一说?(毛主席在条件艰苦的八角楼里认真工作的事。)同学们我们还学会了观察插图的方法:先整体观察,再细致的局部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主要人物到环境,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体会战争年代毛主席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十分艰苦,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毛主席忘我的工作精神奠定基础。)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出示句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通过这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毛主席每天都在认真的工作。)抓住关联词“每当……的时候,就……”体会毛主席工作的认真。出示词卡“夜幕降临”,你怎么理解?(夜幕降临,天色漆黑)。是啊,白天毛主席要指挥军事,晚上还要借着这微弱的灯光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工作着。2.毛主席工作这样紧张,是不是工作的环境很舒适呢?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出示词卡“寒冬腊月”。寒冬腊月是什么时候?(腊月指的是农历12月,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在这寒冬腊月的深夜你会做什么?(预设:在温暖的家里,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甜甜地睡大觉。)毛主席呢?请你结合课文插图,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2)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寒冷的冬夜,毛主席仅仅穿着一层单衣,盖着一层薄薄的毯子。(理解“单”“薄”的意思)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依然这样忘我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3)师生合作,创设情境读,读出毛主席夜以继日,勤奋工作的精神。毛主席是怎么工作的?他在做什么?神态如何?请你仔细观察插图,说一说。指名说插图。你能根据插图找出稳重的语句读一读吗?(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圈出描写主席动作的词语。通过毛主席的动作你读出了什么?(工作环境的简陋)。主席工作这样紧张,又是在这样寒冬腊月的深夜,油灯里为什么不多添几根灯芯呢?(预设:是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师补充资料:1927年,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岗山根据地进行“联合围剿”,实行经济封锁,妄图困死、饿死工农红军。由于用油非常紧张,当时规定、连以上干部夜间学习、开会可以用三根灯芯点灯。可是毛主席为了节约用油,经常只用一根灯芯进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你们还从图上哪些地方可看出条件艰苦 (生看图说)毛主席右手握着笔,左手拨动灯芯,让灯光更加明亮。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毛主席仍然日以继夜地为人民工作着,你们看,此时他的眼睛怎样地看着灯火?理解“凝视”。出示词卡:凝视。结合插图,“凝视”是什么意思?(集中注意力看)。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如此聚精会神凝视着什么 (星星之火)。看图理解“星星之火”(清油灯发出的微弱灯光)。对,这小小的灯火,就像星星发出的光亮,所以称它为“星星之火”。(教师板书:星星之火)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他陷入了沉思。什么是“沉思”?毛主席又会沉思些什么?(教师板书:沉思)理解“沉思”(专心地想,想得很深,想得时间很长)。看图再读句子,你还能从哪里看出毛主席陷入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觉察到)。理解“觉察”(发觉,感觉)联系第一句话,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如此单薄的衣服,他本想披着薄毯子抵御寒冷。可是当他望着清油灯考虑到革命前途时,竟连毯子掉下来也没有觉察到,这说明毛主席沉思到什么程度 (专注、忘我)。总结: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陷入沉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像这“星星之火”,这儿的革命力量与国民党反动势力相比,是多么弱小。但“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不久,就会在整个中国就会燃起革命烈火,让受尽苦难的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此时此刻,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4.就在这样的寒夜,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就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在这里想着、写着,他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齐读最后一句话。(1)什么样的文章才叫著作?(很有价值的文章)(2)为什么说是光辉的著作?(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带领我们中国走向光明。)5.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五、总结黑暗的旧中国,犹如寒冬腊月的深夜,而毛主席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发一分光、献一分热!(板书:“忘我”精神)
板 书 设 计
15 八角楼上星星之火 光辉著作 胜利之路忘我
第 二课 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2.再次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3.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生字词,通过抓住毛主席的动作、神态、外貌等体会毛主席忘我的精神。【教学难点】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教 学 过 程 修改建议
一、复习生字词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2.开火车检查生字词。二、总结课文1.通过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毛主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伟大精神。我们通过抓住毛主席的外貌、动作、神态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可贵精神,所以抓住人物的描写是帮助我们来感悟人物的好方法。2.师:我们还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了理解词语、读通课文的好方法。谁来说一说?(看插图)。没错,其实除了看插图,还有很多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你能否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呢?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1.出示文章《艰苦的岁月》红军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在山坡上休息。天色渐渐暗下来,周围非常寂静。山谷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他坐在石头上,赤着脚,身上的衣服很破了,腰里挂着驳壳枪,帽子上的五角星红得十分鲜艳。他颧骨很高,额上的皱纹很深,浓浓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特别有神。一位十来岁的小红军偎依在他的身旁,右手托着下巴,侧着耳朵倾听。小红军也赤着脚,衣服也很破,搂着一支跟他差不多高的步枪。
这位老红军,很可能原来是个长工;小红军呢,也许原来是个放牛娃。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人民的军队,跟着共产党、毛主席闹革命。战斗的岁月非常艰苦,可是他们充满了胜利的信心,相信一定能够彻底打垮敌人,使穷苦人都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1.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吹笛子的是什么人?依偎在他身边的是什么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划线的词语。a天色渐渐暗下来,周围非常寂静。山谷中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b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c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3.交流,总结方法四、推荐阅读《红色经典小故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bā ji o lóu nián dài shēn yè ( ) ( ) ( ) qīng qīng shèng lì pī zhe ( ) ( ) ( ) 二、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①夜晚来临,天空像被幕布盖住一样。( ) ②冬天最冷的时候。 ( )③与“厚”相对。 ( )④集中注意力看。 ( )⑤深思。 ( )⑥发觉,感觉。 ( )三、填词练习。 ( )的年代 ( )的深夜 ( )的著作 ( )的道路四、按要求填空。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夜幕降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