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女娲造人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女娲造人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1 14:1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在阅读的基础上感受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4、探讨女娲造人的意义。
女娲补天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
什么是神话
!让我们一起来追寻人类的起源!
女娲造人
袁珂
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16年,卒于2001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县人。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读准字音
女娲( ) 莽莽榛榛( )
澄澈( ) 掺和( )
揉团( ) 绵延 ( )
幽光( ) 灵敏( )
神通广大( ) 枯藤( )

zhēn
chéng
chān
róu
mián
yán
yōu
mǐn
shén
téng
《女娲造人》
——由这题目,你产生了怎样的好奇 知道了什么?
思考:
“女娲”是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是华夏子孙的“圣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标题概括、通领全文。
课题解说
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来到人类的原始,感受女娲造人的神秘力量。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复述课文。
自学提示(小组讨论):
1、女娲是什么样的?她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3、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4、女娲造人前后心情怎样?
5、人类获得生命后的反应怎么样?
一、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二、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风俗通》二则
读一读
A、女娲造人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B、人造出来后欢悦的场面。
C、女娲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D、作者的评述。
课文在《风俗通》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内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想象
08:39
一天变化七十二次
揉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
“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想象
大胆奇特
想象
真实合理
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女娲的关键语句,然后分析女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女娲
神性
人性
神通广大
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女娲的关键语句,然后分析女娲是怎样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鲜明的人物形象
疑难解析
提示: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和满足。
从课文关键字词品味情感
神话有什么特点呢?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而通过想象解释的集体口头创作。
特点:丰富的想象力
鲜明的人物形象
美好的情感
质疑释疑
女娲造人的内容违背了科学,远古时代的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创造这个故事?今天学习它是否有意义?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想象:
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应该是基于生活现实的,而非天马行空似的乱想。
【作业布置】:
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不少于200字。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谢 谢 合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