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目录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第四节
拓展延伸
第五节
板书设计
第六节
课堂小结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提示:点击小标题进入详细讲解。
新课导入 —— 看图猜成语
同学们读过不少寓言故事,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扁鹊治病》。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拜、侯、肤”等5个生字,正确理解“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3.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的道理。
深入探究——
扁鹊简介
扁鹊,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整体感知—— 列子简介
列子,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
2.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bài
hóu
suǐ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拜 见
王 侯
骨 髓
读准节奏和字音。
皮 肤
fū
一 剂
jì
意指拜访会见地位高或辈分高的人。
高超;出色(指见解、议论、办法、技艺、本领等)。
对别人言行给以注意并表示态度。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拜见:
高明:
理睬:
听课文朗读,说说课文讲了两个什么故事?
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扁鹊治病》:讲了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侯病死了。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你能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吗?
起因
扁鹊看出蔡桓侯生了病,想为他医治。
经过
多次向他说明,蔡桓侯根本不听。
结果
蔡桓侯病死了。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读1、2自然段,体会扁鹊第一次拜见齐桓公的情形。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侯。
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
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点出扁鹊的身份是医生。
病在皮肤上。
只是看了一会儿,就知道蔡桓侯有病,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
蔡桓侯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
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傲慢
自以为是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自由读3、4自然段,找出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 蔡桓侯的病情怎么样了?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候,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候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候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去。
时间顺序的词语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读扁鹊的三次劝说,体会扁鹊的心情变化。
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一次比一次焦急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第一次
不相信
不高兴、不理睬
非常不高兴
第二次
第三次
病在皮肤
病在皮肉
病在肠胃
固执己见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蔡桓侯根本就不相信扁鹊,可扁鹊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劝说蔡桓侯治病呢?说明了什么?
从扁鹊一次次的坚持和担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扁鹊医德高尚。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读第5自然段,找出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为什么扁鹊远远望见蔡桓侯掉头就走呢?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说明扁鹊已经知道蔡桓侯的病无药可救了,更加反映出扁鹊的医术高明。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皮肤上的病,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问扁鹊缘由,扁鹊是怎样回答的?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从扁鹊与蔡桓侯的话语中,你觉得扁鹊和蔡桓侯是怎样的人呢?
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蔡桓侯:讳疾忌医、固执己见。
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根据前面的学习,完成一份蔡桓侯的病历。
时间 病在 治法
第一次
皮肤
热水敷烫可治
过了十天
皮肉之间
针灸可治
十天后
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可治
又过了十天
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蔡桓侯最后有没有后悔?对于蔡桓侯的死,你想说什么呢?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五天之后,蔡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侯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侯病死了。
如果你能听从扁鹊的劝告早点治疗,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了,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要学会采纳别人的劝告,不能固执己见。
深入探究——
《扁鹊治病》
从《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要听从别人正确的建议和劝告,从小处着手,防微杜渐,把问题处理在萌芽中。
课堂小结
《扁鹊治病》的故事以蔡桓侯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拓展延伸---
有一位王大爷,他熟知扁鹊治病的故事,深知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有一天在赶集时,他碰到一位摆摊就诊的医生。那医生说它有病,需要马上治疗。王大爷为了防微杜渐,就听从那个医生的建议,结果花了一千多元钱买回了一大包的药。没想到,后来一检查,他根本没什么病,那药也是假的。王大爷于是后悔得不得了。你怎么看待王大爷的防微杜渐昵?
读下面的故事,说说王大爷这么做对吗?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医德高尚、医术高明
蔡桓侯:讳疾忌医、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B.中国旧时钱币单位 C.提取,收回 D.悬挂
1.这位老人不幸去世了,许多人前来吊丧。( )
2.这座吊桥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
3.他拿着一吊钱上街购置家用。( )
4.如果不规范开车,你的驾照会有被吊销的危险。( )
A
D
B
C
布置作业——当堂作业
复述《扁鹊治病》或《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