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四)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阴晦(huì) 五行(xínɡ)
嗤笑(chī) 脚踝(huái)
B.恣睢(suì) 惘然(wǎnɡ)
愕然(è) 濡湿(rú)
C.讷讷(nè) 讪讪(shàn)
执拗(niù) 舷窗(xián)
D.狡黠(xiá) 钦佩(qīn)
撂下(liào) 瑟索(sè)
【解析】选B。“睢”应读suī。
﹒
﹒
﹒
﹒
﹒
﹒
﹒
﹒
﹒
﹒
﹒
﹒
﹒
﹒
﹒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无穷无尽 磕磕绊绊 独一无二 局促不安
B.一望无际 珠烁晶莹 声撕力竭 疑惑不解
C.莫名奇妙 郑重其事 心事重重 垂头丧气
D.五行缺土 交头接耳 煞有介事 大名顶顶
【解析】选A。B项,“撕”应为“嘶”;C项,“奇”应为“其”;D项,“顶顶”应为“鼎鼎”。
3.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阴晦:阴沉昏暗。 嗤笑:讥笑。
B.愕然:惊讶、发愣。 濡湿:沾湿。
C.恣睢:勤劳、辛苦。 瑟索:身体因寒冷、受惊等
而蜷缩或兼抖动。
D.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辗转:翻来覆去。
【解析】选C。恣睢:放纵、凶暴。
4.下列各句中对作家作品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B.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新文学创作。
C.鲁迅先后共创作出版了《彷徨》、《呐喊》两个小说集。
D.当代著名女作家茹志鹃创作的《百合花》,以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的花被子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
【解析】选C。还有《故事新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解析】选D。A.语义冲突,去掉“突然”;B.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C.语序颠倒,应改为“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拔尖”。
6.语言运用。(10分)
你所在的班级近期将开展一次以“低碳生活”为话题的团队活动,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低碳生活”是新生词。按照定义,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的执行过程和成果享用都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如果说,“低碳经济”是一种负责任的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那么,“低碳生活”也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是未来人类生活的趋势。总之,“低碳”是我们的目标,应全方面地融入到生活中,细致入微到每个角落。
(1)请你为这次团队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40字左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同学提出下列内容,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哪一项?请简要地说明理由。(2分)
A.少开车 B.少乘电梯 C.少用纸张 D.少吃饭
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第(2)题提到的,请你为“低碳生活”再提两个建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2)D 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自觉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少吃饭”与“低碳生活”无关。如果不能满足饭量,只能对身体健康有害。
(3)提示:节约用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有关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碳排放量的建议均可。
7.将下面词语的选项号填入到文中的空白处。(3分)
A.本也如此 B.全不如此 C.也就如此
答案:B C A
8.此次回故乡,“我”对故乡的印象如何?心情怎样?(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描绘故乡景象和表明“我”心情的词语理解作答。
答案:故乡萧条冷落、破败不堪、死气沉沉。心情悲凉。
9.用横线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分析时要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角度考虑。
答案:句子:“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作用:渲染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我”的悲凉心情。
10.选文各段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
(4)___________(5)____________
答案: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11.选文第(4)段在《故乡》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解答时从语段的表达方式入手,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与文章主旨作答。
答案:奠定了行文的感情基调,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1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主要要素:贫困男孩、城市男孩、飞信事件、成人礼。
答案:示例一:家境贫困的男生的泪水成了生活优越的班长的成人礼。
示例二:在一次“飞信”事件中,一个城市里的男孩受到一个乡村男孩的感染,变得真正成熟起来了。
13.“教室的某个角落,发出了孤单的掌声,很快,掌声多了起来,连成了片。”你觉得掌声中传达了同学们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前后文:“那个男生”的“倔强,挺拔,骄傲”,班长向那个男生及全班同学说“对不起”,思考解答。
答案:对那个男生的理解、尊重和鼓励;对班长的理解、支持和赞赏。
14.为什么说“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他真正的成人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前文“有生的18年中,一直随心所欲地享受着丰裕的情感和物质,不知道生活的拮据,也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为活下去而奔波”思考解答。
答案:从这眼泪中,他读出了平民生存的艰辛,读出了平凡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同学间理解的温暖,而这些,让他成熟起来。
15.他和那个男生中,你更愿意做哪一位的朋友?请简述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他 自信,集体观念强,善于团结同学,知错就改。
那个男生 勇敢,敢于面对问题,正视自己。
16.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注意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注意用第一人称,即史工程师的口吻。
答案:儿子考上大学,妻子却因病无法送他入学。我们只得让儿子单独去报到。一周后,儿子寄回一叠发票。妻子很欣慰,我却为此大伤脑筋。(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17.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妻子”这一人物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找出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从中分析“妻子”的形象。
答案:妻子陪读陪复习,为儿子费尽心血,爱子之心令人感动。在培养过程中,她溺爱儿子,包办了除读书以外的所有事情,导致儿子脱离社会,缺乏独立能力。她认为儿子花钱解决问题搞好关系能成大事,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18.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详写的作用。联系本文的主旨——家庭教育问题和现在孩子的所谓独立问题,要注意答出作者所表达的态度。
答案:详写儿子寄回发票和儿子如何过独立瘾,可以突出儿子花钱买独立的可笑(荒唐)之处,更好地表达对这种假独立的讽刺(批评、否定)之意。(意思符合即可)
19.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整篇文章提出了一个让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即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要观点鲜明,能结合“儿子”的行为进行评价。
答案:第一问:引发读者对“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子女)”这个问题的思考。第二问(示例):小说中儿子的独立是花钱买来的假独立,反映了他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错误的处世观念。
三、写作(40分)
20.请以“电脑与网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材、体裁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提示】网络,一个神奇浪漫的世界。你玩过电脑游戏吗?那惊心动魄、曲折离奇的一幕幕画面是否还令你记忆犹新?你交过网友吗?你是否有令你心动或尴尬的故事?因为上网,你曾领教过父母的多少回“家法”?因为上网,你曾多少次聆听过老师的“谆谆教诲”?因为上网,你学到了多少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所有这些,均可从记叙文角度选材。如果你善于联想和想象,那么写成童话、神话岂不更有意思?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动物、植物、神仙鬼怪又是怎样在网络世界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