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本】人教版七上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夯实基础+提升培优+选做选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双减作业本】人教版七上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夯实基础+提升培优+选做选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01 11: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双减作业本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下列不符合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
A. 释放氧气 B. 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C.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 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2.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可安装一种仪器,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产量,其主要原理是利于植物进行( )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分解作用
3.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能制造( )
A. 水 B. 有机物
C. 氧气 D. 无机盐
4.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反应式的是( )
A.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B.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C.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5.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1)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土壤是构建植物体的唯一原料。直到17世纪,海尔蒙特通过柳树种植实验(图1)得出结论:植物是“吃”________长大的。
(2)1773年,普利斯特利做了下列经典的对照实验。
图一和图二实验证明:________。但他无法解释为什么晚上做实验时小老鼠却死了(图三),直到1779年,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实验,发现只有在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3)1864年,萨克斯发现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了什么,下面实验中,甲的目的是________,丁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植物在光下制造了________。
(4)1880年,恩格尔曼在暗处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图2),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A的受光部位,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同时证明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________。
(5)由于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们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总体的认识。概括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________。
6.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去向,据图回答: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图中箭头②表示由根吸收的________通过木质部的________管由下往上运输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3)箭头③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箭头④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7.人们在饲养金鱼时,常常在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的水草,结合你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想想,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
A. 为金鱼提供饵料和栖息场所 B. 使鱼缸显得美观而有生机
C. 为金鱼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D. 清除鱼缸内的病菌和废物
8.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反应之一,下列各项描述属于光合作用实质的是( )
A. 制造氧气供生物利用 B.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 为人类提供食物 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9.若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叶脉切断(图中甲),另一叶片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黑纸(图中乙),在黑暗处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片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不变蓝,B部位呈蓝色,C部位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水和二氧化碳 B. 叶绿素和阳光
C. 水和阳光 D. 水和叶绿素
10.科技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同奔小康。为了提高老高家大棚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适当增加大棚内的昼夜温差②挂果时多喷农药防虫③适当多施有机肥④经常通风⑤喷洒膨大剂⑥阴雨天增加光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⑥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11.在光合作用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在密闭的实验装置中,放入一烧杯氢氧化钠溶液(它可吸收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实验完成后的叶片上,滴上碘液后不变蓝。实验说明( )
A.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C.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②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它是氧气
C. 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D. 有机物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3.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
A.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B.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C. 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D. 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
14.请阅读以下资料:
资料一:原来人们都以为梢物是“吃土”长大的。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提出了质疑,他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把棵2.5千克的柳树一苗种在盛满土的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1千克。
资料二: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①他分别把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只小白鼠放在各自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②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玻璃罩里,发现蜡烛没有熄灭;③再将一盆植物和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________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他忽略了________也是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2)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3)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的影响,一研究小组开展了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注:不考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①据图,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当光照强度大于P点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________(会/不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②根据该实验的条件和结果,若要使该植物达到最高光合作用强度,最佳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组合是________
15.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至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菜农一般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主要目的是( )
A. 补充大棚内的氧气,抑制光合作用
B. 补充大棚内的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
C. 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抑制呼吸作用
D. 降低大棚内的湿度,促进蒸腾作用
16.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 和 Z)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影响四种绿藻在不同水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
B. 四种绿藻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 绿藻 W 适应光线较弱的水环境
D. 池塘中的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
17.图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0—A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B. 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都为零
C. 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D. 在A—B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18.下图甲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不含叶绿体,呈白色)所进行的相关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下图乙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相关生理活动;下图丙为植物叶肉细结构简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A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非绿色部分与绿色部分能变蓝的是绿色部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图甲中的B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其绿色部分能否变蓝?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初,若要以图甲中的A叶片进行相关实验,以此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需要对A叶片进行的相应处理是________。
(4)图乙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B是________植物通过这种生理活动从而可参与________
(5)图乙叶片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填“A”或“C”),该生理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图丙所示细胞中的[6]线粒体(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
(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其特有的结构除叶绿体外,还具有[________]细胞壁、[________]________(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
