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4.史学界学者普遍认为,宋朝皇权膨胀以太祖、太宗两朝表现最为明显,真宗以下,皇帝不再拥有
9.图2为20世纪40年代某次战役形势示意图。该战役
国创业之君的特殊权威,士大夫集团反而往往以“祖宗之法”为武器,尽量将皇权的行使约東
省级联测2021—2022第三次考试
在制度范围之内。这一变化反映了
沱4纵12旅
A.儒生开始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
B.官员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高三历史
C.十大夫阶层政治主体意识增
D.皇帝权力日趋走向衰落
姓名
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全国经济总量增加,但人均经济量下降;工农业生产力长期没有突破性
注意事项
发展;商品市场关系难以向深层扩展;在赋税、人身关系上对工商业者有所解禁和宽松,但保障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私有财产、维护个人收益方面并无制度创新。该学者旨在说明当时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A.人口增多造成人地矛盾非常尖锐
B.传统社会制约经济变革
北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C.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无法并存
D.生产工具和技木承古萌新
⊙↓小=进军线
试卷上无效
6.在咸丰朝以前,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其兵权都是直隶于中央的,决非将帅可得而私有。咸丰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时期,湘淮军则是由将帅自行招募的私家军队。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保举至武职三品以上者竟多至数万人
C.为人民军队解放石家庄创造了条件
D.奠定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10.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职能配置,弱化大量审批事宜,协调
据此可
解决部门间的职责交叉、重复问题,精简机构人员编制。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合题目要求的。
A.晚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面临调整
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
这一轮行政体制改革
1.学者张光直在《美术、神话与祭祀》一书中说道:“中国文明的起源,关键是政治权威的兴起和发
C.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洋务运动兴起的条件已经成熟
A.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B.摆脱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
展。而政治权力的取得,主要依靠道德、宗教垄断稀有资源等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天地人
C.进一步理顺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D.强化了舆论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督
7图1是1906-1927年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图。造
11.早期罗马法规定,所有的交易都以家族作为交易对象,从而使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神沟通手段的独占。”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成1919年以后四国对华贸易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
到《十二铜表法》时,罗马至少已承认平民是主体,家长的男性子孙开始普遍地享有公权和财
A.法律教化作用显现
B.神权与政权相结合
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
产权,妇女、拉丁人和部分外国人也逐渐取得了部分公权。这一变化
C.血缘纽带作用弱化
D.德治与法治相融合
A.有助于调节社会各阶层关系
B.使私法规范得到了完善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贵族世袭制有过冲击,但以战功裂土封爵仍是
000
C.基于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
D.助推法律至上深入人心
表1英国贵族巴洛领地被使用情况变化表
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即便是经过商鞅变法、改革最彻底的秦国和此后的秦汉,这种价值取向也
是十分盛行的。这反映出当时
时间葡农耕种数量在领佃农缴纳地租在地租地农场主租用土租地农场主缴的地
地总量中的占比
租总额中的占比
地在领地总量中的租在地租总额中的
A.郡县制推行的条件尚未成熟
年1913年1919年1927年
B.军功封爵制度开始实行
67.7%
C.军功地主投身基层社会治理
D.分封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1649年
71%
3.《资治通鉴》记载:“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置朔方
A.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高涨
B.北洋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据此可知,当时
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电田以供糗粮
C.列强宰割中国局面的重新形成
D.西方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A.农业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B.圈地运动开始兴起
设监牧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8.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
C.新贵族尝试登上政治舞台
D.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A.边境屯田助推了边防的拓展与巩固
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
13.1871年,俾斯麦成为德意志帝国首相。帝国虽然成立了若干“署”,如邮政、海军、内政、司法
等,但领导“署”的官员没有大臣的职权,只称国务秘书。在官方用语中,只有“帝国领导”,而
B.藩镇割据阻断了屯田制的推行
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毛泽东意在
没有“帝国政府”。这说明当时
C.屯田制的推行完善了国家管理体
A.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发动群众打破国民政府“围
A.联邦制受到官员青睐
B.民主立宪推动统一进程
D.都督府的设置确保了丝路畅通
C.促进土地革命运动兴起
D.尝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责任内阁制基本确立
D.首相政治地位非常突出
省级联測第三次考试·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省级联测第三次考试·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省级联测第三次考试·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省级联测2021-2022第三次考试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解析:据材料
道德、宗教垄断稀有资源”“对天地人神沟通手段
的独占”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政治与神权密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
律教化
项排除。血缘纽带作用弱化与史实不符,故C项排除。德治与法治相融合并非材料主
命题意图]本题以统治者获取政治权力的途径切入,考查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政治特点,考查学生提取
关键信息、概括与分析
考查学生的逻
能力,落实时空观
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D解析:材料说明战国、秦汉时期,人们以“战功裂土封爵”为价值追求,追求自己功业荣耀和留给子孙
代遗产,反映了当时分封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故D项正确。秦朝推行郡县制顺应了历史潮流,郡县制在
推广,选项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军功封爵早于战国时期就已经实行,故B项错误。“军功地主投
基层治
合题意
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以“战功裂土封爵”的社会观念切入,考查这一观念对秦国和此后的秦汉的影响,考查学
生逻辑推理能力,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据材料“开拓边境,地连
督府
诸节度使以
开
城戍逻
望”可以得岀,唐代通过推行屯田制,巩固与拓展了边防,故A项正确。藩镇割据
镇仍然推
制,故B项错
完善国家管理休制无直接关系,故C
误。都
确
的畅通,但“确保了”表述不准确,故D项错误
本题以唐朝的屯田制切入,考查
济政治,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提炼、概括等能力,落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4.C解析:材料主旨是宋初皇权膨胀到宋真宗时皇权受制的变化,这与宋代
政治的发展有密切的关
系,宋代士大夫阶层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
始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故
错误。唐宋时期官员选拔方式是科举制,故B项错
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不能体现皇帝权力
衰落,故D项错误
图]本题以宋代皇权变化切入,考查宋朝政治,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概括等能
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解析:据材料“长期没有突破性发展
关系难以向深层扩展”“并无制度创新
看出,当时
不完全”的自然经济的扩展,使明清经济处于矛盾而停滞的状态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地矛盾
锐
排除
经济和商品经济可以并
项错误
明清时期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不同程度的新发展不是材料的主旨
项排除
命题意图]本
清经济的表现
考查明清经济,考查学
读、分析史料
观念以
及对时代特征的把握,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C解析:材料主旨是湘系
晚清时期地方势力膨胀,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
清政治出现外重内
项正确
期
政制度仍为省、府、县三级,该制度比较成熟
目至今,不是导致中央集权下降的原因,故地方行政制度不用调整,故A项
国运动失败
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