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120分钟 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十一运会火炬“如意”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和尊chónɡ( )。火炬正面上方为花团锦cù( )的十一运会会徽“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图案,会徽两侧为两片轻盈飘yì( )的柳叶,其造型采用汉代纹饰加以装饰。整个设计新颖,立意巧妙,文化底yùn( )深厚。
答案:崇 簇 逸 蕴
2.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不知所措 碌碌无为 勇往直前 钦差大臣
B.徇私舞弊 毕恭毕敬 不言而俞 骇人听闻
C.异想天开 敝帚自珍 无可奈何 喋喋不休
D.惟妙惟肖 雍容典雅 郑重其事 声名狼藉
【解析】选B。“不言而俞”应为“不言而喻”。
3.下面加点的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能自已(停止) 背井离乡(离开)
B.骇人听闻(害怕) 义愤填膺(胸)
C.居高临下(面对) 无所事事(做)
D.情郁于中(聚积) 寄人篱下(依附)
【解析】选B。“骇”是“震惊”的意思。
﹒
﹒
﹒
﹒
﹒
﹒
﹒
﹒
4.下列连线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永久的悔》→回忆录→季羡林→语言学家→中国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议论文→丁肇中→物理学家→中国
C.《背影》→散文→席慕蓉→作家→中国
D.《钦差大臣》→剧本→果戈理→作家→俄国
【解析】选D。A项中“回忆录”应改为“散文”;B项中“中国”应为“美籍华人”;C项中“席慕蓉”应为“朱自清”。
5.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7分)
(1)你和王红一起参加市团委举办的一次大型演讲比赛,你获得了一等奖,而王红只获得了优秀奖,她很伤心。这时,你会如何安慰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奖后,你想立即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在电话中你会怎么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王红,不要气馁,下次成功的一定是你。
(2)妈妈,演讲比赛结束了,我得了一等奖。
6.(2010·曲靖中考)在玉树发生地震后,某班开展了“走进玉树”的专题活动,开设了三个专栏,请你参加。(7分)
【栏目一】生命的赞歌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写一段赞美词。(60字左右)(3分)
在汶川地震中有他忙碌的身影。在玉树地震后,当得知孤儿院有6名师生压在瓦砾下时,他不顾余震的危险抢先救人,不幸牺牲。他生前曾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他就是香港义工黄福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语言要流畅,富有文采。
答案(示例):大灾之后有大爱,灾难狰狞,但人性高尚。阿福,一名义工,当余震袭来时,他用单薄的身躯托起了六个人,用生命诠释了一名义工的誓言。
【栏目二】祝福的心声
(2)给玉树灾区的同龄人发一则短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主题要明确,语言简洁。
答案(示例):①灾难无情,人间有爱。②我们手拉手,风雨一起走。③真情无疆界,大爱越时空。④仰起头来生活,人生不能没有希望。
(3)围绕这次专题活动,请你为【栏目三】设计一个名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关爱的力量 美好的明天 美丽的家园
7.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3分)
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8.文中“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__________。(2分)
答案:林肯
9.为什么说“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黑人们根本享受不到解放黑奴宣言所宣称的作为国家公民应有的权利、平等和自由。
10.选文第四段用了一系列比喻:空头支票比喻_________,银行比喻_________,巨大金库比喻_________,支票最后兑现的是_________。(4分)
答案:解放黑奴宣言 正义 国家 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11.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3分)
(1)春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有效信息的提取。阅读全文,从“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季节中找出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即可。
答案: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12. 苇塘被孩子们看做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先根据题干提示找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所在的段落,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任选四件即可)
13. 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3分)
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
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先根据上下文解释“撩
拨”的意思,再分析这一动词的作用。
答案: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
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
﹒
14.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任选一处从修辞手法入手,并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一些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之态,凸显出春天的美丽和给人的愉悦之情。
15. 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分析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从句子所蕴涵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入手回答。谈启示要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注意观点要鲜明,说理要清楚。
答案: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启示(示例):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大自然的一切,在儿童的眼中是那么美好,永远不曾忘记,甚至伴随一生。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的标题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案: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17.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事实论据的概括。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答案:第③段:量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④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频频发难。
18.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顺序。仔细阅读分析“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从此句话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上考虑。
答案:不能颠倒。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19.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回答此题一定要联系具体语句考虑,特别注意“为躲避挑战”一词。
答案: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
20.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分析画线句子可看出,这里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是比喻论证,证明了观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案: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三、写作(50分)
21.(2010·福州中考)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提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史,会碰到无数的第一次,但“尝试”不仅仅是第一次,还要求是有意义的、主动的,要揭示出对自己成长的意义。成长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是心灵、思想、精神等更多方面的成熟,要把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展现出来。同时,题目要求要结合自己的生活,要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果选择写议论文,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别人的例子,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自己,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体现尝试对成长的意义。通过尝试获得某种生命的体验、身心的成长,真正写出真情实感,从就事写事上升
到就事悟事,就是真正立意高的好文章。结构上,文章必须要抓住成长这根主线,写出成长过程,叙事要得当,要讲究波澜起伏、详略得当。总之,结构上要巧安排、立意上要角度新有个性。生活中充满尝试,只有从平凡尝试中挖掘不平凡的体会,关注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才是人生之道,也是作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