1.【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是呼吸作用的结果。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
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故答案为:D
2.【解析】A.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可安装一种仪器,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提高产量,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通过蒸发由叶片失水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D.分解作用主要是指某些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解析】结合分析可知,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B。
4.【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故光合作用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此作用在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进行的。
故答案为:B。
5.【解析】(1)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雨水,因为他控制的变量只是浇雨水。即植物是“吃”水长大的。(2)图一实验将小白鼠和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由于小白鼠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很快,钟罩内的氧气就被消耗殆尽,小白鼠因缺氧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蜡烛也因缺氧无法燃烧而熄灭;图二实验将小白鼠和植物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如果放在光下,因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此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该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3)萨克斯实验步骤包括:甲暗处理(目的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乙遮光对照(变量是光)、照光、摘叶、丙脱色、漂洗、丁滴碘液,观察现象(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4)好氧细菌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恩格尔曼的实验说明: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说明这些部位含有氧气,即水绵的这些部位进行了光合作用,从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同时证明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5)光合作用的概念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故答案为:(1)水(2)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有光(3)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淀粉(4)叶绿体;氧气(5)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6.【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由光合作用的概念结合图形可知,箭头②表示由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3)箭头③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箭头④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可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叶(2)水;导(3)氧气;筛管
7.【解析】把金鱼藻放在金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因此能增加鱼缸中氧气的含量,为金鱼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其长时间的存活。因此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增加水中氧的含量,可以供鱼呼吸利用。
故答案为:C。
8.【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故答案为:B。
9.【解析】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甲叶片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片离茎远的一端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切口两端的AB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下端的B变蓝,而切口的上端A不变蓝,说明切口下端叶片B部分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切口的上端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叶片乙的中间贴上不透明的黑纸即C部分叶片遮光,周围部分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周围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C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造淀粉。因此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所以,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
故答案为:C。
10.【解析】①白天增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夜晚降低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减慢,总的来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正确;
②喷洒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错误;
③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常利用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原因是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给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
④经常通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达到增产的目的。正确;
⑤喷洒膨大素,草莓单重大幅增加,但是可能危害身体健康,错误;
⑥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阴雨天增加光照,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达到增产的目的,正确。
故答案为:D。
11.【解析】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密封的实验装置中,放入一瓶氢氧化钠,实验完成后,在叶片上滴碘液后不变蓝,其原因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导致植物光合作用缺乏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即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故答案为:B。
12.【解析】A.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②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解析】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
故答案为:B
14.【解析】资料一说明,植物的生长不是“吃土”,而是其他原因。资料二说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成分。植物的生长是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结果,光合作用的本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1)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的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他忽略了二氧化碳也是合成有机物的原料。(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有植物的玻璃罩内,蜡烛能继续燃烧,小白鼠能正常地活着,而没有植物的玻璃罩内,蜡烛熄灭、小白鼠很快死亡。说明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3)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光照强度大于P点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不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说明P点是植物最高光合作用强度。如果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则P点光照环境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由此可知,若要使该植物达到最高光合作用强度,最佳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组合是I和P。
故答案为:(1)无机盐;二氧化碳(2)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3)不会;Ⅰ、P
15.【解析】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每天日出前(7时左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在a点,此时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所以打开通风口的目的补充大棚二氧化碳,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B。
16.【解析】A.分析曲线图可知:W主要分布与最上层,说明最适应强光环境,Z分布于较深的水层,最适应弱光环境。说明影响四种绿藻在不同水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A符合题意。
B.X和Y生活的水层重叠范围较多,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绿藻Z分布于较深的水层,最适应弱光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包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池塘生态系统还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 A。
17.【解析】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有光,从0-A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呼吸作用强度不为零,B符合题意。
C.从曲线中看出,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C不符合题意。
D.从曲线中看出,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光合作用强度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解析】(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甲中的A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非绿色部分与绿色部分对比,能变蓝的是绿色部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图甲中的B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其绿色部分不能变蓝,因为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该实验的变量是光,因此要将叶片作有光无光的对照实验,因此实验初,若要以图甲中的A叶片进行相关实验,以此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需要对A叶片进行的相应处理是绿色部分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
(4)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图乙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B是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这种生理活动从而可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5)图乙中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因此图乙叶片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6)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
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可见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其特有的结构除叶绿体外,还具1细胞壁,5液泡。
故答案为:(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2)不能;缺乏CO2(3)绿色部分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4)蒸腾作用;生物圈的水循环(5)A(6)1;5;液泡
夯实基础
提升培优
选做选练
解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