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重难点达标训练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重难点达标训练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1 17:0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同步重难点达标训练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
一、单选题
1.如图四种玻璃透镜中(  )
A.只有a是凸透镜 B.只有b是凸透镜
C.只有a和b是凹透镜 D.只有d是凹透镜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如图中的(  )
A.B.C. D.
3.如图所示,小明将一只铅笔放在注水的玻璃杯后,且铅笔尖朝左,并将铅笔从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开始慢慢向远处移动,对于可能看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铅笔靠玻璃杯很近时,看到的铅笔会变长,且笔尖朝左
B.铅笔稍远离玻璃杯时后,看到的铅笔会变粗,且笔尖朝右
C.铅笔再远离些玻璃杯时后,看到的铅笔会变短,且笔尖朝右,
D.笔尖朝右的是铅笔的实像,笔尖朝左的是铅笔的虚像
4.如图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要使画面变大些,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到投影片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投影片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投影片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投影片间的距离
5.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甲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
B.三个像中①③④是实像,②是虚像
C.利用凸透镜成像②制成的光学设备是放大镜
D.成像④时甲图卡通图片应该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
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从很远处匀速靠近凸透镜至透镜焦点处,观察像运动的速度,应该是(  )
A.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B.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后来又小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C.始终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
D.始终大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7.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小明的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爷爷的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老花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如甲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乙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1.5cm<f<23cm
④在乙图中,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远离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沿F2与S′连线方向靠近透镜移动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①②③④都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二、填空题
9.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相机适当______蝴蝶(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略向______(选填“内缩”或“外伸”)。
10.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__立、缩小、的实像。
11.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12.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甲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像。
13.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______10cm(选填“>”“=”或“<”);用放大镜的镜片制成的眼镜可用于矫正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他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缩小”);该同学又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三、作图题
15.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在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画出此过程的光路图。
16.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射出的一条光线经P处的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向凹透镜的焦点方向。
(1)画出平面镜;(2)作出反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7.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如图甲所示,平面镜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有一发光点S,恰好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SC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根据凸透镜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画出:
(1)光线SC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由S发出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路。
四、实验题
18.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写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为凸透镜的方法___________;
(2)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回答一种情况即可);
(3)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图中的像,则蜡烛所放的位置应是图中的_______点,生活中的_______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如果要使光屏上的像再大一些,并能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应当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
19.在焦距为15厘米、25厘米或3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50厘米刻度处,如图所示。实验时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为了______;为了方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各种可能,根据题中条件,应选用焦距为______厘米的凸透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不变,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找到清晰的像后,继续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不变,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后,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华在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_____调节凸透镜;
(2)小华调整后,如图甲,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若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要______些;
(3)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将甲图中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透镜______(填“左”或“右”)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到像时______(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
(4)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光源“F”移至15cm处,其大小如图丙(A)所示。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 (选填丙图中B、C、D、E)。
五、综合题
21.阅读所给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人眼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_______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
(2)正常眼睛的观察距离为________,最佳观察距离为________.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把细线穿入绣花针的针眼时,应把线和针放在________ cm处穿线最合适.
(4)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 cm处最为合适.
参考答案
1.D2.A3.B4.C5.A6.A7.B8.C
9.靠近 外伸 10.凸透 倒 11.一倍焦距内 放大 远视
12.15 正立 13.虚 < 远视 14.缩小 右
15.16.
17.
18.从外形看(或摸一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或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另一侧纸片或墙面上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是凸透镜;拿着透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出现倒立的像或正立、放大像的是凸透镜) 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以内,是虚像(或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位置,不成像;或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E 照相机 将蜡烛靠近透镜(或向右移动),并调节光屏远离透镜(或向右移动),直到出现清晰的像
19.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15厘米 65~80厘米 左 缩小
20.下 投影仪 左 小 右 有 D
21.凸透镜 胶卷 倒立 实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 10cm-无穷远 25 cm 10cm 12.5cm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