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柜台(ɡuì) 舀出(yǎo) 荤菜(yūn) 簇拥(cù)
B.存殁(mò) 冤孽(yuān) 犹豫(yù) 绰号(chuò)
C.虐待(nüè) 教唆(suō) 家眷(juàn) 不朽(xiǒn)
D.渲染(xuàn) 贿赂(huì) 缄默(jiān) 穷形尽相(qónɡ)
【解析】选B。A项中“荤”应读hūn;C项中“朽”应读xiǔ;
D项中“穷”应读qiónɡ。
﹒
﹒
﹒
﹒
﹒
﹒
﹒
﹒
﹒
﹒
﹒
﹒
﹒
﹒
﹒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勉强 坚强 倔强
B.拥塞 瓶塞 边塞
C.附和 应和 和蔼
D.间或 间隔 间接
【解析】选D。D.都读作jiān;A.分别读作qiǎnɡ、qiánɡ、
jiànɡ;B.分别读作sè、sāi、sài;C.分别读作hè、hè、hé。
﹒
﹒
﹒
﹒
﹒
﹒
﹒
﹒
﹒
﹒
﹒
﹒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绽出 郑重其事 遣责 不屑置辨
B.发腻 虚张声势 家眷 来势汹汹
C.堕落 甘败下风 汗青 随声附合
D.停滞 不掇劳作 懒惰 为富不仁
【解析】选B。A.“遣”应为“谴”,“辨”应为“辩”;C.“败”应为“拜”,“合”应为“和”;D.“掇”应为“辍”。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火车到站了,她刚走出检票口,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看到了前来接站的表弟。
B.学校开展评选十佳优秀少先队员的活动,他首当其冲,获得了奖品及荣誉证书。
C.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今天,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原来是爸爸上大学时的同班同学。
【解析】选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与语境不符。
﹒
﹒
﹒
﹒
﹒
﹒
﹒
﹒
﹒
﹒
﹒
﹒
﹒
﹒
﹒
﹒
5.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在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②作为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专门特设50个“城市最佳实践区”。③这是世博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所展示的城市都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来的经典城市。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首次”移到“是”后面 ②删去“专门” ③“壮举”改为“创举”
6.根据语境,仿照所给的句子,在横线处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生活中无时不在地记录。一本旧书,一件老毛衣,我们寻找亲情的味道,写作是记录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写作让心绪释放,让生命留痕。
答案:示例:一垄田埂 一片油菜花 我们放飞理想的鸽子 写作是记录梦想
7.(2010·义乌中考)综合性学习。(10分)
义乌市开展创建国家二类语言文字示范城市活动。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某班决定开展“我与语文工具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调查分析】
(1)右图是某小组对全班42位同
学使用工具书情况的调查统计。
请仔细观察与分析,用准确、
简明的语言写出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氏排名】
(2)班里组织了查字典比赛,其中一项内容,请你将下列名著人物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重新排列。
人物:贾宝玉 张顺 鲁智深 阎婆惜 范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察】
(3)班里就语文学习中工具书使用问题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没必要使用工具书,乙方认为应经常主动使用工具书。你支持哪一方?请你面对全班同学,运用连贯、得体的语言,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多数同学不经常使用工具书。(或:很少有同学经常使用工具书。)
(2)张顺 范进 贾宝玉 阎婆惜 鲁智深
(3)示例:大家好! 我支持甲方观点。因为可以直接问老师,省时高效。
大家好!我支持乙方观点,因为使用工具书能比较及时地解决学习困难,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8.这部分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家”怎样的认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9.为了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先后多次作了引用,请揣摩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列举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经历和他对女神卡吕浦索的回答,说明了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三段的引用又是为了说明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说明一个人不论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2)说明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10.“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请翻阅你搜集到的有关“家”的诗文,抄写其中的精彩语句或片段。(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昨夜分明梦到家,飘摇依旧客天涯。(文天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11.文中加点词语“这一惊奇的发现”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由上文“近年来,一名美国科学家,美洲鹰的研究者阿·史蒂文,竟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岩洞中发现了美洲鹰”可知答案。
答案:阿·史蒂文竟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岩洞中发现了美洲鹰。
12.文中画线句子“它是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轻松地穿越了蒺藜洞”中的“柔”与“刚”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柔,缩小身体;刚,狭窄的岩洞。
13.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套特殊的本领”的内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身体巨大的美洲鹰为了钻出小洞练就的能够缩小自己身体的本领。这就是告诉我们为了生存,必须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14.结合下面的材料,说说你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5分)
沙漠玫瑰是生活在热带沙漠的一种矮草,虽然普通,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你可以把它连根拔起,随便扔到一个地方,任它在那里呆上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当你再次看到它时,它或许早已成了一把枯黄的野草,死去一般。可当你把它放到水中,就可以看到它的复苏,几个星期后,它甚至会比你第一次见到它时美丽千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生存,就要学会适应环境,只有这样,生命才能绽放美丽的花朵。
15.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概括一下它的故事情节。(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场景的变化将故事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然后抓住主要要素进行概括。
答案:“小乞丐”向贵妇人讨钱遭到拒绝。
“小乞丐”向多尔讨钱得到了一美元。
“小乞丐”用讨来的20美元买了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手捧万寿菊迎着风雨走向公墓。
16.读完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小乞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分析这一人物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主要从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具体事件去分析。
答案:①从“小乞丐”的外貌特征可看出他饱受了生活煎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②“小乞丐”从破衣口袋里掏出的20美元,“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说明了这些钱是靠他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每一枚都来之不易,从而可看出“小乞丐”的坚韧品质。③“小乞丐”把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钱用来买了一束万寿菊献给了死去的母亲。表明他对母亲纯真而深切的热爱之情。④“小乞丐”是一个既让人同情又让人尊敬和感动的小男孩。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删除?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题应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入手,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不能删掉。因为画线部分都是小说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了“小乞丐”的形象。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8.文章结尾,多尔先生的眼睛为什么“模糊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把握作者的情感,眼睛“模糊”是情感的宣泄,此时他被“小乞丐”的举动所感动,同时为自己先前的想法而深感内疚。
答案:①多尔为自己误解了“小乞丐”而愧疚。
②多尔被“小乞丐”对母亲纯真的爱感动,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19.题目“风雨中的菊花”有何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短语深刻含义的把握。解答此题要从题目的表层含义入手,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其象征意义。
答案:①“小乞丐”在风雨中献给母亲的菊花。
②象征了在艰难困苦中生活的小乞丐坚韧的品格及对母亲的那份执著的爱。
三、写作(50分)
20.阅读1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学业的成功与进步,彼此的理解与宽容,家庭的幸福与安康,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请以“期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材、体裁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提示】材料的独特和典型,情感的自然和真实是写好本文的第一要素。构思上,不仅可以从“人”的角度去想,还可以从动植物、非生物、妖魔鬼怪的角度去思考,写成童话、寓言、神话等;也可以运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围绕一个中心,让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也来“期盼”一回,以揭示一种社会现象。另外,自传、主体视角换位、心灵独白、节目直播、荒诞剧、总结、调查报告、电影电视脚本、多角度并列、突转、误会、巧合……都是你放飞思维、张扬个性的最佳选择。在具体的写作中,可以运用第一人称,也可以运用第三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